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人妻视频免费人人|2021少妇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日韩片无码中文字幕

<strong id="g78f3"><menu id="g78f3"><strike id="g78f3"></strike></menu></strong>

十三邀第一季

綜藝大陸2016

主演:許知遠  羅振宇  姚晨  董志凌  馮小剛  葉準  李安  張楚  蔡瀾  俞飛鴻  陳嘉映  賈樟柯  金承志  白先勇  李倫  吳琦  于威  未末  馳騁  楊雪  孔雯  

導演:未知

 劇照

十三邀第一季 劇照 NO.1十三邀第一季 劇照 NO.2十三邀第一季 劇照 NO.3十三邀第一季 劇照 NO.4十三邀第一季 劇照 NO.5十三邀第一季 劇照 NO.6十三邀第一季 劇照 NO.13十三邀第一季 劇照 NO.14十三邀第一季 劇照 NO.15十三邀第一季 劇照 NO.16十三邀第一季 劇照 NO.17十三邀第一季 劇照 NO.18十三邀第一季 劇照 NO.19十三邀第一季 劇照 NO.20
更新時間:2024-07-09 04:01

詳細劇情

  節(jié)目尋找13位具有模板作用的個人,向他們發(fā)出邀請。請求觀察他們的行為,請求他們分享個人的經(jīng)驗和心得。提供正在發(fā)生的樣本,探求中國發(fā)展的切片。這個節(jié)目,是許知遠對時代做的思考。

 長篇影評

 1 ) 許知遠對話李安--很生活的一個人

看李安的訪談,有種靜看村落里小橋流水的感覺。
聽他說話,聽他講電影,感覺這是一個很生活的人。對每一個問題,都是很真誠地去在腦子里思考然后盡力地去表達出來。
如果李安不是一個有名大導演,這樣的說話風格,也許會被認為是有些笨拙的。
但仔細聽他的那些停頓,細細一想那些他說自己也說不明的事情,其實是非常真實的回答。因為確實,不是每個問題都是有答案的。而那些我們不知道答案的事情,也不是每個名人都能給出正確解答的。就像李安說的,他相信不可知論,相信很多東西都是摸不透的。也許是這樣的謙卑,讓他對世界充滿更大的好奇,也讓他更誠心地去探索、去琢磨那些摸不透的東西,而且,永無止盡。

這段訪談,印象很深的有幾個點,一個是講《色戒》。用假裝去觸摸真實。如果所講的不是你也不是我的事情,我們反而能夠真實地去討論。也許這就是藝術存在的很大一個價值,或許也是藝術長存的一個原因吧。
因為人都是有人性弱點的,很多問題我們無法真實面對。但我們又無法控制內(nèi)心困惑的纏繞,也無法阻止思考和探索的渴求。所以,藝術,成為生活觀察的鏡像,讓我們能夠借力使力地思考很多東西。

另一個是李安提到,梁朝偉說,做一個演員很難。為了進入一個角色,努力說服自己要相信這一套東西,下一個角色,又要努力說服自己不要相信這些,要努力相信另外一些東西。
這是對感情的蹂躪。我覺得這話說的一點也不過。
李安說身體和感情都是上天給我們的,都是有限的。而做藝術,卻要如此蹂躪自己的身體和感情。這些都是藝術人的代價吧。

第三個是李安說,做電影,力氣不是全由自己出,有一半是觀眾來出的。如果懷著對一個崇高藝術家的期待和向往去看這些,也許會失望。做藝術的,考慮觀眾的感受。不俗氣么。應該全心追求自己內(nèi)心的藝術世界啊。
但是李安是一個很真實很真誠的人。才回如此誠懇地說出這些話。他說他也是不習慣受打擊的,電影出來沒人看,他也是很難受的。所以做電影,一定要有觀眾看。這也是一種破除執(zhí)念,對純藝術追求者的執(zhí)念。

最后分享一個讓我覺得難以忘懷的話,李安說,他做電影,希望能夠攪動到一些人性的東西,同時也希望能夠有一個平衡人心的作用。
這句話看起來有些冠冕,但仔細一想,真的道出了說不盡的心聲。

 2 ) 十三邀|史上最勸退最招黑最難安利的談話節(jié)目 + 最佳單集推薦

許知遠的訪談節(jié)目可以說得上是史上最勸退、最招黑、最難安利的節(jié)目了。第一次打開的觀眾一定都會感到一種別扭、尷尬的氣氛,所以我為什么會相當著迷地一直追到第五季呢?下面我來說說我對這個節(jié)目的一點理解和感悟。

十三邀節(jié)目的Slogan是“帶著偏見看世界”,那么這個所謂“偏見”是什么呢?——其實就是許知遠個人的主觀視角。也就是說,這個節(jié)目從最根源的定位上就和普通的訪談節(jié)目區(qū)別開來,在這里,許知遠并不是一個單純的記者、主持人,他和嘉賓的之間的交談是對話,而不是采訪;他自己和嘉賓一樣,都是被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被剖析、被審視的對象。

許知遠敢于走上臺前,而不是像大部分作家、文化人那樣躲在幕后,這是很有勇氣的一種行為。其實他的資歷本身還是很出色的,他是北大畢業(yè)、年少成名的作家,原本可以坐擁這個光環(huán)炫耀一輩子了。但他愿意挑戰(zhàn)自己,跳出舒適圈,在這個節(jié)目中去接觸更多的人,更大的世界,對于一個所謂的“功成名就”的中年男人來說,是相當難能可貴的。

他在節(jié)目中的樣子真的是很不討人喜歡。我就不做外貌攻擊了,只說他的語言、表情和肢體動作,常常顯得猶豫、笨拙,被觀眾解讀為狹隘、偏執(zhí)或者傲慢。有時他和嘉賓觀念不同,雞同鴨講,氣氛尷尬至極。有時他面對美女嘉賓,表現(xiàn)出面紅耳赤、抓耳撓腮、手足無措的窘態(tài),簡直可以算得上丑態(tài)百出。節(jié)目在剪輯時選擇保留了這些尷尬的鏡頭,展現(xiàn)對話現(xiàn)場的真實情形,充分證明了十三邀完全不像其他節(jié)目那樣,想要打造高大上的人設。

