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從眼睛開始。吐露著穀香的眼睛,不帶雜質(zhì),仿佛清泉,烏溜溜隨著人流轉(zhuǎn)動,目光是深索和無限的。這雙眼叫水生。一聽這名字我不禁想起魯迅的閏土。 一樣少年。一樣質(zhì)樸。 夜上海,小巴黎。歌舞昇平,醉眼游離。 小金寶,名字有幾分土氣,又添幾分紙醉金迷。她那雙豔抹挑人的媚眼,也曾是鄉(xiāng)間門前 大樹上一對微酸清甜的桑葚子。 欲望腐朽的大都市,假惺惺的歡樂場子,一寸一寸吞噬生命本色。虛榮在奸笑,浮華在流血,品德在坍塌,罪惡在輪回。 不荒涼的地方人性荒涼。 逢場作戲的面具上,左眼是錢,右眼是色。 世外桃源般的小島,搖曳生輝的狗尾巴草,小船兒輕飄,風鈴兒拂曉,試問誰人最俏,桂花嫂和小阿嬌。 動人的母女,眼眸含笑,未染塵囂。 色調(diào)的冷暖轉(zhuǎn)換,場景的淡入淡出,美得精緻朦朧。張大導(dǎo)演對畫面構(gòu)圖的見解的確是獨到和深刻的。 可惜,因為上海灘一霸的涉足,那仿佛天堂的小島失去了往日的寧靜,開始有無辜的亡靈,有血腥的惡臭??珊蓿焯玫鬲z一線間。 影片末尾,倒掛著水生的視覺,這個精湛的技術(shù)真叫絕。 幾塊大洋啪啪落地,又是一番紙醉金迷的周而復(fù)始。來年,小阿嬌又是一個小金寶。 鵝黃的山水間,藍白布衣的鞏俐嫋娜地唱起童謠,純淨的歌詞裏雜糅著濃烈的脂粉香。 本同屬自然鄉(xiāng)野的仨人,一歌女,一小嬌,一少年,都浸在“搖啊搖到外婆橋”的清清曲調(diào)裏。這該是全劇的起源,也是歸宿。
看張藝謀導(dǎo)演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故事平鋪直敘,卻獨有韻味,用光影帶我們穿越時空,體味電影魅力,感嘆人生百態(tài)。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外婆夸我好寶寶···”,影片用明快的童謠,影射黑暗的人性。
1930年代的上海是個是非之地,人性又何嘗不是。14歲的水生剛從鄉(xiāng)下初來上海謀生,“14歲”、“鄉(xiāng)下”這都是單純的表征,在這個價值觀正形成的年紀,上海的短短幾日給了他人生重要一課。判斷好人壞人的標準也從過去的單一化視角走向多元化。
有些人感覺很壞,其實是好人。
鞏俐飾演的歌舞皇后小金寶高傲,平日里對下人叱責,常將“鄉(xiāng)巴佬”掛嘴邊地呼喚水生,水生剛開始對她有恨,有不滿,還曾將口水吐在她的杯子里。
可卻不曾知她也是個鄉(xiāng)下人,內(nèi)心住著善良。她只是在偌大的城市,學會了孤獨;她只是看慣了骯臟人性,用冷酷偽裝自己;她只是看起來光芒萬丈、春風得意,其實在權(quán)勢面前也仍是個“鄉(xiāng)巴佬”。所以后來,水生寧愿破壞規(guī)矩,也要去救小金寶,因為她尚存善良。因為他們是一樣的人。
可有些人看起來很好,卻實壞。
背叛的宋二爺,上海灘一霸的唐老爺就是這樣的人。水生六叔口中人善的唐老爺,實際上專橫自私,“水生”、枕邊人“小金寶”以及翠花女兒“阿嬌”等等在他眼中都是“鄉(xiāng)巴佬”。
影片的結(jié)尾更是意味深長,單純的阿嬌相信了唐老爺?shù)脑?,被倒吊著的水生掙扎著,背景樂是“搖啊搖,搖到外婆橋”,以及這駛?cè)ド虾5拇?。這又何嘗不是另一個“小金寶”故事的開始呢?
