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人妻视频免费人人|2021少妇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日韩片无码中文字幕

<strong id="g78f3"><menu id="g78f3"><strike id="g78f3"></strike></menu></strong>

絕殺慕尼黑(普通話)

劇情片2019

主演:弗拉基米爾·馬什科夫  John  Savage  馬拉特·巴沙羅夫  

導演:安東·梅格迪契夫

播放地址

 劇照

絕殺慕尼黑(普通話) 劇照 NO.1絕殺慕尼黑(普通話) 劇照 NO.2絕殺慕尼黑(普通話) 劇照 NO.3絕殺慕尼黑(普通話) 劇照 NO.4絕殺慕尼黑(普通話) 劇照 NO.5絕殺慕尼黑(普通話) 劇照 NO.6絕殺慕尼黑(普通話) 劇照 NO.13絕殺慕尼黑(普通話) 劇照 NO.14絕殺慕尼黑(普通話) 劇照 NO.15絕殺慕尼黑(普通話) 劇照 NO.16絕殺慕尼黑(普通話) 劇照 NO.17絕殺慕尼黑(普通話) 劇照 NO.18絕殺慕尼黑(普通話) 劇照 NO.19絕殺慕尼黑(普通話) 劇照 NO.20
更新時間:2023-08-10 23:12

詳細劇情

電影根據體育歷史中著名的傳奇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籃球決賽中,前蘇聯籃球隊打敗了保持了36年全勝紀錄的美國隊的傳奇故事。在決賽結束前三秒鐘,美國隊以一分優(yōu)勢領先。美國隊已經開始提前慶祝比賽的勝利了,因為他們相信比賽結果已成定局。然而,一位來自蘇聯的不知名籃球教練,率領著艱難、困苦、貧窮中的蘇聯國家隊,比賽結果發(fā)生逆轉,整個籃球歷史也發(fā)生了改變。

 長篇影評

 1 ) 可愛的俄國人

絕對是一部天然就具有好電影氣質的故事。以弱勝強,數次反轉,極大的不確定性。最可怕的是這一切竟然全是真的,就連最后的一個決定性的投籃都是對歷史最真實的反應。尊重這個籃協(xié)主席,是他讓籃球超越了意識形態(tài)的對抗,變成了一項真正的紳士運動。 當然,作為俄羅斯人拍的電影,對于美國刻畫和表現基本還算基本公證,更是讓人值得起敬。

 2 ) 俄國人拍電影告訴姚主席該怎么贏球

我猶記得2012年倫敦奧運會,姚明因傷已經打不了球當解說了,中國男籃面對俄羅斯隊時,姚明是這么說的。大意就是俄羅斯這個隊隊員們打球節(jié)奏比較怪,在場上總是用一種很奇怪的節(jié)奏傳球運球進球。他這么說的時候比賽還是第一節(jié)開始沒多久,他說完這話沒多久,已經是生涯暮年的基里連科在場上不高興了,心想姚明能當中國籃協(xié)主席,過幾年我退役了照樣當俄羅斯籃協(xié)主席,傻大姚這么說那就是不給我ak47面子。遂聯合小弟舍維德弟兄幾個一起把王治郅和易建聯雙塔領軍,北京奧運八強班底俱存的中國男籃一陣叮咣亂揍,基本上半場定調,三節(jié)打卡,末節(jié)垃圾時間這么個流程,為中國男籃落實了姚明離開國家隊之后奧運會全敗這一恥辱。

其實姚主席想破頭也搞不明白,巔峰末期的王治郅,加上當打之年的易建聯,帶上一幫北京奧運會大戰(zhàn)西班牙,險勝德國老司機的功勛球員,前一場還和老對手西班牙打的有來有回,怎么遇到基里連科和舍維德哥倆就成了走流程了。

俄羅斯人心想,中國最近這些年吧,非常強盛,形勢一片大好,搞什么都很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發(fā)展的火車頭,各種高科技大國利器層出不窮。俄羅斯呢,被普京折騰了20年了,2013-2014年算個巔峰,代表事件就是收留了美國人斯諾登,然后就被美國打壓一蹶不振,gdp也就比廣東強點,基本上相當于中國一個最有錢的省。這就奇了怪了,照說中國男籃歷史戰(zhàn)績其實不差,中國人也喜歡打籃球,籃球場到處都有,群眾基礎也不錯,要人有人要錢有錢,怎么自從姚明之后男籃急轉直下刷新了下限。如今姚主席上任了奧運資格都基本上丟了。

俄羅斯人想不明白啊,又不好和中國朋友明說,免得這位朋友心理敏感,好心辦壞事,于是就拍了這部電影。手把手教你贏美國NCAA全明星隊,夢之隊來了最強班子誰也打不過,NCAA全明星這么多年也就蘇聯老大哥干過兩次,這點經驗也沒別人有了。

這里就要先說一句了,姚主席是不是一位取得了好成績的籃協(xié)主席這個還沒有定論,畢竟還在位,這個有待時間檢驗,就目前來說肯定是成績歷史最差了,但以后還有機會。然而,姚明作為籃球運動員,那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把交椅,穩(wěn)。他不光是球技和身體素質,在籃球場上的智商,包括與人交流的情商都高出歷史上所有中國籃球運動員一大截。他的眼睛是對于球場上的局勢包括某隊的球員厲不厲害那肯定是看的準的,至少超過其他所有中國人。他覺得俄羅斯2012年奧運會場上節(jié)奏怪,那就是真的有些問題。殊不知無論籃球還是足球這兩大球,當年蘇聯隊厲害,卻不是靠俄羅斯?;@球靠立陶宛吃,足球靠烏克蘭,反正就是靠加盟共和國。說起立陶宛,姚明肯定沒話說了,他的偶像薩博尼斯帶隊逼出了夢一隊,北京奧運會立陶宛一幫小年輕把他本人打的找不著北,抵抗都使不上勁,直接被投籃射個透心涼。1972年那只奧運冠軍隊速度快的后衛(wèi)是格魯吉亞的,隊長是立陶宛的,幾位很有技術特點的球員都不是俄羅斯的。主教練能把他們這些人選入球隊,有些還算是新提拔入隊,這就是慧眼識英雄。

