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人妻视频免费人人|2021少妇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日韩片无码中文字幕

<strong id="g78f3"><menu id="g78f3"><strike id="g78f3"></strike></menu></strong>

攻克柏林

戰(zhàn)爭片蘇聯1950

主演:鮑里斯·捷寧  Ruben Simonov  維克托·斯坦尼岑  

導演:米哈依爾·齊阿烏列里

播放地址

 劇照

攻克柏林 劇照 NO.1攻克柏林 劇照 NO.2攻克柏林 劇照 NO.3攻克柏林 劇照 NO.4攻克柏林 劇照 NO.5攻克柏林 劇照 NO.6攻克柏林 劇照 NO.13攻克柏林 劇照 NO.14攻克柏林 劇照 NO.15攻克柏林 劇照 NO.16攻克柏林 劇照 NO.17攻克柏林 劇照 NO.18攻克柏林 劇照 NO.19攻克柏林 劇照 NO.20
更新時間:2023-08-24 15:20

詳細劇情

Mikheil Chiaureli是斯大林的御用導演,《攻克柏林》長達近五個小時,分上下兩部,處處著重突出最高統(tǒng)帥的高瞻遠矚。影片結尾,斯大林乘飛機抵達陷落的柏林,接受蘇軍的歡呼。其實這是“藝術虛構”。和《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www.douban.com/subject/1790606/一樣,這場實際主要由朱可夫將軍指揮的戰(zhàn)役,影片中絲毫沒有他的影子。當時朱可夫已經因為功高震主,被羅織罪名,發(fā)配到烏拉爾軍區(qū)去了,這是1946年的事。這部1949年的電影很自然地就將朱可夫的功勞“藝術虛構”到偉大領袖的頭上了。因為這部影片,導演連續(xù)獲得了兩次國家獎金,包括1950年的斯大林獎金。中國觀眾熟悉的《難忘的1919》(1952)www.douban.com/subject/1790597/也是出自這位導演的手筆。值得一提的是,這兩部影片都是由蘇聯作曲家肖斯塔科維奇譜曲的。

 長篇影評

 1 ) 打到柏林去

2022.12.20

攻克柏林這場戰(zhàn)役實際主要是由朱可夫元帥指揮的,而影片中幾乎沒有他的影子。1946年朱可夫已經因為功高震主,被羅織罪名,發(fā)配到烏拉爾軍區(qū)去了,因此這部1949年拍攝的電影很自然地就將朱可夫的功勞“藝術虛構”到偉大領袖的頭上了。想起來中國文革時期把“朱德扁擔”變成“林彪扁擔”的荒唐事,和現在西方皿煮國家為了政治正確而一味不斷的歪曲抹黑歷史事實是一脈相承的。今天《攻克柏林》中對斯大林個人的過度描寫崇拜已經成為政治笑話而遭后人恥笑。

柏林戰(zhàn)役是蘇聯紅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歐洲戰(zhàn)場進行的最后一場戰(zhàn)役。在總攻柏林的行動中,蘇軍投入了250多萬人、625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41600門火炮和7500架飛機。納粹德國為了做最后的垂死掙扎,也投入了76萬多人、1519輛坦克裝甲戰(zhàn)斗車輛、9303門火炮和2224架飛機。這場史詩般的戰(zhàn)役,也成為了人類史上的大浩劫。戰(zhàn)役結束時,蘇軍有81116人陣亡或失蹤,280251人負傷或患病,損失1997輛坦克和自行火炮、2108門火炮和917架飛機。德軍有10萬人陣亡、22萬人負傷、48萬人被俘。為了紀念這場象征著蘇聯紅軍偉大勝利的戰(zhàn)役,蘇聯不止一次將其搬上銀幕。

煉鋼工人阿列奧薩·伊萬諾夫創(chuàng)造了新的日產煉鋼紀錄,美麗的女教師娜達莎受命到阿列奧薩家里采訪了他的媽媽,詳實的了解到阿列奧薩祖上就是煉鋼工人。在工廠俱樂部的報告會上娜達莎聲情并茂的宣傳和歌頌了的阿列奧薩的先進事跡,贏得臺下觀眾們陣陣的掌聲,兩人就此認識。

阿列奧薩邀請娜達莎去聽音樂會,娜達莎欣然同意。音樂會上娜達莎全神貫注,阿列奧薩卻心不在焉,兩個人在文化藝術上的差異明顯的顯現出來。中間休息,阿列奧薩借故離開,那個帥哥鋼琴演奏家來到臺下獻給娜達莎一束鮮花,并一屁股坐在阿列奧薩的位置上,兩人邊看邊聊,有說有笑,不遠處的阿列奧薩看著心里很不爽,郁悶的獨自離去。

廠長通知阿列奧薩去莫斯科,斯大林同志要召見他,阿列奧薩不想去,理由竟然是不知道和斯大林同志說什么,廠長像下蛋的老母雞一樣咯咯的笑“你同他說什么,他要同你談話,你就注意的聽,用腦袋記住,這是人生多么幸福的事情”。斯大林像個老農民一樣在給新栽的小樹鋤草。阿列奧薩見到斯大林時緊張的頭冒大汗,張口就叫錯了名字,斯大林和藹的說“那是我父親的名字”。阿列奧薩回來后把這段糗事學給娜達莎,笑壞了她。

那是個崇尚英雄的時代,斯大林的召見讓阿列奧薩身上有了巨大的光環(huán),這個光環(huán)是一般普通人望塵莫及,取代不了的。聽說阿列奧薩和斯大林同志談到了他們兩個人的事,幸福的娜達莎義無反顧投入了阿列奧薩的懷抱。就在兩個人開心的歡笑時,天空飛來大批飛機,投下炸彈,把兩個人炸蒙了,德國侵入蘇聯的戰(zhàn)爭不期而至,爆發(fā)了。德軍摩托化部隊很快就推進到了蘇聯縱深腹地,田野,村莊,到處都是火海,尸橫遍野,一片廢墟。

