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人妻视频免费人人|2021少妇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日韩片无码中文字幕

<strong id="g78f3"><menu id="g78f3"><strike id="g78f3"></strike></menu></strong>

大師

歐美劇希臘2022

主演:克里斯托弗洛斯·帕帕卡里亞蒂斯  Klelia  Andriolatou  瑪麗亞·卡沃伊恩尼  Marisha  Triantafyllidou  Fanis  Mouratidis  Haris  Alexiou  

導演:克里斯托弗洛斯·帕帕卡里亞蒂斯

 劇照

大師 劇照 NO.1大師 劇照 NO.2大師 劇照 NO.3大師 劇照 NO.4大師 劇照 NO.5大師 劇照 NO.6大師 劇照 NO.13大師 劇照 NO.14大師 劇照 NO.15大師 劇照 NO.16大師 劇照 NO.17大師 劇照 NO.18大師 劇照 NO.19大師 劇照 NO.20
更新時間:2023-08-11 01:21

詳細劇情

在大流行期間前往一個小島,以便從頭開始舉辦音樂節(jié)。面對島上的小社會,他將卷入一段極端的愛情故事

 長篇影評

 1 ) 信仰的離場——《大師》的主觀精神

【信仰的離場】

——《大師》的主觀精神

文/空語因明

一【信仰離場的個人精神狀態(tài)】

1】影片的開始,潔白而湛藍的海浪靜默著向后離去,在緊繃的樂聲中,戴著鋼盔的美國海軍士兵弗雷迪探出頭來,似乎在掃視敵人的蹤跡。敵人沒了蹤影,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行將結束,士兵們在海灘上消磨時光,被困在無形的戰(zhàn)爭牢獄中,等待著被戰(zhàn)爭釋放。對于弗雷迪這樣的人而言,隨著敵人消失的,或許還有以往的生活。戰(zhàn)爭從這個士兵的生活中撤出了它的意義,但生活的意義似乎并沒有隨之升起。戰(zhàn)爭破壞了文明規(guī)范。那種處于眾多規(guī)范之中的文明社會生活,離這個士兵相當遙遠,并且表現(xiàn)得已經(jīng)幾乎蕩然。弗雷迪,他疲憊著身姿看著沙砌的裸女,在眾人面前模仿與沙砌裸女的性活動,擁著沙砌裸女躺下;在像廣場一樣的海灘上,他對著蔚藍的大海手淫。如此行為類似犬儒主義哲學家第歐根尼,一邊在廣場路邊手淫,一邊表示著:人就像狗一樣活著。這意味著,這個士兵的生活狀態(tài)退行到原始,動物式的食欲和性欲直白地呈現(xiàn)著,暴露著。

2】對于那以規(guī)范代表健康的文明社會而言,弗雷迪的言行表明著他的精神狀態(tài)屬于神經(jīng)癥,一種精神疾病?;加猩窠?jīng)癥的個人由言行被規(guī)范制約退行到言行缺乏規(guī)范,往昔的美好生活浮現(xiàn),反映著當下的空虛,原始的欲望占據(jù)了此人的精神。面對心理分析師,弗雷迪對那些圖片所作的描述,總和性器官聯(lián)系起來,他的表現(xiàn)儼然一副情欲的偏執(zhí)狂的樣子。即便那些道德規(guī)范曾經(jīng)如同信仰一般發(fā)揮著作用,而今已在斗爭中支離破碎,或被掩埋。弗雷迪在收到故鄉(xiāng)女孩的來信后放聲大哭,在夢中看到往昔平靜的家庭生活,他和父母安靜地坐在一起。這樣的情緒爆發(fā)和夢境表現(xiàn)了這個人的精神處境。對于神經(jīng)癥的個人而言,“一種適應的失敗會被以往的一種適應所補償,也就是說,被一種退行性的父母意象的再激活所代替”(轉自榮格)。對于這個人和他的生活而言,文明的規(guī)范不再是信仰,也沒有一種堅定的生活目標如同信仰一般牽引著他在生活中前進。不僅在現(xiàn)實中,而且在觀念中,這個人都已無家可歸。這或許也是普遍戰(zhàn)爭后,人們的普遍失落狀態(tài),迷惘或垮掉。信仰的包裝在斗爭之火中已經(jīng)被燒毀。這是一種信仰離場的精神狀態(tài)。

3】弗雷迪的神經(jīng)癥并沒有在軍隊的心理治療中被治愈,就被放進了戰(zhàn)后的生活社會中。或許他可以在一份單調的工作中靜靜地生活,在規(guī)范了的社會中像動物一樣活下去,即使人們自以為不是動物。但若直接如此,這個故事就不會發(fā)生了,信仰離場的狀態(tài)也會遁入到生活的混沌中,生活的理念也隨之呆在黑夜中。這個故事接著發(fā)生的前提,就是信仰離場的狀態(tài)打開個人生活的黑洞,吞噬著個人,讓人盡力去掙脫,尋找信仰,使信仰歸位。信仰離場造就的是一個不斷選擇離開的人,在離開中回歸。不過,從現(xiàn)實上說,最后尋得歸宿的結局也只是讓這個人在規(guī)范了的社會中像動物一樣活下去,即使個人自以為不是動物。這個影片并沒有避免這樣的結局,它只是讓這個結局間接地到來,由此,生活的理念得以介入和呈現(xiàn)。

4】信仰離場了的弗雷迪,仍然被神經(jīng)癥影響著,神經(jīng)癥的不良情緒讓他離開了攝影師的工作。而他作為酒徒的身份和調制各種奇怪而未知的酒的愛好,也讓他逃離了其他工作。這個混合出各種奇怪而未知的酒的愛好,沉醉是次要的,更重要地表明著他尋求刺激的渴望。未知的酒帶來未知的危險,而弗雷迪并沒有擔心這些危險,他的渴望在絕望中好奇,絕望促使希望,絕望增強著好奇。在離開中尋找回歸的弗雷迪,在偶然中遇到了那個大師。

二【圣喬治屠龍:信仰再臨】

5】那個大師,以一副審視而博學的宗教導師姿態(tài)出現(xiàn)。他一出場就對弗雷迪做出了洞察:一個無希望的好奇之人,一個無賴。即便如此,那個大師還是讓弗雷迪留在了他的船上,他的群體里。大師還邀請弗雷迪參加他女兒的婚禮,從這個婚禮上大師的表現(xiàn)可以看出,那個大師是一個幽默,能籠絡人心,控制欲較強的人。在大師發(fā)表婚禮演講的時候,大師的女兒一直似乎敬佩地看著她的父親,一眼都不看她的新婚丈夫;而這位女婿則表現(xiàn)為一個順從的人,順從于他的妻子和他的岳父。大師在他女兒婚禮上演講的寓言,則暗示了大師留著弗雷迪的意圖,同時也解釋了為何最后弗雷迪沒有留在大師的群體內。

6】那個大師講了一個類似于圣喬治屠龍的象征寓言。[28:16]一只巨大的龍出現(xiàn),巨大的牙齒滴著血,紅色的眼睛。大師將自己描述為巨龍的馴服者,揮著套索,將巨龍捆起來,并且讓巨龍聽從大師的命令。在這個類似圣喬治屠龍的故事里,大師以圣喬治的角色呈現(xiàn)。圣喬治屠龍本來是一個基督教的象征寓言,圣喬治屠殺了危害民眾的巨龍,這些民眾則成為基督教的信徒。在圣喬治屠龍的故事里,巨龍象征著動物式的欲望或獸性,圣喬治則象征基督教對上帝的信仰。圣喬治屠龍的故事則象征著獸性被控制,并且堅定信仰。大師講出這樣的故事,意味著他展示出自己作為神父的身份。通過這個傳統(tǒng)的基督教象征寓言,大師也展示了他的宗教意圖和傳統(tǒng)信仰的一致性,或者說他的“起源教”的教條就是古老信仰的新的發(fā)展階段,一個科學的新發(fā)展階段。

《圣喬治屠龍》

7】在大師用雙手擺著控制的手勢說“巨龍服從命令”的時候,面對著的正是弗雷迪[29:00]。這個舉動是在表明大師對弗雷迪的態(tài)度。如果說大師代表圣喬治,那么弗雷迪就代表被巨龍控制的人。大師留著弗雷迪并且對弗雷迪進行所謂的治療的目的就是馴服弗雷迪的動物式欲望,以此豐富大師的思想內容,并且讓弗雷迪這樣的人服從大師的宗教意圖,在大師所樹立的信仰前提下生活。接著,大師宗教觀點的出現(xiàn)和遭遇以及對弗雷迪進行治療,也就是信仰再臨的過程。

8】這個由大師領出席的信仰或這個教派的信仰是,“人不是獸類,人是靈體”;每個人的靈體記錄著前世-今生-來世的各階段,個人的靈體生活在時間的不同階段,以各種載體出現(xiàn);每個人的靈體都可以通向萬物的起源,并且在回憶前世,回憶自身起源的過程中讓自身靈體得到凈化,從而讓今生的靈體達到完美狀態(tài);由此,個人可以遠離疾病,甚至治愈絕癥,文明也會因此得到匡正,避免戰(zhàn)爭和核威脅。這組信仰其實是基督教信仰(人的超自然屬性)和異教信仰(生命的輪回)的核心元素的綜合,并且以科學方法(催眠心理療法和宇宙起源論)的表象呈現(xiàn)著。這些觀念基于更加古老的人類傾向,它們持續(xù)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態(tài)度,作為信仰在場。這些信仰確實為歷史上的人們提供了生活的意義,不論它們是否理性。事實上,信仰很少是理性的,信仰通常都是以催眠的機制發(fā)揮著作用:信仰告訴個人,那是生活的意義,那么那就是生活的意義,別無其他。