這是俄羅斯人教的第一點,選個好教練,再選個好教練團隊,讓這個好教練決定選哪些人組隊,包括球員和輔助工作人員。

這也引申出了第二點,得有好球員,否則波波維奇當教練也白搭。

什么是好球員?謝爾蓋別洛夫10號,有困難把球給他,讓他解決問題就行了,這種傳奇球星可遇不可求,畢竟這種等級的球員幾乎就是蘇聯籃球第一人,一場NBA沒打可以入選名人堂,這是什么咖位?那就是紅色超人,遇到困難把球給他,超級得分手。一般球隊比如中國男籃,歷史上從未有過這種球員,能靠不停得分拿奧運冠軍。

保羅斯卡斯,5號,立陶宛人,全能隊長,攻防俱佳,別洛夫有這樣的全能戰(zhàn)士輔佐,明眼人都看出來,冠軍隊的雛形基本上就支起來了。再加上7號近視眼高中鋒,白俄羅斯格魯吉亞快速后衛(wèi),以及20歲的新人,最后絕殺的那個薩沙。整支隊伍要什么有什么,主力頂得住,替補全匪徒啊。按東北人的話說,想吃奶就來了媽媽,想娘家人孩子舅舅就來啦。按李云龍的話來說,那就是老子要是沒有這些家底敢和坂田那老鬼子硬碰硬的去干?做夢吧!

至于領隊,隊醫(yī),教練及后勤團隊這幫人也很重要,縱觀全片,俄羅斯人敞亮的告訴了姚主席這些人是怎么為了金牌出了自己的一份力的。

好了,俄羅斯人拍這個電影很敞亮的教了。現在看看姚主席是怎么操作的。

現在的籃球聯賽和1972年的蘇聯相比那可健全多了,中國男籃能選的人全在CBA。不用像加蘭任教練那么辛苦全國到處跑去看比賽選人。中國的好球員說實話也就那么幾個,沒有很會得分的,靈魂人物就一個易建聯,選個能和他打好配合的控衛(wèi),再弄三個圍繞他各有特點的主力,隨便加幾個合格的替補湊齊12個人就完了。教練其實選誰也就那么回事,反正選哪些球員進隊姚主席說了算,怎么訓練姚主席說了算,關鍵場次姚主席肯定在場邊站著。

然后姚主席開始了神操作,把本就只有那么幾個合格的球員加上一些不合格的球員分成兩個隊分別參賽美其名曰紅藍隊。真當咱中國男籃這輩子都沒打過這么富余的仗啊,年輕才俊多的是12人名單競爭激烈。結果就是哪些人行哪些人不行容易看走眼,還耽誤了隊伍的磨合。你看1972年的冠軍隊,穩(wěn)定的陣容保持了至少一年,期間參加歐錦賽,世錦賽,轉戰(zhàn)世界各地參賽磨合陣容,幾種打法有張有馳,既能快節(jié)奏又能落位了傳倒球,實在不行傳給10號讓他單干。

反觀如今的中國男籃,以周琦郭艾倫為代表的新生代球員自以為厲害了。想搶易建聯的核心位置,還有王哲林這樣的中生代球員,打CBA躲在外援后面還行,上國際賽場面對歐美球隊就成了軟腳蟹。其實中國男籃距離東京奧運會就差一個邊線球,1972年蘇聯隊靠底線球絕殺,2019年中國隊因為邊線球主場受辱,真是好的不學。壞就壞在重用了周琦郭艾倫等人,應該堅決圍繞易建聯作為進攻核心,全隊圍繞他為支點來打。其余球員既不能貪功,還得發(fā)揮出自己的一份攻擊力和防守強度,才是正道。至于易建聯老了以后怎么換代?反正周琦郭艾倫這幫人不行,易建聯打不動了再說唄,沒有接班的那就提前放出風聲示弱鍛煉新人就完事了。

1972年謝爾蓋別洛夫之后,1980和1984年奧運會美蘇無法較量。到了1988年,薩博尼斯領銜,立陶宛又出了馬修利奧尼斯和庫爾提奈提斯這樣的厲害角色,二合一當別洛夫用吧,對上美國隊得分又是砍瓜切菜,有這樣的陣容,何愁大事不成?

總之,俄羅斯人拍電影把姚主席教了,能吃透幾分,能學會幾分就看奧運落選賽和下屆奧運會預選賽的表現了。

籃球燃不燃?贏了才能燃啊。永遠記得足球皇帝貝肯鮑爾說的,不是強者勝,而是勝者強

 3 ) Raise your hands high!