十三邀的目的不是圈粉,不是造神,恰恰相反,說得粗俗點是自黑,說得深刻點算得上是“祛魅”(Disenchantment),也就是對神秘性、神圣性、魅惑力的消解。不論是嘉賓也好、許知遠本人也好,整個談話過程沒有粉絲濾鏡,充分展示真實性。這種勇氣,在當下的環(huán)境中更是彌足珍貴。

有時我覺得許知遠與嘉賓的對話,更像是一場心理咨詢。他想要了解的是嘉賓的內(nèi)心世界,而不是表面的那些瑣事、八卦。節(jié)目已經(jīng)播出了5季,嘉賓已經(jīng)有60多人,他們的人生閱歷和思想角度不同,盡管大部分時候是許知遠在引導嘉賓,但也常常有嘉賓反過來在引導許知遠的時候。我感覺這一番交談下來,猶如進行了一次心靈的洗禮。我是多么羨慕這種有建設性的談話方式,希望自己也能有幸接受一次這樣的靈魂拷問,必然受益匪淺。

前面都已經(jīng)說過了,這個節(jié)目想要成功安利給別人那簡直難于上青天。很多觀眾都是因為對嘉賓感興趣所以去看單集,所以我的建議也是這樣:只挑你感興趣的嘉賓來聽。整個5季刷下來,我推薦一下個人最喜歡的幾期:

我的評分是非常個人的、主觀的,評價標準主要是基于這一集能否讓我有所收獲,有所感悟,而不是基于我是否喜歡這一集的嘉賓。

第一梯隊吹爆首推必看:S2E1 馬東、 S4E4 項飚、S5E1 羅翔

第二梯隊文學藝術歷史哲學類:S5 許倬云、S4唐諾、S4E6 坂本龍一

第三梯隊社會經(jīng)濟民生類推薦:王小川、陳志武、電臺主播

第四梯隊演繹明星類:S4夏日版張亞東、S502五條人(如果能姑且把張亞東和五條人算在這類的話)明星類的主要就是看你對哪個明星感興趣了,總體來說這類訪談的深度肯定不及前面的,但是會讓觀眾增加對嘉賓的理解。

我對這幾期節(jié)的心得體會、摘抄筆記都發(fā)布在了每一季的劇評里,下面是傳送門:

第一季: //movie.douban.com/review/13444949/

第二季: //movie.douban.com/review/12747934/

第三季: //movie.douban.com/review/12744654/

第四季: //movie.douban.com/review/12746647/

第五季: //movie.douban.com/review/13084228/

以上。

……

茶姐姐好讀書不求甚解,歡迎友好討論,勿噴勿杠,謝謝!

 3 ) 聽著羅振宇,讀著許知遠

我沒有持續(xù)關注《曉松奇談》,也沒有好好看過一期《一千零一夜》。高曉松、梁文道,以至于馬未都、馬世芳,這兩年,一大批文化人出現(xiàn)在各大視頻網(wǎng)站上,爭先恐后的在這方看似更自由的網(wǎng)絡天地中分享自己的觀點和品味。那些節(jié)目的制作都相對簡單,仿佛在宣告對自己文化積淀的自信:我說,你聽,就足夠精彩。

我喜歡他們中的每一個。有那么一段時間,每周我都會安排一個下午,到那家你們都知道的有咖啡的書店里,用掉整個下午的時間,讀上一本書。仿佛這樣的儀式感可以讓我確認自己還是個愛讀書的上進的孩子。在那些下午,以上提到的這些人,都足以填滿我并不豐盛的求知欲。

但我無法說服自己在他們對著鏡頭的干癟述說中安之若素。就像是最愚蠢的那類直男癌,在開朗的女孩兒面前談笑風生,一見到女神卻立即局促起來;我尊重那些文化人,所以更偏愛在他們的紙質(zhì)書面前正襟危坐,然后用那些喧嘩的綜藝節(jié)目佐餐。

相對有內(nèi)容的節(jié)目中,騰訊視頻可以拿來看《鏘鏘三人行》和馮唐的《搜神記》?!剁I鏘三人行》身為傳統(tǒng)電視節(jié)目,精彩在于觀點的碰撞;《搜神記》則讓我有可以學到采訪技巧的錯覺。雖然后來發(fā)現(xiàn),它既非采訪,也非記錄,只是個還算有趣的尷尬的節(jié)目。

同樣是文人,同樣是打著采訪的名號。馮唐更多展示的是自己的交友品位,許知遠卻選擇了和陌生群體的碰撞。許知遠出現(xiàn)在這樣的節(jié)目中,本身就是讓人始料未及的。畢竟早在這個世紀初,年輕的他就曾在《那些憂傷的年輕人》中對網(wǎng)絡時代那般不認可,那般恐慌。

按照節(jié)目的宣傳語,《十三邀》的目的單純而美好:

“尋找13位具有模板作用的個人,向他們發(fā)出邀請。請求觀察他們的行為,請求他們分享個人的經(jīng)驗和心得。提供正在發(fā)生的樣本,探求中國發(fā)展的切片?!?br>
所以主角并非受訪者,而是碰撞。是知識分子許知遠一次明目張膽的取樣調(diào)查,是單向街的“鏘鏘二人行”。

在剪輯版中,兩人對談開始前,鋪墊了很多情節(jié)。那些情節(jié)讓不了解許知遠的人以最迅速的方式對他有了個大致的了解:知識分子,執(zhí)拗保守,拒絕膚淺,崇拜真正的知識和文化,對娛樂化時代的流行趨勢避之唯恐不及,甚至有些悲天憫人的味道。