阿列奧薩被德國鬼子的炸彈炸傷,在醫(yī)院里昏迷了三個月,醒來時才知道德國鬼子已經攻到了莫斯科城下,娜達莎被抓到德國去了。負責保衛(wèi)莫斯科的朱可夫問斯大林要150輛坦克,斯大林只給了18輛,要3000挺戰(zhàn)防槍只能給200挺,可見當時蘇聯在武器裝備方面捉襟見肘,緊缺到了極點。工廠急需阿列奧薩到后方的新建工廠去工作,而他卻選擇了上戰(zhàn)場去直接殺德國鬼子。

這部電影里的希特勒被刻畫成一個歇斯底里的戰(zhàn)爭狂人、瘋狂的瘋子,不過影片倒是說對了一點,納粹德國一直保持著和英美等西方的媾和,私底下瑞士的英國公司居然一直給希特勒的納粹德國提供煉鋼急需的鉻和鎢,希特勒一直認為他是在替英美消滅共產主義,只不過英國的丘吉爾并不買賬,而日本這個豬隊友擅自作主偷襲了美國的珍珠港,讓美國人徹底站到了納粹德國為首的法西斯軸心國對立面。

斯大林格勒保衛(wèi)戰(zhàn),已經是近衛(wèi)軍中士的阿列奧薩作戰(zhàn)勇猛,朱可夫元帥親自發(fā)給他一枚“紅旗勛章”,運河戰(zhàn)線和斯大林格勒戰(zhàn)線的會師,德國人反被包圍,這是蘇聯衛(wèi)國戰(zhàn)爭的偉大轉折。阿列奧薩的部隊重新攻占了他曾經的工廠,俱樂部是阿列奧薩第一次看見娜達莎的地方,不遠處的學校是娜達莎的學校,阿列奧薩再次看到自己的家已經是殘垣斷壁,一片狼籍,心情非常沉重,以至于哽咽失控的哭倒在房前的廢墟上,國仇家恨讓阿列奧薩更加奮勇殺敵。

被俘的德國軍官還口出狂言,這讓阿列奧薩義憤填膺,發(fā)誓等打到這個納粹頑固分子的老家柏林弗里德大街時把他家的房子也燒了,讓柏林只剩下一堆土,以殘忍對殘忍,把仇恨全部償還給你們,讓這些納粹畜生后悔“為什么他要生在希特勒的時代。而希特勒為什么要生在他的時代”??吹竭@里,也就明白了蘇軍為什么占領柏林后大肆燒殺搶掠,展開瘋狂的報復行動,納粹德軍在蘇聯犯下了太多的滔天罪行。

慕尼黑會議上,斯大林一針見血地指出英國的丘吉爾首相一味的消極等待觀望,借口尋找有利時機而遲遲無所作為,敦促盟軍盡快開辟第二戰(zhàn)場。狡猾的丘吉爾指責蘇軍急功近利想先攻進柏林,進展太快是冒險。仗沒打完,各國的政客們就已經為了各自國家的利益勾心斗角,爾虞我詐。戰(zhàn)爭最終是服務于政治的,而政客們都精于玩弄政治平衡術,其實斯大林也有意放緩了對德國本土的進攻速度。蘇聯付出的巨大代價和取得的勝利成果讓美國的羅斯??偨y(tǒng)也無話可說,只能和稀泥的適當偏袒一下斯大林。

當丘吉爾提議為英國女王干杯時,斯大林表示反對,而羅斯福卻提議為加里寧干杯。其實那個時候加里寧已經不是克里姆林宮權力結構的中心人物,他不過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時任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所以羅斯福的為加里寧干杯明顯有當和事佬的意思。影片對英國首相丘吉爾極盡丑化詆毀,弓腰駝背,步履蹣跚,形象不堪入目,可以想象當時斯大林的蘇聯對英國丘吉爾的極度蔑視。其實那個時候美英也非鐵板一塊,各種齷齪時有發(fā)生,相互拆臺,給對方添惡心。幾年后蘇聯通過英國私底下出口的尼恩發(fā)動機研發(fā)了米格15戰(zhàn)斗機,與美軍同期的F86并駕齊驅。在朝鮮戰(zhàn)場上,我志愿軍飛行員曾駕駛米格15痛擊美軍的F86。

柏林是納粹德國的首都,希特勒的老巢,誰先攻入柏林政治意義遠大于實際意義,將名垂青史。有消息說面對盟軍的進攻德軍士兵一彈不發(fā),他們在有意選擇投降對象,斯大林預見柏林很有可能毫無抵抗的交給英美盟軍,蒙哥馬利將軍集結了大量兵力準備搶占柏林,這是蘇聯人不可容忍的。因此斯大林制定了進攻柏林的周密計劃,前線指揮官提出一公里220門大炮,斯大林直接給增加到280門,還有坦克和槍支彈藥,應有盡有,按需分配?,F在的蘇聯兵強馬壯,早已不是1941年保衛(wèi)莫斯科那個時候啥啥都缺的狀況。斯大林明確了必須由蘇聯紅軍攻占柏林。

200萬蘇聯紅軍兵臨城下,整裝待命,蓄勢待發(fā),總攻的號令下達,萬炮齊鳴,打紅了半個天空,蘇聯紅軍戰(zhàn)士猶如鋼鐵洪流,勢不可擋,德軍丟盔卸甲,狼狽逃竄。此時的希特勒勾肩拱背,完全沒有了往日那趾高氣昂,狂妄自大的囂張跋扈的的氣焰。拼光了老本成了光桿空軍司令的戈林元帥更是垂頭喪氣,一聲不吭的閉著眼睛癱坐在椅子上。