張藝謀早期拍的電影,故事性、思想性、藝術(shù)性都很不錯,只可惜他后來被商業(yè)大片裹挾得全無水準,這是一部比較有張力的電影。從一個鄉(xiāng)下來的小男孩水生的視角切入,通過被上海灘黑社會老大包養(yǎng)的當紅舞女小金寶的命運,再現(xiàn)了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亂世里,爾虞我詐、兇殘毒辣的上海灘黑社會。里面都是大陸的資深名演員、老戲骨,鞏俐、李保田、李雪健、付彪、朱江、孫淳,個個都是大陸影壇上的實力派。現(xiàn)在的電影里要聚齊這么多是很難了。鞏俐前半部分在舞場的表演感覺一般,但后半部分在島上的那幾場戲演出了影后的實力水平,內(nèi)心戲的表達和最后的爆發(fā):情緒的掙扎、無奈、悲傷,分寸拿捏得非常好。演水生的小演員那雙眼睛十分出彩,從初到上海的懵懂荒張,到被小金寶剛責罵時的委屈生氣,最后被老爺捆綁吊在船上的憤恨不屈,傳達得十分到位。相比之下演二爺?shù)膶O淳演得太平了,特別是被當場揭穿的那場重頭戲,無論從心理到情緒,本應(yīng)特別有戲,但其特寫鏡頭基本沒有什么面部表情。電影的攝影角度和構(gòu)圖都非常有特點,電影一開始水生站在熙熙攘攘的上海街頭上等六爺?shù)哪嵌闻臄z水生眼睛的特寫鏡頭和主觀鏡頭讓人印象深刻。劇本故事看似簡單,但卻寓意深刻,亂世中底層小人物的命運如蚍蜉,為求得好生活,要么依附于強權(quán)豪勢,充當炮灰或玩物,要么就在強權(quán)豪勢的夾縫中艱難求生,并且還一代又一代的重演循環(huán),小金寶死了、還有無數(shù)的小阿嬌等著、盼著成為下一個小金寶
95年,拍完《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的最后一個鏡頭后,張藝謀宣布與鞏俐8年的戀情結(jié)束!當時圍繞在鞏俐身邊的,不是大腕,就是富豪。結(jié)合影片,張藝謀在劇中事業(yè)上化身成唐老大,老謀深算,感情上又像水生,面對鞏俐,是即單純又帶著些自卑,劇情是鞏俐出軌,唐老大能培養(yǎng)出一個小金寶就能培養(yǎng)第二個,第三個......
鞏俐真的是極具性感、嫵媚的一次亮相而且恰到好處地表現(xiàn)了女性身處鐵屋子之中的抗拒、焦灼、回歸與無望!
上海灘。黑幫,歌女?!班l(xiāng)巴佬小金寶”《花好月圓》如果有續(xù)集的話,想必會講小阿嬌和水生長大后報仇之路。http://u.115.com/file/a9g4nr6s 二爺臨死的時候說了句:既然你會在我身邊安插人,你怎么就知道我沒在你身邊安插人呢?估計這句話也可以拍續(xù)集的另一個版本。一句話引發(fā)內(nèi)訌波瀾的故事。
鞏俐當時的演技真是可圈可點~
我們都曾經(jīng)聽外婆唱著歌謠被夸是好寶寶可是長大以后卻變了……
根據(jù)畢飛宇小說改編,不過內(nèi)容出入很大,電影當年反應(yīng)很差,很多人(尤其海派作家如王安憶女士)都對它抱有意見,說舊上海拍的面目全非。但我自己很喜歡,有趣。
上海黑幫與少年的性啟蒙 最后是用膩了的輪回手法 結(jié)局草草、乏力 很多點沒有展開——鋪線能力有余,人物眾多,可惜展線能力不足,人物處理流于片斷,相對于較為宏大的人物和背景設(shè)定,片長也較短。逃荒上島情節(jié),似曾相似。至于技術(shù)方面,很多半遮半掩的鏡頭,挑起觀眾的偷窺欲,倒是做得相當漂亮。
這是水生從未見過的世界,沒吃過的冰激凌,沒睡過的女人。熏人的暖風里,一個少年看得見白花花的大腿,也看得見跫跫留門的夜。聽得見靡靡的花好月圓,也聽得見搖到外婆橋的鄉(xiāng)謠。日后或許會夢到披著村婦衣裳的小金寶,在牌桌前笑啊笑,笑著笑著滑下了淚。七天一覺噩夢,聽那鼙鼓遍地擂來,驚潰了少年。
鄉(xiāng)巴佬,小金寶。鞏俐在里面的表演真的是風騷無比,在偷窺那一段,那種被壓抑到變態(tài)的情欲,張藝謀都把握得挺好。最后鞏俐那張標致的臉上掛滿了淚水,實在是太悲了,她的命運自始至終都掌控在唐老爺手中。李保田李雪健鞏俐孫淳傅彪這些個老戲骨,再看新人演員,果然是沒法比的。
村姑不適合歌女范,攝影很美,故事流俗。
和《毀滅之路》的不招人待見的原因一樣,用拍小結(jié)構(gòu)內(nèi)心片的調(diào)調(diào)去拍黑幫片,其實我還蠻喜歡的,只是覺得鞏俐這種氣場強大的女人不適合演這種嚴重缺乏安全感的小金寶,換成許晴啊,陳紅啊都好,但是老謀子當時就認她不是...