他找來三位年輕人,號稱要了解他們的狀態(tài)。可是那張瘦削的臉上很快就寫滿了意興闌珊,他打斷興致勃勃推薦《奇葩說》的女孩兒,放起《夜鶯之歌》,問:“你們聽到這個什么感覺?”他當然不知道,即將和他對談的羅振宇,也曾是這個網(wǎng)絡節(jié)目的嘉賓之一。

我盲目的崇拜那些不合時宜的文人。他們博覽群書,恃才傲物,被文化馴化了的溫和面容上,經(jīng)常會閃現(xiàn)出類似絕望的鋒利光芒。

這不是許知遠和羅振宇的初次見面。初見時,羅振宇還是《對話》節(jié)目的制作人,許知遠是他高價請來的專家。按照羅振宇所說的“公款”論,這一次,教、學雙方互調(diào)了位置,許知遠不再是斜躺在沙發(fā)上的老師,而成為了興致勃勃探索未知的那個。

我猜想,他誤以為博覽群書的自己見過太多荒誕離奇的理論,具有極高的接受度;卻被羅振宇的振振有詞打得節(jié)節(jié)敗退,手中的咖啡變成紅酒,每當冷場便只能喝上兩口。接近三個小時的采訪中,臉色漸漸發(fā)燒般變得通紅。眼前的人和他成長于同樣的時代,被同樣的書籍浸染過,完全聽得懂他的每一個問題,卻不屑于與唱著挽歌的他們?yōu)槲椋炊炔患按募尤脒@個已顯得太過嶄新的世界。

他因此尷尬、不解,雖已做過心理建設,卻仍無力面對。他幾乎絕望的追問一些“老家伙的問題”。在他還是個青年的時候,就已經(jīng)開始把衰老感寫在文章里,并公然惋惜晚生了幾十年。幾年后伍迪艾倫拍了《午夜巴黎》,將這種情緒變?yōu)槿澜缰R分子的通病,并好好治療了一番。
 
我迫不及待的給朋友推薦這個節(jié)目,正如之前迫不及待的推薦《奇葩說》。朋友看過后問我:你喜歡羅振宇這個人嗎?我說:喜歡。

第一次聽說“羅輯思維”,是在一年前的一次采訪中。我的采訪對象說,羅輯思維為她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催^《十三邀》,我終于有動力找了音頻來聽。在敲下這篇文章的開頭時,我右手邊擺著的是許知遠的書,左前方ipad里播放著的卻是“羅輯思維”。這真的是適合當背景的節(jié)目,就像郭德綱。當羅振宇的聲音汩汩流淌時,沒有人會因浪費而感到心疼;偶爾哪個詞撩撥到自己的興趣,便豎起耳朵聽上兩句。任何兩句都很可能是非常有用的。

我喜歡羅振宇的那個比喻:人們都在大廳中,選擇一扇門排隊。只有他,不加入任何隊伍,而只是用上一分鐘的時間,打開任意一扇門給大家看。任何愿意看過來的,都能有所收獲。

節(jié)目播出后,李子旸立即寫了篇文章,被發(fā)布在“羅輯思維”的公眾號上。他論證了號稱“不做理想主義者”的羅振宇,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理想主義者。羅振宇給出的回應頗為耐人尋味:“在一個可以用‘理想主義’綁架人的環(huán)境中,最簡潔有效的公共話語策略,就是干脆否定這個詞匯?!?br>
我毫不懷疑羅振宇在這場對話中的誠懇態(tài)度。他的振振有詞,他的自成體系必定是被無數(shù)次的琢磨與思考夯實了的。然而我忍不住要懷疑,在一個人能如此嫻熟的運用自己的價值觀應對任何質(zhì)疑之前,他經(jīng)歷了怎樣的自我建設?

我注意到兩人的一段短兵相接。

許知遠:羅輯思維現(xiàn)在最大的問題是什么呢?
羅振宇:沒有問題啊。一只兔子有什么問題啊。一個生物體只要健康,能夠做愛和覓食,不感覺到明顯的病痛,它就是健康的。
許知遠:那健康人也會很焦慮嘛。
羅振宇:那是正常的。
許知遠:對,那是什么呢?
羅振宇:實際上人其實都是在一個非舒適區(qū)的……

羅振宇開始講自己如何把自己逼離舒適區(qū),怎樣逼迫自己全年無休的提供語音云云。

在這段對話中,我看到羅振宇的若無其事和許知遠那已經(jīng)泛紅的臉上一抹說不清道不明的笑意。

他們的對話之所以精彩,是因為段位相當。段位相當便有默契,有默契便能第一時間了解到:對方窮追不舍的是什么,輕描淡寫的是什么,欲蓋彌彰的又是什么。

這讓我更欣賞羅振宇。當許知遠說他的背景板是農(nóng)民企業(yè)家,當許知遠詰問他知識分子的高遠情操,羅振宇至少都是一臉真誠。他不是那種不屑于應對執(zhí)拗的知識分子的商人,雖然他顯然也并非不屑于過多介入商業(yè)的知識分子。相較許知遠的清高,他展現(xiàn)出更多的耐心和尊重。

他很清楚的知道,他無法像說服自己一樣說服許知遠——他也從未有這般期待;但他不厭其煩,將自己袒露人前,已是對對手最大的尊重。在這樣一個時代里,有幾個人能做到如他這般,有知識、入世,卻不狼狽呢?

