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人妻视频免费人人|2021少妇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日韩片无码中文字幕

<strong id="g78f3"><menu id="g78f3"><strike id="g78f3"></strike></menu></strong>

 劇照

最后的決斗 劇照 NO.1最后的決斗 劇照 NO.2最后的決斗 劇照 NO.3最后的決斗 劇照 NO.4最后的決斗 劇照 NO.5最后的決斗 劇照 NO.6最后的決斗 劇照 NO.13最后的決斗 劇照 NO.14最后的決斗 劇照 NO.15最后的決斗 劇照 NO.16最后的決斗 劇照 NO.17最后的決斗 劇照 NO.18最后的決斗 劇照 NO.19最后的決斗 劇照 NO.20
更新時間:2024-04-11 17:11

詳細劇情

  根據(jù)中世紀法國最后一次經(jīng)由戰(zhàn)斗判決的真實故事改編而成。
  在尚·德·卡魯日(馬特·達蒙 飾)的妻子瑪格麗特(朱迪·科默 飾)指控賈克·勒·格里(亞當·德萊弗 飾)強奸后,騎士尚·德·卡魯日向他的前朋友賈克·勒·格里斯發(fā)起決斗。
  從多個“羅生門-式”的角度講述。國王查爾斯六世宣布,尚·德·卡魯日騎士向他的鄉(xiāng)紳發(fā)起決斗,以解決與他的爭端。

 長篇影評

 1 ) 那雙掉落的鞋

同一時空下的一組事件,兩個男性一個女性的不同視角。

Chapter three, the truth based on Marguerite de Carrouges.

The truth,這兩個單詞,消失得最慢。在黑暗中,白色的字體是如此刺眼。也只剩下這樣的蒼白,好像在告訴觀眾,繼續(xù)往下看,我們來接近最真的真實。

兩場rape戲。第一場是Jacques的視角。他施計欺騙,闖入城堡。他風衣一甩,威風跪下,說他好愛Lady Marguerite,愛她勝過他的生命,他能給她丈夫給不了的任何東西。他眼里的她只是嬌羞地拒絕,還不忘頻頻回頭,含情脈脈。

她亦步亦趨地走到樓梯前,優(yōu)雅地脫掉鞋,俏皮地勾引他前往臥室。即使她在圓桌前的閃躲也只不過是欲情故縱。在Jacques的腦里,那不過是又一場與情婦之間的挑逗。

暴行發(fā)生時,攝像機從下往上對著Jacques,他喘息的聲音像豬在拱食,呼吸里只有野獸尻下的臭味。但他不覺得,他認為自己是一頭雄獅,速戰(zhàn)速決地表達了“愛意”。臨了,還不忘留下一句:“你要是告訴你丈夫,他會殺了你?!?/p>

第二場是Marguerite的視角。她正在書桌前整理莊園事務,不僅要關心屬民稅收,還要照料牲畜。急促的敲門聲引起了她的警戒,但對方只想進門等等,她的善良讓她犯下一個錯誤。

那個男人跪下的動作,像一只突然崴腳的野豬。他喘著粗氣,荒謬的音節(jié)從他的喉嚨里滾出。夫人嗅到了危險的氣息,她知道她的丈夫并不信任這個人,她知道這其中的各種矛盾。恐懼和憤怒讓她不斷地拒絕,不停地后退,可那個男人沒有廉恥,步步緊逼。

逃亡的途中,被樓梯絆倒,鞋子也在慌亂中脫落,還差點兒被男人捉住裙角。

就差一秒,本可以關上的門被推開。夫人的無助也是我的無助。她聲嘶力竭地喊著仆人的名字,一遍又一遍,回聲響徹在陰森的古堡。婆婆帶著侍女被調開,其他人被收買,她孤立無援。

幾分鐘的折磨是漫長的幾個世紀。痛苦、屈辱、羞愧、憤怒、恐懼......發(fā)絲凌亂,眼淚和口水狼狽成一灘血沼澤,深不見底。藍色的長裙,白色的長襪,此時在我眼里,是絞殺女性的深潭和白綾。她的痛苦溢出屏幕,我在座位上難受到呼吸困難。

僅僅是那雙鞋,不同的掉落方式,也正好印證了同一件事在男女視角下的巨大不同。鄉(xiāng)紳一點兒也不愧疚,他從未把女性當作人來看待。羞辱Lady也不過是他羞辱Jean的一個小把戲。是否稱呼Sir,無足輕重,他誰都不放在眼里,還喜歡和Count Pierre d'Alen?on在人背后胡亂評價。男性對他人的八卦可從來不比女性嘴下留情,毫無底線,不堪入耳??啥嗌倌陙恚瑪⑹碌臋嗔驼莆赵谶@樣的男性手里。他大言不慚地把罪行歸咎于上帝的旨意,直到臨死仍沒有一絲悔意。

Jean是個可憐人,但Jean也是個可笑的人。在他的視角里,夫人不僅貌美溫順,還為他帶來了大筆財富。去巴黎前的那天下午,在他的回憶里,他在眾人前擁抱了Marguerite,與她鼻貼鼻,夫妻親昵。但在夫人的回憶里,Jean只是一個自大易怒的人,可憐的自尊比發(fā)情公馬腫脹的器官還要大——也容易泄氣。

三種視角的堆疊是一組強烈的對比。在Jean眼中,妻子描述自己的遭遇時,話語為:I was raped. 在Marguerite真正敘述時,她說:He raped me. 影片中有很多類似的細節(jié)對比,直接赤裸地表現(xiàn)了社會環(huán)境下,對同一事件,男女不同角度的講述。在男性那方,施暴的主語被隱去,被動語態(tài),突出女性。而女性陳述時,重點是為了向他人說明是施暴者的問題。直到現(xiàn)代,很多媒體在報道性別相關的事件時,仍舊隱去施暴的主語,突顯被害者,用被動式吸引眼球,讓人猜疑,是不是受害人也有問題。

沒有完美的受害者。

我還認為故事之所以使用不同的視角講述,正好體現(xiàn)也對比了男權社會中,女性被賦予的兩種角色:Marguerite在丈夫眼中是圣女(純潔柔弱的妻子),在鄉(xiāng)紳眼中是蕩婦(充滿挑逗的bitch)。而女性到底是誰,女性的經(jīng)歷到底如何,我們需要相信的,是她自己的敘述。她是她,不是被神圣化的物品,不是情欲的承載體,不是男性敘述中被異化的他者。她有著愛恨情仇,性格是非分明,剛正不阿,聰慧能干,是一個獨立且高尚的人,她不是任何的附庸。

這個中世紀的故事,直到今日還在不斷上演。讓我覺得無奈的,不僅是男性視角的敘事,還有婆婆那一句:“I was raped. ” 她為了家族隱忍了下來,她也要夫人隱忍,不要讓家族蒙羞。多少年了啊,即使有相同經(jīng)歷的女性,在男權的壓迫下,無法做到共情,也無法做到支持。每個女性在男權的制度下都是失語者,我們沒有形成自己的語言,我們的痛苦和扭曲也一如既往被掩蓋,被他人的敘述蒙蔽。

女性朋友也因為Marguerite曾經(jīng)的一句He is handsome and charming而不信任她。He is handsome and charming, but my husband didn't trust him. 朋友完全無視后半句的重點,只是天然地站在男性的一邊,阻斷自己對她人的理解。太熟悉了,這樣的故事甚至就發(fā)生在身邊,無論在地球的哪個角落都能找到類似的蹤跡。

法庭上的問詢可笑至極。rape不會導致懷孕。那是鄉(xiāng)紳愛意的表達。審判者都是男性,他們主要關心的不是女性受了怎樣的傷害,而是因為夫人懷孕,而問她以前和丈夫行房時,有沒有感到愉悅。精神凌遲。而這樣的凌遲,如今仍在繼續(xù)。

知道Marguerite的痛苦遭遇后,Jean的反應是要立刻和她睡覺。夫人為什么從那之后懷孕,我懷著恐懼猜想,那天晚上她只是被丈夫當成了欲望、屈辱和憤恨的發(fā)泄工具。翻來覆去,多次折磨。孩子是這樣懷上的。因為多次,因為粗暴,因為丈夫想奪回對她的控制,因為男人們不把女性當作人。

Jean知道決斗如果失敗,Marguerite就會被立刻燒死。他即使知道這個最壞的結果,也依然決定要參與決斗。他不是為了夫人的公道和事件的正義而決斗,他更多地是為了自己的名譽和尊嚴而發(fā)狂。他厲聲責備Marguerite,只因為她曾為了社交不得不禮貌附和:He is handsome and charming.

He is handsome and charming, but my husband didn't trust him.

Jean在決斗中勝利,別人提醒他,他才想起仍坐在柴堆上的Marguerite。他舉著刺死Jacques的匕首招搖過市,攝像機帶我們望向Marguerite。她什么都知道,她也覺得自己的丈夫愚蠢又可笑。

You're not doing this for me.

但是,從女性的視角開始講述故事,就是奪回敘事權,奪回我們曾失去的所有。我們在為我們,在為更多的女性做些什么。讓公眾在文藝作品里更直接地認識這個世界,更直觀地感受到不公和荒謬。知曉我姓名,知曉我痛苦,撕破父權和男權的謊言。這也是米兔的意義。

We tell stories like this for more women. For women to be seen and for the truth to be seen.