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和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在托斯坦的西面會師,完成了對柏林的包圍,此時的希特勒還幻想著美國人快點到來,讓他們和蘇聯人互掐,而他的親密戰(zhàn)友卻已經眾叛親離,戈林逼他交權,希姆萊私下和美國人媾和。萬念俱灰的希特勒和他的情婦愛娃草草的舉行了婚禮,在婚禮進行曲中,希特勒下令開閘放水,大水漫灌地鐵,淹死無數德國平民,婦女、老人、兒童和傷兵。希特勒和愛娃也雙雙服毒自殺。

德國總參謀長,陸軍司令克里布斯基來到蘇軍前線指揮部通報了希特勒自殺的消息。德軍提出?;鹫勁?,前線指揮部把情況電話匯報給斯大林,斯大林堅定的回答無條件投降。阿列奧薩的最親密戰(zhàn)友好幾個倒在了進攻柏林國會大廈的戰(zhàn)斗中,阿列奧薩也為此頭部受傷。

最終紅旗插上了柏林國會大廈的樓頂,蘇聯紅軍占領了柏林,德軍最高指揮部下令投降。戰(zhàn)爭終于結束了,蘇軍官兵在柏林國會大廈前載歌載舞,慶祝這一勝利時刻的到來。

阿列奧薩所在部隊解放了關押娜達莎的納粹集中營,可是阿列奧薩找遍了集中營各處沒有見到娜達莎的蹤影,兩個人遺憾的失之交臂。阿列奧薩只好跟著部隊繼續(xù)向柏林前進,而娜達莎也隨著解救出來的人一起來到了柏林。在柏林飛機場迎接斯大林的人群中,阿列奧薩和娜達莎意外的相逢了,阿列奧薩和娜達莎并肩來到斯大林面前,娜達莎激動的上前擁抱了斯大林。

斯大林飛抵柏林的情節(jié)盡管是虛構的,但是場面宏大,氣勢雄偉,非常感人,據說斯大林很欣賞這個虛構的片段。拍攝此片的斯大林御用導演米哈伊爾·恰烏列利的女兒索菲科·恰烏列利回憶,當看到米哈伊爾·格洛瓦尼飾演的自己緩緩走下飛機時,斯大林擦去了眼角的淚水,并喃喃地說:“我真去過柏林就好了?!?/p>

 2 ) 攻克柏林的神話與現實——蘇聯戰(zhàn)爭電影中的柏林戰(zhàn)役

原載于 《看電影·午夜場》2015年第6期,雜志社修改過后的題目為 《最后的戰(zhàn)役——電影中的柏林戰(zhàn)役之東方視角》:

1945年4月16日—5月8日,蘇軍進行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歐洲戰(zhàn)場最后的戰(zhàn)役——柏林戰(zhàn)役。在總攻柏林的行動中,蘇軍投入了250多萬人、625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41600門火炮和7500架飛機。作為德國法西斯最后的掙扎,德軍也投入了76萬多人、1519輛坦克裝甲戰(zhàn)斗車輛、9303門火炮和2224架飛機。這場史詩般的戰(zhàn)役,也成為了人類的浩劫。戰(zhàn)役結束時,蘇軍有81116人陣亡或失蹤,280251人負傷或患病,損失1997輛坦克和自行火炮、2108門火炮和917架飛機。德軍有10萬人陣亡、22萬人負傷、48萬人被俘。為了紀念這場象征著蘇聯紅軍偉大勝利的戰(zhàn)役,蘇聯不止一次將其搬上銀幕。

《攻克柏林》的興衰

1950年,蘇聯上映了首部反映柏林戰(zhàn)役的電影——《攻克柏林》,其也是蘇聯最早的彩色電影之一。當年,中國長春電影制片廠引進并譯制了這部電影。

1946年,斯大林的御用導演米哈伊爾·恰烏列利與編劇彼得·帕夫連科夫已經合作完成了明顯帶有斯大林個人崇拜的電影《誓言》。7月,蘇聯影業(yè)部長伊萬·布爾沙科夫指示他們聯合打造《攻克柏林》,為1949年12月21日的斯大林70大壽獻禮。當時,蘇聯準備以“斯大林的十次打擊”為題,拍攝10部電影,展現斯大林在衛(wèi)國戰(zhàn)爭中的豐功偉績?!豆タ税亓帧肥沁@個龐大電影計劃的一部分。實際上,歷史上的“十次打擊”并不包括柏林戰(zhàn)役。

在集權體制的支持下,恰烏列利得以征調1萬名蘇聯臨時演員到柏林進行拍攝,也雇傭了大量柏林當地平民出演“地鐵洪水”片段。在冷戰(zhàn)的背景下,他無法前往位于西柏林英軍占領區(qū)的國會大廈進行拍攝。因此,國會大廈的戰(zhàn)斗場景都是在德國巴伯爾斯貝格電影制片廠完成的。大量柏林廢墟的鏡頭,是在波羅的海地區(qū)的城市廢墟中拍攝的。莫斯科電影制片廠還建造了1平方公里的柏林市區(qū)場景,用來拍攝巷戰(zhàn)場景。