波濤已然洶涌而來,風卷殘云般覆蓋這世上的每一個人,沒誰能做到獨善其身。在這浪潮中,有人潛入海底,尋找曾經(jīng)的沙灘;也有人抱起沖浪板,沖到浪最高處。兩者都水性極佳,只是選擇不同。海底的沒必要嘲笑浪上的詭譎,浪上的也沒資格慨嘆海底的抱殘守缺。

作為一個不挑食的觀眾、聽眾和讀者,我衷心感謝網(wǎng)絡時代提供的多元化選擇。哦我說錯了,網(wǎng)絡時代之所以值得感謝,是因為它多元化,而且不需要“選擇”。

對談的最后,二人都堂皇的看向?qū)Ψ?,坦率的,理直氣壯的,甚至有些劍拔弩張。正如之前的每一次對視,許知遠先笑了,但笑得蠻難看。他轉(zhuǎn)頭對工作人員說,差不多了吧。

 4 ) 許知遠與羅振宇:冷眼的批判者vs.賣力的表演者

羅輯思維轉(zhuǎn)載這段采訪的時候賦的標題是《感謝你,給我機會和盤托出》;是不是說明羅胖也很感謝有這個機會能夠在這個娛樂化的、浮躁的、一言不和就取關、約架的社會,能夠有個機會平靜的表述自己,沒有主持人刻意設定的陷阱,沒有刻意的辯論和撕B,沒有政治正確的說辭和關鍵時刻必須掉落的眼淚......


你愿意坐下來,和同你價值觀幾乎完全不同的人,心平氣和的聊一聊么?


------我是正文開始的分割線------

最開始知道許知遠還是當年他批判韓寒受推崇是“庸眾的勝利”,貌似還是當年的一個盛事;后來讀過他的文章,也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面訂閱過單向街;后來不記得為什么就漸漸不再關注(大概是每次看完都悲觀的思考太多于是大腦出于自我保護機制取關了)。

而知道羅振宇當然是因為《羅輯思維》,從最開始的各種追視頻、語音節(jié)目到成為會員,被他的各種玩法吸引;到后來發(fā)現(xiàn)貌似也就那么回事漸漸都放下了,只是偶爾還會在蜻蜓聽聽節(jié)目(嗯,我必須承認有了音頻以后我就一期視頻都沒看過了,你懂的)

所以這兩個人在我心里大約都是“知道,有些了解,喜歡過但不是粉絲”的狀態(tài)。即便如此,昨天偶然看到許知遠的《十三邀》第一期就請了羅振宇,還是各種詫異。因為無論如何,我都很難想象這兩個人會坐在一起。
40分鐘的節(jié)目版完全不過癮,于是又找了近3個小時的完整版,事實證明,完整版果然更讓我驚艷~~~

不知道是因為面對面,或者兩個人年紀差不多,或者出于節(jié)目需要,或者是許知遠真的平和了許多,他們的談話遠遠沒有我以為的針鋒相對、火花四濺;雖然提問依舊犀利,回答更是各種任性,也能明顯看出來許爺對于羅胖的很多觀點相當不以為然;但是整場訪問下來卻突然讓我有一種溫情脈脈的感覺——他們是同時代的兩個人,經(jīng)歷過類似的文化沖擊和社會大事件,面對如今這個浮躁的、快速變化的世界,卻選擇了兩條方向相反的路,并且各自對自己的選擇有著強烈的信念,卻愿意坐下來心平氣和的談一談(雖然完整版最后結(jié)束的那個點還是給了我一種果然談崩了的感覺,求許爺聽到羅胖言之鑿鑿的說“就應該拼命拍年輕人的馬屁”時候的心理陰影面積哈哈哈~~~)

這已經(jīng)是一件相當有意思的、值得圍觀的事情了不是么,更何況這場談話的含金量還是相當高的,各種金句頻出,羅胖在后來甚至還做出了總結(jié)(對此我也是醉了)。

雖然長達3個小時,但是完全沒有覺得無聊。雖然羅胖細心的(嗯)做了金句總結(jié),然而我還是今天又看了一遍,只是為了探討幾個我喜歡的觀點——

理想主義vs.職業(yè)精神
組織vs.個人:誰更穩(wěn)定
知識的準確性vs.體量:誰更重要
內(nèi)容付費vs.內(nèi)容免費,廣告養(yǎng)家


理想主義vs.職業(yè)精神

當然并不是說許知遠沒有職業(yè)精神、或是羅胖沒有理想,只是你能夠明顯的在許爺短暫的問題當中發(fā)現(xiàn)他的理想主義和知識分子情節(jié);而羅胖幾乎所有的回答都可以回溯到“職業(yè)精神”,無論是身為一個知識傳播者、一個商人還是一個創(chuàng)業(yè)家...

面對這個變化的世界,許爺選擇的是或冷眼旁觀或出言抨擊,哪怕不能改變但必須不能同流合污;而羅胖選擇的是,以最快的方式改變自己,跟著這個時代跑,哪怕他的內(nèi)心可能也是不認同的,他選擇接受這份分裂,并且認為這樣才是對自己負責、對社會負責。

所以許知遠會非常自然的問出——
雖然這個問題很大;但你怎么看待這個時代的精神狀況、內(nèi)在價值?

而羅胖會非常任性的回答——
愛我的妻子,愛我的父母,愛我的同事,愛我的恩客和金主;其他(時代的精神狀況)我不關心;也無力關心。
我是一個買賣人,對得起買我東西的人,這就是情懷。

你覺得羅胖冷漠么;然而他又是那么理所當然,并且真的會拿出一整套邏輯來說服你。而且我貌似已經(jīng)被他說服了......
至少我認同羅胖的其中一個觀點,就是個人之于于整個社會和人類進程來說,就像人體的一個細胞,細胞本身是無法判斷自己對于人體來說是癌細胞還是健康細胞的,所以每個人能做的就是提升自己,對自己負責、對身邊負責,而不是用自己的認知來判斷什么對整個社會是最好的,因為你無從判斷,這是不同維度是認知。

我不想妄自揣摩,但是你不能不把二人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態(tài)和他們的出身以及少年時期所受的教育聯(lián)想起來。一個是首都的土著(不過好像并不是北京出生?具體未仔細考證...),;一個來自安徽的三線城市,一步步考到北京并且拼命留下來。一個受了北大家國天下、指點江山的各種熏陶;一個身在號稱不讀書、不談情懷但是堅持專業(yè)精神、對本職工作負責的傳媒大學(來自羅胖自己總結(jié))。
如果按照羅胖相信的,人雖然看似有自主選擇,其實是被不斷馴化的,那么就不能否認少年時代的經(jīng)歷對于兩個人的影響。