Jean幾年后去世,Marguerite沒有再婚。一個Marguerite獲得了自由。但從古至今,西方的,東方的,北半球的,南半球的,還有千千萬萬個Marguerite需要被看見,需要聽見她們的聲音,需要自由。

Marguerite de Carrouges

 2 ) 更加客觀的真相——影片故事原型歷史資料研究拾遺

關于劇情解讀,請參考我的另一篇帖子(傳送門 //movie.douban.com/review/14046836/

這個帖子主要是列出我在研究這部電影的故事原型時,從網(wǎng)上收集到的一些歷史資料(多數(shù)來源于Wikipedia,如//reurl.cc/1oRmp9,//reurl.cc/XlnVND等),以及影片內(nèi)容的對照,如果你想對歷史上這場決斗的前前后后有更清晰了解,歡迎繼續(xù)向下接著看。

另外下面有部分涉及到中世紀歐洲司法制度方面的內(nèi)容,是基于我對資料閱讀后的淺薄理解做的推測,如有差錯歡迎指正。

案件的審理過程

在卡魯日向勒格里斯提出指控后,案件審理的第一步就是由皮耶爾伯爵主導的在阿戎坦(Argentan)舉行的地方性審判。但鑒于勒格里斯與皮耶爾伯爵之間的親密關系,且案件中唯一的證人是瑪格麗特,卡魯日兩口子早就料到這場由皮耶爾主導的地方審判不可能有公平的審理過程,所以他們甚至都懶得參加這場審判,而最終皮耶爾也果然撤銷了對勒格里斯的所有指控,并指責瑪格麗特是捏造、甚至“夢到”了這次襲擊——這些細節(jié)在電影中都有所體現(xiàn)。

這段情節(jié)就是皮耶爾主持的“地方法院”的審理過程,你會注意到卡魯日和瑪格麗特都不在場

為了尋求公平審判,卡魯日遂決定前往巴黎親自向國王上訴,由于他很清楚自己的指控完全基于他妻子的證詞,到時候在法庭上面臨的情形肯定就是瑪格麗特和勒格里斯各執(zhí)一詞,因此,卡魯日并不要求進行正常的刑事審判,反而是申請以司法決斗(Judicial Duel)的方式向勒格里斯發(fā)起挑戰(zhàn)(勒格里斯也接受了)。一開始,巴黎最高法院(Parlements of Paris)和國王并沒有同意他們的這一申請,而是決定先聽取雙方的證詞再做決定,這個過程從7月份開始一直持續(xù)到了9月份(而不是電影中的兩周),其中過程一波三折。

起先,勒格里斯的律師尚·勒科克(即電影中澤利科·伊萬內(nèi)克飾演的角色)建議他接受更安全對他更有利的教會審判(這一點在電影中也有所體現(xiàn),而且正是由于這位律師當年對審訊過程做的大量細致記錄,才使得后世人們有了對本案件進行反復研究的基礎),勒格里斯卻斷然拒絕了這一建議,堅持他在法庭前受審的權利。這一做法為他在后續(xù)的訴訟過程中贏得了不少法國貴族的支持。

律師尚·勒科克在向勒格里斯解釋教會審判的好處

但同時,也有說法稱,勒格里斯這么做的另一個原因,是希望有機會能在法庭上對卡魯日提起反訴,以誹謗罪向對方索賠40,000里弗爾(按1726年路易十五制訂的貨幣標準,8盎司純金折合為740里弗爾,大家可以自己算一下,按現(xiàn)在的金價差不多約等于人民幣460多萬)。

在法庭上,除了卡魯日、勒格里斯和瑪格麗特以外,法庭其實還傳喚了其他證人出庭,這其中包括瑪格麗特的一名女仆以及勒格里斯的侍從亞當·盧維爾(就是事發(fā)當天去敲瑪格麗特家門的那個家伙,亞當·那加提斯飾)。

就是這個助紂為虐的小伙兒

而根據(jù)當時中世紀的習慣,像他們這樣出身低下的人都被施以酷刑以驗證證詞的真實性,但最終沒人能提供出對勒格里斯不利的證據(jù)。

期間,勒格里斯還一度提供了自己的不在場證明,但由于后來提供這個證明的證人犯下強奸罪被捕,造成該證詞的采信力度被嚴重破壞。而瑪格麗特在面對訴訟所帶來的恥辱的情況下仍然毫不動搖地向勒格里斯提出指控,反而讓法庭認為這是指控成立的一個有力理由。

最后,雙方始終未能提供更加有效的證詞,彼此說法相互矛盾,法庭于1386年9月15日下達判決(而不是電影中由國王下達判決。歷史上此時查理六世正在法蘭德斯準備和英軍開戰(zhàn)):由于他們無法確定案件的罪行,因此同意兩人在11月27日(后被推遲到12月29日)進行比武審判。

皮耶爾和查理六世的關系

皮耶爾的父親查理二世與法王菲利普六世是親兄弟,而菲利普六世的繼承人是約翰二世,再接下來是查理五世,再接下來才是查理六世,那么皮耶爾和查理六世之間的輩分,應該是爺孫的關系。

因此電影下面這個場景中,皮耶爾說國王是他的Cousin(表弟),這種稱呼是有錯誤的,因為按照時間推算,此時在位的國王應該是查理五世(卡魯日第一次為歐奴勒??赘ひ疇柎蚬偎臼窃?377年,而查理六世即位是在1380年),根據(jù)前面列出的輩分關系,皮耶爾對查理五世應該稱為nephew(侄子)才對,所以這里有可能是電影的一個Bug。

卡魯日讓家臣和朋友散布消息的原因

雖然卡魯日在電影中交代了一句說“如果這件事在諾曼底人盡皆知,那么皮耶爾就必須為我們展開審訊”,但這句話中的因果聯(lián)系卻沒有進一步解釋。

因為這使得勒格里斯擁有了“公共惡名”

根據(jù)我查詢到的一些研究資料(中國社科網(wǎng) //reurl.cc/1oRmqY),這其中的聯(lián)系可能可以作如下解釋(注意,如下內(nèi)容是我個人的理解,懇請法學專業(yè)的朋友進行指正,班門弄斧有錯誤之處望海涵)。即在中世紀歐洲的司法程序里,“重罪如殺人、強奸案,事先要經(jīng)過一個‘鄰里指控’程序,‘陪審員’的宣誓是針對坊間是否存在‘公共傳聞’,爾后再決定適用何種神明裁判”,也就是說,如果不能證明被告人“公共惡名”的存在,在中世紀法官作為公訴人就無法針對這個刑事訴訟啟動調查程序。因此電影中,面對勒格里斯這樣一個伯爵面前的紅人,如果卡魯日不想辦法把這件事(雖然是一件丑事)搞得天下人皆知,那么皮耶爾完全可以不立案,甚至卡魯日接下來即便繞過皮耶爾找到國王,他的指控在法庭上也不會成立,因為法官可以在調查之后可以說,我在當?shù)夭]有發(fā)現(xiàn)有傳言說這個名聲良好的人犯下了如此臭名昭著的罪行,所以指控不成立。甚至即便卡魯日說服了法官跳過這一步開庭審理了,勒格里斯也完全可以在訴訟過程中以否認有關他犯罪的傳聞眾所周知這一事實為理由,來否認法庭對其犯罪指控的有效性。

所以,卡魯日做這種選擇的原因并不是他不管不顧自己老婆的名聲而魯莽行事,反而的確如他所說,這么做是向勒格里斯提出指控的一個必要前提。

影片故事從利摩日圍城戰(zhàn)開始的原因(16年前!)

說到中世紀的訴訟程序,就要提到接下來這個問題了。

作為故事的起點,不論是卡魯日的Truth還是勒格里斯的Truth,它們都是從16年前利摩日圍城戰(zhàn)講起的。明明是在審理一樁強奸案,為什么這倆人的證詞要扯到這么遠的事情上?

在我翻看前面提到的資料時,發(fā)現(xiàn)很有意思的一個說法:在中世紀司法制度中,如果被告人在刑事訴訟里能夠證明證人是卑鄙之徒或心懷叵測,法官就會因為缺少調查犯罪事實的基礎而無法啟動訴訟程序。所以,不管是利摩日圍城戰(zhàn)前在面對英軍挑釁時的情緒反應,還是貝萊姆城堡受封儀式上的嘴炮對罵,亦或是在尚·克雷斯潘的慶生宴上的重歸于好,這些看似與強奸案本身無關的細節(jié),實則都是關于卡魯日提出這項指控本身是否“正當”的爭辯。換言之,如果勒格里斯能說服陪審團相信,卡魯日早就因為對自己的嫉妒和憤怒而發(fā)狂,他的指控是試圖通過誣告自己來恢復他的家庭財富(如歐奴勒??浊f園),那么這場官司壓根就打不起來。

這也是電影中勒格里斯在陳詞時特地講這句話的另一層原因

電影中提到的瘟疫

在影片開頭,卡魯日決定要通過打仗來擺脫自己破產(chǎn)局面的時候,勒格里斯曾勸他說:“這場瘟疫奪走了你的妻兒……”,這里的瘟疫指的就是發(fā)生在1347-1353年的那場歐洲黑死病瘟疫。據(jù)估計,瘟疫爆發(fā)期間歐洲約有占人口總數(shù)30%-60%的人死于黑死病。

卡魯日獲勝后騎馬走向的建筑物

在決斗后,卡魯日和瑪格麗特兩人騎馬走向的那座還在修建中的建筑物,是巴黎圣母院大教堂。

600多年后的今天,巴黎圣母院竟然依然是相似的模樣

這個鏡頭也回應了卡魯日在決斗之前告訴瑪格麗特的那句話——“I will not appeal to the King, I will appeal to God."