1972年,在聯邦德國舉行了一場舉世矚目的奧運會(雖然好像每次奧運會都舉世矚目),這是第二十屆的慕尼黑奧運會。這屆奧運會可能是歷史上最令人唏噓的一次。 為什么這么說呢?在奧運會進行了不到20天的時候,巴勒斯坦的極端組織“黑色九月”闖進了奧運村,并劫持綁架了11名以色列運動員,以此要求以色列釋放被關押的該組織成員。然而沒有過多的談判以及協(xié)商,聯邦德國的警察草率的直接沖進了恐怖分子巢穴意圖武裝解救人質從而導致了這11名運動員無一幸免的全部遇難。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曾指導了一部有關影片《慕尼黑》,講述的正是這件事情,并且里面還涉及到了政治復仇摩薩德的復仇行動。 在戒備森嚴的奧運村居然發(fā)生了如此事情,沒辦法奧組委也只能接受并宣布剩余參賽隊伍均有資格退賽,但是比賽不會結束。 今天看了《絕殺慕尼黑》,故事的大的主線就是發(fā)生在1971-1972年。主要講述了一個窮逼屌絲外加自己的兒子身患殘疾的籃球教練,帶領了一幫中低配置的籃球運動員們,在慕尼黑奧運會的籃球決賽賽場上擊敗了不可一世連續(xù)36年沒有在奧運會上輸球的強大美國隊的故事。 影片是俄羅斯的,我本來并沒有過多的期待這部電影,況且在中國的票房以及宣傳力度上都不占據優(yōu)勢。我和朋友在黑衣人、千與千尋還有這個中作出了取舍,最終還是選擇了這個。 影片剛開始,緊湊的音樂,飽滿的畫面,真實的上世紀70年代的境況,一下子吸引了我。這里面的人物,形形色色,有膽小不愿接受新事物的體育局高管;還有熱愛籃球,并且想方設法給腿部殘疾兒子治病的蘇聯隊新任教練;還有人高馬大的蘇聯隊籃球運動員們,他們是以謝爾蓋為首的一群性格剛烈,打球分毫不讓的全俄羅斯球技最高的一幫人?!拔掖蚯虻臅r候立陶宛整個街道都空無一人”“他打球的時候整個白俄羅斯都休假了”,話語中也能體現他們雖然各自是隊友,但也在暗暗較勁。 隨后在一次比賽結束后,新聞發(fā)布會上,新任教練A(以下簡稱他為A),對著媒體們的目光,毫無猶豫的說出了∶“我們要擊敗美國隊”。這也是整個電影的導火索以及線索,后片的所有情節(jié)都由這一點展開。 在加蘭任教練接任的最開始,表現出來了很多球隊存在的問題,在最開始體育館里面,保拉斯卡斯對別洛夫的羞辱也能體現出球隊缺乏凝聚力,隊員之間關系很不好;在比賽中,隊員們一個個一打五,打球不看人,只一心向往籃筐,能體現出隊員們此時比較浮躁,只一心想著為球隊作出貢獻但實際上靠單打獨斗很難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并且謝爾蓋功高蓋主,甚至對教練的意見充耳不聞,更體現出球隊缺乏整體感和凝聚力。 在加蘭任自己的兒子需要錢治療的前提下,他毅然決然自掏腰包,讓薩沙在美國治療。在與美國大學的比賽中,他們與美國的大學生們建立起來了良好的友誼,并且獲得了很多蘇聯沒有的能幫助他們更好適應賽場的東西就比如隱形眼鏡,止痛針等等,也能體現出當時蘇聯固步自封,不愿接受外來事物,也加劇了蘇聯的解體,整個體育局的人心都不齊,處處都互相怪罪,出事了第一時間轉移禍患,也能看出當時蘇聯政治制度存在很大的缺陷。 此時大的社會背景是在1964年,赫魯曉夫的政權被推翻,勃列日涅夫繼任蘇聯最高領導人。此時的蘇聯主張通過大力發(fā)展軍事力量來同美國爭奪霸權地位,勃列日涅夫通過改革將全國發(fā)展方向定位軍事,此時蘇聯舉全國之力發(fā)展軍事,10個科學家當時能有4個在研究導彈。在執(zhí)政期中期,使得蘇聯的核彈頭數量超過了美國歷史性的成為了世界軍事超級大國。正是因為經濟發(fā)展趨于單一化導致蘇聯在生活用品上發(fā)展平平甚至往回走,致使很多東西美國有而蘇聯沒有。 隨著劇情的發(fā)展,電影成功的完美的融合了三條線,講了很多段的故事。 三條線,第一條則是以加蘭任自己的生活(關于兒子的腿的治療)為背景的故事,第二條則是薩沙和亞歷山德拉艱難曲折又令人嘆息的愛情故事,第三條則是以慕尼黑奧運會為主線的發(fā)展情節(jié)。 在出現了慕尼黑慘案之后,大多數國家接連退賽,蘇聯也在退賽不退賽的邊緣瘋狂掙扎,整個國家隊在克服重重困難之后一起相聚慕尼黑,球員們對加蘭任則報以的是感恩和信任,加蘭任則對自己的球員們施與了關愛和關心就像是對待自己的兒子一樣去對待他們。使得球隊上下一心共克難關,最后體育局長站出來確定了比賽的繼續(xù),這樣看來奧運會籃球的決賽得以上演。 這一過程令人血脈噴張,情節(jié)發(fā)展至此也使得故事緊扣人心,故事中的小人物∶美國街頭曾經血虐蘇聯國家隊球員的街球手,在蘇聯本土上的領導班子,格魯吉亞的婚禮團們,別洛夫的女朋友,還有整個體育館里無數的觀眾,這些小人物的出現都為這部電影添磚加瓦,使得電影錦上添花。 在最后時刻,比賽被第二次重新開始的時候,加蘭任今最后的努力布置最后的戰(zhàn)術。這時薩沙看到了亞歷山德拉,她坐在觀眾席上,從心里向他拋出了一個球。不知戰(zhàn)術完畢后,薩沙仿佛終于放下了壓抑了許久的自己,他對隊友說到∶“現在我懂了,人活著一切皆有可能?!蹦嵌蝏gm優(yōu)雅低柔,就宛如涓涓細流,靜靜的流進了所有觀眾的心中,感動自是不言而喻。伊萬底線發(fā)球,薩沙直奔籃下,這三秒,仿佛時間在這一段時間內被無限的放慢,一個長鏡頭給到了這個美麗故事中的所有人,發(fā)球方蘇聯隊替補席上和教練團隊中的所有人,死盯皮球,目送皮球劃過萬人體育場的空中,所有的希望都被強加在了這決定比賽勝負的一球上面;美國街頭的街頭籃球小子們驚異的眼神和手勢;在蘇聯本土的領導班子們期待的扔掉了手中所有紙張,每個人都高舉雙手面帶復雜的情緒激動地等待著最后的結果;格魯吉亞的婚禮團們眼睛直愣愣的緊盯著電視機,期待著蘇聯隊勝利的降臨;薩沙的女朋友雙手微舉眼神充滿了對勝利的渴望和對自己愛的人的發(fā)自內心的加油;還有整個體育館里無數的觀眾門期待的眼神和緊張的表情。這三秒的時間電影用了長達2分鐘的長鏡頭,一個長鏡頭下去,使得整個電影瞬間提高了一個檔次,所有的人,所有的事,以及那一個飛在空中的皮球和承載著一個球隊甚至一個國家的期待!最終薩沙搶到皮球最后一秒投出了絕殺的球! 歡呼吧!大家!歡呼吧!這個世界!看著段看得我淚灑影院,一部真正打動我的電影。 最后球員們把津貼獎勵都給了教練,也算是為影片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熒幕最后,播放了真實的絕殺場景,也同樣精彩,但是電影本身就是高過現實的一門藝術,不比完全照著真實的來拍,如果那樣還不如直接播放當時的比賽得了。比賽中美國隊員們驚艷的扣籃,雖然在真實的籃球賽上不容易看見,但這些都是電影語言,為了體現出蘇聯隨后奪冠時的不容易。 2019年最棒的一部電影!

格魯吉亞婚禮團
他們看的直播畫面
現場畫面
蘇聯的領導班子
皮球劃過夜空
街球手
美國隊替補席和教練
亞歷山德拉
在場的觀眾

謝謝大家的閱讀。期待大家多多發(fā)信息與我,我們一起來討論這部值得一看的競技體育類電影!沒有看得快去看吧,絕對會震撼你的!

 4 ) 驚心動魄的3??秒

#絕殺慕尼黑 4????