斯大林非常在意出現了自己形象的電影。他親自審閱了電影劇本的手稿,指出了幾處語法錯誤,并刪除了德國平民恐懼蘇軍而逃走的情節(jié)。最終,《攻克柏林》成為了斯大林個人崇拜的產物。蘇聯衛(wèi)國戰(zhàn)爭勝利后,斯大林的個人崇拜達到了空前的程度。新西蘭電影制作人理查德·泰勒指出,在《攻克柏林》中,斯大林是唯一的決策者,戰(zhàn)爭勝利的功績歸他一人所有,其他形象要么是給他“打打下手”,要么是他的敵人。斯大林的沉著冷靜與希特勒的歇斯底里,興城了鮮明的對比。美國佛蒙特州大學歷史學教授丹尼絲·揚布拉德教授表示,當時蘇聯只有三種英雄:死去的,傷殘的,以及斯大林;1949年的電影《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已經將斯大林塑造成了“首席戰(zhàn)爭英雄”,《攻克柏林》則要塑造“神話般的斯大林”。

所謂伴君如伴虎,恰烏列利的歌功頌德過猶不及。斯大林的女兒斯韋特蘭娜·阿利盧耶娃回憶,烏列利曾試圖勸說斯大林,允許在電影中加入斯大林的兒子雅科夫·朱加什維利犧牲的情節(jié)。德軍殺害朱加什維利一直是斯大林的痛處,因此他毫不猶豫地拒絕了恰烏列利的建議。女演員韋里科·安德佳佩雷德茨回憶,當時斯大林如此暴怒,以至于站在旁邊得蘇聯秘密警察首腦拉夫連季·貝利亞慢慢地伸手掏槍,等待斯大林當場槍斃恰烏列利的命令。

1950年1月21日,斯大林生日1個月后,蘇聯公映了《攻克柏林》。當天也是列寧逝世26周年紀念日。蘇聯有3840萬觀眾觀看了這部電影。電影片尾,斯大林飛赴柏林,受到了蘇軍和各國人民“朝拜”式的歡迎。這個情節(jié)是虛構的,斯大林從未去過柏林。俄羅斯歷史學家亞歷山大·普羅霍羅夫認為,《攻克柏林》受到了德國法西斯宣傳片的影響。無獨有偶,英國高校影視協(xié)會的研究者約翰·賴利也表示,斯大林飛赴柏林的虛構,模仿了《意志的勝利》中希特勒飛抵慕尼黑的片段。不過,斯大林很欣賞這個虛構的片段。恰烏列利的女兒索菲科·恰烏列利回憶,當看到米哈伊爾·格洛瓦尼飾演的自己緩緩走下飛機時,斯大林擦去了眼角的淚水,并喃喃地說:“我真去過柏林就好了?!碑敃r,導演恰烏列利明白,自己得救了。

斯大林走上神壇之際,朱可夫元帥的形象卻遭到削弱。1946年,戰(zhàn)功卓著的朱可夫元帥已經成了萬眾矚目的英雄,功高蓋主,為斯大林所不容。斯大林指責他“不謙虛,過于傲慢,把戰(zhàn)爭期間所有重大戰(zhàn)役勝利的決定作用歸功于己;懷著仇恨,準備網羅失意者和被撤職的司令員,從事反對政府和最高統(tǒng)帥部的活動?!痹陔娪爸?,朱可夫的形象呆頭呆腦,只會向斯大林要求兵力增援。斯大林飛赴柏林時,在柏林迎接斯大林的蘇軍將領中,甚至沒有朱可夫。電影攝制和公映時,斯大林已經將朱可夫撤職,把他踢到了偏遠的烏拉爾軍區(qū)。

電影攝制時,冷戰(zhàn)已經拉開帷幕。盡管冷戰(zhàn)主要對抗的雙方是美國與蘇聯,但電影對英國的丑化要甚于美國。英國首相丘吉爾成了嚴重駝背且陰險狡詐的政客,時刻不忘打壓蘇聯。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的形象沒有被丑化,但看起來有些“天真”。這種設定確實基于歷史的現實。在雅爾塔會議中,丘吉爾非常反感蘇聯勢力向西擴展,極力維護英國在地中海的利益。羅斯福擔心英國與蘇聯的矛盾會引起新的世界大戰(zhàn),為了維持聯盟關系,他多次暗中對蘇聯進行退讓。通過《租借法案》,美國向英國和蘇聯提供了大量的物資支援,因此羅斯福成為了丘吉爾和斯大林之間的調停人,斯大林對羅斯福也表現得很尊敬。

相比之下,戰(zhàn)爭后期,英國與蘇聯的矛盾的確更明顯。1945年4月,丘吉爾甚至下令制訂代號為“不可思議”的作戰(zhàn)計劃——1945年7月1日,集結英軍和美軍47個師,將已經投降的德軍編成12個師,向蘇軍發(fā)起突襲。1945年6月29日,蘇聯獲得了丘吉爾制訂“不可思議”行動計劃的情報,調整了蘇軍的部署。當然,即使蘇軍沒有獲取相關情報,丘吉爾的計劃也毫無可行性。在電影中,希特勒曾癲狂地高喊:“在倫敦,在華盛頓,我在替他們做事!”可見,此片段的設置可謂“醉翁之意不在酒”,與其說是在紀念二戰(zhàn),不如說是在劍指冷戰(zhàn)。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斯大林的十次打擊”電影計劃停止。貝利亞被捕后,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格奧爾基·馬林科夫命令恰烏列利離開莫斯科,并禁止發(fā)行《攻克柏林》。1953年夏,蘇聯政府刪去了電影中所有出現過貝利亞的片段。1956年2月25日,在蘇共二十大上,赫魯曉夫發(fā)表了譴責斯大林個人崇拜的講話。他斥責《攻克柏林》違背真實,違背歷史。隨后,這部電影在蘇聯遭禁,但中國依然放映。