組織vs.個人:誰更穩(wěn)定

經(jīng)歷了這幾年的洗腦,毋庸置疑是個人的力量在崛起,由于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到來,由于科技的發(fā)展等等。但是紛繁不停的關于網(wǎng)紅的討論其實證明,對于組織和個人哪個更穩(wěn)定的這個問題,從來都沒有定論。所以,才會有人不停的質(zhì)疑網(wǎng)紅的商業(yè)模式,無論是其商業(yè)倫理,還是其運作的可持續(xù)性。

羅胖無疑是個人力量的堅定支持者,雖然他現(xiàn)在也不再能U盤化生存(人家已經(jīng)有一家150人的公司了好嘛~)但是從訪談可以看出來,明顯他創(chuàng)業(yè)的全部基礎就是堅信這是一個人格魅力大于組織力量的時代。無論是從幕后走到臺前,還是開辦脫口秀,或是運作PAPI醬。
但這里面有個重要的前提,是這個個人要持續(xù)不斷的產(chǎn)出有價值的內(nèi)容,如果可以,當然平臺或者組織都不重要。就像我可以喜歡可以從博客時代就喜歡一個作家,一直到微博時代、微信時代(沒錯是和菜頭啦~)但是這個對個人的產(chǎn)出要求很高了不是么...在過去三五年出一本書依然可以保持曝光,然而現(xiàn)在,如果一周甚至一天不發(fā)一篇文章,都會怕粉絲忘記不是么...

當然另一個趨勢就是,網(wǎng)紅作為一個個體是很難持續(xù)的,但是作為一個群體必將成為一個十分有效的商業(yè)模式。因為個人的人格魅力越來越重要并且某種程度上不可復制——不過想想網(wǎng)紅的軟文都是廣告公司按照其調(diào)性寫好的所以其實也未必,不然怎么會有所謂韓寒替寫手的撕B,當然一萬個寫的像韓寒的人也再成為不了韓寒就是了——所以羅胖才要一次榨出PAPI醬的全部潛力。當然,他同時也是“出名要趁早”的堅定支持者,所以PAPI醬出名越早,對她下一個傳奇的鋪墊就越大,對于這個觀點,我倒是萬分同意。

商業(yè)模式本身的快速更替也許內(nèi)在換湯不換藥,但更多的是表現(xiàn)方式的創(chuàng)新。問題的關鍵在于,生物性和社會性訓練我們善于從過去的經(jīng)驗出發(fā)思考問題,然而科技的發(fā)展卻大幅度超出了生物進化或者社會演化的發(fā)展,所以越來越多的模式在開始被低估;而大家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以后,因為焦慮而變成了寧愿高估一切也不能放掉一個;泡沫也就越來越大。

作為玩家,在這個商業(yè)模式層出不窮的時代,當下的直覺和洞見本身的重要性已經(jīng)越來越被放大,而事后的分析往往只是錦上添花而已。這大概也是個人力量會重于組織力量的一個體現(xiàn)——社會的碎片化和混沌化導致既成商業(yè)模型再也無法預測趨勢,只能依靠人的判斷(或是傳說中的大數(shù)據(jù),呵呵)。


知識的準確性vs.體量:誰更重要

通常來說我們會認為,哪怕我知道的不多,但需要都是對的。而羅胖被很多人詬病的一點也就是【雜而不?!繉Υ肆_胖自己的解釋是,他只是一個小丑,在party上不斷的打開一扇門來給你見識一下別的世界,如果你欣然接受,請你付費,因為這是一種服務;如果你不屑、憤怒,不好意思,與我何干。

我想這一點大概是大部分知識分子都無法接受的吧。許爺在節(jié)目結(jié)束后就說過,他覺得羅胖的知識傳遞過分的速成、簡單粗暴,我想他還沒有說出的一個詞應該是【功利】,但是只要羅胖可以依靠這種方式賺錢,依然有人為此買單,就必須承認這種方式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以我自己的經(jīng)驗,我會覺得羅胖的【雜】給了我一個看到更多這個世界的維度的契機,如果這個角度我更有興趣,我會以此為開端,挖的更深;如果沒有興趣,那么至少聊天提到的時候我也能附和兩句不至于冷場。這個時候,知識的體量的優(yōu)先級是遠遠高于準確性的。就像羅胖說的,于丹之于國學的功勞,在于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和興趣,而不是傳遞了一個完全正確的解讀。恰恰相反,正是有人肯花心思指出于丹的錯誤,才說明其價值。

我很喜歡羅振宇自己講的那句話——
有些東西只需要打開那扇門,都不需要進去把東西拿出來給他看;只是在門口贊嘆,就可以吸引無數(shù)的人。

雖然你可以從他的節(jié)目里輕易的看出他為了支持自己的立場在有選擇性的展示證據(jù),但是這依然不妨礙他給了我一個窺探新鮮事物的機會。而對讀書本身,其實我并不完全同意他說的話,閱讀本身并不完全是為了社交,不然就不能解釋為什么內(nèi)向的人也喜歡閱讀(因為他們并不喜歡社交)。閱讀本身就可以帶來興趣。我不能否認我們有大量的功利的閱讀——現(xiàn)實來說這個時候的閱讀是最有效率的,因為你有一個問題需要解答——但是也有純粹的只是為了愉悅的閱讀不是么,而后一種體驗是不能被快餐化的。就像無論外賣做得多么好,半成品做得多么方便,還是有人愿意花費一下午去親自燒一個菜的呀~

