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人妻视频免费人人|2021少妇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日韩片无码中文字幕

<strong id="g78f3"><menu id="g78f3"><strike id="g78f3"></strike></menu></strong>

最后的紐約客

劇情片美國2010

主演:Dominic  Chianese  Dick  Latessa  Kate  Buddeke  

導演:Harvey  Wang  

 劇照

最后的紐約客 劇照 NO.1最后的紐約客 劇照 NO.2最后的紐約客 劇照 NO.3最后的紐約客 劇照 NO.4最后的紐約客 劇照 NO.5最后的紐約客 劇照 NO.6最后的紐約客 劇照 NO.13最后的紐約客 劇照 NO.14最后的紐約客 劇照 NO.15最后的紐約客 劇照 NO.16最后的紐約客 劇照 NO.17最后的紐約客 劇照 NO.18最后的紐約客 劇照 NO.19最后的紐約客 劇照 NO.20
更新時間:2023-08-11 01:32

詳細劇情

故事是在變化的城市背景下講述的兩位70多歲的紐約人,一個仍然充滿愚蠢野心面臨著經(jīng)濟危機的老人,講述他的友情和愛情。

 長篇影評

 1 ) Never ending story

因為之前沒有看過一點點預告,所以一直以為是一部以視覺和想象力取勝的科幻電影。但是看完之后我覺得這部電影完全完全改觀,因為我一直在思考兩個問題
一是規(guī)則和法律究竟是為了誰而存在。第二則是究竟是絕對的平等重要還是相對的公平重要。顯然這都不是SF的范疇。

在末節(jié)車廂中度過了黑暗和無人權和自由自尊的18年而揭竿而起,一起戰(zhàn)斗,一起療傷,這種劇情看多了倒也沒有什么新意,只是這次是一個完全封閉的在疾走的中維持地球最后的生命的列車,所以看起來似乎是有點意思,我對這部電影整個一個是慢熱,當看到純真的孩子完全被洗腦,還是前一秒是天使的面容的老師后一秒變成了失去靈魂的殺人機器的時候忽然覺得有了一點震撼的感覺,接著是目睹了上層社會車廂乘客依舊奢侈萎靡的生活,一直共同奮斗的朋友一個個犧牲,被認為是精神支柱和靈魂領袖的人死在自己的面前,我才開始一點一點被電影打動。

當南宮和Curtis坐在最后一扇門面前,講述了嬰兒,母親和老人的故事的時候,我還在唏噓人心就算再泯滅終究還是存在的,可是當聽完Wilford和Curtis的對話,知道了Gilliam這個慈祥無辜善良睿智的老頭居然是隱藏在人民內(nèi)部的敵人的時候,簡直就能用三觀盡毀萬劫不復來形容我的心情。

更讓我覺得可怕的是,我竟然沒有恨Wilford, 我恨的只是他們自己在享受的同時虐待和奴役最后一節(jié)車廂和同類,恨他們的冷酷無情與殘忍,恨他將小孩在放在地板下充當零件;但是面對零下60度的嚴寒,當列車就是唯一的希望時,他要維持Engine永遠的運轉(zhuǎn),維持列車里面的Balance, 一切的辯解,雖然我也認為這是辯解,但是也顯得有那么一點點在理。在他給了Curtis最后一個小紙條,寫到Train的時候,眼前是這個世界得以存在的自己畢生希望能夠擁有的Engine,門外是還在打斗廝殺的同類,Wilford要維持balance的話在旁邊隱隱回響;難道一定要我停下這個,還是我來當新的領袖?

南宮和Curtis都是尋找新世界的人,只是一個是修正現(xiàn)有的世界建立一個新的公平的System,另一個則是要尋找另一個全然不同的世界。不過不知道如果Curtis沒有看到地板下的孩子,會不會無視Yona的要求和南宮的犧牲,放棄自己的堅持;也不知道如果南宮沒有看到融化的飛機,是否還會拼了老命打開門重新走到外面的世界。

還記得我們當初學self-leadership的時候,就曾經(jīng)開玩笑的說self-leadership和斯德哥爾摩綜合癥并沒有什么區(qū)別,領導強加要求與你的時候你會消極,怠慢,但是當他開始給你發(fā)揮的空間的時候你便開始對他感恩戴德,當然我并不是說工作環(huán)境下的self-leadership不好,只是認為這在本質(zhì)上和福特主義并沒有區(qū)別,無非是為了effectiveness和motivation,好創(chuàng)造更多的利益。

同樣,所謂領導者和獨裁者,領導和統(tǒng)治也只是在一線之間,本質(zhì)上似乎也并無差別。如果列車里的Wilford并不是用單純的暴力去統(tǒng)治末節(jié)車廂的人,而是用相對溫和的方式去管理,末節(jié)車廂的人對Front的仇恨和渴望是否還會如此強烈,他們是否會不顧那扇門打開后面藏著什么危險,以自己的生命做代價,去換取更加”光明的明天“。

說道這里,我忽然想起來,我在坐飛機的時候,從來不會想為什么會有頭等艙,商務艙和經(jīng)濟艙,反而會感謝經(jīng)濟艙的存在,你花錢做你的頭等艙,我省錢做我的經(jīng)濟艙,互不干擾皆大歡喜;基本上這是因為幾個小時,即使是幾十個小時的飛行,并沒有挑戰(zhàn)到我的底線;但是在坐火車,特別是上大學的時候沒有買到臥鋪不得不擠在吵鬧骯臟的車廂里的時候還會想為什么不拆掉幾節(jié)臥鋪,讓更多的人坐車的環(huán)境能夠更好一點,當然,如果能買到臥鋪的話,還是會心安理得坐上去,躺在床上慶幸這次買到了臥鋪,全然不記得自己想要拆掉臥鋪,讓所有人享受到平等的乘車環(huán)境。