《攻克柏林》片段,斯大林飛抵柏林,走出飛機向前來熱烈歡迎的軍民招手致意。實際上,斯大林從未去過柏林,這個片段是純粹的虛構。

《攻克柏林》片段,斯大林與前來迎接的蘇軍將領。從左至右分別為,蘇軍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司令羅科索夫斯基元帥,烏克蘭第1方面軍司令科涅夫元帥和近衛(wèi)第8集團軍司令崔可夫中將。唯獨少了戰(zhàn)功卓著的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司令朱可夫元帥。在現實中,朱可夫元帥已經被斯大林“打入冷宮”。

《攻克柏林》片段,戰(zhàn)火中的柏林勃蘭登堡門,其頂端是勝利女神的銅像,街道上散落著德軍遺棄的Pak 40式75毫米反坦克炮。

《攻克柏林》片段,蘇軍攻占德國帝國國會大廈后,在其門前向天鳴槍,慶祝勝利。

道具皆有成敗

為了拍攝《攻克柏林》,蘇軍提供了5個步兵師、4個坦克營、193架飛機和45輛繳獲的德軍坦克。在電影中,它們消耗了150萬公升的燃料。盡管投入巨大,但其道具仍然存在些許欠缺之處。

電影名為《攻克柏林》,但情節(jié)是從蘇聯衛(wèi)國戰(zhàn)爭的爆發(fā)開始。在莫斯科保衛(wèi)戰(zhàn)的紅場閱兵片段中,蘇軍步兵手中出現了1942年初才開始量產PPSh-41“波波沙”式7.62毫米沖鋒槍。1941年11月7日,真正能出現在蘇軍步兵手中的只可能是PPD-38式或PPD-40式7.62毫米沖鋒槍。1945年才列裝的IS-3“斯大林”式重型坦克也在紅場“穿越”而過,實際上應該出現的是T-34/76式中型坦克和KV-1式重型坦克。在莫斯科城外的戰(zhàn)斗中,德軍出現了長管75毫米炮型Pz IV式中型坦克,甚至是“虎”式重型坦克的殘骸。這都是不符合史實的設定。1942年春,最先裝備長管75毫米炮的Pz IV F2式中型坦克才開始出現在東線。1942年9月,“虎”式重型坦克才首次出戰(zhàn)東線。

在莫斯科空戰(zhàn)的片段中,制片方以同樣具備纖細的機身與水平尾翼的蘇軍佩-2式輕型轟炸機,扮演了德軍道尼爾-17式中型轟炸機。實際上,空戰(zhàn)交火的部分是用模型拍攝的。其中出現了德軍容克-88式快速轟炸機與做得有些“四不像”的亨克爾-111式中型轟炸機模型。1941年,這些轟炸機都是存在的。但是,蘇軍出動的拉-7式戰(zhàn)斗機,則要1944年9月才可能出現在東線。更不可思議的是,德軍轟炸機撤退時,竟然在機身呈水平的姿態(tài)下進行了轉彎。這簡直挑戰(zhàn)了人類的物理定律。理論上,飛機轉彎時,機身只能處于傾斜狀態(tài)。如果想保持機身的水平狀態(tài)進行轉彎,轉彎半徑將大得驚人。只有線控狀態(tài)下的飛機模型,才能沿著預定軌道進行水平轉彎。

進入反攻階段,片中出現蘇軍的裝備就更符合史實了。包括T-34/85式中型坦克、ISU-122式坦克殲擊車、ISU-152式自行火炮、“喀秋莎”式火箭炮、M1937式152毫米榴彈炮和M1942式76.2毫米反坦克炮等。蘇軍輕武器包括PPSh-41“波波沙”式7.62毫米沖鋒槍、M1891/30“莫辛-納甘”式7.62毫米步槍和DP式7.62毫米輕機槍。德軍輕武器被簡化為5種:P38式9毫米手槍、MP40式9毫米沖鋒槍、K98k式7.92毫米步槍、MG34式7.92毫米通用機槍和“鐵拳”式反坦克火箭筒。德軍重武器方面,還出現了Pak 40式75毫米反坦克炮和Pak 43式88毫米反坦克炮,以及殘骸狀態(tài)的初期型Pz III式中型坦克。1945年,這種坦克已經不多見了。蘇軍攻打澤洛高地片段中出現的 “黑豹”式中型坦克,很可能是T-34/85改裝而來的道具車。斯大林格勒勝利和蘇軍最初攻入柏林的片段中,都出現了涂有德軍迷彩的IS-2“斯大林”式重型坦克,扮演德軍“虎王”式重型坦克殘骸?!盎⑼酢背霈F在柏林戰(zhàn)役是符合史實的,但出現在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則完全不可能。

當年,中國長春電影制片廠對德軍各種兵力編制的翻譯,也不夠準確。例如,將古德里安將軍指揮的第2裝甲集團軍翻譯成了“第2坦克軍”,將黨衛(wèi)軍翻譯成蘇聯化的“近衛(wèi)軍”,將黨衛(wèi)軍第11裝甲軍翻譯成“第11坦克兵團”,將國防軍第56裝甲軍翻譯成“第56坦克兵團”等。

《攻克柏林》片段,1941年11月7日,在莫斯科保衛(wèi)戰(zhàn)中,蘇軍IS-3“斯大林”式重型坦克參加閱兵式,氣勢雄渾地開過紅場。實際上,這種坦克1945年才列裝,不可能出現在1941年的紅場閱兵式中。

《攻克柏林》片段,蘇軍T-34/85式中型坦克沖過德軍遺棄的Pak 40式75毫米反坦克炮(近)和Pak 43式88毫米反坦克炮(遠)。

《攻克柏林》片段,蘇軍攻上澤洛高地,德軍“黑豹”式中型坦克的殘骸,改裝自蘇軍T-34/85式中型坦克。

《攻克柏林》片段,在澤洛高地上,處于車體掩蔽狀態(tài)的德軍“獵豹”式坦克殲擊車(近)與“黑豹”式中型坦克(遠)。從炮管的長度可以判斷,它們并非真正的“獵豹”和“黑豹”。這些道具車的真實身份,十分耐人尋味。