不知道俄語原名叫什么

最近上映的電影評分都不太行,總有種好萊塢最近江郎才盡的調調。記得七八年前看的一篇文章就討論了好萊塢續(xù)集過多的問題,現在看來,問題似乎更嚴重了……在黑衣人和絕殺慕尼黑之間猶豫了很久,最后被兩者懸殊的比分說服了。黑衣人一天之內已經從7.0降到了6.1,絕殺慕尼黑雖然是去年已經在俄羅斯上映,但昨天才在國內上映,豆瓣8.2。

這是第一部在影院看的俄羅斯電影,第二部在影院看得體育電影(第一部是《摔跤吧,爸爸》)。不要被電影名字欺騙了,我剛開始以為是和《逃離德黑蘭》同一類型的影片(原諒我電影看了一多半才意識到慕尼黑在德國).......但,其實它是一部體育電影!講述的是1972慕尼黑奧運會上蘇聯籃球隊戰(zhàn)勝美國隊,奪得奧運金牌的故事。雖然說這場比賽一直存有爭議,但站在蘇聯這邊來看,確實是振奮人心的大事件。

電影整體也把握住了這個基調,雖然影片中故事發(fā)揮中規(guī)中矩,但本身這個故事就已經夠精彩的了。

最后3??秒拍得驚心動魄,慢鏡頭+體育電影=效果驚人!電影非常還原當年比賽現場,快剪仿佛現場直播,緊張刺激。

說個問題,因為太還原事件了,導致電影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球場上打球。激動是激動,我都想鼓掌,但感情積淀沒有得到最后的一個爆發(fā),或者說是一個結果。就在那里卡著,差一個點。有點小遺憾,不過還是很燃的。

俄羅斯的幾個自黑的包袱抖得都不錯。

哦,對了。籃球教練的演員是碟中諜4里的那個俄羅斯特工隊長,怪不得那么眼熟。

 5 ) 《絕殺慕尼黑》:心中藏著一團火,路過的人只看到了煙

1891年12月,美國馬薩諸塞州的一位青年體育教師發(fā)明了一項運動,他將多種運動的優(yōu)點與當地孩子們把球扔進桃筐的游戲相結合,并制定了相應的規(guī)則。于是,籃球就此誕生,這位青年教師的名字是詹姆斯·奈史密斯,人們將他譽為“籃球之父”。

詹姆斯·奈史密斯

據說,他當時只是想幫校長解決冬天學生們的運動只能局限于室內這一問題,但他一定想不到,一百多年后的今天,籃球已然成為了全世界第二流行的運動,可誰又能想到呢。美國成了籃球之國,拉塞爾、張伯倫、喬丹、科比、詹姆斯、庫里……一代又一代,一個又一個,那片土壤仿佛永遠都不缺超級明星,他們天賦出眾,猶如美國漫畫中的超人一般……

但我們今天聊的并不是美國籃球有多強,而是,美國籃球也曾經被打敗過!

熟悉籃球運動的人可能不會陌生,美國當然被打敗過,2002年世錦賽和2004年雅典奧運會,他們輸給過阿根廷,1988年漢城奧運會,他們只拿了銅牌。

現在看來不足為奇,競技比賽從來都是有輸有贏,沒有永遠的贏家,但如果是在47年前,有人“大放厥詞”說要在奧運會上打敗美國男籃國家隊,他會得到什么反應呢?好事媒體們的燦爛笑容,一半屬于嘲笑,另一半來自于嗅到了熱門話題的味道;同事與領導們的憤怒,認為他是自找麻煩,最后大家可能都要承擔責任……他的世界里滿是干擾的噪音,盡管如此,他還是做到了!

2017年,俄羅斯導演安東·梅格迪契夫將前)蘇聯男籃主教練弗拉基米爾·康德拉辛和球員們的故事搬上了大銀幕,這部電影有一個響亮的名字——《絕殺慕尼黑》。該片以30億盧布創(chuàng)下俄羅斯影史本土電影票房紀錄,同時,也是近五年來豆瓣評分最高的一部俄羅斯電影。

01

不被嘲笑的夢想不能稱之為夢想

電影《絕殺慕尼黑》中,(前)蘇聯主教練弗拉基米爾·康德拉辛被換上了另一個名字加蘭任,在好友的強烈推薦下出任了國家隊主教練。

教練加蘭任

正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教練加蘭任也不例外,他向籃協(xié)提出要求:一、用自己挑選的球員且完全按照自己的方法訓練他們;二、增加開支以支持球員出國比賽。

要求很快得到批準,他帶著球員們去歐洲比賽,如愿收獲勝利,可他并不滿足,在某次新聞發(fā)布會上他說出了自己的目標:在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會上戰(zhàn)勝美國隊,“美國隊早晚有一天會被打敗,我覺得最好是輸給我們?!?/span>

應了那句略顯老掉牙“雞湯語錄”,不被嘲笑的夢想不能稱之為夢想。場下一片嘩然,好友驚詫不已,領導火冒三丈,但也有人感受到了這位教練的野心,球隊主力隊員謝爾蓋·別洛夫。當然,其他球員也一定領略到了這位教練的非同凡響,否則也不會在他的訓練下勤勤懇懇。

大多時候,教練加蘭任都是緊鎖眉頭板著一張臉的模樣,典型的嚴師形象,帶著球員們訓練,力求更高更快更強,順利贏球的時候也是一副如臨大敵的冷峻面目。

但大眾們更在意的是他說的“大話”,而非他的夢想以及他對籃球的熱愛,套用一句話來說就是,他的心中藏著一團火,路過的人只看到了煙。

02

嚴苛環(huán)境中綻放出的人性光輝

電影的故事背景也相對敏感,世界上唯二的兩個超級大國美國與蘇聯正處于冷戰(zhàn)狀態(tài),雙方都保持著局勢上的警惕。

而在電影中,體現于蘇聯的便是政治環(huán)境的壓抑:球員出國打球歸來時要受到仔細的檢查,運動員結婚需要得到批準,出國看病更是難上加難,就連隊醫(yī)也藏著竊聽器在監(jiān)視球員們的行為。

被檢查出患有罕見病的蘇聯球員薩沙

政治環(huán)境壓抑,經濟和醫(yī)療條件也不行:贏球之后得到的金錢獎勵少得可憐,教練兒子的病必須要出國治療,球員膝蓋損傷缺乏藥物緩解且罕見疾病無法治療,還有球員因為近視而束手無策無法上場。