三【信仰馴服欲望:生活回歸】

9】從表面上看來,大師所列出的信仰藥方,是對弗雷迪癥狀的對癥下藥。弗雷迪的生活狀態(tài)退行到原始,讓動物層面的欲望占據(jù)了他的精神。而大師的教導是,人不是獸類,人超越動物的靈體,人應該控制情緒。從根本上說,大師的所謂療法就是要讓他混合出的信仰馴服欲望。大師首先對弗雷迪進行的所謂治療就是采用的“回憶起源”的方法,這種方法類似催眠,只是它被添加了迷信的成分。大師通過類似催眠的活動,讓被催眠者進入“時間洞”[29:35],以此讓人想象前世,這種方法被批評者稱為“時間旅行催眠法”。雖然大師否認這種方法是催眠,而是將其標榜為“反催眠”或“去催眠化”[57:00],但其實這個過程只是通過催眠在個人心理中植入一種信仰,這種信仰讓人堅信:個人不受限于獸性,不受限于今生今世,通過“回憶起源”,個人可以恢復靈性,超越今生今世。

10】大師的這種所謂的療法剛開始并沒有取得多少療效。雖然弗雷迪可能開始并不相信大師可以治愈他,但他仍然配合著大師的所謂治療。通過大師與弗雷迪的對話,可以得到的信息是:弗雷迪的父親酗酒已死,母親被關在精神病院,他僅有的美好回憶或他現(xiàn)在的牽掛就是故鄉(xiāng)的名為多麗絲的女子。對于前途未卜的弗雷迪來說,這樣的回憶雖然給他帶來了愉悅,但并未真正能拯救他。他仍然過分地飲酒,并表現(xiàn)為情欲的偏執(zhí)狂。[01:08:20]在大師群體的歡歌聚會上,弗雷迪獨自坐在暗暗的角落,很可能已沉浸在酒意中,他看到的聚會上的女人都是裸體著的,這是他的想象,一種情欲的偏執(zhí)狂的表現(xiàn)。正像大師的現(xiàn)任妻子對弗雷迪說的,“弗雷迪,我要你在自己的未來為你自己設定一個位置(目標)”[01:11:45]。弗雷迪真正需要的不是過去的美好時光,而是一個值得為之奮斗的目標,這個處在未來的目標才能堅定他的信仰。大師以往的方法著重強調的是“過去”,而這種方法的效果只適用于以過去為精神財富的人,那些不再需要未來的人,比如那些富貴的老人。但這不適用于弗雷迪。

11】大師的這種類似催眠的所謂“去催眠化”療法并沒有為弗雷迪提供可信的信仰,而且還在一次治療的宣講中遭到了質疑和打擊。弗雷迪不只聽到一個對大師方法的質疑,而他自己應該也從未真正相信過大師的療法對他有療效。在弗雷迪和大師一起被關進牢獄的時候,弗雷迪怒斥大師的理論都是胡扯。不過,大師的話告訴弗雷迪,即使那是胡扯,他也必須相信,因為那是弗雷迪可觸及的唯一可以依靠的精神,因為“弗雷迪只是個可惡的酒徒”[01:19:00]。弗雷迪仍然留在大師的群體里,并接受大師的所謂治療。事實上,更可能的是,與其說大師留下弗雷迪是為了治療他,不如說是為了用弗雷迪作為素材,去激發(fā)大師豐富他的理論內容或提供案例。

12】剛開始的療法的主要作用在于發(fā)現(xiàn)癥結,接下來的療程則更加著重于“以信仰馴服欲望”。在影片中,這些接下來的方法主要有四個內容,其中的被治療者就是弗雷迪。前三點比較容易,第四點比較難,也更重要,是整個療法的核心所在。

①,被治療者和別人面對面坐著,相隔大約一米,互相注視著,對方對著被治療者說話,不論說真話還是假話,不論罵人還是夸人,被治療者都不能有回應,否則就算失敗。這個療法的目的是,“規(guī)勸患者置身于團體,社會或家庭中”[01:26:00]。這也就是說,在團體,社會或家庭中,個人要克制自己的情緒,不讓個人的情緒破壞了群體的穩(wěn)定。這個療法的關鍵應該就是讓群體壓抑個體。

②,被治療者看著另一個人的眼睛,首先描述對方眼睛的顏色,然后說服自己將對方的眼睛顏色變成別的顏色。這個療法的作用應該是達成信仰的一個作用:歪曲事實。要讓個人觀念被信仰馴服,就應該具有信仰的這個基本作用。在社會生活中,群體信仰無視他人事實和歪曲事實的情況是相當普遍的。實際中,如果信仰確實夠堅定,可能根本不會意識到事實被個人的信仰歪曲了。

③,被治療者聽對方朗讀色情小說描寫,并且不能有反應。這個方法的目的應該比較明顯,那就是壓抑性欲。

④,被治療者在一堵黑暗的墻和一個透明的窗之間徘徊,閉眼觸摸墻和窗,發(fā)揮想象,分別描述得到的感覺。在這個療法的起初,弗雷迪觸摸所描述的感覺是直觀的和非想象的:觸摸到墻壁,描述出來的就是墻壁及其材質;觸摸到窗戶,描述出來的就是窗戶及其材質[01:24:24]。這種來回觸摸并描述感受的過程被不斷重復著,漸漸地,觸摸透明窗戶的時候所描述的感覺加入了想象的作用,但觸摸黑暗墻壁的時候所描述的感覺仍然是直觀的,它只是墻壁。弗雷迪的表現(xiàn)顯得沒有投入到這種過程中去。這時候,大師懲罰弗雷迪,對其禁食,讓他自己投入到療法中去。弗雷迪自己練習,投入到療法中。漸漸地,觸摸窗戶所獲得的想象感覺變得越來越豐富,他想到了自己曾經(jīng)在服役中依靠的伴侶:沙砌裸女[01:32:10]。雖然觸摸墻壁獲得的感覺仍然是直觀的,但透明的窗戶在他的想象中有了質的改觀,成為自由的出口。接著,觸摸黑暗墻壁帶來的感覺也有了質的改觀,他想到了在服役中閱讀自己牽掛之人的來信。當他觸摸透明的窗所獲得的想象感覺達到了植物,星辰,以至于任何他想要的事物,這時候,這個療法達到了它的效果,整個療法也就結束了。

這第四個療法是整個療法的核心,其目的就是讓個人的精神接受信仰的馴服。黑暗的墻壁,意味著此路不通,它代表信仰所否定的方向;透明的窗戶,意味著此路可行,它代表著信仰所肯定的方向。在黑暗墻壁和透明窗戶之間徘徊的過程,也就是個人接受信仰馴化的過程。當弗雷迪觸摸黑暗墻壁聯(lián)想到多麗絲的來信,這已經(jīng)意味著在他的意識中,曾經(jīng)的精神寄托已經(jīng)成為不可通達之事物,已經(jīng)在黑暗之中。背離這個方向,走向透明的窗戶,那也就是走向可以通達的事物,個人的主觀精神被這個方向所吸引。這個時候,這整個療法的目標也就在實驗中完成了。

13】整個這信仰馴服欲望的療法,就像為一只蜘蛛編織一張蜘蛛網(wǎng),讓它被這張網(wǎng)馴服,讓它局限在這張網(wǎng),在這個網(wǎng)上生活。脫離了這個網(wǎng),就是墜落。信仰是由黑暗墻壁指向透明窗戶的射線,它告訴人們,什么事物絕對不可以,什么事物是可以追求的。黑暗墻壁與對不可通達之事物聯(lián)系起來(絕望),透明窗戶與可以通達之事物聯(lián)系起來(希望),這些聯(lián)系在重復這個過程中不斷得到強化,直至強制的信仰征服個人精神。主觀精神由此被催眠:順著信仰的方向,意味著存在;背著信仰的方向,意味著虛無。信仰復位,生活回歸。

四【信仰再離場:生活的永恒回歸】

14】隨著“弗雷迪實驗”的達到目標,大師的理論也宣告完成,搬上了臺面。不過,那個“弗雷迪實驗”的效果只是在被強制的過程中實現(xiàn)的,它究竟有無實際的生活效果,弗雷迪的信仰是否已經(jīng)在場,生活是否已經(jīng)回歸,則要在實際生活中,在一個不那么強制的過程中體現(xiàn)出來。