沒錯,我也是一個承認相對的公平的人,承認社會階層和地位的差異存在的合理性,但是看完這部電影之后我覺得不知道哪一天我所相信的這個價值觀會因為我自己遇到了不公了之后而全部坍塌,而我不得不承認過去的我也是偽善的虛假的存在。

這也是我對這部電影感到的唯一的遺憾,雪國列車這個世界只有兩個兩個極端,極度奢侈的上流層和極度受到壓迫的底層,而原本應該占據(jù)社會最大部分的中間階層卻沒有存在,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之人(話說我媽經(jīng)常用這句話來教育我,主要用于教育我要珍惜現(xiàn)有的也不要去嫉妒別人。)上流層和日益荒唐奢侈,底層人受不了壓迫,最后一根稻草壓下來時揭竿而起我一點都不奇怪,正所謂物極必反,我最最好奇的是,中間層的普通民眾是希望守著自己現(xiàn)有的一畝三分地,還是同樣希望建議一個更加平等的社會,當然前提是自己的現(xiàn)有利益受到損害,甚至會犧牲自己的性命。

還有一點讓我覺得壓抑的是:
雖然最后一幕,滿眼的雪白是那么純潔和平靜,北極熊的眼神柔和,孩子的目光堅定,但是新的世界建立了之后,新的Wilford會再造一個新的engine,產(chǎn)生新的head和foot, 新的rule,新的system會造成新的不公,繼而會有新的忍隱,新的爆發(fā),新的反抗,新的流血和犧牲,就這樣一直重復,人類為了幸福和平等做出的努力既讓人感動和尊敬,同時有是那么無力和脆弱。而engine永遠在運轉(zhuǎn),列車永遠在前進。。。。

最后說說幾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演員,首先當然是主演Tilda,對wilfor的尊敬和對末層車廂人的冷酷,以及被抓住之后的嘴臉轉(zhuǎn)變,整個表演淋漓;主演Chris最后一幕跪在運轉(zhuǎn)engine的一幕讓我十分震撼,百感交集;作為train baby的高我星,純真和成熟以及冷靜的力度拿捏的也恰到好處。我不是奉俊昊導演的粉,他的作品并沒有看過,對于沒有之前作品精彩的評價我不置可否,畢竟一個是用自己的母語拍攝,很多情節(jié)的設置和細節(jié)的掌控都是建議在我的地盤我做主的基礎上。這部電影我覺得非常精彩,導演演員布景音樂特效都非常棒,我愿意花1萬塊錢(是韓幣啊親)去看?。?br>
同樣我也不認為這部電影是在映射某個集團某個國家或者是批判資產(chǎn)階級和工業(yè)革命以后的社會畸形,我覺得這是整個人類的論題,只要社會存在,只要人存在,就會有這樣的雪國列車!

最后請讓我跑題一下,Jamie好帥好帥好帥阿,而且好像我童年的偶像丁丁啊?。?!

跑題不間斷:當我懷著沉重和對自己自責和失望的心情走出電影院然后在大街上吃了一串雞肉串和一份紅豆冰的時候我就釋然了,想不清就別想了,明天總是好的。

 2 ) 拯救的邏輯

反烏托邦簡直是個玩不爛的梗。同樣是以戰(zhàn)爭和個人英雄主義為主體,雖然多半要加上一個酷炫的科幻背景設定,但主線上和種種爆米花大片也沒什么不同,不過它就是更能引起觀眾思考革命、階級、人性及各種同類關鍵詞。

《雪國列車》就有一個很棒的設定,一節(jié)節(jié)的車廂不僅相對完整地復制和強調(diào)了現(xiàn)代社會的秩序,而且過關打怪式的敘事結(jié)構實在很精巧,簡直像是回到楚原倪匡搭檔的古龍片,明明是很陳詞濫調(diào)的模式,但就是讓人期待。而在這部電影中,車門后隱藏的并不僅是新的怪物,也是更為完整的世界。既是升級又是探索,主線情節(jié)的推進過程中又伴隨著世界觀描述的逐漸完善。

但反烏托邦本身依然讓人無法期待。男主角的勝利很正常,男主角勝利之后發(fā)現(xiàn)自己也身不由己地走入循環(huán)很正常,男主角還沒有勝利就已經(jīng)接受洗腦走入循環(huán)也很正常。

無論在哪個社會,都必須面臨這種局面,總有人要被犧牲。因為階級總會存在,在任何一個社會中,犧牲最大的都是處于生物鏈底層的人,而如果選擇革命,暴力取代和平,還會有更多的犧牲。但總有人義無反顧地選擇革命,因為他們堅信自己可以建立起更好的秩序,更多地爭取到自由和平等。

而威爾福德所做的,只是向男主角證實,并沒有更好的秩序存在。要維系列車中的小社會,就必須各司其職,職責沒有變,階級沒有變,能變的只是處在這個位置上的人選,調(diào)換人選,維系平衡,就是他所能做的唯一事情。根本沒有什么拯救可言。當然,如果他愿意的話,維系平衡就是拯救,因為如果失去平衡,就會發(fā)生更糟糕的事情,比如人吃人,比如全員死掉。因而秩序就是人道,或者說,秩序至少可以保證基本的人道。

這簡直像一場養(yǎng)成游戲。男主角一路走來,一路犧牲,他逐漸開始明白,為了實現(xiàn)那個唯一的目的,他就要義無反顧地往前走;所以無論是間接地殺死朋友,還是目睹他的拯救者死去,甚至是他原本應當拯救和領導的人群都被殺光了,他還是在往前走。

他差一點就被永動機給感動了。因為他意識到他的渺小,不知不覺他已經(jīng)完全融為秩序中的一員,而永動機卻像是神跡降臨一般,凌駕于他的身不由己之上。

因此當他發(fā)現(xiàn)那個永動機下的孩子時,可怕的不僅僅是他突然再次直面了維系秩序所需要的殘忍和不擇手段(完全與先前的人道論相悖),也不僅僅是“孩子是明天的太陽不容傷害”,更像是一個神話的破滅。不是維系秩序很丑惡,而是秩序本身的丑惡,它并不偉大,也不神圣,也不是唯一的選擇。