“再”攻柏林

20世紀60年代,以美國20世紀??怂构緮z制的《最長的一天》為代表的西方戰(zhàn)爭電影,使蘇聯感到錯愕和沮喪——這些電影都不涉及蘇聯在二戰(zhàn)中的功績。實際上根本沒必要錯愕和沮喪,因為蘇聯戰(zhàn)爭電影也同樣會忽略西方盟軍的作用。1965年,蘇共總書記勃列日涅夫召集國防部、財政部和文化部舉行會議,決定要拍攝“不朽史詩”級系列電影《解放》,反映蘇聯在反法西斯戰(zhàn)爭中的重要作用?!督夥拧返膶а萦壤?奧澤羅夫是參加過二戰(zhàn)的蘇軍老兵。他表示,自己無法接受西方戰(zhàn)爭電影對蘇聯的忽視,因此接過了執(zhí)導任務。

第4集《柏林之戰(zhàn)》與第5集《最后一擊》都涉及柏林戰(zhàn)役。巷戰(zhàn)場景基本是在柏林市區(qū)拍攝的。民主德國外交部部長奧托?文策爾批準制片方使用柏林御林廣場的廢墟。導演指揮2000多名工作人員,圍攏出來一片區(qū)域,將一座廢棄的古舊城堡,作為德國帝國國會大廈。蘇軍將紅旗插上帝國國會大廈的片段是在柏林克羅伊茨堡區(qū)威廉大街拍攝的。國會大廈的室內爭奪戰(zhàn)是在莫斯科電影制片廠拍攝的。地鐵爭奪戰(zhàn)是在莫斯科的地鐵中拍攝的,美術指導亞歷山大?米亞赫科夫在那里重建了柏林的凱澤霍夫地鐵站。對在《解放》中出演希特勒,民主德國演員弗里茨?迪茨多少有些抵觸。他已經三次出演希特勒,很不希望自己的表演固化。

《柏林之戰(zhàn)》與《最后一擊》共發(fā)行了1341部拷貝,蘇聯國內觀眾達2800萬人次。然而,這卻是《解放》系列電影中最低的。楊布拉德教授認為,考慮到電影進行過史無前例的公共關系宣傳,以及蘇聯共產黨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觀眾購票,這兩集的票房可謂慘淡。蘇聯電影攝制者協(xié)會成員拉扎爾?拉扎列夫認為,《解放》倒退回了赫魯曉夫“解凍”時期之前的宣傳片風格,成了“現代版的《攻克柏林》”。

不過,《解放》仍然對筆者有著特殊的意義。1995年,適逢二戰(zhàn)勝利紀念50周年,多家電視臺曾輪番放映了《解放》,以及多部蘇聯衛(wèi)國戰(zhàn)爭電影與《解放》重新剪輯成的系列電影《世紀的悲劇》。當時,還在上小學的筆者,被其宏大的戰(zhàn)爭場景深深震撼和吸引。《解放》和《世紀的悲劇》也成了筆者難忘的童年記憶之一。

《解放:柏林之戰(zhàn)》海報,兩名演員分別飾演朱可夫元帥(前)和科涅夫元帥(后)。

《解放:最后一擊》海報

虛構與史實

《柏林之戰(zhàn)》以1945年1月12日發(fā)起的維斯瓦河—奧德河戰(zhàn)役為序幕。T-34/85式中型坦克自然必不可少,但也“穿越”地出現了1945年3月才列裝的SU-100式坦克殲擊車,應該是在扮演外形與之極為相似的SU-85式坦克殲擊車。IS-3“斯大林”式重型坦克扮演了IS-2“斯大林”式重型坦克。實際上,IS-3“斯大林”并未來得及參加柏林戰(zhàn)役。戰(zhàn)后才有的T-55式主戰(zhàn)坦克也在蘇軍坦克群中“打醬油”路過。20世紀50年代,蘇軍才的裝備的BTR-152輪式裝甲車出現在電影中,扮演二戰(zhàn)中美軍支援給蘇軍的M3A1式裝甲偵察車。更多出場的蘇軍輕武器,包括帶有車輪和防盾的M1910“馬克沁”式7.62毫米重機槍與SG43“郭留諾夫”式7.62毫米重機槍。

在涉及雅爾塔會議的片段中,《柏林之戰(zhàn)》對丘吉爾和羅斯福的丑化程度,遠不及《攻克柏林》,但仍然以虛構的方式抬高了蘇聯和斯大林的“光輝形象”——在瑞士的蘇聯特工拍到了德軍沃爾夫少將與美國國務卿杜勒斯“瞞著蘇聯”單獨進行秘密和談的照片。斯大林出示了這張照片后,丘吉爾百般抵賴。當著他們的面,斯大林“優(yōu)雅”地撕掉了照片,表示不予追究并強調和平的珍貴。在真實的歷史中,盟軍與德軍的這次秘密會談稱為“日升”行動或“填字游戲”行動。不符合史實之處在于,這次秘密會談發(fā)生在雅爾塔會議之后,而不是雅爾塔會議之前或期間,電影中的斯大林也就不可能拿到這張照片。其次,美國和英國并未隱瞞這次會談,早已通知了蘇聯。蘇聯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稱蘇聯政府不反對這次會談,但提出應該有蘇聯代表參加,結果遭到了美國和英國的拒絕。隨后,莫洛托夫表示,西方盟國與德國單獨媾和,令人無法接受。