15】這樣的檢驗,由那個名為“選個點”(Pick-a-Point)的游戲來進行。[01:47:40]在荒野中,個人騎著摩托車,選擇一個遠方的點,然后徑直朝它盡可能快地開過去,到達那個點之后再折返到原點。被選擇的遠方的點類似于信仰選定的目標,能夠盡可能快地到達遠方點,再折返原點,則意味著已經(jīng)認同了原點的約束。大師先演示,然后弗雷迪進行。大師很快回到了原點,但弗雷迪卻駕駛摩托車飛奔而去,離開了大師的視野,不再回來。大師的療法至此實際上已經(jīng)表明了自己的失敗。弗雷迪飛奔而去的,正是他一直牽掛的多麗絲的家?;蛟S弗雷迪認為他已經(jīng)做好了準備,準備回歸他原本向往的生活。但,他遭遇的,只是失落,多麗絲已經(jīng)遷往別處,結婚生子。當弗雷迪自以為生活可以回歸的時候,實際生活以出離回應他。信仰并非在場,生活的意義并未得到保證,信仰再次離場。

16】信仰再離場,弗雷迪脫離了大師的群體,重陷生活的混沌中。不久后,大師通過電話聯(lián)系到了弗雷迪,并告訴他已經(jīng)又找到了能夠治療他的療法,邀他前往英格蘭,那里大師開辦的學校。弗雷迪重新見到大師,大師的妻子先對弗雷迪進行了一番談話審視。大師妻子實際是上在告訴他,要想矯正生活,讓有信仰在場的生活回歸,那么必須放下自我地接受信仰的馴服,將信仰看做貫穿整個時間長河的真實生命的意義。否則,任何療法都是毫無意義(Pointless,[02:03:00])的。這也照應著“選個點”(Pick-a-Point)游戲的失敗。

17】其實,大師所言的能夠根治弗雷迪精神疾病的方法,或者說能夠根治“信仰離場精神癥”的根本療法,也正是如此。大師并未真的提供什么新的療法,或者說,大師提供的所謂的新療法就是道出以往療法的前提。[02:14:12]讓個人意識到:個人生活要求著對大師的追隨。這個前提拋給世人一個根本的兩難選擇:要么模糊自我,追隨某位大師,在某個群體中度過被規(guī)定了信仰的生活,度過被賦予了意義的生活;要么拒絕追隨大師和置身群體,讓自我在生活的無盡滄海自在航行,或在生活的荒漠中不具方向的限定。世人可以從中選擇,眾多世人已經(jīng)做出了選擇,這應該就是所謂的“自由意志”,當然是相對意義的。

18】善惡并非獨自規(guī)定或絕對,善或惡,這是由信仰來規(guī)定的。對于具體的某種信仰來說,遵從其,則為善;不遵從其,則為惡。惡之根源,就在于此種對信仰的不遵從,或者說在于個人的自由意志。在圣喬治屠龍的象征寓言里,惡龍之所以被消滅或被馴服,并非總由于被某信仰規(guī)定的善之強大,戰(zhàn)勝了惡龍。惡龍的被馴服,也可以是或往往是由于惡龍甘愿俯首,甘愿被信仰馴化。如果說惡龍代表了主觀精神中不被遏制的欲望,那么惡龍之被馴服則是由于主觀精神選擇去遏制可能過度的欲望。某信仰在主觀精神中堅定的確立,是自由意志參與的結果。自由意志進行信仰的選擇,善與惡在分歧中不屈與屈服,它們演繹出生活的永恒回歸。

五【結語:信仰的人格化】

19】故事的最后,弗雷迪遇到一位伴侶,這也算對這個故事作了相對安穩(wěn)的結局。在他和她的情欲活動中,弗雷迪模仿了大師的“回憶前世”方法,這并非表明弗雷迪真的相信了大師的方法,而更像是一場游戲。這游戲般的交流似乎是在模糊著他和她關系的邊界,又似乎是在為他和她的動物性行為賦予靈性的意義。人們自以為不是動物地進行著動物式的行為,為此還要賦予一種超越自身的意義,人們由此可笑地獲得安慰。故事的最后一幕,弗雷迪擁著沙砌女子,伴侶的象征,安靜地躺在沙灘上。故事的結束回應了故事的原點。

20】無論是追隨大師,還是尋求值得牽掛的伴侶,其實都是生活中信仰的人格化方式。信仰因其是人格化的,才成為可敬或可愛的。信仰是主觀精神的依賴,是精神與世界之間的愛,是生命得以獲得意義的聯(lián)接。信仰被構建,個人追求被信仰者的實現(xiàn),人們在這矛盾中尋求自我的肯定與生活的意義。

21】信仰是愛的精神源泉,是伴侶的抽象圖景。信仰離場,如同自我的精神從自我中出離。信仰離場,在如此的主觀精神的審視中,信仰被否定。主觀精神可以如此缺乏信仰地堅持著信仰。

 2 ) 另一版本的卡斯帕爾·豪澤爾之謎

與其把華金看做精神病人,不如說他是動物?;舴蚵_詞中太多的dirty animal,華金每次同人扭打都是突然爆發(fā),那是野獸出擊的方式。

霍夫曼為什么收養(yǎng)這個動物?一方面是征服欲,另一方面是自救。邪教社團中所有人都經(jīng)過了嚴格的訓練和控制,后段對華金的“治療”其實就是所有社員入社過程的重演(或許是加強版)。訓練的方式主要有三種,1.閉眼往復走,觸摸木板和玻璃,說出無中生有的感受 2.眼見為虛,憑意念改變眼睛的顏色 3.對任何刺耳的話語都不為所動。1、2兩點讓人學會用想象替代現(xiàn)實,3則是滅人欲,綜合起來就是閹割三部曲。

(華金在新書發(fā)布會后感到困惑和懷疑,因為霍夫曼在臺上露怯了,于是他用來回踱步的方式控制情緒,說明他已經(jīng)掌握了訓練的方法,這也為最后床戲中他以master的方式對女孩“評估”做鋪墊。發(fā)布會是兩人關系的轉折點。)

由此可知,這個社團中所有人都是在一定程度上被閹割過的,當然欲望并不能被完全消除,比如女兒對華金的示好(后面交代女兒被送進過失管教所),比如妻子對霍夫曼的獨占欲(你不能跟別人亂搞)。所有人都處于性壓抑的狀態(tài),霍夫曼收留華金就是因為他身上過剩的生命力,他就像巨大的太陽,能賦干枯的軀殼以人性的甘泉?;舴蚵聲杏胕magine代替recall說明他已經(jīng)對自己的理論產(chǎn)生懷疑,而曠野中騎摩托那場戲就是一次人性的復歸,那場戲的景別、鏡頭運動都極其精妙,這里不一一截圖了。那是華金和霍夫曼分開的時刻,也是雙方都被治愈的時刻,華金去找Doris便是一次人性的迸發(fā)。

(當然這里存在多義性,找Doris的戲過后銜接的是華金在影院里醒來(篇幅有限,這里先不去討論元電影的因素,也不討論影院這個太特殊的空間),華金之后去英國找霍夫曼,說i had a dream,他是在夢里接到的電話,從霍夫曼妻子對華金的態(tài)度也能看出他并非受邀而是不期而至。但霍夫曼的反應以及酷牌香煙,又提供了另一種解讀的可能。)

結局是華金成功被洗腦繼續(xù)傳教么?恰恰相反!雖然全片的性暗示很多,但唯一直接裸露的性場面只有最后一幕(而且還是女上位),就像壓抑的房間終于打開一扇天窗。華金貌似傳教/精神控制的話是作為床上的調情說出來的,他用性、或者說人性,去解構了霍夫曼的話語;他用真實的人生、赤裸的欲望,去解構了無根的信仰。那是華金的成人禮。

結尾華金嬰兒般躺在沙灘女像旁(那不就是地母么?),正是象征“人”的誕生。

你可以說這是一個極端的個例,但也可以說是pta對人生的提喻。新生兒本質上就是動物,而且是哺乳期格外漫長的動物,此后在鏡像中認識自己,學習語言,接受律法,適應文明,尋找人生的支點?;舴蚵谄幸膊⒉痪褪且粋€自大的教主,他其實是被整個團體綁架的,當他開始懷疑自己,就把華金看做新的支點,而華金也通過他重拾人類的感情。但只有丟掉拐杖,才能兩腿直立行走?;舴蚵詈竽嵌闻_詞,再配合最后沙灘上的俯拍鏡頭,華金不就是the one么?救世主只有自己。

pta的視聽語言這里沒法詳細分析,只說一點,他的每一個景別、每一次鏡頭運動、每一個焦點選擇、每一個場景中的打光,都信息量極大,同時又有美學上的突破。觀看中我一度覺得這是部不需要臺詞的電影,因為影像本身已經(jīng)包含了所有的情緒與所有的語義。

還有我簡化了這兩人的關系,他們關系的微妙變化只能仔細拉片去看。這是兩個人的圓舞曲,但歸根結底還是一個人的獨幕劇。pta幾乎沒用任何鏡子的道具,或許是在說兩人互為鏡像,不過這又是另一種解讀方向了。

再補充一點,我覺得這部電影一定受庫布里克《eyes wide shut》的影響,1.這個邪教的催眠儀式中,所有人都是閉上眼睛才能看到東西,包括霍夫曼對華金的第一次評估,也是華金閉上眼睛后才看到了與Doris的回憶。2.影片中段的裸體群舞,很難不讓人覺得是直接的致敬