于是就迎來了這個既意料之中,又出乎意料的結(jié)局。

男主角拯救了一個孩子,也毀滅了丑惡的秩序,但與此同時,所有的人都死掉了。秩序只是手段,其目的是維系平衡,保全人類。之前男主角為了完成革命,已經(jīng)近乎于殺死了所有讓他起誓保護、作為他革命出發(fā)點存在的人的生命;而現(xiàn)在他又約等于殺死了所有人,只剩下兩個孩子。

破壞秩序,是因為秩序會對目的造成傷害;但破壞秩序的同時,目的遭到了更大的傷害。雖然兩個孩子和一個能生存下來的環(huán)境,聽起來像是人類的新未來;但我還是覺得,男主角失敗了。在這場他與秩序的角逐中,他全方位地認識到了秩序的丑惡(包括它不能被破壞這一點),并孤注一擲地選擇了破壞。但這場破壞的結(jié)果是毀滅,因此這只不過從另一方面證實了秩序的堅不可摧。

在我看過的三部奉俊昊作品中,無一例外地都是類似的故事。以一人之力挑戰(zhàn)社會秩序,最終一敗涂地。探員們在追捕真兇的過程中,付出了巨大的身心代價乃至于祭出內(nèi)心的陰暗面,但兇手還是隱沒入茫茫人海中;宋康昊在強大的國家機器中突出重圍,殺死了巨大的生化怪物,但他女兒還是死去了;而母親同樣也站在世界的對立面,跳出一支罪惡的舞。這些電影都與“過程”有關。主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影片的主體是他完成這項目標的過程,同樣也是細密地展現(xiàn)出可怕秩序的過程,最后,個人失敗了,秩序贏了。


但《雪國列車》并不是一部紀實電影,電影的結(jié)局也不是停在俯瞰一節(jié)節(jié)毀滅的車廂上。

雖然聽起來很俗套,但導演終于還是寄希望于一個全新的世界。

他用了整部電影來全然否定列車中的秩序,甚至否定了列車中的每一個人,包括將拯救本身當做維系秩序的手段之一的男主角的拯救者,以及希望拯救別人卻身不由己地踏入秩序的男主角。在某種意義上,他們只是用更高級和含蓄的方式,來繼續(xù)著末層車廂中“人吃人”的循環(huán)。因此,當男主角選擇破壞全部秩序時,他才“自食”了一條手臂。

而最終的希望,就在一個嶄新的、沒有技術支持、沒有奇怪的秩序、只有動物本能的原始社會,以及兩個還沒有學會殺戮的孩子(宋康昊的女兒曾經(jīng)想殺人,卻被他制止了)。

結(jié)合導演曾經(jīng)拍過的幾部電影,他終于在這部科幻片中制造了一個諾亞方舟式的大洗牌。


當然,我覺得這很可笑。

如果說原始社會是希望和拯救之源,為什么人類還是在竭盡所能地擺脫原始呢。人類還是會成長,還是會有技術革新。通過毀滅一切來獲得重生,也不過是走更遠一點的循環(huán)路。因為人會長大,人會變聰明,人會發(fā)展技術,人會繁衍,最終龐大的人群需要秩序。難道人類的墮落,就來自技術,來自社會秩序,來自進步本身嗎。如果是這樣說,當然是文明發(fā)展得越遠就越墮落,最好的方法就是殺死所有人,并且不要再重來。

但是這樣就回到了上一個步驟,所有人的死去同樣也意味著秩序的勝利。


……好像有點不對。

換一個角度來看,與其怪罪于秩序,不如說,在秩序的完善、技術的進步背后,隱藏的依然是原始的貪婪和自私。在某種程度上來說,職業(yè)差異、“各司其職”并不是導致不平等的原罪;相反,權力的膨脹和濫用暴力來鞏固權力才是。

咦,有什么奇怪的東西混進來了,這不是高中歷史學的分權與制衡嗎。不好意思,居然暴露智商了。

總之,如果不能解決這個問題,不論什么時候,殺死所有人,再寄希望于兩個孩子一頭熊,都好像有點不太對呢。

 3 ) 一場重復或者重生的儀式(雪國列車與漫畫改編)