重看,居然挺不錯,是我喜歡的調(diào)調(diào)兒。尤其攝影,美極。
只有emo可以把上海黑社會老大拍出山西地主老財范兒,也是不易。一群海派大佬在城里沒呆幾分鐘,就都跑鄉(xiāng)下地頭草窩子里用北方話嘮嗑去了,說是洋涇浜致敬《紅高粱》也不為過。幾十年如一日,拍帶點劇情的片,除了糖水畫面貼圖,就是靠說大白話交代劇情結(jié)構(gòu),這水平也是始終如一,找哪個著名作家來寫劇本也不管用。
感覺蠻好的。上海灘的故事本身挺俗的,這種幫派腥風血雨的故事用力很猛的拍法很多。老張的片子還蠻清新的。尤其以進城的孩子的視角來講述這個上海灘的故事,似乎就有了童真的夢,走進的唐府是童話里璀璨的世界。這種天真爛漫打破了成年世界看似美好的殘酷。你死我話的事,在孩子不多的對白和恐懼的眼神之后就像是一場夢,就有些詩情畫意。張導(dǎo)這部我真的還蠻喜歡的
驚艷的開端,平淡的發(fā)展,失望的結(jié)局
用孩子的視角,用鄉(xiāng)村水景等描繪,講述了一個殘忍黑暗的故事。風格上更接近于童真和美,看似把社會黑暗進行了淡化,實則是給了觀眾一個晴天霹靂。美好的景色和殘忍的都市生活形成鮮明對比。
老上海、爵士樂、黑幫、款擺腰肢的小金寶兒,明眸善睞的阿嬌...... 濃艷與淳樸的交融,情愿與不情愿的選擇, 那些人性美丑善惡的焦灼.... 養(yǎng)眼養(yǎng)心又養(yǎng)腦。昨晚,我分明和自己說好要早睡,結(jié)果,偏不錯眼珠的看到終了。
前半段總覺得唐水生是去黃金榮家做事的杜月笙,總覺得他長大后是風月里的張國榮,和鞏俐纏纏綿綿。上海處處都是羅曼蒂克消亡史。
1995年戛納技術(shù)大獎(攝影)。7分。四星略勉強。視角的處理還是相當有新意,以至于劇作上也頗有味道(有限視角帶來的信息控制)。仍然是“掘根文學”的“歷史循環(huán)論”論調(diào),但多了一絲懷舊的處理和類型化考量,在張藝謀作品序列里也是轉(zhuǎn)型的關(guān)鍵作品之一,可以由此切入文化研究的論述,比如“孤島”的隱喻(加上李保田酷似蔣公的扮相)也為影片平添一分政治解讀的可能。
我以為它在國內(nèi)上映過。聲色、劇情都是極高都水準。而更加難能可貴的是,結(jié)尾是仇殺,且“壞人”并沒有倒下。不是惡有惡報、善有善報的固有主題。我以為這是貼切現(xiàn)實主義的。并不是在批判什么。只是寫實罷了。這一點,在國內(nèi)影視劇里面幾乎是絕無僅有的。這一點,就當?shù)闷鹞逍恰?/p>
遲鈍少年進城投奔黑幫親戚,伺候苦出身歌姬,大哥遇刺孤島布局,七天創(chuàng)世記,世界在暴力循環(huán)里揭曉全新面目。和陳凱歌的《風月》前后腳拍出來,似乎是延續(xù)80年代末期的民國鄉(xiāng)土文學潮流(比如蘇童的創(chuàng)作),同時試圖融入黑幫、老上海等民國奇觀的商業(yè)元素。技術(shù)瑕疵明顯,鞏俐親自上陣唱歌但唱的太難聽了,男孩木訥的表情和李雪健&李保田多次重復(fù)的臺詞、冗長的歌舞都是些無意義的堆砌,遇刺時調(diào)成全紅的畫面和孫淳在鞏俐臉上灑花瓣調(diào)情都是些幼稚、荒唐的設(shè)計。角色動機也寫的混亂,整個中段鞏俐與孤島母女、小男主建立關(guān)系的基礎(chǔ)在電影里就是一起唱唱歌這么隨意就扭轉(zhuǎn)了此前的敵意,除了老大這片里的角色都沒啥目的性,片尾的悲劇性何處安放。盡管拍的節(jié)奏拖沓、技法幼稚、人物混沌,但本片歌舞和黑幫的民國元素還是影響了不少后來者,比如姜文、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