 3 ) The Master:慢船盡頭沒有承諾

跟著Paul Thomas Anderson從1973年的Valley街道跑下來,離開Licorice Pizza,不由自主地又想起門前的繁花與船舷下的海浪堆簇而成的The Master。馬上十年過去了,這些年間,每次看過Paul Thomas Anderson新的作品,總是忍不住拿它與The Master做比,也總是忍不住再打開The Master看一遍,它永遠是我心中Paul Thomas Anderson最出色的電影,用我匱乏無力的語言根本無法表達我為什么熱愛它,我有多熱愛它,今次盡力嘗試一下,語言表達能力一般,想到的又太多,若有不當之處還請多包涵。

The Master的內核并不是宗教解密,也不是探討人的動物性,而是戰(zhàn)爭:它是關于戰(zhàn)爭對人的傷害,以及戰(zhàn)爭給整個社會的留下的創(chuàng)傷。影片第一段以浪漫又有壓迫感的鏡頭開場,船舷下面奔涌著深藍色泛起泡沫的海浪,緊接著就是Freddie的帽盔,海島上士兵原始野蠻的行為,F(xiàn)redddie對著沙灘上沙子堆起來的女人發(fā)泄欲望,烈日仿佛把人洗干脫水,直白殘酷的對話,透露著極端的生存條件,以及在戰(zhàn)爭這個漫長弧線上人對暴力由被動到主動的接受,已經(jīng)將殘存的社會與文明的約束剝離。更直觀的例子在接下來的場景中:整個士兵在戰(zhàn)爭結束后接受PTSD診治的場景,靈感來源于John Huston在1946年拍攝的紀錄片Let There Be Light,諷刺的是,該紀錄片本意是官方宣傳,消除士兵和大眾對PTSD的恐懼,聲稱其可以被治愈,但不說謊的攝影機卻捕捉到了PTSD對士兵造成的不可磨滅的負面?zhèn)?,鏡頭里混亂囈語,淚流不止,行為異常的士兵本身就是對殘酷的PTSD的泣訴;官方只能對這部紀錄片做禁映處理,直到20世紀80年代它才重見天日。對著羅夏墨跡圖只剩下原始動物性的本能宣泄,訴說著自己在戰(zhàn)爭中受到的傷痛,流著眼淚懷念隔壁女學生寄來的信,這些都是從紀錄片里直接借來的實例。Paul用不動聲色的鏡頭,冷靜到殘忍的對白,幾乎還原了客觀紀錄片鏡頭里對士兵狀態(tài)的捕捉。

主角Freddie Quell即是一個被戰(zhàn)爭和PTSD毀掉的靈魂:家庭的不幸讓他轉向大海尋求安慰,卻被海上的戰(zhàn)爭打得遍體鱗傷,已經(jīng)不再完整的身體和精神讓他無法回到一個不知道該怎么接受他的社會:戰(zhàn)爭結束,他好不容易回到朝思暮想的女孩身邊,又被原始的沖動拉回海上;渡輪出發(fā)的前夜,因為喝得大醉沉迷酒吧女招待,他沒趕上自己的那班船;在照相館脾氣上來了,他可以與無辜的顧客大打出手;在菜地里收割卷心菜,他縱容看上去像父親的老頭喝自己的烈酒,險些釀成送命慘?。幻慨擣reddie將要獲得安定平凡的生活的時候,焦慮不安與偏執(zhí)又將他拋到文明社會荒蕪丑陋的邊緣。他就像一條流浪的野狗,在愿意接納他的人身邊獲得短暫庇護,但他永遠準備著被再次拋棄。這里的劇作有一個恰如其分的巧妙符號:PTSD就是Freddie對酒精的癡迷。涂料稀釋劑過濾酒精是士兵們在戰(zhàn)場上學會的制作酒精飲料的方法,片中叫這種原始簡單的酒精飲料“poison”,Paul在這里用poison給士兵們從戰(zhàn)場上帶回來的酒下了定義,也給士兵們從戰(zhàn)場上帶回來的創(chuàng)傷下了定義:Freddie在戰(zhàn)后所有的潰敗,包括他奮力奔跑也無法阻止船離岸遠去,女孩在被扯壞的紗窗后茫然地看著他的背影,工作沒了,無辜的人生命垂危,一切都是因為他從戰(zhàn)爭中繼承帶回的poison而起。

當Freddie饑寒交迫,渾渾噩噩登上那艘開往紐約的船,他遇見了第一個沒有因為poison拋棄他的人,大師拿著他的酒瓶,接受贊許了他的poison,甚至將他留在船上,愿與他分享這種他自己都覺得苦澀的酒飲。Freddie幾乎是立即就感動得死心塌地,將大師視作救世主,任大師擺布,經(jīng)歷他無法理解的課程與實踐,交流與懲罰,這種治療似乎在Freddie身上起了作用,但從大師和妻子Peggy強烈建議將poison從他的身上撕裂去除起,戒斷反應,大師家人的排斥和挑撥,還有大師新作品中扭曲和背叛的急轉直下,讓Freddie開始對整個教會和治療產(chǎn)生質疑,最終以一種略帶喜劇的方式離開了科學教,回到了poison的掌心,Peggy的勸導,大師的盡力挽回都于事無補。正如影片結束與開頭照應的鏡頭一樣,F(xiàn)reddie再次躺在沙堆女人旁邊,回到了文明世界荒涼的邊緣。

因為大師這個角色及其經(jīng)歷是根據(jù)科學教創(chuàng)始人L. Ron Hubbard的生平與經(jīng)歷創(chuàng)作的,加之科學教作為爭議巨大的邪教/異教,任何對它的影射和參考自然會引起人的強烈好奇,但看上十幾分鐘,你很快就會回過神來:科學教只是Paul用來加強戰(zhàn)后PTSD主題的工具,他并不想揭開神秘的異教內幕,只是想通過時代的濾鏡展現(xiàn)出戰(zhàn)后社會脆弱的精神世界,以及任何聲稱可以治愈創(chuàng)傷的手段對社會的吸引力:從紐約到費城,再到鳳凰城,甚至遠在英國,從海上到陸地,大師的演講和研討交流都有著大批擁躉,其中有年輕有為的學生(船上的學生,大師的女婿等),也有上流社會衣冠楚楚的貴人;從一開始的治療小病大病,到后來在廣播上宣傳可以治療戰(zhàn)后創(chuàng)傷,這些都折射出社會對療愈的需求。雖然由于顯而易見的問題,這種本身就是畸形的追隨也逐漸也失去了理性,演變?yōu)閺娬呶橙跽卟倏厝跽叩脑幱嫞蛑鵁o法控制的方向跌落:從Freddie心理測驗的問題和行為糾正的內容一次次變得有攻擊性和奇怪,到大師兒子展現(xiàn)出對大師的鄙夷和不屑,后來大師遭到紐約做東貴婦的起訴被捕,再到最后新教義中can you recall到can you imagine唐突的改變,都在預示著這種療愈本身從心理暗示到異宗教概念的扭曲。在這個無邪的自助心理治療滑落至帶有欺騙性質的邪教過程中,大篇懟臉的攝影,具有強烈壓迫感的特寫,大師汗津津的額頭,F(xiàn)reddie視角超現(xiàn)實的混亂茫然和他的暴力宣泄,以及Jonny Greenwood創(chuàng)作的以慌亂緊迫的打擊樂和神秘陰沉的弦樂為主的原聲音樂,無一不是暗黑來臨的征兆。

盡管有著復雜和黑暗的一面,在Paul Thomas Anderson眼里,這仍然是一件浪漫的事:人類社會一廂情愿地相信瑜伽,健身,藝術,流行文化,甚至邪教一定可以從戰(zhàn)后的精神廢墟中拯救自己,卻不知道悲劇的結局早就寫在宿命之中。There Will Be Blood之后,Paul再次完成了一次完美的符號擬人,將兩個平行線角色嵌入他眼中的這種一廂情愿的浪漫:作為拯救者的大師,拉住Freddie傷痕累累的流浪靈魂,兩人糾結纏綿,相信他們屬于彼此,卻無法抵抗天命,站在分叉路口,等著命運為他們做一起漂泊抑或是再也不見的選擇。他們的交集充滿了浪漫:Freddie和大師在船上初見的婚禮上,大師在他耳邊輕語,定下專屬二人的飲酒暗號,就像童年時代與青梅竹馬分享的秘密;Freddie對大師的學說并不完全理解,卻毫無條件毫無保留地維護與相信,甚至愿意為他去坐牢(原創(chuàng)劇本中有一場未拍的戲非常動人:在紐約Freddie聽了大師吹牛說的下水道藏寶的故事,偷了貴婦家的珠寶和不信大師的信徒一起跑到下水道尋寶,拿出自己偷的珠寶說自己找到了大師的藏寶,維護大師的名譽);處處遭受冷眼的怪人Freddie,他的行為在別人眼里是古怪的問題,在大師眼里則變成帶著獎勵和認可的擁抱;大師將科學教靈魂前世的概念套在自己和Freddie身上,相信他們的前世是普魯士戰(zhàn)爭最寒冷的冬天里信鴿社遺失的兩只氣球…只可惜好景不長,F(xiàn)reddie最終也看到了大師事業(yè)的陰暗與復雜。在鳳凰城,突然有那么一瞬間,F(xiàn)reddie不懂大師演講的話了,他聽到的不再是poison,也不再是自我暗示的療愈,而是簡單粗暴到愚蠢的“新”教義。他放棄了,在大師把他的繩子解開,讓他騎上摩托的那一刻,他離開了他的困惑與迷茫,輾轉于舊夢之中,等到了大師一通來自大洋彼岸的長途電話,為二人的羈絆做個了結。最終Freddie帶著薄荷味的Kools香煙,和大師對坐在異國他鄉(xiāng)的書桌前,大師先是帶著溫柔的微笑說“如果此生不能在一起,來世我會與你兵戎相見”,看到Freddie實在無法挽回之后,他含著淚對Freddie吟唱“我想帶你乘上去中國的慢船,讓你只屬于我”。Freddie看著用詩意唱詞表達愛意的大師,也不禁落淚。大師無法為Freddie解毒,F(xiàn)reddie無法為大師奉獻,只剩下一句凝在眼里的道別。Paul對這兩個失落角色的憐憫和同情,都聚集在這一場戲里。相比于一些批評家聲稱Paul Thomas Anderson對自己角色的殘酷無情,我認為正相反,Paul對自己筆下極端痛苦的角色充滿了溫柔的包容,如果命運不能給他們美好結局,Paul至少會給他們一刻的光芒。大師會繼續(xù)在畸形的需求中扭曲,被妻子攥著褲子里的玩意往他不想走的方向走;Freddie會永遠在那片荒蕪的海灘,在世界的邊緣流浪;但至少在大師對Freddie吟唱的這一刻,他們是那兩只迷失又重逢的氣球,在命運里再次尋到彼此,眼淚折射著懷鄉(xiāng)與傷感,帶著告別走向天命。