2013年《雪國列車》上映之際,韓國Barunson出版社再版了原著漫畫《Transperceneige》的三冊合訂本,封套上印著奉俊昊導演的一段話?!?005年的某一天,我第一次拿起這本漫畫,那個瞬間我意識到,這將吞噬掉我整一段時期的生命。從那時起,我的一段危險異常的電影冒險就已經(jīng)開始了?!?004年,《雪國列車》漫畫首次被引進到韓國,這是當時除了出產(chǎn)地法語/比利時外唯一翻譯出版這部漫畫的國度。 一 漫畫原著 Transperceneige是由“雪”(neige)和“穿透”(transperce)兩個法語單詞合成的新詞匯,它是漫畫中那趟永不停歇的列車的名字。1977年,作家雅克·羅布提出了故事構想,但他的合作者Alexis在動筆后不久去世。5年后漫畫家羅切特加入,二人合作的《雪國列車》第一卷(后被命名為《逃出者》)在著名漫畫雜志《待續(xù)》(à suivre)上連載,后由長期出版《丁丁歷險記》的比利時卡斯特曼出版社推出單行本。2005年,它榮獲了安古蘭國際漫畫節(jié)的一項大獎。然而進入90年代隨著羅布去世,《雪國列車》漸漸被人遺忘了,但在一小部分法國漫迷的心中,它仍然是一部cult經(jīng)典,甚至被奉為法語漫畫史上最偉大的科幻杰作。 《雪國列車》以一輛封閉的列車作為人類最后的諾亞方舟,來展現(xiàn)社會的階級分化、壓迫和集權統(tǒng)治的恐怖讓它有了喬治·奧威爾式的寓言氣質(zhì)。同時羅切特極簡主義的黑白畫風,對于人物表情極富表現(xiàn)力的呈現(xiàn)和對美式漫畫、黑色電影風格的吸收,讓它成為80年代法語漫畫向著成人方向轉(zhuǎn)變潮流中一部意義重大的作品。十年后,羅切特為了紀念羅布重啟這部漫畫,找來新的劇本合作者勒格朗(Benjamin Legrand)創(chuàng)作了續(xù)集《勘測隊》與《交錯》。然而續(xù)集打破了“列車永不停歇”——不能停下的設定,畫風也發(fā)生很大變化,可以說并不成功。羅切特后來回憶道,“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懷疑出續(xù)集的選擇是否是錯誤的。然而今天我知道它是對的。因為如果沒有續(xù)集,《雪國列車》根本不會在韓國出版,也就不會有奉俊昊這部電影”——更不會有被21世紀的讀者重新發(fā)現(xiàn)的機會。伴隨電影陸續(xù)在世界各地上映,2014年美國和英國的出版社也將首度推出這部漫畫的英文版。 地獄刑期(以下劇透) 《雪國列車》如今更多被地定義為“繪本小說”,這個名字是在它后誕生的《守望者》和《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帶動下才流行起來。繪本小說本質(zhì)上更適合成人閱讀,故事更具有小說的沖突架構,主題更深刻。作為一則披著科幻外衣的政治寓言,作者三言兩語就完成了末日災難的科幻設定:地球氣候突變,人類面臨滅絕,只有一輛列車能夠阻擋嚴寒;它被一臺神奇的永動機驅(qū)動著,環(huán)繞著地球循環(huán)往復地運轉(zhuǎn)著。一旦停下來,系統(tǒng)就會被打破,所有人都會被凍死。和現(xiàn)實生活中一樣,列車的居民如同一杯濁水澄凈下來那樣分成了上、中、下層。 《逃出者》故事是從一個男人接受審判開始的。主創(chuàng)曾表明他們從奧遜威·爾斯改編自卡夫卡的影片《審判》中受到啟發(fā),同樣還提到了戈達爾的黑白科幻片《阿爾法城》,那里面有一個男人乘坐列車而來阿爾法城,試圖摧毀有一臺象征著集權主義的超級電腦。主人公普羅洛夫不堪忍受末節(jié)車廂的饑荒,打破玻璃試圖逃到前面的車廂,他被帶往火車頭的方向接受審判。這中間他遇到了女主人公阿德琳,一名同情底層的天真中產(chǎn)女孩。隨著向火車頭的靠近,居民階級逐步上升,普羅洛夫見識到了他以為早已從世界上消失的事物,咖啡、煙草、植物園、水族館、圖書館,也得知了分給中下層作為食物的蛋白質(zhì)塊的可怕來歷。他們在中層車廂遇到了身穿長袍的牧師,以神圣的火車頭為上帝進行狂熱的布道。某些車廂則是電影院,播放《卡薩布蘭卡》或《星球大戰(zhàn)7》,而在最上流的車廂里到處張貼著裸體畫,無可事事的人們以性和毒品來來麻醉度日。最終普羅洛夫來到了火車頭,見到了這一切的統(tǒng)治者,一位科學家模樣的羸弱老人,對方對普羅洛夫道出了驚人的真相,而普羅洛夫被從末節(jié)被帶到首節(jié)車廂審問的真正原因也被揭開。這部漫畫的結(jié)尾是在幾年之后,雪國列車最終停在了它的終點站——死寂的地獄。 第二集《勘測隊》告訴我們雪國列車并是獨一無二,還有一輛相同的列車運行在同樣的軌道上,這里的人們生活在會同不知停在何處的前一輛車相撞的恐懼當中。第二輛列車偶爾會停下來,派出勘測隊到外界收集資源,也包括從把博物館的名畫帶回到列車供上層人士消遣。主人公普伊格就是勘測隊中的一員。第三部《交錯》延續(xù)第二部的人物,這一次列車終于與第一列列車相遇,得知了那里人們可怕的命運。不久后,他們收到了來自遠方杳渺的音樂聲,20世紀的滾石樂隊似乎在悲傷地唱著,“當火車離開站臺,它的背后閃爍著著……當火車……”(<徒勞的愛情>歌詞)。然而當勘測隊來到信號發(fā)出地,發(fā)現(xiàn)那里并沒有幸存者,只有一臺冰冷的留聲機在徒勞地轉(zhuǎn)動著。雪國列車,依舊是人類命運最后的庇護所。如同旋轉(zhuǎn)木馬一樣,如同地獄一般,徒勞而不可遏制。然而人類除了它一無所有,無處可去?!跋硎苣銚碛械牡鬲z吧”,漫畫給了一個相當絕望而又詩意的結(jié)尾,或許它會令你聯(lián)想起弗蘭克·米勒《蝙蝠俠:元年》中坐在通往哥譚市的列車上戈登警長那段內(nèi)心獨白,“哥譚,也就是這就是我現(xiàn)在所應得的全部,也許,它就是我在地獄的刑期”。 二 電影改編 奉俊昊的影片延續(xù)漫畫的設定和首部曲故事框架,同時從后兩部中吸收了很多細節(jié)素材,然而它在情節(jié)、人物和結(jié)尾上都與原著截然不同,進行的改編基本上是將素材全部打碎,并依照導演本人世界觀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重新編排、構建的程度。從最終成果來看,奉俊昊的影片盡管某種程度上喪失了原著漫畫的悲劇詩意,卻是對這位作者導演個人世界觀的一次完整呈現(xiàn)。 一部電影想要得到觀眾如同,必須建立在對故事中的人物動機、情感產(chǎn)生共鳴的基本上。原著漫畫盡管廣受推崇,但它有著一個顯著的缺點,那就是三部中主要人物均性格單薄,而充當集權主義化身的權力者形象臉譜化。奉俊昊在改編時首先注重創(chuàng)造出能夠統(tǒng)領全片的角色,賦予他層次感。