電影劇本原著

影片的劇本改編自2004年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英語教授埃里克·雅格(Eric Jager)所著的《最后的決斗:一個關于法國中世紀比武審判的真實故事》The Last Duel: A True Story of Trial by Combat in Medieval France 一書。在這部小說里,作者參照了勒格里斯的律師尚·勒科克 (Jean Le Coq,電影中亦有出現(xiàn))對案件審判過程所做的細致記錄。

 3 ) 肯定影片對女性主義的表現(xiàn) 并不代表要為《最后的決斗》過早、過快打上“女權電影”、“metoo片”的標簽

《最后的決斗》7.5/10

三個章節(jié)從三個主人公的不同視角解構了這場關于權力、榮譽的爭奪戰(zhàn),歷史由勝者和男性書寫(history、his-story),被“強行補充上”的第三章女性視角 在如今這個cancel文化盛行、性別沖突對立問題格外敏感,依舊以男性為中心的父權體系社會 有著更加復雜的時代含義。根據(jù)真實事件(中世紀法國的最后一場決斗)改編的歷史電影《最后的決斗》編劇團隊包括主演馬特·達蒙、本·阿弗萊克,兩人完成了男性視角的劇本改編;還包括曾經(jīng)打造過《吉爾莫女孩》《欲望都市》《密西西比》《弗萊徹夫人》的妮可·哈羅芬瑟,她負責影片中這位從未被歷史記載的偉大女性。

前兩個段落,兩個男性角色在自己的敘事中呈現(xiàn)出完全的“征服者”姿態(tài)——Jean英勇善戰(zhàn)、野蠻粗獷-征服戰(zhàn)場,Jacques帥氣深情,能言善辯討得金發(fā)大本歡心-征服官場及情場,在自己的故事里美化自己無可厚非。Pierre這個角色也可以被理解為行走的Patriarchy,金發(fā)、金飾、衣服里都縫著金線,同時虛偽荒唐,做盡無恥下流之事。

拍出過《末路狂花》《金錢世界》和監(jiān)制了《裂縫》《異星災變》《傲骨賢妻》《傲骨之戰(zhàn)》的雷德利·斯科特,這一次又通過一場中世紀強奸案聚焦一個不斷抗爭、奮力發(fā)聲、勇敢為自己而戰(zhàn)的女性角色,其中自由平等的普世價值觀是全人類永遠追求的目標,盡管這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尤其是雷導已經(jīng)84歲高齡:超1億美元的成本,《最后的決斗》自10月15日上映以來全球票房至今不到3000萬美元(2984.6萬),152分鐘的片場也為觀影體驗帶來挑戰(zhàn)。

肯定影片對女性主義的表現(xiàn) 并不代表要為《最后的決斗》過早、過快打上“女權電影”、“metoo片”的標簽。JK羅琳、Dave Chappelle被頂上輿論的風口浪尖,correct迅速變成over correct,全球范圍的矯枉過正 導致 人們習慣了把[復雜問題]簡單化,處理方式是給某人、某事、某部作品打上標簽、扣上帽子,分好類別就再不用操心,把這些這些群體圈起來保護好、make sure no one says anything offensive to anyone…

話說回來,影片的視角始終是平等的,并未著重放大和夸張。片中對強奸犯的尸體扒光當街倒吊的凌辱,也不能片面解讀為女權主義的某種勝利,那樣反倒是落入父權制的認知陷阱,這不過是對一個曾做出惡行的人進行了相應的懲罰,在下定義之間,這個角色首先作為人而存在。Margerite的視角不是影片被劃分為女權電影的絕對條件,如果所有包含女性敘事角度的作品都能被叫女權電影,那么只能說平權之路更加任重道遠,父權制語境下女性話語權的缺失仍是大問題。

畢竟影片結尾那個僵在臉上的笑容,多像是當Margerite意識到這個孩子將在怎樣的社會里長大成人,又將變成什么樣的男性,又或者是否將對別人做出類似的惡行。黑馬白馬的直喻也不難理解,那個世界里從來沒有愛情故事,只有利益交換、受孕、生育下一代。

多么嘲諷,影片里的強奸犯至死還深信自己的行為是出于愛情和迷戀,自大至極,把絕望、憤怒的抗爭當作回應;把逃跑時倉皇掉落的鞋子看成欲拒還迎的調情;可笑可悲的男性角色在最后那場野蠻、血腥(該片分級為R)、獸性十足的殘酷決斗里也化作兩頭迷失的野獸,決斗只在于互相征服,互相傷害,用力量、用智謀、用一切尖銳的兵器和暴力的手段給對方帶來最大損失,和Margerite早已沒有半點關系。

朱迪·科默飾演的Margerite在自己的故事里完成了從[被動的受害者]到[站出來直面強權的英雄式人物]的轉變,我們可能無法拿她和同樣被強奸、但不得不保持沉默、代價是得以生存的丈母娘來做對比。男性的視角充斥著戰(zhàn)場、屠殺、錢權、享樂和淫欲,Margerite則真正看到了其他人:弱者、小孩、老人、貧窮的家庭、平凡的馬夫。

也不知道愛情是哪個世紀才被發(fā)明出來的,總之在14世紀的法國,它還被叫占有欲和征服欲,簡稱欲望。

 4 ) 查理六世時代的法國和二十一世紀的世界:一篇綜合性影評

寫在前面:作者是在香港院線觀影,相信是當?shù)刈詈笠粓觯ìF(xiàn)場有16人,非常令人欣慰),字幕為中文,如有理解不當之處請多多見諒。

一、時代背景

電影《最后的決斗》改編自The Last Duel: A True Story of Trial by Combat in Medieval France(直譯:《最后的決斗:中世紀法國比武審判的一個真實故事》一書,取材自法國歷史上一場真實的比武審判,事由為強奸指控。

具體而言,這場比武審判(1386年)發(fā)生于英法百年戰(zhàn)爭期間(1337-1453年),當時的法國國王為查理六世(1380-1422年,瓦盧瓦王朝)。英法百年戰(zhàn)爭的前因后果,我相信簡體中文網(wǎng)絡不乏相關資訊,此處從略。在英法百年戰(zhàn)爭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時代背景,就是黑死?。?347-1352年)??梢哉f,這兩大禍患,深深地摧殘了法國的社會經(jīng)濟,包括屬于上等人的貴族、騎士和侍從階層。英法百年戰(zhàn)爭使得上述人士的成年男性大量投入殘酷的戰(zhàn)場,而黑死病的恐怖相信處于瘟疫年間的各位也能大致想象(事實上,當時的上層社會在防治傳染病方面并沒有太大優(yōu)勢,男主角的長子就是死于疾病)。

其中,主角們所在的諾曼底地區(qū),位于大不列顛島和法蘭西本土之間,是英國登陸法國的必然選擇,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自然也就成為了英法百年戰(zhàn)爭的主要戰(zhàn)場。雖然主角們所生活的阿朗松距離英吉利海峽還有一段距離,但戰(zhàn)爭期間這點距離算不上什么,何況對于身為法國王室成員的阿朗松伯爵皮埃爾二世以及兩位侍從 Jean de Carrouges 和 Jacques LeGris 來說,保家衛(wèi)國是他們的天職。

阿朗松的地理位置

蘇格蘭王國作為英格蘭王國的老冤家以及大不列顛島的后方,也被法國拉入百年戰(zhàn)爭之中。1066年,法蘭西王國的附庸、諾曼底公爵“私生子”威廉成功入侵英格蘭,成為英國國王“征服者”威廉一世,此后英國在大不列顛島入侵蘇格蘭、在歐洲大陸利用各種貴族聯(lián)姻兼并大量法國領地。長此以往,法國和蘇格蘭都感到非常不安,因此有著長達兩個多世紀的針對英格蘭的同盟關系,即老同盟(1295-1560年)。在英法百年戰(zhàn)爭期間,1371年,蘇格蘭斯圖亞特王朝的第一代君主羅伯特二世登基,再度尋求與法國的合作,雙方簽訂了文西內(nèi)條約(Treaty of Vincennes)。1377年,軍事成績顯赫的英國國王愛德華三世去世,孫子年僅十歲的理查二世繼位,法蘇兩方都開始策劃新的舉動。1380年,查理六世繼承法國王位,并于1383年以四萬金法郎、一千套盔甲、一千名士兵的條件,使得羅伯特同意重新向英格蘭開戰(zhàn)。讓·德·卡魯日應該就屬于這一千名士兵中的一員,可見其武藝與貢獻還是得到了法國王室的注意。不過這些士兵以及他們的隨從在蘇格蘭的日子并不太平,由于當時蘇格蘭遠遠比法國貧窮、落后,這些人在蘇格蘭與當?shù)氐娜嗣窈蛙婈牪粩喟l(fā)生矛盾,而且蘇格蘭軍隊慣用的運動戰(zhàn)游擊戰(zhàn)也是這些法國正規(guī)軍完全不能適應的,但最終英格蘭軍隊沒有占得任何便宜。這也是雙方在老同盟中第一次真正近距離合作。

至于比武審判背后的淵源和規(guī)則,這里就不班門弄斧了,建議大家觀看中世紀歷史學者馬千副教授的科普視頻 中世紀法國懸案:雷德利新片《最后的決斗》前瞻(一) 。簡單來說,贏者通吃,既能得到“正義”認證,也能得到對手的財產(chǎn);輸者則會丟掉身家性命,因為比武審判是必須要定生死的,就本片而言共同原告 Maryguerite de Carrouges 也會因判為“誣告”而被處死。

二、服化道評價

如上所述,本片的歷史背景是英法百年戰(zhàn)爭時期,也就是中世紀晚期。那么,本片的服飾、化妝和道具,自然應該盡可能地符合中世紀的情調。

本片的道具,本人最欣賞的地方,就是在戰(zhàn)斗場面中,讓法國人作為騎兵出場,讓英國人作為長弓手出場,這很符合兩國在百年戰(zhàn)爭時期的優(yōu)勢兵種。

本片的妝容,還是非常合適的。Jean de Carrouges 的妝容,很明顯體現(xiàn)出了久經(jīng)沙場的滄桑感;而Maryguerite de Carrouges 的妝容,較好地配合了三個不同版本的故事的人物形象;至于Jacques LeGris 的妝容,能讓人看出他的文化內(nèi)涵與精明頭腦。

本片的服飾,大體上反映出主角們與配角們的社會經(jīng)濟地位,也很有質感。其中最大的一個問題,毫無疑問就是半面頭盔基本屬于虛構產(chǎn)物,正經(jīng)人誰搞這種半吊子防具啊……一個不足就是,在法庭中,讓·德·卡魯日扔下手套,這是要求對方回應比武審判要求的象征,而這個手套理論上應該是盔甲一部分的手套,即更接近于護具。