扮演大師的Philip Seymour Hoffman和扮演Freddie的Joaquin Phoenix奉獻了絕佳的表演:Philip Seymour Hoffman對角色層次和把握不費吹灰之力,講學時的氣場,受人尊敬的身份背后的欲望,從光明人設到黑暗的轉換,以及對Freddie的感情,每一個部分都是實至名歸的影帝水準;Joaquin Phoenix除了畸形肢體和瘋狂行為這些作為暗黑系方法派演員的基本操作之外,在與大師的多場對手戲中,尤其是最后一場對唱告別,他眼里的不舍和遺憾,比某些過譽的表演要動人百倍。精彩的表演還是要感謝創(chuàng)作角色的Paul,非常佩服Paul,在The Master里他沒有任何與觀眾間的妥協(xié),要求觀看的人與憤怒不快沉迷酒精的破碎靈魂產(chǎn)生共鳴,去探索人類內部的毀滅與痛苦,對于我來說,這是The Master真正的大師品格,也讓它成為Paul Thomas Anderson最接近大師之作的作品。

The Master原創(chuàng)劇本的結尾,是比影片結尾更加強烈濃重的視覺沖擊:Freddie赤身躺在床上,鏡頭游走在他面前,我們看到Freddie渾身上下蓋滿了紋身,有海難中能活命最長的雞和豬,水手們通常將它們紋在身上作為護身符;有奇異的海鳥,有他登上過的每一艘船,彩旗在他皮膚上飄揚,岸邊的棕櫚樹長得那么高,在這些流浪的夢中奇景中間,是“Too tough to die”,PTSD歸根結底就是這一句:戰(zhàn)爭沒有殺死他,因為他的生命力太過頑強,但所有的創(chuàng)傷都變成墨水印在他的身上,時刻提醒著他,他為什么還在這里,他痛苦的原因是什么。屏幕黑下來,結尾的插曲Changing Partners也在同樣殘忍和浪漫的語境里為Freddie的命運做了注解:And I’ll keep on changing partners until I hold you once more. 舞伴來來去去,承諾失落在沙灘上,兜兜轉轉,他也只能回到這片荒蕪的邊緣繼續(xù)跳這支舞,解不了的毒和沙子堆起來的假女人,才是他的歸宿。

 4 ) The Master——Philip Seymour Hoffman

   沒想到最近編譯的第二篇影人志是關于逝者的,不太想用豆瓣日記寫,于是還是放在和霍夫曼有過6次合作的保羅·托馬斯·安德森的近作下好了。這篇編譯結合了《娛樂周刊》的一篇霍夫曼去世的即時新聞和一篇《洛杉磯時報》著重探討霍夫曼戲劇圈成就的悼念文章拼成,并沒有全文翻譯。也算是從電影人和戲劇人兩個角度對霍夫曼的演藝生涯做出的一些總結。

    放在這部電影條目下突然想起來......影迷記憶中的摯愛:杰昆·菲尼克斯的哥哥瑞凡·菲尼克斯23歲時也是死于吸毒過量......今天早上還看到一個言論:8年前霍夫曼和希斯·萊杰一同提名奧斯卡最佳男主角(霍夫曼憑借《卡波特》擊敗萊杰《斷背山》贏得最終勝利),5年前兩人一同提名最佳男配角(霍夫曼《虐童疑云》萊杰《暗夜騎士》,當時萊杰已經(jīng)去世,最終男配角頒給了萊杰),而現(xiàn)在,他們都走了......【8 years ago Hoffman and Ledger both nominated for Best Actor; 5 years ago both nominated for Best Support. now both gone..】

    無限唏噓

    R.I.P THE MASTER

=========================


   原文:《娛樂周刊》&《洛杉磯時報》

   編譯:穆迪


   菲利普?塞莫爾?霍夫曼——這位當今最優(yōu)秀的演員之一,被證實于當?shù)貢r間2月2日清晨在其紐約公寓中去世,年僅46歲,死因初步斷定為吸毒過量。此前,霍夫曼本人曾向媒體透露過他與毒品抗爭的經(jīng)歷。

    霍夫曼曾經(jīng)四次提名奧斯卡金像獎。其中,憑借電影《查理?威爾遜的戰(zhàn)爭》(邁克?尼科爾斯導演,2007年)、《虐童疑云》(約翰?帕特里克?尚利導演,2008年)和《大師》(保羅?托馬斯?安德森導演,2012年)三度榮獲最佳男配角提名,并于2005年憑借《卡波特》摘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桂冠。同時,他在戲劇領域也頗有建樹?;舴蚵?000年參演山姆?夏普德導演的《真正的西部》(True West)并獲得當年的托尼獎提名。此外,他還出演過美國著名劇作家尤金?奧尼爾的作品《長夜漫漫路迢迢》(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2003版)和阿瑟?米勒的著名劇作《推銷員之死》(Death of a Salesman,2012年新版)。

    霍夫曼最近出現(xiàn)在大熒幕上是出演《饑餓游戲2》中的游戲設計師Plutarch Heavensbee一角,而他最近一次公開亮相是在一月前圣丹斯電影節(jié)上宣傳他的新片《上帝的口袋》【(God's Pocket)導演:約翰?斯拉特里】以及《最高通緝犯》【(A Most Wanted Man)導演:安東?寇班(曾導演Joy Division傳記片《控制》)】。

    菲利普?塞莫爾?霍夫曼出生于紐約,在四個孩子中排行老二,父母在他9歲時離異?;舴蚵畛醯穆殬I(yè)理想并不是演員而是做一名職業(yè)摔跤運動員,但在14歲那年的意外受傷讓他不得不放棄了這個計劃,霍夫曼曾在2008年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談起過這段往事:“當時我想,要不然我就改練棒球算了。可笑的是,14歲的我因為受傷帶著護頸支架,遠遠地瞄到有漂亮姑娘走來,一定會把這該死的東西摘掉,直到她們從我身邊走過我再掛回脖子上,因為我本來就是一個滿臉雀斑毫無吸引力的男孩兒,這玩意只會讓我更難堪。當時醫(yī)生問我還疼不疼,我對他撒了謊。從那時起,我已經(jīng)決定了不再從事運動項目,所以我并沒有改練棒球,而是去試演了一出戲劇。”

    高中畢業(yè)之后,霍夫曼參演了Circle in the Square劇院(百老匯劇院)的夏季戲劇項目,并考上了紐約大學提斯克藝術學院,主修戲劇。隨后于1989年畢業(yè)獲得美術學士學位(BFA)。在大學畢業(yè)后不久霍夫曼開始沾染上毒品,他在2006年接受CBS《60分鐘》采訪時提到:“當時除了吸毒就是酗酒,我能得到的這些消遣我都非常享受?!敝螅?2歲的他被送進了戒毒所進行康復治療,“你會感到非常恐懼,當時我就對自己的人生非常恐懼。”

  1991年,他在美劇《法律與秩序》中有過驚鴻一瞥,此后,在一系列耳熟能詳?shù)慕?jīng)典電影中都有過他的身影,比如《聞香識女人》、《不羈夜》、《天才雷普利》、《木蘭花》、《幾近成名》等等。在憑借《卡波特》奪得奧斯卡影帝之后,他又憑借《查理?威爾遜的戰(zhàn)爭》《虐童疑云》《大師》三度入圍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提名,并出演了《碟中諜3》、《紐約提喻法》、《海盜電臺》、《點球成金》、《總統(tǒng)殺局》等眾多佳作。
 
    2012年,霍夫曼憑借《大師》與杰昆?菲尼克斯并獲第69屆威尼斯電影節(jié)影帝。而他擱置許久的第二部導演作品《Ezekiel Moss》日前也剛剛有了新動向,將由艾米?亞當斯與杰克?吉倫哈爾一同出演。