內(nèi)容付費vs.內(nèi)容免費,廣告養(yǎng)家

免費是互聯(lián)網(wǎng)的魔咒,其實在傳統(tǒng)的時候是沒有免費這回事的,書、音像制品都是要收費的,互聯(lián)網(wǎng)帶來了免費,并且擊垮了一眾傳統(tǒng)行業(yè)。然而瘋狂過后,一切還是要回復到正常的狀態(tài),于是無論是音樂還是內(nèi)容,收費都是大勢所趨,因為其實這個世界上只有一樣東西是真正稀缺的——時間。并且感謝支付寶和微信,現(xiàn)在想要收費真的是分分鐘的事,所以門檻很重要,永遠不要低估人的懶惰程度~
所以我一直堅定的認為內(nèi)容付費是必然。雖然范圍不會短時間內(nèi)擴大的很快。

不過我對于羅胖所說的付費內(nèi)容的傳播和影響方式更大,并且舉了韓寒、馮唐作為例子...實在是不敢茍同。因為他舉得例子們自己都是依靠免費才建立起真正龐大的粉絲群的好嘛~你當韓寒的博客是假的、馮唐的微博是假的嘛~如果僅僅靠圖書,我完全不覺得他們會有如今的影響力...我覺得不是由于內(nèi)容付費而讓他們產(chǎn)生了影響,而是因為他們有了巨大的影響,才享受了收費的權利。

就像內(nèi)容收費的現(xiàn)在,其實消費者在購買的時候最大的動力還是產(chǎn)生內(nèi)容的人不是么...同樣的內(nèi)容我寫出來和羅胖寫出來影響就是不同的呀~尤其是在注意力稀缺的今天,為了效率最大化,讀者會不自覺的篩選內(nèi)容輸出者來決定是否付費不是么;即使是【得到】里面的匿名,其實也是因為有了羅胖的品牌背書所以才會有人肯只看標題就付錢的~

所以我會覺得,內(nèi)容生產(chǎn)者在一開始就是要接受一時的內(nèi)容免費,來擴大影響力,等到成熟了,才能開始玩內(nèi)容付費的高階版游戲吧~內(nèi)容付費大概是檢驗內(nèi)容生產(chǎn)者最好的標準,就像以前在紅館開演唱會是檢驗一個人在HK是不是成名歌手的標準~(暴露年齡了...)


還有好多有意思的零散的點,然而懶癌發(fā)作不想寫了,就是這么任性哈哈~

忙活了一下午,內(nèi)容供應者真是不好當...
以上

 5 ) 你就是你的偏見本身



這兩天,看完了許知遠的《十三邀》。

公知好像不是一個很好聽的標簽,但許知遠似乎很受用,他坦然的接受了自己知識精英的定位,于是他不得不思考,焦慮,吸收,質(zhì)疑,反對,甚至憤怒。必須理想主義,必須尋找意義,所以他總追問蔡瀾,讀圣賢書所為何事,而蔡瀾卻說,你想的太多了。



但否定追求人生的意義,對許知遠來說是對“人性的侮辱,對人的高貴性的侮辱”,在他看來,人的生活必然“充滿沖突”。

所以,不只是蔡瀾,他也試圖努力挖掘俞飛鴻隱藏起來了的最“波濤洶涌“那一面,但俞飛鴻卻意外的回答,“其實生命本身,是件毫無意義的事。我們活得有滋有味,其實就是因為它本身無意義。”對她來說,她不想活的那么哲學,只情愿活得像個凡人,找到讓人安于生活下去的點,活得樂呵一點。

也許,生命本身只是一個從生到死的過程,也許,這個過程本身并無意義,但事實上,每一個從生到死的過程是不同的,因此,也許起點都是相同的,但因為過程的曲折程度的不同,自然造成了最終的落腳點的差別,這一點差別,就是每個生命個體的意義。

而這種意義也未必是人類的獨享,即便那些用生存本能驅(qū)使的動物,我相信他們在某種意義上依然可以感受到生命過程的美好,不然,為什么我們會感受到動物與人之間,動物與后代之間存在著的某種難以描述的連接。

我們的確需要意義這個東西幫助我們更好的對待我們的生命,以便不讓我們陷入那種哲學性的虛無,正如蔡康永在《奇葩說》上所說,人類需要多慮和自欺欺人才能活下去。但是意義是很難比較的,我們無法評判誰的生命過程更高貴或更有意義,因為它難以量化,因為對每個個體而言,他的生命體驗都是獨一無二的。

我們所追求的意義可大可小,我們未必會擁有一個“充滿沖突”的人生,我們要的也許就是每一個讓我們安于繼續(xù)與明天相見的欲望吧。



除了意義,對知識分子來說,深度同樣重要。許知遠不認同羅振宇的知識膠囊,與他認定的深度閱讀相沖突,他看不懂二次元,因為他認為二次元的表達膚淺而表面,他甚至因俞飛鴻出演了“庸俗”的《小丈夫》而心生遺憾。

所以,他定義這個時代是“過分娛樂化,淺薄的”,但當他采訪了13組人物后,他的這一偏見似乎更多被印證而不是被打破。羅振宇從頭至尾自稱商人,永遠順應時代所有發(fā)展的浪潮,只追求效率和可見的利益。賈樟柯?lián)肀Я松虡I(yè)做了短片項目《柯首映》。俞飛鴻則用“通俗”化解了“庸俗”的定位,來者不拒的愿意嘗試任何身份。馮小剛,則一直都不是深度的代言人。

看起來,順應這個時代的發(fā)展脈絡,享受快速商業(yè)化的變現(xiàn)紅利,迎合大眾或許不高但無法被忽視的審美需求,似乎并沒有什么不好,浪潮來了,無論你是否情愿,總要被裹挾著向前,很難獨善其身。

時代的特征往往是種必然,在某個時期,這個時代就會有這樣的特征,而這些特征是復雜和多元的,所以不存在絕對的好壞,日光之下,并無新事,陽光普照的地方總有影子,但追根究底,我們還是始終圍著太陽轉(zhuǎn)的。