三、演員評價

本片的有名有姓的有多幕戲份和多句臺詞的主要角色,包括 Marguerite de Carrouges(瑪格麗特) 、 Jean de Carrouges (讓·德·卡魯日)、Jacques LeGris(雅克·勒格里斯)、 Count Pierre d'Alen?on (阿朗松伯爵皮埃爾二世)、King Charles VI(法國國王查理六世)。具體的歷史原型,同樣建議參考馬千副教授的講解 中世紀法國懸案:雷德利新片《最后的決斗》前瞻(二)字幕版 。此處主要討論演員及主創(chuàng)團隊對于角色的表現(xiàn)手法。本片的主線故事基本符合真實歷史。

先從配角開始。法國國王查理六世的演員,比較年輕,符合當時的年齡。當時的查理六世,公正英明,深受愛戴,因此外號是“人民所摯愛的”。但是,后來,查理六世因朋友和親人逝去的種種刺激,患上了非常嚴重的精神分裂癥,使得國家無法正常運行,陷入奧爾良派和勃艮第派的內(nèi)斗,并為英國方面所利用,被稱為“瘋王”。查理六世在劇中的呈現(xiàn),似乎是略帶一些輕佻的、瘋癲的、神經(jīng)質的樣子,或許主創(chuàng)團隊試圖暗示這個悲劇結局,可能不完全符合那個時候查理六世的形象,但也無傷大雅,就當是給觀眾做歷史劇透好了。順帶一提,王后肚子里的孩子,應該是他們早夭的孩子之一(根據(jù)資料,王后那個時候確實是懷孕狀態(tài)),并不是后來的查理七世。

阿朗松伯爵皮埃爾二世“高貴者”,屬于法國王室成員,具體而言是卡佩王朝-瓦盧瓦王朝分支的開創(chuàng)者瓦盧瓦的查理的孫子。瓦盧瓦的查理的長子腓力從男性成員斷絕的卡佩王朝長支繼承王位,成為腓力六世,而國王查理六世是腓力六世的曾孫,也就是瓦盧瓦的查理的玄孫。因此,阿朗松伯爵皮埃爾二世,是查理六世的堂叔祖父。影片中表現(xiàn)的讓·德·卡魯日和雅克·勒格里斯宣誓效忠皮埃爾二世(本·阿弗萊克飾演,以下簡稱大本)的場景,表現(xiàn)的則是后者繼承亡兄阿朗松伯爵的場景。需要指出的是,歷史上,皮埃爾二世有據(jù)可考的只有一名私生子,并且他本人也積極投入到英法百年戰(zhàn)爭之中,年輕時被當作人質,并不完全是劇中表現(xiàn)的那樣只知道聲色犬馬。當然,中世紀貴族確實普遍會干這種一邊有老婆一邊搞情人的事情,這點本片描寫的并沒有錯,而大本也很好的完成了編劇們——包括他自己——所描繪的角色形象。

讓·德·卡魯日由馬特·達蒙飾演,在片中的所有三個版本故事當中都是一個魯莽粗俗的軍人形象。這個畫像。既符合他在真實歷史的形象,也符合騎士-侍從階層的普遍形象——一般而言這些人士確實沒有什么條件接受文化教育,但往往有傳承下來的軍事傳統(tǒng)和仆從,接近于中國中古時期的所謂“部曲”。片尾介紹的讓·德·卡魯日的結局,也是他在歷史上的真實結局。

雅克·勒格里斯由亞當·德賴弗飾演。他確實接受過教會教育,文化水平和理財能力在真實歷史上也確實過硬并因此為阿朗松伯爵皮埃爾二世所賞識。不過,影片的第二個版本故事,即雅克·勒格里斯版本的故事,相對更加強調、美化其文化水平,試圖打造一個風度翩翩的才子形象,但他在片中的另一個側面,即極盡風流的理財達人,可能更接近于真實歷史一些。

本片最大的改編,是完全改變了雅克·勒格里斯的無罪聲明。雅克·勒格里斯是堅決否認當時自己在場,還找到了證人為自己做整個星期的不在場證明,此外還有其它證據(jù),而不是否認強奸默認通奸而已。順帶一提,雅克·勒格里斯的隨從,在正史中,經(jīng)受了殘酷的刑訊逼供但仍然堅持認為雅克·勒格里斯沒有強奸,也成為否定其有罪的重要證據(jù)。

瑪格麗特由朱迪·科默飾演。三個版本的故事,最大的差異,便是她的形象了。讓·德·卡魯日的故事里,她是與自己琴瑟相和、舉案齊眉、相敬如賓的妻子;雅克·勒格里斯的故事里,她是愛慕自己的知書達理的靈魂伴侶;瑪格麗特的故事里,自己只不過是前者的家庭生活的工具人和后者的性生活的工具人而已。朱迪·科默從肢體語言到臉部表情很好地體現(xiàn)了三種角色的不同,而共通線——比武審判的場景——則表現(xiàn)出了那種肅穆的感覺,也讓觀眾為之揪心,不愧被三位大佬搭戲。

導語、相敬如賓的妻子;雅克·勒格里斯的故事里,她是愛慕自己的知書達理的靈魂伴侶;瑪格麗特的故事里,自己只不過是前者的家庭生活的工具人和后者的性生活的工具人而已。朱迪·科默從肢體語言到臉部表情很好地體現(xiàn)了三種角色的不同,而共通線——比武審判的場景——則表現(xiàn)出了肅穆的感覺,也讓觀眾為之揪心,不愧被三位大佬搭戲。

四、千年以來女性地位的變與不變

女權主義/女性主義的論述,原本會是這篇影評的重點,但有珠玉在前 不是中世紀的最后一場決斗,是從古至今的女性哀歌 ,我就不詳細展開了。以下主要分析劇情設計、鏡頭語言和中世紀概況。

女性主義的改編,是電影相對于原著和正史最大的差異,也是最吸引大部分觀眾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女主瑪格麗特的視角部分。電影直接將這部分成為真相(the truth),從真實歷史角度來說有失公允(目前仍為懸案),但從劇情邏輯角度來說并無不妥。

在瑪格麗特與讓·德·卡魯日的部分,本片重點突出了她在家庭生活中“賢妻良母”的角色,即既要為讓·德·卡魯日生育男性繼承人,也要擔當料理家產(chǎn)的女主人。在瑪格麗特與雅克·勒格里斯的部分,本片重點突出了她在男性幻想中的客體化地位,即“被”表達愛意和“被”發(fā)泄欲望的工具人。

個人認為,全片最精彩的改編,出現(xiàn)在瑪格麗特部分的馬廄情節(jié)。讓·德·卡魯日在同瑪格麗特暢談他的育種發(fā)財大計,正當此時,一匹公馬意外闖入并和母馬強行交配,而讓·德·卡魯日對這個“破壞私有財產(chǎn)”的行為大發(fā)雷霆,恰恰是強奸事件中三人關系與心態(tài)的一種隱喻;而母馬懷孕之后,被關押在馬廄,管家制止了瑪格麗特讓其出去放飛的行為,又何嘗不是準孕婦對于孕婦的一種悲憫,以及自古至今生育工具人的悲歌呢?

個人認為,本片第二精彩的改編,出現(xiàn)在瑪格麗特向讓·德·卡魯日母子交代自己被強奸的對峙部分。如果說讓·德·卡魯日確認真實性的第一反應尚屬可原,那么他們的下一段對話,即讓·德·卡魯日一邊拎起瑪格麗特握住頸部使其不得動彈,一邊逼問瑪格麗特為什么沒有成功逃跑,實在是充滿了辛辣的諷刺。而讓·德·卡魯日在確證事情發(fā)生后,下意識地指責為什么雅克老是與自己做對,并要求瑪格麗特照常與之性交,也是顯而易見的荒謬。德·卡魯日夫人,更是驚人地向這位媳婦表示,自己年輕時也曾被強奸,但現(xiàn)在照樣活得好好的——但觀眾們的反應,相信同瑪格麗特一樣:“那代價呢?”至于后面閨蜜與之反目的情節(jié),也很經(jīng)典,此處就不展開了。

可以說,本片對于瑪格麗特的生活的改編,將這場比武審判的層次由強奸案的正義提升到女性地位的正義,也以查理六世時代的法國映照二十一世紀的世界。對于后者,從本片影評來看,各位都已經(jīng)耳熟能詳;但筆者要特別指出的是,這部分內(nèi)容絕非導演、編劇單純在“夾帶私貨”,同樣也是中世紀女性所要面對的現(xiàn)實。

對于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中世紀女性而言,他們的價值,如本片所呈現(xiàn)的那樣,是為自己的配偶提供男性繼承人,以及在配偶外出期間保證資產(chǎn)的安全。這一點,上到神圣羅馬皇帝,下到有產(chǎn)騎士,都是一樣的,并不因地位差別所改變。相對來說,瑪格麗特所代表的階層,還是比較幸運的,因為她們所牽涉的無非就是幾處莊園土地而已;反倒是貴族家庭的女繼承人,往往身不由己。比如布列塔尼的康斯坦絲,被英國國王強迫安排了兩次婚姻;比如耶路撒冷女王伊莎貝拉二世,13歲被迫和神圣羅馬皇帝腓特烈二世“世界驚奇”結婚,14歲就生下一女(旋夭折),16歲為腓特烈二世生下男性繼承人之后就死于產(chǎn)后感染,重復了她那20歲死于產(chǎn)病的母親的命運。如果說少女領主的身不由己多少還有年齡問題,那么阿基諾的埃莉諾,一個美麗、成熟、擁有半壁江山的女政治家,卻被丈夫亨利二世剝奪財產(chǎn)和人身自由,足以說明中世紀貴族女性的地位之卑微了。

同時,正如前文所說,“夫為妻綱”又何嘗不是古今中外的一個根深蒂固的社會現(xiàn)實呢?女性已經(jīng)付出了太多太多的“代價”,這個社會需要做的,是賦權。其實,“比武審判”這個形式自身,也是一個隱喻:無論是神決(教職人員)還是比武審判(武士),屬于女性的正義,都掌握在男人手里;若論司法體系,今天還是有很多不對等的、有欠公平的判決。出路在哪里?就像真實歷史一樣,像真實的喪夫之后獨自撫養(yǎng)孩子、操持產(chǎn)業(yè)、再未結婚的瑪格麗特一樣,靠著自己的力量立足于社會。