    霍夫曼曾經(jīng)坦言,所有這些榮譽都來之不易。他曾經(jīng)對《紐約時報》的記者說:“演戲是件很折磨人的事,因為你知道這個過程很迷人。年輕的時候我對自己說,演戲這件事太奇妙了,我渴望出演每一個角色。但是想法往往很簡單,實現(xiàn)卻很難,特別是當你渴望成為最好的演員時——所有的過程都變成了折磨。”

    在出演電影之余,霍夫曼從未遠離劇場。他對戲劇的迷戀開始于一次在家鄉(xiāng)附近的劇場觀看阿瑟?米勒名劇《我的兒子們》(All my Sons)的經(jīng)歷,他曾在《泰晤士報》的訪談中提到,“我發(fā)現(xiàn)身體里的那個‘戲劇狂人’的因子就此蘇醒了。我被那次的經(jīng)歷徹底改變,這對我來說真是個奇跡”?;舴蚵?995年加入了LAByinth戲劇公司并出演了一系列劇作。(原文:《娛樂周刊》)

     在霍夫曼去世之后,一些以往與他一同工作過的戲劇界的伙伴把他描述為一位“時常沉浸在角色中難以自拔”的演員。

    芝加哥古德曼劇場(Goodman Theatre)的藝術總監(jiān)Robert Falls談起霍夫曼時說:“他把自己狠狠地一頭扎進角色里,有時候甚至無法出戲?!盕alls在2003年執(zhí)導了百老匯新版《長夜漫漫路迢迢》(尤金?奧尼爾名作),在這部戲劇中,霍夫曼出演了這個“癮君子之家”的長子一角。

   Falls回想起排練時的情景時說:“他非常清楚毒品帶來的負面影響,他把自己的經(jīng)歷帶進了表演里,這樣的表演無法偽造,他就是那么過來的。每天晚上他都要極盡全力將這個‘曾經(jīng)的自己’剖開并重新演繹一遍,以至于完全無法脫離這個角色。”
 
    霍夫曼在戲劇舞臺上經(jīng)常選擇一些黑暗、掙扎的角色,同時,也經(jīng)常與百老匯最杰出的戲劇導演合作。此前,他曾在美國著名戲劇導演彼得?謝勒的現(xiàn)代版莎翁劇作《奧賽羅》中飾演伊阿古一角。謝勒回憶起霍夫曼時說:“他在舞臺上是那么閃閃發(fā)光,而且他對于戲劇有著極高的熱情,這也使他成為他這一代甚至說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戲劇演員之一。在古典劇目中,他可以從劇作本身出發(fā)探索一些全新的表達方式;而在當代劇目的表演中,他也擁有其他演員難以企及的原始張力?!?br>   
    霍夫曼在電影表演之外曾三次提名托尼獎。而他的戲劇大本營則是他協(xié)同創(chuàng)立并長年擔任藝術總監(jiān)的戲劇公司——迷宮戲劇公司(Labyrinth Theater Company)。在霍夫曼去世的噩耗傳來時,該公司高層們也都表達了他們對霍夫曼的哀悼之情:“我們非常沉痛地悼念我們摯愛的朋友、公司成員以及前藝術總監(jiān)菲利普?塞莫爾?霍夫曼先生。對于他對這個大家庭所做的一切我們會銘記于心,并對失去這樣一位指路人而表示萬分悲戚?!保ㄔ模骸堵迳即墪r報》)

    噩耗傳出后,菲利普?塞默?霍夫曼的家人也發(fā)表聲明稱,“我們對失去至親悲痛欲絕,感謝所有人給予的支持與愛,這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悲劇,希望外界在這段時間里給我們一些私人空間,請大家為菲利普送去思念和祈禱?!睋?jù)悉,霍夫曼與女友、服裝設計師唐奈相識于1999年,二人一同生育了三個孩子。


菲利普?塞莫爾?霍夫曼的8次銀幕驚艷表演:

1.《不羈夜》(1997年)
2.《木蘭花》(1999年)
3.《幾近成名》(2000年)
4.《卡波特》(2005年)
5.《薩維奇一家》(2007年)
6.《紐約提喻法》(2008年)
7.《大師》(2012年)
8.《饑餓游戲2》(2013年)


關于驚艷表演的全文:http://www.latimes.com/entertainment/movies/moviesnow/la-et-mn-philip-seymour-hoffman-dies-memorable-roles-20140202,0,3604145.story#ixzz2sEI8oPp8

 5 ) 無處安放的信仰

文/五喬


                                                       本文已發(fā)表于《看電影》雜志2013年二月刊


導演/編劇保羅?托馬斯?安德森曾經(jīng)在拍完《木蘭花》之后說他似乎理解了人類為何會在苦難之中仰望上帝。無論是《木蘭花》中神諭式傾天而降的青蛙雨(舊約《出埃及記》第8章第2節(jié)中的神諭,片中多次出現(xiàn)的數(shù)字82都在提示這一節(jié)),或者是《血色將至》中虛偽的神父在狼狽的逃竄中受杖責至死......安德森近年的作品中,“信仰”是一個反復出現(xiàn)的主題。如果說安德森在《木蘭花》中僅僅表達了對宗教的理解和接受,《血色將至》中安德森開始產(chǎn)生懷疑,那么透過《大師》,我們看到的則是依然無處安放的信仰。就像影片結尾處,“大師”蘭卡斯特(由奧斯卡影帝菲利普·西摩·霍夫曼飾演)對弗萊迪(由杰昆·菲尼克斯飾演)說的話所暗示的那樣:“如果你能找到一種方法,不需服侍世上的‘大師’——任何一位‘大師’——都一定要讓我們剩下的人知道,因為你將因此成為歷史上的第一人?!币廊辉趯ふ遥瑓s依然無所得,就是這部沒有結局的電影留給我的第一印象。

所以似乎片名所指的“大師”借以謀生的學說本身就變得不那么重要了,因為人總是要服侍“某位”大師,而蘭卡斯特則僅僅是諸多大師中的一位。但是我仍然忍不住懷疑蘭卡斯特的思想脫胎于安德森本人的價值體系。蘭卡斯特是一位知識精英、靈魂導師,他自稱是一位作家、醫(yī)生、核物理學家和理論哲學家,但是首先,他是一個人,而且和弗萊迪一樣,是一個“無可救藥地好奇之人”。蘭卡斯特領導著一個異教性質的團體“起因”,宣傳一種柏拉圖式的理念論:靈魂永恒不滅,甚至先于宇宙的存在而存在,而人可以通過喚起對前世的“記憶”,揭開宇宙的“真相”。酒鬼弗雷迪的出現(xiàn)恰好為蘭卡斯特提供了絕佳的實驗對象,用以驗證他的實踐方法論,蘭卡斯特認為弗雷迪對人生的憤怒、對社會的冷漠,都根源于超越現(xiàn)世之外的、早已存在億萬年的前世回憶。

從《木蘭花》片中不斷重演的相似命運中,我們不難看出安德森持有某種宿命論的觀點,在“大師”蘭卡斯特的學說中,這樣的宿命論則被進一步深化了:它告訴我們現(xiàn)世的命運是早在億萬年前就決定了的,甚至在宇宙開始之前,宇宙的命運就已經(jīng)寫就。宿命論者自然的思想訴求即是對于終極意義的探求:既然歷史只是早就寫好的劇本,那么時間的終結處究竟安排了何種結局?宇宙的發(fā)展到底意義何在?面對這類問題,蘭卡斯特和弗雷迪采用了截然相反的態(tài)度。蘭卡斯特努力用自己的知識解釋生命的意義,弗雷迪則拒絕定義人生價值。

這便是弗雷迪所有暴力行為意識形態(tài)上的解釋。和《血色將至》中那個不信神的石油大亨相似,弗雷迪對其余的人類同胞沒有興趣。影片開始的幾場戲中,我們看到弗雷迪在社會生活中處處碰壁,弗雷迪不斷和周圍的人發(fā)生沖突,然后在別人的追趕中逃離。除此之外,社會對個體的道德約束同樣不被弗雷迪放在眼里。弗雷迪粗俗、低級、下流,如動物般原始。這種種行為表象的背后,正隱含著一個經(jīng)常被宗教徒們引用的關于信仰的作用:只有信仰才會帶來敬畏,而人無所畏懼則會導致道德敗壞。弗雷迪曾"一次又一次"和姨母發(fā)生不倫關系,這不就是“禮崩樂壞”的極端示例嗎?對于無神論者,除了加強道德感的培養(yǎng),強調“慎獨”的意義,是無法有效阻止個人在確保無人發(fā)現(xiàn)的情況下有違道德的;反之,對于真正有信仰者,則不存在真正的“獨”,因為他們相信神無時無刻不洞察人類的一言一行。

進一步對比蘭卡斯特與弗雷迪對待人生的態(tài)度,可以看出信仰作為定義人生價值的方式是怎樣為人生提供助力的。片中弗雷迪唯一的興趣和天賦在于制造品味獨特的酒精飲料。我們看到他分別用過軍艦上的燃料、醫(yī)用酒精、顯影用的化學試劑、顏料稀釋劑等等危險的液體勾兌成酒,而且他勾兌的酒曾使一位亞裔勞工中毒。弗雷迪通過另類的酒精刺激不斷傷害自己的身體,佝僂的身軀在酗酒中一日更比一日枯槁。但是對于一個沒有目標和意義的人生,這又有什么關系呢?如果人生只是一場沒有意義的苦旅,延年益壽又有什么價值呢?