總結一下,球員們的生活狀態(tài)就是貧瘠與束縛,但幸運的是,他們還有那個酷酷的教練加蘭任。為了不讓球員錯過表妹的婚禮,同時兼顧訓練,他帶上全隊一起去;準備為兒子治病的錢,他拿來給球員治療;為近視的球員送上了隱形眼鏡;在球隊輸給美國大學生時,他卻說打得不錯;有球員想要叛逃時,他甚至勸他盡快離開。

嚴師的外表下藏著一顆慈父的心,也是這樣的愛和付出使得球員們在最后的決戰(zhàn)時刻迸發(fā)出了巨大的能量。更令人感動的是,球員們將獲勝后拿到的獎金贈予了教練,讓他去治療兒子的病。

慶祝勝利時刻

這樣看來,勝利也沒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心中的愛,重要的是大家攜手并肩完成了一趟不可思議的光榮旅程。也許環(huán)境是嚴苛的,大家需要戴著鐐銬舞蹈,但我們的精神卻可以很豐滿很自由。

03

美化的藝術傳達出積極的信號

《絕殺慕尼黑》改編自真實歷史,不乏諸多的藝術加工,譬如身患罕見病的球員薩沙在打球時還是健康的,蘇聯球員對美國球員的實力可能沒那么恐懼,最后蘇聯絕殺美國的一幕在籃球史上始終存在著極大的爭議,因為當對方的球員正在罰球時,另一方的教練無權要求暫停。

現實中,美國球員失利場景

但話說回來,電影本身就是藝術作品,并且蘇聯男籃也的確贏了,盡管敗方不愿承認。而體育競技的殘酷就在于,贏了就是贏了,輸了就是輸了,絕無顛倒重來的可能,而這恰恰也是它的魅力之一。

蘇聯球員們的勝利時刻

不過還是必須稱贊蘇聯的球員們,他們不停地傳球跑動,保持著強大的競爭力,將美國隊逼至絕境。雖然出戰(zhàn)的美國球員們不是聯賽中的全明星球員,但你也要知道在1972年奧運會決賽之前,他們的奧運會戰(zhàn)績是63戰(zhàn)全勝。

剝離掉國家較量與政治色彩,體育吸引著人類的地方還在于,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賽場上的表現是不會騙人的,越努力越拼搏越渴望,最后得到的結果可能就越好。這份屬性跟我們的人生也極其相似,倒不是非要把這份正能量硬塞給你,但至少我們都可以從中得到一點點啟發(fā)。

啟發(fā)就是,或許你已經聽過很多遍了,耳朵也生出了繭,但不妨再聽一遍:不要輕易認輸,不要輕言放棄,一切皆有可能!

1972年,歷史上真實的蘇聯球員

圖片來源:電影《絕殺慕尼黑》,網絡。

 6 ) 《絕殺慕尼黑》:賽場之外,蘇聯隊靠什么擊敗了未嘗敗績的美國隊?

1972年德國慕尼黑奧運會,蘇聯隊對陣美國隊,此前的奧運賽場上,美國隊憑借著國內強大的籃球底蘊,只是派出他們的大學生聯隊就取得36年不敗的佳績。

不過,一切的輝煌,1972年在德國慕尼黑遇到蘇聯隊就被終結了。

整場比賽可謂一波三折,蘇聯隊一直保持著領先,結尾美國隊反超了蘇聯隊一分,但在最后三秒又被蘇聯隊絕殺。

面對強大的美國隊,蘇聯隊究竟經歷了什么才換來了這場難能可貴的勝利?

《絕殺慕尼黑》便是根據這場比賽改編的電影,2017年,它在俄羅斯本土上映后就獲得了俄羅斯歷史票房最佳的成績。

電影雖然存在著一些民族主義,可藝術離不開渲染,在渲染之外,電影以最大程度尊重了史實。

本文也將從比賽場上的故事和賽場之外的事實這兩方面來向大家展示,蘇聯隊憑什么拿冠軍?

一.同一個團隊,同一個家庭

原蘇聯隊的總教練戈梅爾斯基因政治原因被迫下課,領隊謝爾蓋·巴什金找來了教練加蘭任。

加蘭任剛上任不久后就對著媒體發(fā)表了一番很狂的言論:“美國隊早晚有一天會被打敗,我覺得最好是輸給我們?!?/p>

這引起了記者們的嘲笑,領隊謝爾蓋·巴什金也認為加蘭任腦子是不是壞掉了,美國隊可從未輸過,他憑什么夸下海口,要知道牛皮被吹破的話,可是會連累到自己的!

加蘭任教練一上任,就重新制定了訓練規(guī)則,重新擬定了球員的名單,有不少球員沒能進入備戰(zhàn)奧運的名單中,但其中一位名叫亞歷山大·別洛夫的中鋒被選中了。

他事后特地去感謝了加蘭任教練,教練只是笑著說:“你就像我兒子?!?/p>

這句“你就像我兒子”并不是一句空話。

在美國時,亞歷山大·別洛夫心臟病發(fā),加蘭任教練拿出了他所有的錢來替他治病,而這些錢,本來是要給他兒子做手術的。

不止是對亞歷山大·別洛夫,加蘭任教練對每一個隊員都像對待自己的兒子那樣。

隊員薩坎杰利澤要回格魯吉亞去參加他妹妹的婚禮,他的理由無法讓人辯駁:“我只有一個妹妹,奧運會每四年舉行一次,而我終身都要和我的家人待在一起?!?/p>

加蘭任教練沒法說服他,于是就帶著整支球隊前往格魯吉亞參加薩坎杰利澤妹妹的婚禮。

教練喝了大部分的酒,而隊員們面對啤酒只是小酌一口,因為明天還要參加訓練!

當時的蘇聯發(fā)生了很多文體名人出逃的現象,來自立陶宛的球員保勞斯卡斯有意趁著在國外時溜走。

加蘭任對保勞斯卡斯說:“如果你計劃好了什么,你現在就該去做?!?/p>

加蘭任真正站在了球員的那一側替球員考慮問題,生命中什么最重要?家!