與原著中普羅洛夫的個人行動不同,柯蒂斯的反叛變成了一次斯巴達克斯式的集體暴動行為。作為底層貧民的首領和最終某種程度上政權的接替者,柯蒂斯不再僅僅是一枚推動情節(jié)的棋子,而是一面反照人類自身的鏡子。他漸漸面臨嚴峻的抉擇,一是以生存的名義肯定這種集權社會、壓迫統(tǒng)治的合理性,抑或是這樣的人類,這般的地獄根本不值得拯救。片中約翰·赫特飾演的底層暴動者的精神導師,以及艾德·哈里斯飾演的統(tǒng)治者威爾福特,這些角色都有著暗藏的動機,從隱喻的層面來講,他們與柯蒂斯就像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具有二元對立統(tǒng)一的映照關系。如果說原著中普羅洛夫的最終選擇是出于絕望,而柯蒂斯則是出于對極權本質(zhì)和人類命運的深刻認識,奉俊昊也將漫畫原著對社會制度的諷喻加以深化,上升到了哲學反省的高度。 奉俊昊是一位編排素材,設計隱喻、雙關的大師,影片中充滿了各式各樣的對稱和反差。電影的開篇在黑色夜空與白色雪原相映襯的空間里,一趟列車呼嘯而來,車身(原著為1001節(jié)車廂)一直延續(xù)到畫面之外,很快打破這種自然美感的是末尾車廂中混亂的第三世界景象,這段鏡頭直接來自于漫畫的第一節(jié)。片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角色來自蒂爾達·斯文頓,她奉獻了一場極為夸張的演出,成為了集權社會中權利爪牙喪失理智的瘋狂化身,然而真正的統(tǒng)治者威爾福特卻有著現(xiàn)實冷靜的智者形象。同時電影也對漫畫中沒有的雪國列車的建造者威爾福特的背景加以豐富,這位發(fā)明家一生都生活在列車上的瘋狂夢想最終卻成為了全人類的現(xiàn)實,同樣充滿巨大的諷刺意味。 列車向前,鏡頭伴隨著暴動人群的行進向前,隨著社會的等級不斷上升,銀幕上的色彩也從灰色過渡到斑斕溫暖的綠、藍與黃、紅,形成一系列相互對稱的運動。列車周而復始的重復運動,與集權到暴動再到集權這一歷史的必然趨勢相互呼應。如果說在漫畫原著中,雪國列車就像是《1984》中的動物農(nóng)場(下面回復指出,這里錯了。。),那么在奉俊昊的電影中,它同樣類似于位于《殺人回憶》結(jié)尾處的鏈接歷史與未來的黑暗鐵路隧道,而不斷向著車廂前節(jié)滾動的暴動是一場重復或者重生的儀式。與漫畫不同,在影片的結(jié)尾這個“圓’被打破了,契機是通過宋康昊與高雅星兩位韓國父女角色的介入。電影在孩童這種僅存的純真身上找到了人類社會延續(xù)下去的希望。這對父女也是奉俊昊影片中常見的游離于體制之外的“漫游者”形象,通過他們,電影在對稱、循環(huán)與重復中加入了一個第三方的著力點,由此開啟了一場革命與重生。 從絕望到希望 奉俊昊對《雪國列車》最創(chuàng)造性的改編是“列車兒童”(train baby)這一概念的引入。奧克塔維亞·斯賓瑟飾演的坦尼亞尋找被帶走的兒子,這一動機漸漸成為底層暴動者不斷前行的原因,為情節(jié)推動注入至關重要的的情感因素。最終對消失的孩子命運的展現(xiàn)不禁令人聯(lián)想起卓別林的《摩登時代》,也是影片中最為動人的環(huán)節(jié)。奉俊昊同樣還把原著中牧師變換成了艾莉森·皮爾飾演的學校老師,她帶領著孩子像納粹歌唱元首那樣為威爾福特歌功頌德。奉俊昊這種處理一方面避免了宗教敏感,更重要則是諷刺了權利階層對于人類最后的希望——兒童的洗腦,對于兒童——僅存的純真的保護成為了影片中最重要的落點。 《雪國列車》堂而皇之地將設定構筑在永動機——這一N個世紀前就被認定荒謬可笑的理論基礎之上,這注定了我們用任何一種針對科幻類型片的標準來衡量它都是謬以千里。奉俊昊并沒有在拍一部科幻片。關于氣候突變的災難起因,原著模糊地暗示了核武器。而在奉俊昊的改編下,理由變得更加愚蠢也更具諷刺性:人類為了控制氣候變暖,將一種制冷劑釋放到空氣中,結(jié)果反而把地球整個給凍住了。這就如同《殺人回憶》中最終的DNA檢測報告和《漢江怪物》中美軍科學實驗一樣,反映了奉俊昊本人對于科學的不信任態(tài)度,人類的智慧和愚蠢,進步同毀滅同樣也像是硬幣的兩面,彼此只有一步之遙。 在原著中,并沒有給出出于人類進入冰河年限日期,而奉俊昊則給出了17年的明確數(shù)字,這是為了給主人公柯蒂斯的過往經(jīng)歷鋪墊,不過也讓有些觀眾對數(shù)字敏感的觀眾給以了影片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解釋,認為數(shù)字17暗示了人類走向成年的年紀,而主人公柯蒂斯的旅程正如同少年進入社會,面臨著被成人世界同化的危機。對于這樣的解釋,連奉俊昊本人聽到了也覺得很無語。但是我們換一種包容的眼光來看,電影中重復和重生難道不可以說是一場“人類”的成年儀式? 性的缺失 原著漫畫中有著不少關于性的內(nèi)容,散發(fā)著歐洲式的自由態(tài)度,這些內(nèi)容在奉俊昊的電影中消失了。有記者曾經(jīng)就影片中兩性化學反應的完全缺失詢問過奉俊昊,他笑著解釋這是或許小時候家教嚴格的緣故,因此我們只好包容導演的“含蓄”性格了。另外原著漫畫中的黑色幽默也很難被移植到一位韓國導演拍攝的英文片當中,就連奉俊昊本人在之前作品中為人稱道的幽默氣質(zhì),也被很大程度地消耗掉了。 致敬 電影中底層車廂的墻壁上張貼著原著首部曲《逃出者》的封面海報,這是奉俊昊導演特地安排的致敬段落。而兩位原作者羅切特和勒格朗也與奉俊昊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他們訪問位于布拉格的片場并客串演出了兩名暴動者。此外,片中還設置一位為別人畫像的底層畫家角色,他筆下的全部作品都來自于羅切特本人。評價奉俊昊對電影的改編,羅切特表示奉俊昊深刻地了解漫畫與電影兩種藝術形式的差別,并且選擇了一條最佳的路線。 結(jié)語 奉俊昊與漫畫的緣分并非是從《雪國列車》開始的。延世大學上學期間他就時常在校報上發(fā)表諷刺漫畫。2001年帶著電影處女作《綁架門口狗》參加溫哥華電影節(jié)時,他收到了著名的亞洲電影研究專家托尼·雷恩斯的禮物,這是一本由阿蘭·摩爾創(chuàng)作的描述連環(huán)兇手開膛手杰克的漫畫《來自地獄》,這部作品直接影響了奉俊昊《殺人回憶》的構思。而在首爾大學路一家漫畫店里翻到這本《雪國列車》之后,奉俊昊給他的好友樸贊郁打去了電話,后者以制片人的身份出面買下了漫畫的改編權。經(jīng)過8年的醞釀和精心打造之后,這輛雪國列車終于落成,并將于2014年3月份駛到中國觀眾的面前。(原載《大眾電影》,刪節(jié))