頗具諷刺意味兼具提示劇情作用的是,弗雷迪的姓氏“Quell”,在英語中是“息怒“之意。當弗雷迪偷偷搭上了蘭卡斯特的游船,便開始了“大師”對于這個“暴怒了億萬年的”野獸的馴服(在游輪上的婚禮過后,蘭卡斯特曾發(fā)表了一番關于馴龍的演講,用以舉例說明他關于積極掌控人生的主張)。蘭卡斯特和弗雷迪二人的關系是多面的:他們首先是主仆,也是醫(yī)生和病人;蘭卡斯特填補了弗雷迪缺失的父親形象,同時也賜給弗雷迪一種信仰;另一方面,蘭卡斯特在弗雷迪身上找到了重要的共鳴屬性:孤獨。蘭卡斯特雖是人前呼風喚雨的意見領袖,可私下里自己的妻子和兒子,卻沒有人真正相信他的信仰。沉浸在自我的信仰中而不被人理解的“大師”,與隔離信仰之外的弗雷迪,他們的孤獨感是相通的。他們后來發(fā)展出來的友誼正是建立在這樣的孤獨感之上。

不出意外地,在主仆二人的關系發(fā)展中,他們都經(jīng)歷了信仰的重拾又再喪失。弗雷迪的出現(xiàn)給了“大師”證明自己學說的熱情,然而結局卻是蘭卡斯特不得不放棄“前世回憶”的理念,將所有所謂的“回憶”歸結為大腦的想象,而這一理念恰恰是他全部方法論的根基,“大師”的學說大廈將傾。另一方面,弗雷迪曾經(jīng)不顧一切地維護對于蘭卡斯特的信仰,甚至為阻撓警察逮捕蘭卡斯特與警察大打出手,并因此鋃鐺入獄。直至他自己的轉變成為這一信仰最好的證明。推行某種教義最好的手段就是讓受眾看到信徒行為的轉變,這與基督教早期開始廣泛傳播的手段頗為相似。在蘭卡斯特的新書發(fā)布會上,弗雷迪熱情地和周圍的人們握手擁抱,似已改頭換面,回歸理性。然而皮之不存,毛之焉附。當臺上的“大師”拙劣的闡述新論點的同時,弗雷迪本就存于幻象之上的滿腹狐疑的信仰也隨之湮滅。直至弗雷迪再次因為壓抑不住的野性大打出手,親手將剛剛建立的信仰的假面具撕碎。這是宿命論與自由意志不可調和的結局,“大師”不僅沒能拯救弗雷迪孤獨的靈魂,反而摧毀了自己的信仰。

還有一個將弗雷迪與“大師”區(qū)分開來的特征,就是最高形式的純粹的愛,弗雷迪暴力行為的另一個內在來源。片中只有弗雷迪對少女桃瑞絲的愛可以稱為真正的愛,與之相比,其他人的愛情就隨便許多:蘭卡斯特不僅離過多次婚,現(xiàn)任妻子(由艾米·亞當斯扮演)也是一個看起來甜美實則控制欲強烈的世故女人;蘭卡斯特新婚的女兒,竟然在聚會中公然挑逗弗雷迪。參考圣經(jīng)新約《路加福音》14章26節(jié)的經(jīng)文“人到我這里來,若不愛我勝過愛(愛我勝過愛:原文是恨)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做我的門徒?!笔垢ダ椎系膼鄹哂诩兇馊庥蛘呒兇飧行缘臇|西,正是將愛人作為崇拜的對象。弗雷迪缺失的信仰在愛情中找到了替代品,而他自己正是受困于這樣的純愛中無法解脫。有一段頗為動人的表演,就是當弗雷迪終于重新出現(xiàn)在愛人的門前,只是得知她已嫁為人婦時,作為信仰替代品的愛情也不復存在。此處菲尼克斯奉上了也許是今年最好的表演。影片顯然無意批判抑或贊美這樣的純愛,但此時的鏡頭中(更多是因為菲尼克斯動人的表演)在不失偏頗地表達著對于弗雷迪處境的同情。

影片的結尾處,再次出現(xiàn)的深邃的墨藍色浪花與影片的開頭遙相呼應,無論是弗雷迪離開戰(zhàn)場回國,或跟隨“大師”出海,抑或最后一次遠赴倫敦赴蘭卡斯特之約,這個鏡頭伴隨著弗雷迪每一次的旅途。正如蘭卡斯特在他們最后一次會面中點明的那樣,弗雷迪就是這樣一位不停歇的水手,一位在曠野中騎著摩托車永不回頭的孤獨靈魂,有如崔健歌里唱出的苦行僧,遍行于世也尋不到應走的方向。而我們能提供的僅有同情和憐憫,因為對于困擾他的問題,我們同樣沒有答案。

保羅?托馬斯?安德森的電影一直都不能算作“大眾”電影,而相比前作,《大師》的“回歸原始”則會將更多的觀眾拒之千里:影像的敘事更接近意識流小說風格,情節(jié)的設置也沒有刻意突出矛盾沖突轉折;技術上影片中少有安德森標志性的不停歇的鏡頭,更多是冷靜的觀察式的;本片更是采用了十多年來沒人用過的65mm膠片,且采用純手工剪輯(用剪刀一刀一刀剪出來的),貢獻了數(shù)字電影無法替代的精美細膩的畫面。盡管諸多因素限制了影片自身的受眾,但我相信它依然可以打動那些或孤獨或探索的靈魂。

 6 ) 這不是影評,這是我的觀影筆記

Freddie從戰(zhàn)場上回來后無法融入文明的生活,第一分工作作為攝影師最有代表性,他站在攝影機后,每個顧客都是幸福的笑臉,他滿臉堆笑,說著千篇一律的討好的話,按下快門。有一天他終于忍不住,對一個西裝革履的胖子,用最野蠻的方式,挑戰(zhàn)著偽善的文明。 然后他到了野蠻人的農(nóng)場,他對一個老農(nóng)說,你像我的父親。這類似于一種歸宿感。但老農(nóng)死于他調的“雞尾酒”。 大師第一次見到Freddie,說你對我來說太熟悉了。是不是大師以前也是一個狂躁的酗酒者呢? 從此Freddie開始追隨大師,第一次治療后,F(xiàn)reddie被大師折服 上岸后大師開始遭受第一次質疑,一個科學論者,大師被逼的罵臟話。Freddie出于盲目的愛戴,教訓了該人。 第二次質疑來自大師的兒子,F(xiàn)reddie把他教訓了。被關在牢房里的時候,F(xiàn)reddie徹底爆發(fā)了對大師的信仰危機,內心的矛盾讓他狂躁如野獸。 出獄后Freddie接受的長時間的大師的治療,情況似乎有所好轉,這種看似無意義的治療過程能夠持續(xù)做完,很大程度上是基于Freddie對大師無條件的信任上。大師在荒漠中找出未發(fā)表的作品仍帶著一絲猶豫發(fā)表了Book2 在新書發(fā)表會上,大師的開場白說完后,給了一個Freddie的面部特寫,F(xiàn)reddie似乎是對大師的言論第一次有了自己思考過后的質疑,這一次質疑來自他的內心。 一位女弟子,大師最初的追隨者,問道:“回憶”改為“想象”是不是說明所有的理論徹底被推翻了?大師無法回應,暴怒。到這里,大師似乎也走上了另外一條路,從心理治療到開創(chuàng)宗教。 發(fā)布會間隙,Bill,也是大師的最初的追隨者之一,與Friddie說道Book2是垃圾。這一段很有意思,B問F覺得大師的Book2怎么樣,F(xiàn)想了一想沒有回答,反而問道:你覺得呢?Bill才說:垃圾。Friddie將Bill請出會場,他這一次沒有直接作出反應將Bill當場干掉,而是請出去干掉,想必這一路上是多少心理斗爭。夾雜著他自己的思考對大師的懷疑、大師一直以來對他的治療(不要發(fā)應)、也許他還想和Bill討論為什么Book2是垃圾,但最終他還是本能的用武力維護大師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將他對大師的質疑而產(chǎn)生的焦躁發(fā)泄在Bill身上。 Frideie在Pick the point游戲中選擇的Point是初戀情人的家,可是她已經(jīng)嫁人了,這個Friddie曾經(jīng)心中的最脆弱的爆點,F(xiàn)riddie這次控制住了情緒,雖然我們仍能看出他的傷心。Fridde這次的表現(xiàn)很好,這多少是出于大師的治療?又有幾分是由于大師的治療手段而激發(fā)起的Friddie的自我思考? Friddie在電影院沉淪于Doris Day的電影,說明他再次陷入不可自拔的境地,他接到的電話我想應該不是大師打來的,而是他自己打過去的。電影院有個人遞上來一個電話機這個事情也太非現(xiàn)實了,F(xiàn)riddie也念念有詞:你是怎么找到我的? 去到大師新的巨大的辦公室里(這一段沒看太明白),Peggy看出了Friddie的再次沉淪,相信他無可救藥,也看出了他對大師信仰已經(jīng)從心底發(fā)生了質疑,他是不會再像以往如宗教般迷信大師了,憤而離席。大師唱了一首《去中國的慢船》作為離別的話,F(xiàn)riddie聽懂了,留下了眼淚,大師也流下眼淚。 最后,F(xiàn)riddie回到了日常生活中,他也能調情,享受性愛。在骯臟的環(huán)境中和身材臃腫的女人做愛過程中,F(xiàn)riddie模仿大師第一次為他治療時采用的方法,與女人調情,大師的宗教、哲學被徹底的拉下神壇。 結尾:Friddie躺在影片開頭用沙堆成的女人胸前,首尾呼應。 大師的哲學、宗教、催眠治療,是好是壞,沒有明確說出來,但細心看完,其實導演還是有表露:大師是一個很有魅力的人,一開始也許是探索一種治療方式,一種哲學思辨的,關于人類心靈歸宿的探索。在對Friddie的治療過程中,大師似乎發(fā)現(xiàn)了自身魅力帶來的類似迷信的魔力,從此走上創(chuàng)立宗教的道路,而著作也變的不那么嚴謹執(zhí)著于自己的信仰探索,通過改換關鍵詞來適應更多的讀者。 這真是一部很好的電影,他提醒我們,要有自己的思考,要有嘗試,要有探索,我們才可以成為“離開大師也能生活”的第一人,我們才是我們自己。