 5 ) 《最后的決斗》:反“羅生門”的女性主義影像

“羅生門”現(xiàn)象似乎已然成為了公共輿論場中的一種常態(tài)。一旦私密生活中的糾紛涌入公共領域,涉事雙方又各執(zhí)一詞,在事實水落石出之前,事態(tài)往往有往“羅生門”演變的傾向。在親密關系中受到損害的女性該如何發(fā)聲?事件的旁觀者又應持有怎樣的觀察視角?雷德利·斯科特導演的新作《最后的決斗》為這些問題帶來了新的思考。

這部電影講述了中世紀法國最后一次司法決斗的歷史和女性抗爭的故事。也許是因為歷史類題材不受年輕人的歡迎(據(jù)調查,《最后的決斗》一半以上的觀眾年齡超過了35歲),《最后的決斗》在北美上線后的票房表現(xiàn)并不理想,北美票房首周末三天僅入賬480萬美元。盡管票房慘淡,《最后的決斗》卻在觀眾中收獲了不錯的口碑,爛番茄指數(shù)86%、爆米花指數(shù)79%,豆瓣評分也達到了8.4分。影片采用三幕式架構的敘事視角,每一部分都從一個人的角度來觀察和展現(xiàn)事件的真相,這種處理方式不由得會讓人聯(lián)想起黑澤明的《羅生門》。

在下文中,作者從多個維度分析比較了影史經(jīng)典《羅生門》與《最后的決斗》的異同。作者認為,斯科特通過戲仿,反寫了“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這句被簡化后的名言;影片在形式、主題和時代還原上的成就極其平衡,仍不失為一位巨匠深耕多年后的大成之作。

《最后的決斗》電影海報。

撰文|孫一洲

除了大眾熟知的《異形》等電影外,歷史題材一直是好萊塢大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所熱衷的領域。從1970年代出道時的《決斗者們》,到西洋中古史愛好者視若珍饈的《天國王朝》,再到完全淪為炮灰的《羅賓漢》和《法老與眾神》,雷老爺子從未放棄過他在這一領域的探索,卻只有《角斗士》得過票房的垂青,其他作品都淪為歷史愛好者小圈子把玩的孤品。

雷德利·斯科特,英國電影導演,以風格多變、題材廣泛著稱。曾以《角斗士》榮膺2000年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近年代表作為描述十字軍東征的古代戰(zhàn)爭片《天國王朝》、描寫美國對索馬里軍事行動的《黑鷹墜落》、由羅素·克勞及丹澤爾·華盛頓共同出演的《美國黑幫》等。

囿于雷導的高齡,這一次商業(yè)上折戟后,影迷們可能很難再看到下一次對歷史題材如此極具野心的影像書寫。然而,對雷德利·斯科特本人的藝術生涯而言,本片在形式、主題和時代還原上的成就極其平衡,仍不失為一位巨匠深耕多年后的大成之作。

《最后的決斗》劇本依據(jù)美國中世紀文學教授艾瑞克·雅格(Eric Jager)2004年的同名歷史專著改編而來。其歷史原型是1386年12月29日,諾曼騎士尚·德·卡魯日(Jean de Carrouges)以妻子瑪格麗特(Marguerite de Carrouges)遭鄉(xiāng)紳雅克·勒格里斯(Jacques Le Gris)侵犯為由上訴,最終審訊無果,兩人進行的法國史上記載的最后一場比武審判(judicial duel)。

因本片從三位當事人出發(fā)的章回體和審判庭辯,廣大影迷首先想到的就是《羅生門》。這部影史的經(jīng)典地位已經(jīng)從影史溢出到社會文化的方方面面,成為那些所有懸案的代名詞。同為一樁歷史疑案,黑澤明無疑是斯科特的參照系之一??扇绻^眾仔細分析電影文本,卻不難發(fā)現(xiàn)斯科特通過貌似粗略的戲仿,從形式到結論都反寫了“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這句被簡化后的胡適名言。

01

選擇性記憶

眾所周知,《羅生門》也是原案中的兩男一女三位當事人從自己的角度回述了三個迥然不同的故事版本,從而引申出對人性論的探討。然而,細究《最后的決斗》的細節(jié),雖然片中三個事主的敘述角度迥異,在細節(jié)上不無出入(比如重歸于好的臺詞到底出于誰口),但在內(nèi)容上大體類似相同。尤其是在“強奸”這件司法上唯一重要的核心事件上,本片拍攝了兩遍,可是除了特定鏡頭下受害人瑪格麗特的反應和感受天差地別,大體流程并無差異。與此相比,《羅生門》里三個版本的故事是在角色的動作邏輯上彼此沖突,尤其是沒有施害能力的武士妻子在后兩個敘事中居然是誤殺的施動者和唆使強盜謀害親夫的始作俑者,在司法意義上是絕對的責任人(之一)。而在《最后的決斗》中,故事其實并不存在三個版本,而是三種其實并不沖突的選擇性記憶。

《羅生門》劇照。

《最后的決斗》劇照。

“選擇性記憶”的主題同樣存在于《羅生門》之中,黑澤明曾通過乞丐之口說出過“在大多數(shù)時間里我們甚至都不能對自己誠實”。不過,因為案件三個版本差異過大,而且敘述者面對的是司法和鏡頭的雙重審訊,“對自己撒謊”的選擇性記憶遠遠低于向社會自證清白的利益使然,都是緊扣在樹林里發(fā)生的奇案之上。在本片中,故事貫穿三個主角彼此三人關系形成的整個經(jīng)歷,連片段都不盡相同,有明顯的遴選和剪輯,也就是字面意義上的“選擇性”記憶。以男性回憶的第一個場景為例,勒格里斯記憶中是根本不存在被卡魯日救過一命這碼事,反而是他為了掩護卡魯日的魯莽沖鋒,才違抗軍令全軍盡出,以致陣線失守,進而導致卡魯日和領主將帥離心。此外,卡魯日在職守旁落和兵敗述職時在領主面前兩番當眾咆哮在他本人記憶里只是一筆帶過,卻是勒格里斯眼中直接促成兩人關系崩潰的羞辱。最直接和滑稽的證據(jù)莫過于在勒格里斯的篇章里,下一幕就是他精蟲上腦地伙同下人殺到對方門外去找對方的妻子求歡,而在施害后立即接上了他虔誠懺悔的鏡頭。這種沒有任何鋪墊的粗暴剪輯仿佛是《密陽》的片段,告訴受害者和觀眾,其實施害者早就已經(jīng)原諒他自己了。

為了強調“選擇性記憶”而非為了逃脫司法制裁而扯謊,導演故意加入了一段勒格里斯向自己的領主兼密友坦誠的橋段,這樣就給他腦中那段“兩情相悅”賦予了“他眼中的”真實性。這個橋段在影片結構上極其重要,導致了觀眾和片中人物的視角錯置。根據(jù)領主的現(xiàn)實建議,勒格里斯的角色為了洗脫嫌疑,兩次向法庭陳述自己根本沒有和瑪格麗特發(fā)生過關系,而在他的腦海和觀眾眼前,他也只是在否認那次行為是一次侵犯。這需要一些臺詞上的巧思加以配合,所以直到?jīng)Q斗最后一刻,勒格里斯也只是在說,“不存在強奸”(只是一次通奸)。也就是說,司法意義上的“羅生門”是性行為是否發(fā)生,歷史上的控辯雙方是圍繞這一點展開的??蛇@一事實對影像來說其實并無疑問,真正留待觀眾們裁決的是女性是否負有司法責任。

02

兩個形象和一副軀體

那么如果說《羅生門》的人性論討論用樵夫收養(yǎng)孤兒給了男盜女娼的社會現(xiàn)實一絲希望的話,那么《最后的決斗》的落點又在哪呢?解答的鑰匙就存在于形式之中。嚴格意義上說,文本的三個篇章并不是三段閃回,因為片中并沒有口述橋接戲中戲,而是直接用開拍板一樣的字幕卡分成三章。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開篇決斗前兩人披掛上陣的引子,作為標題的“決斗”本身實際上被整個容納進了瑪格麗特的章節(jié)中。如果整個案情居然還有真相的話,那也只能在決斗的旁觀者瑪格麗特那里。導演已經(jīng)把疑問從是否發(fā)生轉移到了是否犯罪上,一方面,她的命運完全不能由她本人主宰,另一方面,她的身體感受卻是唯一的答案。

《羅生門》劇照。

《最后的決斗》劇照。

在兩位男主角看來,這次事件始于二人兄弟反目,女性只是兩人社會關系破裂的縮影;而在受害者瑪格麗特看來,卻只始于被動卷入的男性關系之中。在和卡魯日的夫妻關系中,女性的角色只能在恐懼和逢迎中游離,從婚禮上丈夫當眾索取嫁妝,到穿著低胸衣取悅伴侶卻被斥為寡廉鮮恥,當然還有多年無后所遭受的冷言冷語。不過好感不是非此即彼的游戲,勒格里斯的形象也不見得高大。表面上他是文武雙全的圣堂騎士,卻也同時是一位拈花惹草的爪牙酷吏。劇情線索已經(jīng)指出,正是他為平步青云而暴力執(zhí)法,掠奪了瑪格麗特的嫁妝,成為三人失和的導火索。這也讓他在日后見面時指望通過賣弄文藝腔就討好瑪格麗特的行為顯得尤為滑稽?!独C春刀》第一部里劉詩詩飾演的落難千金曾對張震飾演的錦衣衛(wèi)說,當年抄我家的就是你們,現(xiàn)在你指望我還能愛上披著這身官服的你?如果我們算上卡魯日為了生育“大力出奇跡”式的行房,兩位男性都對女性完成了實質上的經(jīng)濟掠奪和肉體剝削,并沒有高下。