 4 ) 《雪國列車》的馬列主義隱喻解讀(劇透)

劇透提示:本文徹底劇透。未觀電影者請慎重閱讀

深夜看完電影后,睡不著覺寫的本文。語言混亂處還請見諒。




正文:

雪國列車這部電影,本人給它打十分。

倒不是因為本人認同該作的全部價值觀,而在于它極為藝術化、戲劇化,充滿濃烈情感的表達手法。

這些話不多說了。接下來解讀一下這部電影的各種政治隱喻。

一、列車

毫無疑問,列車隱喻著人類歷史上的一切階級社會。電影劇情對這個隱喻已經(jīng)展示地比較直接了,從車尾到車頭:

*尾部車廂,象征著階級社會最底層的勞動者,最為凄慘,也最具GM性;
*蛋白質(zhì)塊生產(chǎn)車廂,象征著給底層社會提供生活最底保障品的最下服務階層;
*維護列車秩序的軍隊,象征著國家的暴力機器,他們在最底層的邊緣;
*植物區(qū)、水族館等,象征著技術勞動者的中間階層,相對于底層而言待遇稍好,但對社會變革無所適從,他們既服從于統(tǒng)治階級的權威,又對底層勞動者懷有同情與恐懼;
*高級乘客車廂:象征著腐朽的統(tǒng)治階級,越往車頭走,墮落地越徹底
*引擎車廂:象征著階級社會最高統(tǒng)治者,一直控制人類社會方向的最少數(shù)

這些隱喻展示地已經(jīng)很直接了。從這個意義上說,電影高潮部分的一段臺詞反而過于直白:“這列車就是世界,我們就是全人類”。如果講究留白的美感,不用這么直白

關于列車的第二個隱喻,“方舟”哲學,這個后面再講


二、列車的暴力機關

在電影中出現(xiàn)的列車統(tǒng)治機關,象征了階級社會中幾種代表性的專制暴力。

例如最開頭出現(xiàn)的士兵,完全按照美國大兵的形象打扮。其實很多裝備細節(jié)都是多余的,如此形似的形象,就是映射現(xiàn)代資本主義“民主社會”里的暴力機關。

注意一個細節(jié),那些大兵在執(zhí)行秩序時,對婦女會說“mam”,女士,用詞還顯彬彬有禮。和接下來的暴力相比,之前的偽善昭然若揭。這就是暗示現(xiàn)代民主社會里名義保護人民,其實是捍衛(wèi)階級社會秩序的國家機器。


那個戴眼鏡,口含假牙的女頭目,形象打扮讓人一看就聯(lián)想到1984。這個形象毫無疑問,是影射所謂“斯大林主義”下的極權官僚的。從這個角度來看,作者的政治傾向或許更偏向托派和第四國際。不過,從此引發(fā)的理論派別爭論,無法掩蓋這部電影自身的GM性。

水源車廂前的蒙面軍隊,則一看就讓人想到當代的極右納粹民族主義者,軍國主義(注意蒙面人還用日語喊了萬歲),以及各色法西斯。用的武器也充滿了血腥和殘忍的意味。他們當然象征著歷史上極右的極權暴力統(tǒng)治機關。

從美國大兵,到極權官僚,到法西斯屠夫,這個排比順序,揭露了作者對階級社會偽善的認識。階級社會的秩序是第一位的,底層的勞動者反抗越激烈,統(tǒng)治階級的偽善面具就私下越多,他們的本質(zhì)是極右法西斯式的。