令人欣慰的是,《解放》終于糾正了《攻克柏林》對朱可夫元帥的貶低,重新塑造了堅毅、果斷、深謀遠慮的朱可夫元帥形象。在《柏林之戰(zhàn)》中,蘇軍攻打德軍澤洛高地的片段,朱可夫元帥使用了大量的防空探照燈,以致盲德軍。歷史上,在攻打澤洛高地的戰(zhàn)斗中,蘇軍的確動用了143部防空探照燈。但是,在一定程度迷惑了德軍的同時,防空探照燈的強光也造成了蘇軍自身的混亂。而且,電影未免將這段戰(zhàn)斗拍得過于輕松。澤洛高地號稱“柏林之鎖”,守衛(wèi)在此的德軍第9集團軍是精銳兵力與老弱病殘的混雜,但居高臨下,且高地下方地形復雜,不利于機械化部隊行動。在攻打澤洛高地的戰(zhàn)斗中,具有絕對兵力優(yōu)勢的蘇軍傷亡3萬多人,損失了743輛坦克和自行火炮。

在《最后一擊》中,蘇軍攻打德國帝國國會大廈的片段,蘇軍步兵多次使用了繳獲的“鐵拳”式反坦克火箭筒,是非常符合史實的設定。蘇軍大量配發(fā)繳獲的“鐵拳”,廣泛用于攻堅戰(zhàn)。甚至在占領了生產“鐵拳”的德軍兵工廠后,繼續(xù)生產以裝備蘇軍?!豆タ税亓帧泛汀蹲詈笠粨簟范紝⑻K軍在國會大廈插上“勝利旗”的片段設定在白天。其中,《最后一擊》還將插旗日期設定為5月1日。真實的歷史中,國會大廈屋頂的戰(zhàn)斗持續(xù)到了4月30日22時50分,因此插旗行動是在4月30日夜間進行的。當時并未留下照片,所有的相關照片都是后來的擺拍。最早的“勝利旗”也僅僅是一面普通的紅旗,沒有其他裝飾,而不是像兩部電影中那樣帶有金色的五星和鐮刀鐵錘標志?,F存的“勝利旗”有銀色的五星和鐮刀鐵錘標志、銀色的部隊番號,都是后加上去的。

《攻克柏林》中并未具體說明負責插旗的部隊,只稱為“近衛(wèi)軍士兵”。與此最為接近的是著名照片《紅旗插上國會大廈》。當時,戰(zhàn)斗已經停止,蘇軍近衛(wèi)第8集團軍近衛(wèi)第29步兵軍近衛(wèi)第82步兵師的偵察兵,將紅旗插上國會大廈,完成了這次著名的擺拍。歷史上,真正最早將勝利旗插上國會大廈屋頂的是蘇軍第3突擊集團軍第79步兵軍第150步兵師第756步兵團第1步兵營。《最后一擊》中負責插旗的部隊就是第150步兵師,但向朱可夫元帥報告勝利消息的人,卻是近衛(wèi)第8集團軍司令崔可夫中將,實際上應該是第3突擊集團軍司令庫茲涅佐夫中將。

《解放:柏林之戰(zhàn)》片段,在維斯瓦河—奧得河戰(zhàn)役中,蘇軍SU-100式坦克殲擊車扮演SU-85式坦克殲擊車,向德軍發(fā)起進攻。背景中還有1輛T-55式主戰(zhàn)坦克“打醬油”路過。

《解放:柏林之戰(zhàn)》片段,蘇軍BTR-152輪式裝甲車扮演美制M3A1式裝甲偵察車,抵達柏林近郊。

《解放:柏林之戰(zhàn)》片段,德軍“虎”式重型坦克道具車,改裝自蘇軍T-44式中型坦克。

《解放:柏林之戰(zhàn)》片段,蘇軍IS-3“斯大林”式重型坦克扮演IS-2“斯大林”式重型坦克,向德軍發(fā)起進攻。

《解放:最后一擊》片段,在攻打澤洛高地的戰(zhàn)斗中,蘇軍M1938式122毫米榴彈炮猛轟德軍陣地。

《解放:最后一擊》片段,在柏林巷戰(zhàn)中,德軍“人民沖鋒隊”隊員使用“鐵拳”式反坦克火箭筒瞄準蘇軍T-34/85式中型坦克。

《解放:最后一擊》片段,在進攻德國帝國國會大廈的戰(zhàn)斗中,蘇軍步兵手提兩支“鐵拳”式反坦克火箭筒迅速跑過。

《攻克柏林》片段,蘇軍“近衛(wèi)軍”戰(zhàn)士手握“勝利旗”,沖向德國帝國國會大廈,背景中的坦克是IS-3“斯大林”式重型坦克扮演的德軍“虎王”式重型坦克。在實戰(zhàn)中,如此張揚地舉著紅旗沖鋒無異于“自殺”。相比之下,《解放:最后一擊》的細節(jié)處理得更好,蘇軍步兵是手持用草綠色的布包裹起來的紅旗

《攻克柏林》片段,蘇軍將“勝利旗”插上德國帝國國會大廈屋頂。真實的歷史中,最早的插旗行動是在夜間進行的,而不是電影中設定的白天。

著名的擺拍歷史照片《紅旗插上國會大廈》,經常被作為蘇軍取得柏林戰(zhàn)役勝利的象征。實際上,這張照片很不“和諧”——在石柱下站立的蘇軍軍官,兩個手腕上各戴著一副手表,顯然是從德國平民那里掠奪來的“戰(zhàn)利品”。

 3 ) 柏林為什么陷落??