在兩位男性眼中,瑪格麗特其實是男性社會中兩種理想的女性形象,其一是婦唱夫隨的賢妻良母,其二是心意相通的靈魂伴侶。兩位男性的應對方式其實是兩性關系中容易陷入的兩種誤區(qū),一方是忠誠專一、默默付出,卻也乾綱獨斷、不解風情;另一方是風流倜儻、手眼通天,不過附庸風雅,口蜜腹劍。前一種是婚姻體制和生育責任的制度性束縛,后一種則是欲望凝視和露水情緣的空口許諾,女性在形象和身體之外的具體存在始終被掩蓋。導演為了女主角加上了識字這個中世紀罕見的技能,可在談婚論嫁時重要的不過是能否生兒育女。可即便勒格里斯自詡文藝,實際上沒有讀出瑪格麗特的冷淡,就像所有施害者永遠讀不懂對方的No一樣。他一開始搭訕時列舉的敘事詩《玫瑰傳奇》包裹著濃濃的挑逗暗示,而瑪格麗特回敬的圓桌騎士帕西瓦爾,卻在尋找圣杯的過程中抵抗了色欲的誘惑。在中世紀典型的騎士與有夫之婦的愛情模式中,愛是單方面的追求,而女性只需要扮演緘默的欲望對象,所以勒格里斯并不在乎對方說了什么。他在霸王硬上弓前那句“如果你跑那么我會追”沿用的就是在酒后聚會上獵艷的說辭,足見在勒格里斯之流的文青眼中,“女神”只是妓女的別稱。

當然,本片的女性主義表達并不難察覺,再遲鈍的觀眾也不可能在決斗前夜瑪格麗特懷抱幼子那段陳述女性生存現(xiàn)狀的獨白中略過這一點。然而,相對這樣直來直去的宣教,本片真正高超的批判其實是在對案發(fā)現(xiàn)場的兩次拍攝上。如前文所述,在兩人各自的回述中,除了視角的變換,兩人的形象甚至動作都并無二致,勒格里斯始終軟硬兼施,瑪格麗特也始終不卑不亢,不會像《羅生門》中的女性角色那樣在純潔和蛇蝎之間擺蕩。從示愛、炫富到示威、施暴,整個過程并沒有明顯的沖突升級,因為弱者眼中的強暴可能就是強者眼中的默許。在影像上,一次侵略行為既沒有春宮異夢般的濃烈色欲,也沒有暗影或配樂去渲染女性的悲愴。突然、生硬、短促,不去渲染一次施暴的儀式感或侵入感,才能凸顯出這種性犯罪在特定時空下的稀松平常。這不再是一樁中世紀的風流故事,平實的影像在表意上反而遠勝于卡魯日母親畫蛇添足地斥責女主角的“反向Me Too”(惡趣味的劇情設置,只要權力關系置換,Me Too完全可以用來彈壓權利訴求)。

《最后的決斗》劇照。

在巴黎王室法庭,兩位男性都只發(fā)表了看似鏗鏘有力的控辯,而所有問訊完全是圍繞女性主角的私生活展開的,完全不符合教士那句“形式上這和她本人沒關系”。如果真如教士所說,女性只是財產(chǎn)監(jiān)護人的物品,那么物品的感受顯然不應該在考慮范圍內(nèi)。更有意思的是,幾位審訊者反復追問的是女主角對房事的態(tài)度。即使在男性集體進行蕩婦羞辱的現(xiàn)場,諸位判官的道德審判也默認了以下邏輯前提:無論糾葛了多少社會關系,侵害犯罪中的事實基石只有被害者的身體感受。

03

女性反寫下的歷史針腳

需要強調的是,嚴格意義上說,原案只是法國歷史上明文記載的最后一場有司法效力的決斗,這個定義并不涵蓋典禮里的比武閱兵和民間各種的持械私斗。其戲劇性還在于雙方從長槍對沖一直發(fā)展到下馬肉搏,一如影片所展現(xiàn)的那樣。想從這樣兩位鐵甲人手中搶走戲劇核心,單靠過于被動的女性形象很難勝任。比如《龍紋身的女孩》表面上指控厭女仇外的暴行,實際上在動作中賦予女性遠勝于男性的能動性。在這一點上,女主角的高光時刻僅限于得知自己可能遭受酷刑時,也能凜然站穩(wěn)腳跟。勇敢固然是永恒的美德,不應被任何一種公義所忽視。但就像《華盛頓郵報》等近年的好萊塢主旋律一樣,女性角色的高光其實在一定程度是建立在創(chuàng)作者精心的放大上。

劇本的同名原著只在第六章最后一段提了一句,十四世紀的法國仍然存在如此這般的殘酷法條,如果決斗結果證明了瑪格麗特犯有偽證罪,她會被活活燒死。從莊園迢迢千里趕到巴黎高等法院的庭審現(xiàn)場才被告知作證的代價,還是被自己的文盲丈夫有意隱瞞,顯然是編劇制造戲劇沖突的手段。此外,雖然比武審判在名義上仍然屬于合法的仲裁途徑,但本案幾乎動員了法國所有貴胄才經(jīng)過繁瑣的批復和籌備。所以偽證罪是否真的會被一板一眼地執(zhí)行,仍有待司法史方面專家的驗證,至少不至于像片中那樣直接鎖在決斗現(xiàn)場,像妖怪洞里的唐僧一樣隨時等著下油鍋。

小說《最后的決斗》(The Last Duel)英文版書封。

匠心獨運的另一面也許是春秋筆法。劇本也對兩人的前史做了更戲劇化的精簡,比如勒格里斯其是卡魯日早夭兒子的教父,再比如勒格里斯就任了埃克斯姆(Exmes)要塞的長官,而非卡魯日被剝奪職務的貝萊姆(Bellême)要塞。這些都是枝節(jié),只要表現(xiàn)出兩人關系的軌跡和社會地位的落差即可。

不過庭審現(xiàn)場充滿敵意的男性霸凌也是刻意制造的后果。首先是案發(fā)時法王查理六世還沒有精神病發(fā)成為“瘋王”,不但正常治國理政還頗有人望,并不是片中那副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巨嬰扮相。由于原告是前不久還在蘇格蘭遠征中為他沖鋒在前的貴族武士,他在收到申訴后對此案非常重視,并沒有息事寧人,而是交由高等法院公審,也在最后的決斗前親自指派王族擔任侍從,確保裝備上雙方一碗水端平。在原案中,瑪格麗特作為證人現(xiàn)身說法其實給了判官和輿論留下了極好的印象,大大增加了申訴的可信度。法官也不太可能對一位鳴冤的貴族婦女單方面無根據(jù)加以刁難,更不至于放任在本案中沒有立場的廷臣像剛目睹完貞德受難一樣繪聲繪色地威脅證人。反而是勒格里斯的證人,也就是片中那位敲開房門的幫兇仆人,不但沒資格和當時王族老爺們并排坐在卡座包廂觀戰(zhàn),反而是按照中世紀司法常規(guī),遭受了多輪刑訊拷打,仍然一口咬定自己主人的清白?,敻覃愄氐钠牌刨|問“你和那些被士兵侵犯的農(nóng)婦有何區(qū)別”時,顯然忘了階層壁壘才是中世紀封建的底色。

當然,圍繞女權敘事改寫這樁歷史奇案,難免有不圓熟的地方。本案的另一個疑點其實是為什么勒格里斯會放棄他在教會的特權,不去訴諸宗教法庭。除了名譽之外,在相關學術研究中,一個可能的推論是合法的決斗要求雙方社會身份旗鼓相當。為了匹配卡魯日的騎士身份,他也會在決斗前受到冊封,歷史上也確實如此。對于他這樣一位家境殷實、深受重用的老年鄉(xiāng)紳來說,騎士頭銜幾乎是他唯一的缺憾,也是唯一輸給卡魯日的社會硬件,可能觸發(fā)他的賭徒性格。如果點明他的身份落差感,反而可以和為男性自尊而戰(zhàn)的卡魯日形成互補,凸顯所有男性當事人的幼稚和虛榮。而缺乏這唯一的猜測,勒格里斯在片中的動機更加突兀。重復一遍,在影片的邏輯里,他上門求歡一事完全沒有疑問,而歷史上的司法材料還不能確證這一點。他在侵犯瑪格麗特的下一幕就已經(jīng)向上帝懺悔,可當他拒絕教廷介入時,已經(jīng)義正嚴辭地自稱無罪了,好像完全相信了自己的托詞。亞當·德賴弗的表演并沒有給出足夠的線索,讓觀眾能理解到底他為何而戰(zhàn)。

《最后的決斗》劇照。

那些反襯女性社會地位悲苦的臺詞,也都是氛圍營造的必須,并不完全符合中世紀的史實。比如卡魯日索取的嫁妝,其實應該由婚后的瑪格麗特本人所支配。在中世紀更常見的禮儀性質的比武聚會中,很多出身寒門的年輕騎士囊中羞澀,全身甲胄都是要請貴婦解囊資助,這種包養(yǎng)關系就是“騎士之愛”的現(xiàn)實原型。片中卡魯日在決斗前宣誓為妻子而戰(zhàn)的畫面,就是騎士們在比武前向異性恩主恃寵賣乖的慣用動作。如果說電影里,騎士要么是蠻壯的武夫,要么是偽善的浪子,那么在歷史的維度上,他們也不過是一幫任人打扮的小白臉。

本文內(nèi)容為獨家原創(chuàng)。作者:孫一洲;編輯:李永博;校對:王心。未經(jīng)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6 ) 不是中世紀的最后一場決斗,是從古至今的女性哀歌

中世紀的強奸犯會夢到八百年后的今天嗎?