三、人名

我個人確信所有人物的名字都有符合西方歷史文化的隱喻。但個人知識太差,說不出內(nèi)在的聯(lián)系來。這里就跳過


四、老人導師吉列姆

老人吉列姆的形象,與托洛茨基非常相似。在電影中隱喻的是GM先知。

圍繞吉列姆有兩個關鍵故事,一個是割肉飼人,一個是他和列車發(fā)明者wilford是好朋友。都需要詳細解讀。

五、導師吉列姆和列車長是老朋友

先說老朋友的問題。社會GM的先知,馬恩,自己都是高級知識分子,甚至本身就是統(tǒng)治階級一員。最早研習的絕大部分思想,都是統(tǒng)治階級用于維護統(tǒng)治的工具。他們本該是統(tǒng)治階級在底層群眾中最直接的宣傳工具。

吉列姆和wilford是老朋友,就是這種關系。此外,列車長說老吉列姆經(jīng)常和他長談。這個是符合歷史的,因為GM的先知很大一塊的精力用在與舊的統(tǒng)治階級哲學和理論對話、辯論,比如資本論。


六、吉列姆走向GM的新生

老吉列姆從列車長的協(xié)助者,變成GM的先知,有一個關鍵點,就是他割下了自己的肉讓別人吃,以此來阻止尾部車廂的自相殘殺。是人民的痛苦,尤其是孩子(象征著人類的未來),讓他覺醒了。割掉自己手臂,絕對不是計劃的一部分。

這特別像恩格斯。恩格斯本來是工廠主的兒子,當初讓他去工廠是為了學習管理技術??啥鞲袼褂H見工人的苦難,反而成長為堅定的GM者。

此外,托洛茨基本來也是富農(nóng)的兒子。他看不慣父親對雇工的剝削,萌芽了GM意識。當然,毛更為典型,毛自稱第一個GM的對象就是自己資產(chǎn)階級的父親。


七、周期性的GM

列車長wilford說,自己和吉列姆老朋友商量好,讓他到列車的車尾,定期煽動GM。利用GM來削弱底層和上層人口,使列車保持平衡。

列車里周期性GM的隱喻,直觀地象征著階級社會里周期性的社會危機。

列車長GM周期性的解讀,也恰恰是剝削階級自己對GM的解讀。許多anti-revolution理論,尤其是馬爾薩斯主義為代表的統(tǒng)治哲學,就把歷史上的社會危機和GM,解釋為人類發(fā)展過剩,而生產(chǎn)力不夠,導致的混亂(chaos),是混亂(chaos)而不是進步(revolution)。這種混亂削減了人口,也削減了與生產(chǎn)力的矛盾,從而又讓社會重新回到穩(wěn)定,當然是階級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

而馬克思主義看待經(jīng)濟危機,卻認為是剝削的直接結(jié)果,社會不公平,尤其是經(jīng)濟上的不公平,導致經(jīng)濟危機周期性發(fā)生。


八、列車長送出的紙條

電影中,列車說自己是周期性GM的締造者。這個隱喻恰恰是符合現(xiàn)實的。在階級社會里,無論是天災還是經(jīng)濟危機,剝削階級的最高層其實都是看到了危機的發(fā)生的。他們不去試圖阻止危機,他們的選擇是利用危機本身牟利。糧食饑荒時有投機倒把,股票跌落時可以唱空,金融危機時進場抄底,戰(zhàn)爭中倒賣軍火等等……

他們不僅掌握了更多的信息,看到了社會危機的到來,還會想盡各種辦法在社會危機中獲取更多的利益。

在當代陰謀論中,更是有一種觀點,認為統(tǒng)治世界的極少數(shù)寡頭們,策劃制造一系列的災難事件,讓全人類人口下降至五億左右以維持他們窮奢極欲的生活,也不至于讓地球環(huán)境滅亡。

電影中一個貫穿的謎團,就是在蛋白質(zhì)塊中的紅紙指令究竟是誰發(fā)出的。結(jié)局告訴我們這反而是列車長親自發(fā)出的。


九、老吉列姆利用紙條掌控GM的節(jié)奏

按列車長的說法,吉列姆是知道GM背后的目的。他如果不是與列車長合作實施陰謀,為何還要按紙條的指示指導GM,而不是揭露它呢?

這個隱喻恰恰符合馬克思主義的GM原理。剝削統(tǒng)治階級知道社會危機、經(jīng)濟危機的來臨,把溫和的反抗當成減壓閥,同時當成剪羊毛的重大機遇。但同時,對底層勞動者的GM者而言,也只有在經(jīng)濟危機、社會危機的關鍵時期,才迎來GM的高潮機遇。因此吉列姆覺醒了之后,也是要偽裝成和列車長配合,以促成GM的。即便以犧牲為代價

十、老吉列姆的兩重性

這種對GM的污蔑,主要的論據(jù)就是歷史上不成功的GM。這個也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一個前提和對立面。在馬、恩、列之前,gm的意識分為兩種,一種是奴隸翻身做奴隸主,農(nóng)民翻身做皇帝(后面會詳細分析)。另一種是有限的斗爭,典型代表是工聯(lián)主義等。這些斗爭雖然也轟轟烈烈,但只是爭取底層個人的、一時的利益,卻不能顛覆階級社會的根本秩序(不能打碎列車)。客觀上反而成為統(tǒng)治階級的幫兇。

馬列主義中非常重要的一塊,就是反對工聯(lián)主義、修正ism、社會GM黨、費邊社、墮落后的社會黨國際等等。這些派別之中,最具代表性的當然是第二國際的社會民主黨。

這些思想或者主張用溫和的反抗,爭取統(tǒng)治階級的讓步;或者主張盲目的恐怖主義,以發(fā)泄對剝削統(tǒng)治的仇恨。但都不懂得重建新秩序的必要性。

老的吉列姆,就代表這類GM者,同時也是列車長(最高統(tǒng)治階級)的協(xié)作者。更具體一點,他象征著馬克思恩格斯等先驅(qū)創(chuàng)建的社會民主黨。所以吉列姆稱自己“I am the shadows of shadows”。