高曉松說,他沒有知識分子的焦慮因為他沒有使命感,金承志對許知遠說,我沒有挫敗感因為我沒有使命感,相反,他指著許知遠說,你有使命感。

許知遠和陳嘉映談起精神生活的重建,陳嘉映說,他對讀書人的這種鼓吹沒有信任也沒有興趣。他對蔡瀾說,很多問題可以解決,蔡瀾微笑著擺手說,解決不了的,再過一陣子你就同意我的看法了。與大師的對話,我覺得許知遠可能是挫敗的。他無法像陳嘉映那樣參透生命的哲學,可以大隱于市極少發(fā)聲。他也無法像蔡瀾那樣,用吃吃喝喝的享樂主義消解焦慮,兩耳不聞窗外事。他開始計劃寫近代史了,但又無法像白先勇那樣,撇開功名沉浸在《牡丹亭》和《紅樓夢》里。

所以,知識分子因為使命感而焦慮是正常的,我們不該嘲笑,因為世界需要所有的聲音,我們當然需要一些知識分子焦慮的發(fā)聲來平衡。但我想,他們可能還有一種焦慮的理由,也許只是因為他們還不是大師,他們追求著很多不可得的東西,比如自我的精神世界,他們也擁抱很多自己批判的東西,比如商業(yè)。這大概是一種自我定位與現(xiàn)狀的沖突,對大多數(shù)人而言,他們的糾結(jié)和焦慮,恐怕都來自于此。



“每個人都是帶著成見看待世界的,如果不帶著成見,那你對世界根本就沒有看待的方式?!?br>
許知遠在片尾的封底留下了這句話,而他卻在開篇提到自己是“帶著偏見出發(fā)”的,成見和偏見,似乎不太一樣。相比成見,我反而更期待偏見,因為偏見帶有一種個人色彩的堅持。

我最擔心的就是我失去自己對世界認知的觀點,這些觀點加上我的個人判斷,形成了我對世界的一種偏見,這種看法并無所謂正確與否,而重點在于有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見,這些偏見是由每個人獨一無二的經(jīng)歷組成的,他是我們完整生活經(jīng)歷的總和。

我們對世界可以有無數(shù)種情緒,焦慮也好,憤怒也罷,但永遠都不該喪失自己看待世界的偏見,如果沒有這些偏見,我們的生活經(jīng)驗將無處呈現(xiàn)。

許知遠的觀點并不能讓我都認同,但他還是提醒了我,時刻保持自己的偏見去認識世界,我們帶著這些偏見去選擇,與他人碰撞,獲得新的生活經(jīng)驗,再形成新的偏見,不斷循環(huán)。當我的偏見還在,說明我的思考還在,那么,生活本身也在。

原文發(fā)微信公眾號:巖石說(yanshishuo2016)

 6 ) 陳嘉映老師那期的部分文字記錄

太喜歡,就記下來一些。

存不存在一個核心的東西? 那我會說,是求真吧。什么是你真正的自由意志,什么是你真正的人格。但中國在這方面的沖動可以說是很弱。 那為什么這么難培養(yǎng)? 從一個方面說它不重要,沒有它也可以get by,某種意義上有它還會危害我們的生活。 那為什么還要求真? 哲人的回答也簡單,靈魂是我們生存的目的。 求真,就是要活得明白。 對讀書人說的那些精神生活的重建我是一點興趣也沒有。假設歷史改變了,或者我們富了十代了,或者是技術發(fā)展了,家庭全沒有了,大家都在網(wǎng)絡中性交了,總之這都和你鼓吹什么,不鼓吹什么,幾乎是沒關系。 我們現(xiàn)在這個世界的精神構成和平民化有特別大的關系。以前老百姓也喜歡這些八卦,但是沒人在心老百姓喜歡什么。但現(xiàn)在是個平民社會,媒體在基本層面上就是要受眾的數(shù)量。本來也不是老百姓變了,是他們的權利變了。 所以在我們這樣一個反智的時代做一個愛智慧的哲學家是個什么感覺? 你一定是很孤立的。所以在年輕的時候就習慣于想自己的,干自己的,不怎么在意別人怎么想。 哲學這個詞是有強烈誤導性的。哲學是希臘的。希臘思想從根本上來說,沒進入中國人的生活。希臘精神從根本上來說是追求卓越,就像是太陽。 喜愛哲學的人就通過明乎道理來參與精神生活。 我不知道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為雅典做過什么,我說如果做過什么,就是我們現(xiàn)在知道還有雅典。我說我的問題一般是反過來問,雅典能為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做點什么。那是人類精神的最高花朵。他為誰做?當然你是為他做,不是他為你做。 良好的實踐就是目的本身。 你幾乎變不成任何人。 當代人吧,你說我不喜歡自己的樣子,有時候你得問你真的不喜歡嗎?我們真正喜歡的是什么?有時候我們說我不喜歡或喜歡的時候,我在意或不在意的時候,都有可能不夠真實。一個辦法當然就是我們不去看這些問題,就往下過著就完了。另一個辦法就是在有保護的情況下盡可能面對它。當時魯迅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句話說的還是挺對的。他說就是要拷問出真實下面的虛偽,但是他下面那句話說得好,接著要拷問出虛偽下面的真實。其實認識到我們自己有點虛偽吧,我覺得還不是特別難,這虛偽下面的真實,就是你真的想要的是什么,還真是挺難的。

 短評

第一季一集不落地看完了,很喜歡看許知遠的清高、憤怒、困惑、痛苦,被一個個對談嘉賓攪渾、打破。節(jié)目尷尬得讓人捧腹,但也很欣賞這種質(zhì)詢的態(tài)度。就算沒有答案,至少也去追問一下,這樣的人,越來越少了。

10分鐘前
  • 赫恩曼尼
  • 推薦

看了賈樟柯這一期,你會發(fā)現(xiàn),他真的是雙子座,敏感,多變,一會兒陽光明媚,一會兒頹得不行,一會兒說要放棄,一會兒又堅強如故,總之適應性太強了,適合生長在這個時代。