先吐槽一下電影的預告片和宣發(fā),如果不是好幾位朋友看完之后強烈推薦,我就要錯過這部看起來是個展現(xiàn)男性荷爾蒙的中世紀無聊故事,卻其實是一部制作精良、借古諷今的現(xiàn)實主義女性電影了。我工作日晚上在AMC看完半夜回到家不立刻睡覺,喝了杯熱可可在這里肝影評,就是想要安利北美的朋友去貢獻票房,如果這部電影慘淡收場,以后可能就再難看到類似制作水平的作品了。

本片主要推薦給

  1. 女性主義者:下文會詳細敘述;
  2. 中世紀故事愛好者:本片投資巨大,場景大多實拍,服化道非常還原中世紀的歷史場景;
  3. Ridley Scott, Matt Damon, Ben Affleck和Adam Driver的粉絲們(本馬達CP粉也可以嗑):四位白男算得上直男之光,特別是Pearl Street Films(呆蒙和大本共同成立的電影制作公司,《海邊的曼徹斯特》制作方)主動牽頭制作這部女性主義大片,三位男演員自毀形象出演反派角色為Jodie Comer做綠葉;雷老爺子八十好幾了,執(zhí)導得盡心盡力,從他七八十年代拍攝的《異形》和《銀翼殺手》到九十年代膾炙人口的《末路狂花》等作品都可以看到他一以貫之的對女性視角的關注。
  4. Jodie Comer的影迷:女主太美了,演技也非常好??!每次她一出現(xiàn),我眼里就看不到別人了。

Jodie Comer

ALIEN

THELMA AND LOUISE


不多廢話原本的決斗故事了,因為三位編劇,Nicole Holofcener, Ben Affleck & Matt Damon把原作改寫成了頗具當代視角的以強奸案件為重點的劇本。這是達蒙和大本二人繼《心靈捕手》之后首次再度合作寫劇本,他們覺悟很高地請來了著名女性編劇Nicole (《你能原諒我嗎》《欲望都市》)對女主角視角的戲份進行編寫,最終呈現(xiàn)了這部極具當代視角,批判和諷刺色彩濃厚的電影。

簡單概括電影內(nèi)容,主要講述發(fā)生在14世紀法國的一個強奸案件:Jean de Carrouges(Matt Damon飾演)和鄉(xiāng)紳Jacques Le Gris(Adam Driver飾演)曾經(jīng)是好朋友,但后來因為利益糾紛變成了仇敵,摩擦不斷。某次Jean戰(zhàn)爭歸來后他妻子Margerite de Carrouges(Jodie Comer飾) 向他指控Jacques趁某天城堡無人時強奸了她。Jean為了自己的面子向法國國王請愿與Jacques決斗,由此確定Jacque是否有罪。如果Jean勝利了,證明他妻子說了實話,Jacques有罪;如果Jacques勝利了,說明他妻子在說謊,Margerite將被實施火刑作為她“誣告”Jacques的懲罰。

電影用羅生門的拍法先后展示了女主的丈夫Jean、強奸犯Jacques和作為受害人的女主Margerite三人的不同視角。展示順序也極為考究,將整件事最為關鍵的女主的敘述放在最后。在前半段兩個男人的視角里,Margerite就只是個有著美麗面龐和金色長發(fā),惹人憐愛的女子;在向丈夫指控Jacques的暴行之前,她都只會乖順附和,或者用靈動美麗的雙眼溫柔地注視著他們。但我們看到Margerite講述的故事之后,前半部分自以為是好丈夫的Jean和自以為女主鐘情于他的強奸犯Jacques的可笑嘴臉立刻被揭穿了,嘲諷力度和戲劇效果拉滿。


—————— 劇透分割線 ——————

電影名為《最后的決斗》,決斗卻是整個故事里最不重要的部分,當然,只是對于我們現(xiàn)代觀眾來說——拍得十分精彩的決斗過程對我沒有絲毫吸引力。導演大概洞悉了觀眾心理,十分配合地在每個決斗的轉折點上給足Margerite鏡頭。我們從頭到尾擔心的只有這個事件的受害者Margerite的命運。

加劇了諷刺的是,身處故事里的人們顯然不是這么想的,所有人,包括號稱為了Margerite冒著生命危險發(fā)起這場決斗的Jean,她的丈夫,都不在乎她在強奸罪行中受到的傷害和屈辱,不在乎正義沒有降臨到她身上,他們只在意,到底誰能贏得決斗?到底誰是更勝一籌的男人?

當Jean終于贏得苦戰(zhàn),將象征榮耀和勝利的匕首先后獻給國王與妻子之后,和妻子一起騎馬離開角斗場時,沿途群眾如山呼海嘯般的歡呼慶賀都是沖著Jean去的,沒有人關心決斗的起因是一個女人想要尋求正義,也沒有人關心這個女人的控訴都是實事,她受到了侵害。

影片從頭到尾,人們的焦點都是“他他他和他”,女性在這個故事里,只是聯(lián)姻的工具,幫助家族傳宗接代的子宮,是男性氣概的戰(zhàn)利品,是炫耀的資本,是某個男人的所有物,唯獨不是個人。

她的丈夫自以為體貼溫柔愛護妻子,甚至甘愿為了妻子冒生命危險去決斗,正當他自以為是的男子氣概混合了即將報仇的雄心壯志累積到頂峰的時候,被Margerite一句話就戳破了真相:You're not doing this for me. 他只是為了抓住這個機會可以正大光明地向多次羞辱他的Jacques復仇,他只是為了維護他自己的面子和榮耀——他并不在乎Margerite作為人的尊嚴被踐踏、權利被侵犯,他只在乎通過決斗來洗刷Margerite作為他的所有物被人染指帶來的恥辱。

Jacques自恃風流倜儻,覺得所有的女人都會臣服于他(教科書般的普信男);Margerite出于禮節(jié),禮貌性地與他稍有互動,立刻就被當作了她有意于他的證據(jù);趁Margerite獨自在家,他就設計強闖表白一番,號稱只有他能給Margerite幸福;就連做出強奸行為,都能被他自我標榜成“這是愛,是上帝的旨意”,他自認為情不自禁,一再否認他有犯罪行為。Jacques強奸完了還有恃無恐,用“你如果說出去你丈夫會打死你”這等理由威脅Margerite閉嘴。

不知道該說幸虧Jean和Jacques苦大仇深想要借機報仇,還是諷刺一句他好歹有點血性,短暫的懷疑過后相信了妻子的控訴,出面公開申訴這件事。我很難想象如果Jean不相信Margerite甚至遷怒于她(他當晚確實那么做了),或者不想把事情說出去擔心面子受損,Margerite將有怎樣悲慘的下場。再退一步,假設Margerite本身不是貴族出身,或者她嫁的人不是個貴族,用腳趾頭想都知道這件事只有受害者選擇忍氣吞聲或者被迫閉嘴兩種結局。


—————— 引起部分男性不適內(nèi)容分割線 ——————

看電影的過程里我的拳頭無數(shù)次捏起又松開,我反復提醒自己這發(fā)生在中世紀,又不得不承認如今看來十分可笑的言論在每一次有強奸案引起網(wǎng)絡討論時反復出現(xiàn)。實在沒忍住,對著銀幕上大言不慚說自己沒有犯下強奸罪行的Jacques比出了中指。

Margerite結婚五年沒有懷孕,強奸案發(fā)生后反而懷孕了,于是所謂的庭審根本沒人去質問被控強奸的Jacques,道貌岸然的老男人們都在提出可笑的問題質問身為受害人的Margerite:你和你丈夫做愛感到愉悅嗎?你說謊,只有感到真心愉悅上帝才會讓你懷孕;你感到愉悅為什么沒有懷孕呢?你和Jacques發(fā)生關系感到愉悅嗎?如果不愉悅你怎么結婚五年沒懷孕最近卻正好懷孕了呢?

她曾經(jīng)交好的女朋友不但對她極度不恥、形同陌路,還自以為正義地提供了Margerite曾經(jīng)評價Jacques英俊的證詞,于是這也成了她“誣告Jacques”的罪證;

當她飽受折磨時,她婆婆又指責她說出被強奸的事情,令家族蒙羞,也害得Jean要承擔生命危險去決斗;婆婆坦言自己也曾被強奸,但什么也沒說,為此她甚至對自己用隱忍捍衛(wèi)了家族顏面的行為感到驕傲;她堅稱:Men can take women as much as they want.

……

諸如此類的bullshit,無窮無盡,直聽得人牙根發(fā)癢。

八百年過去了,科技進步到終于可以斷定很多不孕不育的夫婦都是男性方面出了問題,但我們依然能見到這些可笑的言論。人類社會真的進步了嗎?也許當今社會和中世紀的差別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當一個女性站出來說自己被強迫了,就會有無數(shù)的人跳出來質問。

如果男方地位權力比女方高,大家理所當然地共情有錢有權的一方被仙人跳了,是價格沒談攏;

如果男方和女方相熟,大家就立刻默認雙方之間有情感糾紛,肯定是女性做出了對不起男性的舉動,或者男方只是太喜歡女方了,控制不了自己的情感(片中Jacques就反復用這個借口為自己辯護呢呵呵呵呵);

再如果兩人沒有一丁點關系,就只是男性見色起意,那必然要指責這位女性穿著暴露、不注意安全、不潔身自好。

總之,都是受害者的錯。

某些男性逞那3cm的兇器作案,完全不是他們自己的意愿,都是女性各種各樣的錯誤造成他們那比鳥類還小的腦部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要做出這些非人舉動。

哦,天真可愛的男性們,至死都是少年的男性們,真是太可憐了,在世為人竟要面對女性如此邪惡的誘惑,我的老天爺啊,他們都還只是沒有進化完全不懂什么叫做“文明”的猴子啊,你怎么忍心責怪他們呢?

唯一令人欣慰的是影片最后,年邁的Jean早死,Margerite從此獨自生活,再沒有結婚。從影片里可以看到她很有治理土地和人民的才能,而且她頗為享受做這些事。以前一直被壓制,大約丈夫死后、兒子成年之前她終于能夠揚眉吐氣做個真正的女主人過段舒心日子了。

【謝謝觀看】


文中提到的作品:

 短評

懇請朋友們堅持看完!倆男主視角之后的女性視角敘事,將這部電影拉高了好幾個度。我也是看到后來才明白,原來這竟是一部優(yōu)秀的女權主義電影!#Venice

7分鐘前
  • //
  • 推薦

沒有愉悅就不會懷孕?!嘞M钦娴?/p>

10分鐘前
  • VVVG
  • 推薦

昨天在影院看完,三個視角 故事情節(jié)層層鋪墊,并在最后一章達到高潮,歷史書沒有給勇敢的瑪格麗特發(fā)聲的機會,人們只會為決斗勝利的男性歡呼 卻不會關心真正受到傷害的女性。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一位善良 可愛 勇敢的女性,為瑪格麗特鼓掌????