隊里有一個明星球員:謝爾蓋·別洛夫。

當時的比賽總分一般在50分左右,謝爾蓋·別洛夫是場均能拿30分的男人。

明星之所以能成為明星,在于他背后大量默默無聞的付出。

剛贏了比賽,大家都在小酒館慶祝,謝爾蓋·別洛夫就開始在街道上練習了。

等所有隊員都回宿舍休息了,他一個人背著一個常人提都提不起來的種書包默默練習運球。

正是這股子拼搏勁,讓謝爾蓋·別洛夫成為了籃球明星,也讓他充滿了傲氣。

“不是所有的球隊全是像你這樣的球員?!奔犹m任對他說。

“我想,是的,你運氣不錯。”謝爾蓋回應道。

今年NBA,擁有五個全明星的球隊金州勇士隊在總決賽相繼傷了杜蘭特、湯普森,剩下的隊員沒能挺住,輸了球,沒能衛(wèi)冕達成三連冠。

全明星球員,也是會受傷的,包括謝爾蓋。

在一場比賽中,謝爾蓋的膝蓋受傷了,主教練加蘭任在沒有謝爾蓋的情況下通過各種調度最終贏得了比賽,這也使得謝爾蓋開始打心底里敬佩起這個主教練。

當他得知主教練為了亞歷山大·別洛夫的病拿出了自己全部的錢時,頗受感動。

在贏得了總決賽后,助教像往常一樣拿了一疊錢過來獎賞大家,是謝爾蓋帶頭把獎金貢獻出來給加蘭任教練治療兒子。

我就是看到這個場景開始眼眶濕潤的,主教練和球員之間,真正凝聚成了一個家。

在賽場之外,他們正是靠著這份愛,靠著彼此的信任,贏了美國隊。

二.故事之外的真實背景

電影之所以感動、好看,是因為它的渲染做得到位,不過真實和現實有些偏差,若用理性的視角來看,則會發(fā)現絕殺慕尼黑的背后,除了球員們的熱血拼搏,教練的無私奉獻,還充斥著大量的政治因素。

“從波羅的海邊的什切青到亞得里亞海邊的的里雅斯特,一副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已經拉下。

這張鐵幕后面坐落著所有中歐、東歐古老國家的首都——華沙、柏林、布拉格、維也納、布達佩斯、貝爾格萊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亞。

這些著名的都市和周圍的人口全都位于蘇聯勢力范圍之內,全都以這種或那種方式,不僅落入蘇聯影響之下,而且越來越強烈地為莫斯科所控制?!?/p>

——溫斯頓-丘吉爾

1946年3月5日,丘吉爾發(fā)表的鐵幕演說正式標志著冷戰(zhàn)的爆發(fā)。

到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蘇美兩國之間的交鋒越來越激烈,70年代初,蘇聯出現了大批名人出逃的案子。

時任蘇聯國家隊助教練戈梅爾斯基成了重點被懷疑的對象,因為國家隊難免要出國比賽,所以要逃很容易,為了防止他逃跑,蘇聯索性讓他下課了。

冷戰(zhàn)時期的蘇聯雖然在一些領域很強大(比如航天領域),但在別的許多領域實際上是相當落后的,國內許多物資因為不進行對外貿易,變得十分稀缺、昂貴。

在電影中,難得出一趟國的國家隊小伙子,過海關時都帶著許多特色物品。

毛線、收音機、皮帶,堂堂國家隊,弄得像走私犯。

明星球員謝爾蓋·別洛夫膝蓋受傷,要向美國隊借止痛藥,隨隊醫(yī)生在德國慕尼黑時,私自購買了很多藥品。

隊醫(yī)除了搞點走私,還有別的活要做,那就是竊聽。

看小伙子們在國外有沒有想要逃跑的意圖。

是主教練加蘭任一手提拔了隊員亞歷山大·別洛夫。

但是這個小伙子在慕尼黑奧運會期間并沒有被檢查出患有心臟病,他在1972年比賽時還很健康,他在1976年才被檢查出心臟有問題,并于1978年去世,年僅26歲。

當時的蘇聯隊并沒有電影中表現出來的那么弱,他們的陣容不亞于全明星。

蘇聯得益于國域遼闊,擁有中歐、東歐各個國家的人才,所以早在1947年冷戰(zhàn)開始時,蘇聯隊已經是歐洲第一強隊。

電影中有一句經典對話,隊長保勞斯卡斯對著謝爾蓋說:“當我打球時,整個立陶宛的街道都沒有人,他們希望讓他取代我?”

謝爾蓋說:“事實上,當他打球時,整個白俄羅斯都要休假一天。

在1952年至1972年間的四屆奧運賽場上,蘇聯隊都未曾贏過美國隊,但他們的成績均為第二名,可謂是無冕之王。

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會,蘇聯隊的主教練加蘭任是一個極其懂得變通的老狐貍一樣的人物。

而年近七旬的美國隊主教練伊巴則真的只是老,他的戰(zhàn)術體系還停留在三四十年代沒有進攻時間限制的緩慢籃球。

但伊巴教練也有他的殺手锏,在進行奧運集訓時,他極其強調球員的身體對抗。

電影中在這一塊最大限度地還原了史實,許多蘇聯隊被肘擊、被打得流血的現象,均與實際相符。

比賽開打前,加蘭任教練在得知美國隊的陣容后,做出了臨場的調整,他派上了百米跑11.7秒的薩坎杰利澤。

以快制慢,就好似以柔克剛,蘇聯隊在一開場就獲得了領先5比0的夢幻開局。

除了“快”這個絕招,蘇聯隊的隊員還有極強的中投能力,謝爾蓋·別洛夫場均能拿30分,這個男人后來成了歷史上第一個沒打NBA就進名人堂的國際球員。

靠著掩護和極強的中遠距離投射能力,謝爾蓋·別洛夫幫助球隊取得了10分的領先優(yōu)勢,這也是美國隊第一次讓對手取得兩位數的領先優(yōu)勢。

到了下半場,美國隊也玩起了他們的強項:對抗。

防守的時候撞一下,搶籃板的時候張開大肘打一下,在帶著各種小動作的身體對抗下,蘇聯隊隊員的體能逐漸不支,兩隊比分迫近,最后甚至因亞歷山大·別洛夫的失誤而反超一分。

就在最后的三秒鐘,發(fā)生了體育史上的重大懸案。

第一次,因為裁判沒反應到蘇聯隊已經暫停,因此進行了第一次的重新比賽,判給蘇聯隊三秒鐘。

這三秒內蘇聯隊沒能進球,第二次,蘇聯隊再次要求重來,因為計時器上是從53秒到50秒,而不是3秒到0秒。

雖然我不懂這兩者有何差別,但前者顯然違背了程序正義。

于是,第二次再次判給蘇聯隊三秒鐘,正是第二次的三秒鐘,蘇聯隊完成了配合,由亞歷山大·別洛夫將功補過,完成了最后的絕殺。

賽場上的裁判最初是要判給美國隊贏的,但是蘇聯隊的領隊一直不服,朝著技術臺大喊大叫。

就在這關鍵時刻,坐在看臺上的一名名叫威廉·瓊斯的大佬走出來講話了,他先后兩次支持蘇聯代表隊的請求。

該大佬是FIBA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也是當時的FIBA主席,大佬一發(fā)話,裁判立馬支持大佬的建議,跟著大佬走就對了。