14分鐘前
  • 內(nèi)陸飛魚
  • 推薦

其實反倒是看完《十三邀》,對許知遠改觀很多。他或許帶著些知識分子式的俯視,不自覺地用“精英理念”去悲憫眾人,但他在節(jié)目里的坦誠極為動人。我們這個時代,羅振宇跟馬東這樣的聰明人太多了,有一個許知遠挺難得。我大概永遠都不會是那種兩眼一翻,嘲諷理想主義的人。

15分鐘前
  • 走走
  • 推薦

高端名人訪談節(jié)目,雖然許知遠不是專業(yè)的采訪人,對話的銜接與問題的拋出略微尷尬,但他和嘉賓的水平已經(jīng)足夠支撐這檔節(jié)目了,各種思想的交匯與觀點的碰撞,許知遠與嘉賓的個性盡顯無疑。訪談將嘉賓的人生軌跡與時代變革結(jié)合,從個體映射時代的同時探討時代對人的影響,格局很大,比魯豫有約強多了。

19分鐘前
  • 1只醉鵝
  • 力薦

許知遠想和商業(yè)靠近,又有點裝。不純粹。羅振宇和李安的采訪給我印象太深。

24分鐘前
  • 你好德先生
  • 推薦

記憶最深刻的是采訪羅振宇那一期。通過許知遠與羅振宇這場對話,很明顯能看出他倆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人。許知遠至今仍是是迷惘青年,質(zhì)疑著這世界的一切,質(zhì)疑生活的意義。而羅振宇,更像是一個不要臉的無賴,他自己多年經(jīng)歷竟讓他就這樣篤定了自己的思想毫無差池,自己的行為不可左右,自己就是真理啊

25分鐘前
  • 招招
  • 力薦

有點意思,但是許老師有點太喜歡把別人納入自己的思想體系來思考了。

29分鐘前
  • 澡澡娃娃??
  • 推薦

內(nèi)地獨一無二的深度訪談

31分鐘前
  • 馬扎羅
  • 力薦

我覺得對話李安還是挺好的

34分鐘前
  • llw
  • 力薦

雖然很多人表示對許知遠的反感,但我倒覺得這種精英悲嘆的知識分子有他本真的東西在,挺有趣的。我們這種人生存在世,心里的悲哀撇到一邊,只追求現(xiàn)實上的手段,他也不過是我們內(nèi)心深藏一面的放大化,看到他四處碰壁,怎么能不覺得有趣又可悲。真摯和敞開就是這么回事,不感情用事了,就明白了。

38分鐘前
  • 純Jun
  • 推薦

看許知遠這個人就不舒服,不喜歡,在做這種節(jié)目之前,先去學學采訪吧,你帶著所謂自己的“偏見”去采訪別人,沒問題,但是你的偏見并不深刻準確有意思

40分鐘前
  • 叉?zhèn)€手
  • 較差

被訪者很誠懇,也是極有深度的對話,但許知遠太喜歡用自己的語境去套別人的話了,而且什么“時代”啊“情緒”啊,簡直就是他的口頭禪,聽著累

45分鐘前
  • 空山
  • 推薦

許知遠總想挖掘他人身上理想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的沖突,并總用無時不在的偏見與批判做他以為是洞見的嫁衣,他身上的擰巴和糾結(jié),難道不正是他想尋找的個人認知與時代趨勢的內(nèi)核矛盾嗎…他采訪的所有對象都比他想得清楚,尤其是羅振宇和張楚,但他有一句話我是贊同的,崇拜并欣賞復雜性.

49分鐘前
  • Being檳
  • 推薦

Word 天,羅振宇對話許知遠。當許知遠低頭害羞的笑,羅振宇雙手揮起來講嗨了,突然想他倆在一起。聽過一句話“當一個虛無主義者遇到一個野心家就可以改變世界了”,感覺不是把世界毀了,就是把世界建成烏托邦了。特別希望他倆能結(jié)婚太有戲劇性了。雖然完全兩種人,但都是坦誠的人,欣賞。

52分鐘前
  • 西班
  • 力薦

“跟許知遠交流很有趣,你會覺得自己有說話的欲望。因為你知道不管他同意還是不同意,他聽得懂。"羅振宇的感悟很打動我。 帶著偏見的許知遠和帶著偏見的時代人的對話,不加設計,彼此尊重,最可貴的是彼此通達,看得很痛快。

54分鐘前
  • 大青山
  • 力薦

許知遠的視角挺好的。可以粗略視為豆瓣視角,而對手們表現(xiàn)也不錯。很值得豆瓣的朋友們看一看。

57分鐘前
  • 比多
  • 推薦

李安謙遜外圓內(nèi)方,俞飛鴻淡然外柔內(nèi)剛,都是歡喜的。倒是許知遠,人不如文耐心好看。

60分鐘前
  • EEingxyz
  • 推薦

這個許知遠為自己量身定做的系列,恰恰被他自己毀了。一個迂腐清高、沒有氣場,一點都不落落大方的人,完全糟蹋13位嘉賓。很諷刺。

1小時前
  • Henry Gu
  • 較差

1、羅胖的這期可以確認我是個開放、擁抱改變的現(xiàn)實主義者。心里模糊的意識都被他表達出來了。嗨森??!我愛礦泉水勝于紅酒。2、許知遠那句【你不覺得挽歌很美嗎】著實驚了我一把。再美也是挽歌。3、給自己的認知系統(tǒng)升維。時間在咬人。4、【我知道你想勾引我說理想主義】哈哈哈笑滾。

1小時前
  • HeyMe
  • 力薦

俞飛鴻是真美啊,所謂顧盼生輝,人生根本毫無意義,就活得樂呵點,她比很多人都通透

1小時前
  • Kojote
  • 還行

返回首頁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