11分鐘前
  • New Romantics
  • 力薦

老雷親手通過對比告訴你其實某些爽文版的愛情故事,只是來源于一種虛假自負的講述視角而已今晚要點一杯marguerite??

16分鐘前
  • Mia17230
  • 力薦

影片以章節(jié)式的結構,從三位主角的角度出發(fā),講述了這一著名的真實事件。劇本穩(wěn)扎穩(wěn)打,恢弘的場景和配樂一瞬間恍惚到《權力的游戲》。在觀感方面,即便這類主題里女性的悲劇是注定的,看完依然難免感到悲哀。在男人面前,女人的掙扎和呼喊是如此不值一提。在女人受到苦難之后,男人最先想到的也不過是自己的榮譽。不管是法庭還是決斗場,女人的命運一直都由男人來掌控。最后的決斗以女人的苦痛起始,卻以男人的凱旋為終,何等諷刺。Jodie Comer的演技隨著劇情層層遞進,從男性視角的一件件漂亮衣服,到女性視角里噙著淚與痛的眼眶,對感情的轉換游刃有余。從《殺死伊芙》開始為人所知,到現(xiàn)在登上大熒幕演女主,真是越來越厲害了啊。

20分鐘前
  • Rocrw
  • 推薦

將中世紀文化歷史與當代女性主義觀念恰切融合的精湛之作。三段式多視角敘事,看似"羅生門",實則最終的女主視角才是痛切無比卻又屢遭延宕與遮蔽的真相。乍看之下接近于“偷懶”的重復敘事,實際上每一場景的構圖、運鏡和節(jié)奏都有微妙差別,在敘述內(nèi)容上三段也呈漸次遞進與多面互補的關系。兩位男主的自戀、虛偽、臆想與自我美化在第三段均昭然若揭。不過,比起宗教-政治權力體系中男性的相互包庇與沆瀣一氣,女性間的嫉妒、惡意與互害行為更令人膽寒,甚至連曾經(jīng)的受害者也自覺內(nèi)化父權制的思維,對新一代的受難者也飽含敵視,但這卻是古往今來人類難以真正擺脫的暴虐行為模式。決斗戲拍得驚心動魄,讓人不能不與女主同呼吸共命運,而國王、貴族與群眾的獵奇看客心態(tài)亦是刻骨諷刺。本片服化道十分精良,朱迪·科默人美演技佳。(8.5/10)

22分鐘前
  • 冰紅深藍
  • 推薦

三位男演員的對手戲構成主要沖突,看優(yōu)秀演員配合真的非常過癮,任意搭配都充滿驚喜,但故事核心以及最吸引人的部分無疑是jodie飾演的Margerite。不同視角的挑戰(zhàn)在于如何以不同方式表達具有相同對話的場景,男性制造矛盾,jodie則用自己獨到的見解填補細節(jié)。她跟隨觀察者的變化切換人物性格,實現(xiàn)男性凝視和真相探尋。整部電影如同畫面呈現(xiàn)的法國中世紀灰蒙陰暗的景象一般壓抑沉重,Margerite是暗調里唯一的亮色。她靈動、智慧、善良,在荒謬制度中尋求公正,在看透虛偽時的破碎和堅強又讓人憐惜。場景恢弘壯觀,主要人物塑造豐滿,通過男性凝視、性暴力和司法不公為女性發(fā)聲,152分鐘的時長做到面面俱到的同時雖然相對減少了女主的戲份沒有著重刻畫女性意識,但我想沒有人會忽視jodie comer。

24分鐘前
  • 夜奔
  • 力薦

比起戳破強奸犯的謊言,這個片子更精彩的部分是戳破丈夫的謊言。嘲諷拉滿,特別悲涼的地方又特別好笑。女主演得太好了!

29分鐘前
  • 小油飛
  • 力薦

4.5。勝利的決斗是屬于男人的榮光,無人在意受侮辱的女性,但斯科特給予了女性最大的關懷,《羅生門》式的結構設計精巧,每個chapter還原的都是部分真相,但從各版本差別中更能看出問題所在。亞當視角下女性的反抗也是自愿;達蒙視角女性是權力的工具;只有瑪格麗特,在受損害后一無所有

31分鐘前
  • Ducournau
  • 力薦

威尼斯非競賽單元全球首映,超愛雷爵爺?shù)摹短靽醭?,沒想到有生之年還能看到他再次指導歷史題材電影。男人的行為永遠是為了爭奪臉面,為了宣示權利,無人關心受傷害的女性,她的發(fā)聲遭到質疑,她的命運身不由己。

32分鐘前
  • 花花
  • 力薦

馬特達蒙雖丑,但實在沒有丑到能把亞當司機襯成大帥比的程度。

34分鐘前
  • Piglette
  • 推薦

自命不凡的騎士以戰(zhàn)功和勇猛為榮,將口無遮攔看作耿直忠誠,將野蠻暴躁說成正義仁慈。風度翩翩的才子以征服和奸淫為樂,將拼命掙扎看作嬉戲挑逗,將野獸之行說成天作之合。街頭巷尾的傳言令人如芒在背,王公貴族的質詢讓人怒火中燒,人人都以神的名義起誓,卻無人在意真相與公道,無人察覺背后的煎熬。雷德利一如既往的穩(wěn)重,甚至過于保守了,借由A面B面的正反打描出故事輪廓,由C位女主如利劍一般將A與B的偽裝一刀切開,但并未如想象般鋒利,反而有些遲鈍。前半段堪稱職場教科書,直接展示了什么樣的依附與順從才能升官加爵,什么樣的魯莽與虛榮讓人內(nèi)外皆輸,對兩位男主針鋒相對的成因深入刻畫,反而削弱了主題本身的尖銳。但雷老爺子八十歲高齡依然在拍攝女權電影,已經(jīng)令人肅然起敬。反而是討論區(qū)里面一堆人在爭論孩子到底是誰的,真讓人哭笑不得。

38分鐘前
  • 拔劍四顧心茫然
  • 推薦

三個人物,三個角度呈現(xiàn)三段故事,真相只有一個!老雷還是老辣,借位運用了微妙的角色視角,從三個層面剖析真相,有別于《羅生門》天差地別對”真相“的詮釋,《最后的決斗》用三個角色的故事,去敘說真相對于被害者,加害者,受害者之間的利益權衡。決斗戲份因為此前全部的情緒鋪墊和積壓,兩男人對打的時候看得人血脈膨脹,感覺自己就像在現(xiàn)場!影片最后升華到女性對于不公不義,以及爭取真相和公平正義的思考,影片根據(jù)真實故事改編,背景雖然放在中世紀的法國,但卻映照了當今女性正在面臨的困境和吶喊和抗爭。雖然這可能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女性題材電影,但老雷的作品從來不缺乏堅強,勇敢無畏的女性,《最后的決斗》再到讓我再次感受到了《末路狂花》的那股狠勁。PS:被朱迪·科默美到!

40分鐘前
  • 大聰
  • 力薦

年度有毒男性氣概批判大片,老公以為自己是“老實人的復仇”,萬人迷以為自己是遇到“欲拒還迎”,但站在女性敘事立場才看清這是千百年來最爛街的女性被利用、被壓抑、被凌辱的故事,而正義伸張的前提首先是“滾釘板”,三位主演奉獻了精彩表演(但是稍不滿意的是本馬達和司機的美音真的令人出戲,更不要說本馬達的扮相哈哈??)好在最后運氣在女主這邊,死了丈夫好出門再活30年~

43分鐘前
  • alty
  • 力薦

看到朱迪科摩被強奸的戲份我后排的摩洛哥男人哈哈大笑 一種和電影的恐怖互文

44分鐘前
  • 胡呦呦
  • 推薦

我的麻省竹馬CP能收獲一尊最佳改編劇本小金人嗎?Rosebud的經(jīng)典模式讓這個古老的故事有了充滿女性色彩的新生。結尾的戲處理得多好?。哼@場決斗的勝利對男人來說意味著光榮和歡呼,對女人來說不過是一場嘆息罷了。

49分鐘前
  • 德小科
  • 推薦

最令人窒息的是貴瓣評論區(qū)居然有人覺得馬達演的角色是好男人

50分鐘前
  • Ophelia
  • 力薦

在道貌岸然的強奸犯眼里,女人的社交善意是別有用心的勾搭,逃跑時跌落的鞋履是刻意脫下的誘惑,床上的抵死反抗是欲拒還迎。在他看來,這場蓄謀已久的強占只是水到渠成的情投意合。

51分鐘前
  • littledepp
  • 推薦

他說,他說,她說,并為事情畫上句號。這個想法是有了,可是拍得也太偷懶了,從鏡頭語言上幾乎沒有展現(xiàn)視點的不同,只是用事實細節(jié)、演員表演來體現(xiàn)女性與男性對一場強奸及其前因后果的認知差異,完全沒有通過視聽來從生理層面剖析身體和心理體驗差異。講述者變了,作為觀眾的眼睛的攝影機卻沒變,甚至機位都復制粘貼,那觀眾與這三個敘述者的距離又能怎么變化?要是缺少在此類案件中應將更相信女性作為權宜之計的共識,那單憑三段的順序并不能真的將講述真相的權利交給女性、使女性的敘述更有說服力吧?只能強加一星以示我依舊鼓勵 Ridley Scott 幾十年堅持不懈地支持性別平等。

56分鐘前
  • 烤芬
  • 還行

太有意思了!一個中世紀背景包裝下的關于“不要靠近男人你會變得不幸”的故事,老爺子牛逼!以及,大本編劇的那一章給自己加了場4P的戲,優(yōu)秀!

1小時前
  • Dino
  • 力薦

返回首頁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