事后他回憶,他那樣做只是為了履行程序正義,他也沒想到蘇聯隊會在三秒內完成絕殺。

有意思的是,這位大佬是蘇聯代表隊成員尤里-奧澤羅夫的老朋友。

因為疑點太多,當天晚上,FIBA內部五名高管對最后的結果進行了投票,結果蘇聯隊以3:2勝出。

有意思的是,這三名支持蘇聯的投票者分別來自波蘭、匈牙利和古巴,都是蘇聯老大哥手下的小老弟。

賽后美國隊很不服氣,在頒獎典禮上,他們甚至拒絕領銀牌,并且告訴后人也不要領,所以這塊銀牌至今仍孤獨地被遺留在瑞士的奧林匹克博物館里,無人認領。

因為美國人認為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被主辦方給欺負了。

一枚籃球項目的奧運金牌,上面承載著運動員無數的汗水,我們可以看到謝爾蓋在大家都去睡覺時一個人默默練習,在大家都在慶祝時他默默練習,整支球隊在格魯吉亞參加隊員的婚禮不敢喝酒,抽空默默練習。

歷經千錘百煉,才可換來比賽場上的英姿颯爽。

教練、隊員之間的真摯情感,才換來球場上超強的凝聚力。

電影展現給我們一種靠著熱血和愛相混合便可以取得勝利的幻覺,作為一個小個體,這樣的幻覺是美好的。

可是,這場比賽可不是光只有籃球隊的幾個小伙子們在參加,賽場之外,還有影響力的滲透,綜合國力的角逐。

體育比賽的成績,在某種程度上也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實力。

這是一場復雜的勝利,它可以成為激勵我們向上的振奮劑,也可以成為我們認識歷史的鏡子。

以上~

本文部分參考資料:

[1]:“請允許我們,再次,隆重的向您推薦:《絕殺慕尼黑》”,鐵打江山

[2]:“不含劇透,分享這部電影背后的一些小故事”,安妮毛毛

ps:在個人公眾號喬克兒(syzk1115)后臺回復“絕殺慕尼黑”即可get該片資源。

 短評

非常熱血,尤其最后三秒的長鏡頭。影片沒有那種狂熱民族主義,而是說蘇聯在籃球場打敗美國,是用了美國的訓練方法、治療藥物和隱形眼鏡。完整版也還原了蘇聯運動員參與叛逃、走私,以及慕尼黑慘案等歷史細節(jié)。

5分鐘前
  • 大海里的針
  • 力薦

7,基本算是客觀,72年男籃決賽確實是史上最具爭議的一場籃球比賽,而且其中蘊含的政治意義也頗值得玩味(美蘇冷戰(zhàn)交鋒、慕尼黑慘案、蘇聯的內部民族問題),最后投入絕殺球的別洛夫6年后也確實因病去世了,這個電影很大程度是拍給他的。

6分鐘前
  • мая
  • 推薦

看完很容易讓人失去判斷能力的片子啊,上帝視角和升格鏡頭兩板斧式的搭配,簡單粗暴但確實非常奏效。前兩幕拍的太流水缺乏層次,但是超長的第三幕實在太爽、太刺激、太振奮了。將當年的比賽狀況進行重構式的銀幕直播,完全震撼人心。這電影在意識形態(tài)上也占優(yōu)勢,一方面是美國的國際霸權形象大家都心知肚明;另一方面是電影價值取向上并沒有厚此薄彼,依然從角色層面出發(fā),表達了對于蘇聯自身體制的調侃與反思。所以如果有人說這是主旋律電影,那說明他基本沒有理解體育競賽的本質意義是在于國家而不是政府。不過這個電影引進的時機對于當下國內的風向,就是另一說。

10分鐘前
  • 唉唉唉德華
  • 推薦

超燃!蘇聯隊教練是《急襲》里魅力十足的警官,贏最后一球的薩沙·別洛夫賊帥!我好喜歡那兩個動不動就跳起來的格魯吉亞人2333

11分鐘前
  • 密斯湖
  • 力薦

看看人家的主旋律,真為現在的國產心寒。用現代電影語言,兼顧年代細節(jié),敘事詳略恰當不乏喜劇元素,從開頭到結尾都照顧到了人物個性,對自己對他國文化都有多方面了解,態(tài)度很開放。而不只是維護場面和情節(jié)帶起來的情感,所以它要表達的東西才能燃進人的心里。不像國產旋律片那樣,空洞不踏實不真誠、一股紅色氣流自顧自亂竄。沒有因惶恐躲開當年慕尼黑奧運村恐襲,與隨之而來的政治暗斗,冷戰(zhàn)無處不在,而體育讓這幫前蘇健兒的信仰更純粹??吹梦艺娴谋靶。思疫@團結純粹富有個性!技術方面比較普通,動作戲甚至有點失望。升格、消音這些花哨的東西用得不錯。公映版刪了很多,部分戲不接。三星半

12分鐘前
  • Superhat
  • 推薦

戰(zhàn)狼級別的運動片,熱血又燃情,難怪乎俄想重拍《切爾諾貝利》,美則想重拍《絕殺慕尼黑》。冷戰(zhàn)背景下,國際恐怖事件不斷,國內物資短缺、監(jiān)控遍布、信任缺失,令這場騎虎難下的奧運賽事前途未卜。影片處理十分類型化,冷幽默,段落多,群像各具特色,兼顧各種國際背景,可惜刪減過多影響連戲。好在情感和視聽感都代入性強,即便賽況預知結尾,過程依舊牽動人心。歸根結底,逆轉、絕殺這些詞背后往往倚仗的是球員強大的心臟、隊伍鋼鐵的意志以及團隊澎湃的戰(zhàn)魂!愛贏才會拼,天生要強才會后天強大。

14分鐘前
  • 喻鳴
  • 推薦

“我打球的時候立陶宛整個街道都空無一人”“他打球的時候整個白俄羅斯都休假了”