 這部電影,說實話,看得很累,畢竟五個小時嗎。但整個人的眼球卻一直沒有合上。說實話,給這個電影較差,是因為導演生硬地加上了斯大林還有希特勒的造型。本來應該是一部完美的戰(zhàn)爭愛情電影(主人公放下扳手成為紅軍,在柏林議會大樓上插上了偉大的蘇維埃共和國國旗,然后再集中營中見到了心愛的,被納粹德國掠走并奴役的愛人), 這下可好,誰是主角?是走起路來像個木頭,眼睛一眨不眨的斯大林,還是像跳梁小丑般的希特勒?
  
  假若排除這兩個歷史人物,這部電影,值得一贊。
  
  可惜的是,藝術就是藝術,成為某個集團和Party的宣傳工具后,藝術就淪為了二奶,屈服于“偉大的”主旋律下了。

 4 ) 通過女兵視角對普通民眾的悲憫

很久之前看過,印象比較深的是,蘇軍在柏林城區(qū)節(jié)節(jié)推進時,德軍為阻止蘇軍,放水漫灌地鐵,導致大量德國民眾溺亡。蘇軍女兵見此景忍不住哭泣.......在歌頌勝利的戰(zhàn)爭片,不惜著墨,通過女兵的視角,對雖是敵方但也是無辜民眾,在大環(huán)境下的悲慘命運的悲憫......

當時我還在小學,就喜歡戰(zhàn)爭片里的打打殺殺,猛然間節(jié)奏慢下來,穿插了這個安靜心酸的橋段......對我觸動挺大的......

 短評

太TM長了。。。

4分鐘前
  • 暮牧
  • 推薦

素材呵呵

7分鐘前
  • |
  • 還行

戰(zhàn)爭場面宏大,斯大林同志跟個雕塑一樣

12分鐘前
  • 暮色即是黎明
  • 還行

這個希特勒喜劇效果不遜卓別林啊

14分鐘前
  • 別有洞天
  • 還行

非常古老的戰(zhàn)爭片,全長貌似5小時,不止是柏林戰(zhàn)役,把前面的也拍了,中文版長度不到一半。雖然丑化德國和英美有點過頭,充斥這種對大元帥的馬屁(他三年后死的),但是看看還是不錯的,尤其是彩色修復之后有別樣的美感。

19分鐘前
  • 撒馬爾罕守門員
  • 推薦

帶有傳統(tǒng)舞臺劇風格的戰(zhàn)爭影片,場景設計、鏡頭運作、情節(jié)安排都較為古樸典雅。影片對希特勒的塑造相當成功,教科書級別的戰(zhàn)爭狂人形象影響頗深。相比之下,蘇聯最高統(tǒng)帥部和普通戰(zhàn)士的線索就很平淡了。片尾虛構的斯大林飛抵柏林場景為全片最為激動人心之處,激昂的音樂、歡呼的人群、飄揚的各國國旗、重聚首的戀人、平易近人的斯大林,將勝利的喜悅推向巔峰。

21分鐘前
  • 悟空&憨豆
  • 推薦

丑化西方陣營。。。

22分鐘前
  • donchen
  • 還行

很多很多的時代局限了,但是影片本身還挺精彩的,一方面是流暢的節(jié)奏,另一方面得益于導演本人原來就是格魯吉亞籍的雕刻家似乎對于打光和色彩有特別的品味(褒義),布光與鏡頭的使用包括演員的選擇都很精準,立體感極強,道具更是堪稱奢華

26分鐘前
  • 純肉鍋貼
  • 推薦

請一定把進度條拉到146分鐘,傾聽斯大林同志親切用東北話問候各種人民群眾。

27分鐘前
  • 腹有詩書肚子大
  • 較差

魔改史達林001決戰(zhàn)柏林地下水道元首,創(chuàng)意秒殺雷·哈里豪森一萬年

28分鐘前
  • 范克里夫大尉
  • 很差

太老了……

31分鐘前
  • 灰斯基
  • 還行

大量武器實物讓我撐到的三星(手動滑滑滑稽)

36分鐘前
  • Kill tcyxzmy
  • 還行

簡介害人,這片里哪里沒有朱可夫了,41年大將一顆金星,45年元帥兩顆金的還能是誰,更別說都直接提到白一方面軍司令了……而且這演員選得也太像了,比解放里的還像

40分鐘前
  • solarwind
  • 還行

美化自己+丑化敵人

44分鐘前
  • 亂了節(jié)奏
  • 較差

意識形態(tài)地痕跡太明顯

48分鐘前
  • 七哥
  • 較差

太他媽的長了!看的累,人物形象典型社會主義陣營標簽化嘴臉。好人光芒萬丈,希特勒就猥瑣至極。節(jié)奏也慢!政治色彩太濃烈,不過考慮到這是1950年的片子,放在當時的歷史環(huán)境下,可以了。要是生活在當時的年代,一定會給五分!好片子是能經受時間的考驗吧,這部片子似乎沒有考驗住!

49分鐘前
  • 大螞蟻
  • 還行

大氣恢宏的戰(zhàn)爭史詩

51分鐘前
  • 和平小智
  • 力薦

不客觀的丑化,人物扁平化。

55分鐘前
  • 李德必勝
  • 還行

【感謝你!斯大林!】娜塔莎:“我想這樣的對你們說,究竟是誰,使我們能夠有今天,誰給我們開辟了一切可能性,你們知道我在說誰,我現在想這么說,對于我將是最大的幸福,能夠看見他,并且要對他說——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事。我對他說,你好??!斯大林。你撫育我們,來過這偉大、幸福的生活!”

58分鐘前
  • 巴巴羅莎蠢貓臉
  • 較差

斯大林版《戰(zhàn)爭與和平》。

1小時前
  • 高玉寶
  • 還行

返回首頁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