-----------------------------------------------------------------------------------------------

睡一覺醒來又有了另一個想法,導演其實希望我們將大師與Friddie理解為同一個人的兩面,精神性和動物性。電影中的對白有引導:大師問Friddie你還記得我們第一次相見的地方和時間嗎?大師說:你對我來說太熟悉了。大師在電話里說:我們本來是一體的。

另外一點是,我昨晚忽視了一個超級重要的人物:Peggy。某種層面上講Peggy才是真正的大師。認真回味劇情,才發(fā)現(xiàn)Peggy才是大師背后的大師,大師只負責站在人前,運用他的催眠能力和表演能力,施展他的個人魅力,而所有對大師的闡釋,其實都由Peggy說出來。而每次大師在演講時,導演總會安排以兩個鏡頭展現(xiàn)Peggy的表情,這應該不是沒有由來的胡亂剪輯,我深信每一個鏡頭都有導演的寓意。而Peggy為大師手淫的一段更是將這種精神控制通過性的控制展現(xiàn)出來。

可以這樣理解:Peggy是人類文明社會的代表,她約束、限制、并引導著大師,讓大師在文明社會中如魚得水開宗立派,F(xiàn)reddie是大師心靈中動物性的化身,渴望絕對自由,不接受一絲偽裝,注定無法融入文明社會(哪怕是經(jīng)過大師長時間的訓練馴化),最終還是回到了原點。

 短評

先不吐槽PTA還是有些刻意還有想當然的手法... 主要是為毛我在一個胖子的演技當中感受到了一種叫做"統(tǒng)治力"的東西,然后這讓鳳凰哥在胖子面前表現(xiàn)出的不像是癲狂也不像是歇斯底里而更像是無頭蒼蠅似的演技。

8分鐘前
  • sasasasa
  • 推薦

兩位男主的幾場對手戲都精彩非凡,不斷跳進回憶的剪輯法也與邪教尋找“前塵往事”的主旨相統(tǒng)一。然而在敘事調和一點上電影卻卡在了一個尷尬的高度,晦澀有余情緒不足。從商業(yè)影片角度來看太過個人化,從個人作品角度而言個人風格又不夠突出。3.5~4星。

11分鐘前
  • 艾小柯
  • 推薦

我很想給個5星,但是結尾的草率和從偏離的角度處理主題我只能給3星半。50年代風格的拍攝和剪輯,畫面優(yōu)美,但是影片卻是creepy,dark,uncomfortable。觀影中有5人離席。邪教總是富于個人魅力與瘋狂組合,兩者相互吸引因為它們本質是一樣的東西。演技一流,這也是PTA的電影總拿表演獎的原因。

15分鐘前
  • gata
  • 還行

故事沒有那么那么吸引人,手法略顯沉悶,但得個雙影帝神馬的還是很有戲的,原聲啊攝影啊沒的說,其實還是很好的片,但期待值太高真不是好事

20分鐘前
  • jj73淺之
  • 推薦

2021-8-21重看;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你不能說我一無所有,你不能說我兩手空空。戰(zhàn)爭創(chuàng)傷的陰影秘密被一層層撥開,他逐漸遁入何以為人的自我質疑怪圈,從一個謊言落入另一個謊言,痛苦像沉重的濕衣服緊緊困縛,像溺水的絕望嘆息;根本沒有一個人能救你,每個人都在生的路上如孤魂野鬼。華金的表演堪稱入木三分。

21分鐘前
  • 歡樂分裂
  • 推薦

基本上喜歡《私戀失調》這種怪腔怪調的朋友都會喜歡PTA的《大師》吧,從音樂到攝影都怪怪的,卻無比迷人,《大師》之好在于PTA拍得很自在,揶揄諷刺都點到為止,小壞壞小幽默,沒有《木蘭花》《血色將至》那般工整匠心,每次看見杰昆·菲尼克斯在勾兌酒水就激起一腔口水,真想嘗一嘗。真那么好喝么?

23分鐘前
  • 內陸飛魚
  • 力薦

人外有人人不知,能人之上有大師。大師也是凡人做,只是凡人心太癡。

26分鐘前
  • 蘆哲峰
  • 還行

看完PTA的新作大師恍惚的出了電影院, 回家的路上不斷想起很多電影的細節(jié). 晚上睡覺前一次又一次去回憶電影中的情節(jié). 這電影, 看完后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仿佛是多年一直在看的電影, 仿佛是老的經(jīng)典片子不斷被人提起, 仿佛是一直伴著我們成長的影片, 他過于深刻以至于念念不忘.

31分鐘前
  • 包子島
  • 力薦

PTA的片子一貫都很騷,這個也不例外,拍得真的太漂亮了。故事本身不如《血色將至》那么有勁,但還是有近乎癲狂的表演撐住場面啊(這次是讓人刮目相看的杰昆菲尼克斯?。?。兩人的關系絕不僅限于“師徒”,甚至有些同性的味道。。。(一家之辭。。)說到結局的問題,是不是有傳言韋恩斯坦讓改過?

36分鐘前
  • 米粒
  • 力薦

看的過程一直在走神。這片兒顯露出巨大的野心,巨大到蓋過了其他一切——也許除了Hoffman的表演。攝影劇本剪接主題都是“優(yōu)等生”,但在表情達意恰恰是我本人最討厭的那個路數(shù)——過于賣弄機巧企圖俯視而失了誠懇,拒絕跟觀眾交流。PS:Amy和鳳凰湊一起互相影響都演得好緊,看得我好難受!

40分鐘前
  • 小斑
  • 還行

★★★★★但凡二人對話,那近之又近的鏡頭,真的讓我覺得,宇宙只有我和你。難離難捨,因為是唯一。一神教如此野蠻。蠻夷裡就滲出血的甘甜。甜得像你調的烈酒。酒又原是水,只因你行過的神跡奇事,世界不再一樣。

42分鐘前
  • 何倩彤
  • 力薦

不是你們想像中的那種電影。非常特別。這部講的其實還是一個人,是血色將至里石油大亨的另一面。難怪擔待和菲尼克斯惺惺相惜了,他們太像了。

47分鐘前
  • 云中
  • 力薦

PTA是最好的,但這不是最好的PTA。雖然,有些地方真的值得打五顆星。

48分鐘前
  • 皮革業(yè)
  • 推薦

菲尼克斯長了一張“來操我”的臉

52分鐘前
  • 胖胖
  • 推薦

菲尼克斯身份是一個二戰(zhàn)退伍兵,故事放在二戰(zhàn)后50年代,這也是他的精神狀態(tài)成因的一部分,因為對話中還提到了童年。他的空虛與孤獨對應的則是信仰以及大師本人對他的認同感。兩個人之間的關系是不斷對抗和和解的過程,這種曖昧也是人對信仰本身的反應。可能很多人不喜歡這么樣的故事,攝影和配樂大贊。

53分鐘前
  • 桃桃林林
  • 推薦

看完電影就病了

57分鐘前
  • Somerset
  • 推薦

昨晚看了一半和onion聊微信去了,補完...對電影越來越寬容對小說越來越苛刻是什么情況~~PTA就是我們時代的庫布里克

59分鐘前
  • Cambrian
  • 力薦

PTA還真是碰上科學教這種硬釘子了,就連嘲諷和負面觀點都克制的如此隱晦,就像一切要說的全用杰昆·菲尼克斯不屑的表情表達出來了,這個角色的反社會行為人格、戰(zhàn)爭創(chuàng)傷和心理變化反應了這種宗教信仰的虛假,但故事和主題卻成了一杯含蓄的溫吞水??磥眍C獎季被無視,不是因為科學教的勢力強大?!铩铩?/p>

1小時前
  • 褻瀆電影
  • 還行

PTA真是神煩……每回他拍個片子,我都不能說我看懂了,但卻止不住地喜歡

1小時前
  • D K U N
  • 推薦

還需要多說嗎,庫布里克也會很欣慰的。

1小時前
  • 小易甫
  • 推薦

返回首頁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