18分鐘前
  • kitty62888
  • 推薦

故事超燃,節(jié)奏太棒,非常好看。

23分鐘前
  • 阿順
  • 力薦

專業(yè)上當仁不讓、生活上給隊員信任空間、下了賽場默默坐在角落,從教練的身上仿佛看到神所的老蒲。才知道72年慕尼黑奧運會這么混亂……當年我國是不是還在學習老大哥?老大哥在奮力追趕美國。

24分鐘前
  • JIDUDU
  • 推薦

看看人家是怎么塑造人物的:男主教練一出場,遠距離投籃,“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事兒”,坐在觀眾席規(guī)劃球員展現業(yè)務能力等等,都是常規(guī)操作,牛逼在職務交接那里,前教練和隊友告別,男主讓已經過界、站在比賽場地里的領隊退到白線外,TM簡直神一般的精髓啊。這是來自骨子里的尊重啊!男主對前任教練的尊重、對籃球的尊重、對隊員的尊重一覽無余,而這一切尊重又來自什么?愛呀!而這世界上還有什么比熱愛更燃?!一比什么救貓咪的人物塑造都弱爆了!那些說人物單薄的,簡直不要太不了解文化背景,立陶宛、白俄羅斯、婚禮,片中臺詞、造型、畫面細節(jié)帶出來的豐富內容,你真的懂嗎?別裝,是你根本沒get到而已。哎呦,別人都沒看懂,就你牛逼是嗎?是的,就是這樣,我想想都覺得自己牛逼。

29分鐘前
  • 王小葉兒
  • 力薦

“今天拳擊打得夠多了” 一個籃球比賽打成了拳拳到肉的拳擊賽,哈哈哈。雖然一開始就知道故事結局,蘇聯隊最后3秒逆轉評分制勝美國隊,就一直在期待電影要如何講述才不至于沒有驚喜。結果厲害的是,就是最后這場奧運賽,竟花了近1小時還原各種細節(jié)和完整度,幾乎于直播,幾乎占去全片一半戲份,這就像《波西米亞狂想曲》還原演唱會一樣逼真和震撼…各種山窮水盡、峰回路轉、直到最后的驚天逆襲,一氣呵成,都不像在看電影,而是直接在看球賽了。

31分鐘前
  • 影志
  • 推薦

4.5 俄羅斯是還有多少絕佳的題材沒有拍出來啊

36分鐘前
  • vivi
  • 力薦

相似的體制,近五十年前的冷戰(zhàn)大環(huán)境,許多細節(jié)是如此引人共鳴,譬如在訓練手段、物質、醫(yī)療等條件上都遠不如人的前提下還固步自封的體育局官員,那些自作聰明又耳熟的官方聲明背后引人發(fā)笑的卑瑣心態(tài),意識形態(tài)之爭為個人帶來的諸多限制,出境打球帶貨回國自帶的笑點和球員不能自由結婚體現的體制對個人的禁錮。諸如此類的細節(jié)實在太多,不禁讓人想到,在這樣的的體制內,運動員不過是一枚棋,一切榮譽取決于成敗,體制才不在乎他們,正如當年被高高拋起奉上神壇又被狠狠拋下的劉翔。正是如此才被電影中尊重個體,熱愛體育和競技精神的教練真實地觸動到……為自己的國而戰(zhàn),為體育為團隊獲得榮耀,而不是為所謂的party。一定要去影院,一個字,爽

38分鐘前
  • 力薦

看完才知道刪了13分鐘,唉。雖然最后還是被稍稍打動,但比預期的感動程度還是差了不少,這樣手法精純目的明確但也沒任何新意的類型片,如今我最多也只能給三星了。體育電影,還是拳擊題材是最燃最爆的。

43分鐘前
  • 正義B勝
  • 還行

美國賽前說:這不只是一場比賽,這是意識形態(tài)上的一場戰(zhàn)爭,展示民主終將勝利。蘇聯隊的球員對蘇聯并沒有民族認同,賽前說:沒人相信我們能贏,除了我們的教練。他為我們破釜沉舟,所以我們不能辜負。鼓吹個人主義的隊伍急功近利,所謂“鐵板一塊”的集體卻充滿了人道主義精神(換美國一定反過來拍)

45分鐘前
  • Final
  • 推薦

難怪美國隊一直不領牌,還帶這樣的,哈哈?,F在俄羅斯電影黑一下蘇聯官僚也成套路了真的有點膩,狗血情節(jié)很多但是好在繼承了感情很節(jié)制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知道比賽結局看得還是超緊張,結尾和馬大叔一起熱淚盈眶了。海報真爛。

46分鐘前
  • Mido
  • 推薦

期待盡快上映。片方哥哥終于幫豆瓣把譯名改。熱血,震撼,精致。故事基本符合歷史。愛情、蘇聯內部問題、對美國的吐槽和競技巧妙地放在一起。真實和虛構融合很好。最后3秒鐘呈現很好。還巧妙埋設喜劇線索。俄羅斯人的籃球勵志電影能拍到這么好。因為個人無知和好惡故意惡評,明顯是智商不足的體現。

49分鐘前
  • 趙鵬飛
  • 力薦

進球就可以入黨,籃球的運動鏡頭不好看,對立面設置的太簡單,政治意識形態(tài)的表達勉強及格,只能說中規(guī)中矩,倒是俄羅斯人那股子耿直勁兒是發(fā)自內心的喜歡,喜歡他們拍電影講故事的風格凜冽又溫柔

53分鐘前
  • 星空清理者
  • 還行

最后一場籃球賽拍得太好看了,真的好看,除了好看我還能說什么,日。不記得多久沒有這么激動了,后排的抽泣聲代表我的心。(沒有打五星是因為中間有幾段斷裂感實在很嚴重,簡直看得莫名其妙,回頭一看我擦,國內版剪了十三分鐘啊!

55分鐘前
  • 阿暖
  • 推薦

又燃又感人,看簡介知道結尾,仍沒想到如此一波三折激動人心,到最后不止是拼技術和心理素質更是為報答教練救命/知遇之恩,“為祖國而戰(zhàn)”非但不矯情反而那么自然動人,獎金一幕淚目,俄式正經嚴肅臉的幽默感太逗了,自黑厲害,姓氏逼死解說員了啦,就時代背景而言其實可以拍的更有深度但完全可以理解

57分鐘前
  • 甘草披薩
  • 推薦

返回首頁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