吉列姆被殺,也是很有趣的隱喻。列車長說他沒能控制住GM的步伐。這也隱喻了當代社會黨在階級社會里的地位。他們代表底層群眾,在社會危機爆發(fā)時進行有限度的斗爭,此時他們的地位是得到統(tǒng)治階級認可的。一旦社會黨變得更富GM性,就會被統(tǒng)治階級視作背叛者,無窮的扼殺。李卜克內(nèi)西和盧森堡,作為社會民主黨中最進步的領袖,在旗幟鮮明反對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被人槍殺,非常相似。

十一、老吉列姆和新領袖柯蒂斯的關系

社會民主黨由于理論的不夠徹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成了反GM力量。但另一方面,社會民主黨也孕育了ccp.。后來的以列寧為領袖的俄國ccp,最早也是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一派(布爾什維克)。

精英化的社會民主黨孕育了群眾性更強的ccp,這和電影里老吉列姆培養(yǎng)的男主角柯蒂斯的過程是一致的。相比于老的社會GM黨,列寧式的ccp更主張吸收勞動人民中的進步者,尤其是工人中的進步者加入。

領袖從吉列姆向柯蒂斯的過度,也隱喻著社會GM從精英知識分子主導,向底層人民自己主導的GM進化的趨勢。

柯蒂斯最后的決斷讓他徹底超越了老吉列姆。新的GM者不僅站立在他們肩膀之上,還要以相反的方式超越他們,不再成為最高統(tǒng)治階級的協(xié)助者。

十二、柯蒂斯的原罪

到電影的末尾,我們知道,柯蒂斯在剛上車陷入饑荒后,是吃過人的。他甚至知道嬰兒的味道最好。這是柯蒂斯內(nèi)心最深處的原罪。

這個恰恰是對階級社會最深刻的分析和揭露。在一切階級社會的最頂層,人民過著最為窮困窘迫的日子。天災人禍之后,人相食的悲劇是切實發(fā)生過的。電影中的人相食是一個特別強的隱喻,在人相食之外,底層社會的窮人們也陷入互相欺詐、搶劫之中。用劣質(zhì)的食物騙錢,搶劫,偷竊等等。

權貴階層以此來批判最底層。用教育車廂小孩的話說,他們是吃自己拉的屎的豬??蓜e忘了,造成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我們剛一上車,士兵就收走了我們的全部財物”。這才是人相食的根本原因。

而底層勞動者臟、亂、差,互相爭斗的悲劇,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剝削階級對把底層剝削到無法生存又無力反抗的地步。底層的人民往往陷入不去掠奪其他窮苦人,自己就會死的道德絕境。而與此同時,剝削階層卻過著富裕的生活。所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而底層社會人相食的慘劇,是靠最早一批理想主義者,以割去自己的肉來保護他人的方式終結(jié)的。他們的大無畏奉獻精神,讓底層人的人性覺醒,從而學會團結(jié)起來而不是互相爭斗,共同反抗階級社會。

十三、柯蒂斯說,要奪取列車的引擎

柯蒂斯認為過去的GM者不夠成功,是因為他們走得不夠遠,沒有去奪取引擎。他要下決心奪取引擎。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隱喻。引擎就隱喻著國家的最高權力。

前面說過,歷史上代表底層群眾的反抗者分為兩種,一種是溫和的反抗者,他們的錯誤就在于“沒有去奪取引擎”;另一種反抗者,他們的明確目標是“奪取引擎”。在馬列主義的譜系里,奪取引擎意味著“無產(chǎn)階級專政”。社會民主黨、形形色色的其他反抗者(尤其是資產(chǎn)階級與小資民主黨派),和ccp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是否試圖“奪取引擎”,用暴力GM實現(xiàn)無產(chǎn)階級專政。

十四、柯蒂斯最后也沒有奪取列車的引擎

這個隱喻暗示了社會主義最核心的爭論點,對待“國家”的態(tài)度。馬克思他們寫的“法蘭西內(nèi)戰(zhàn)”,和列寧的“國家與GM”,要點就是講述這樣一個道理。對無產(chǎn)階級而言,奪取國家到手之后,它本身就成為最大的禍害。必須要打破國家機器,使它進化到新的形態(tài)

電影中的隱喻非常精妙。當柯蒂斯終于走到列車頭部的引擎車廂時,他才看到了全部的真相。所有人都依靠這個列車在生存著,“我們都是這量列車的囚徒”。只有保持列車的前進,同時保持列車內(nèi)“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均衡,大家才能生存。更殘酷的真相是,列車的零件損壞了,要讓列車繼續(xù)前進,必須要靠尺寸合適的小孩子做機械化的奴隸去維護它的運轉(zhuǎn)。

當柯蒂斯終于走到列車的頭部時,他才發(fā)現(xiàn)即便控制了列車,也永遠無法改變列車的黑暗秩序。這就相當于GM者爬到社會最頂層時才看見的問題,舊的國家機器要延續(xù)下去,他們就必須做新的剝削統(tǒng)治階級,不是去終止階級社會的秩序,而是維護它繼續(xù)運行下去。

歷史上的農(nóng)民起義無不如此。即便是ccp領導的社會主義GM,也許多都走向了修正ism,讓階級社會復辟。所以列車長才如此自信滿滿地說服柯蒂斯,要讓他做列車新的領導者,就像讓農(nóng)民起義的領袖做新皇帝,或讓無產(chǎn)階級的先鋒隊去做新的壟斷剝削階級一樣。

十五、雪國,列車,方舟

現(xiàn)在要再次介紹列車這個隱喻的更深層含義。世界陷入雪國,人類大部分滅絕,只能生活在一個奔馳的列車里。這寓意著人類社會的起源。原始社會更早的時期,人類是在一個叢林法則的世界中生存。他們組建了國家來保衛(wèi)自己,獲取資源繁衍,以及改造周圍的環(huán)境。

當階級社會出現(xiàn)以后,剝削階級最大的統(tǒng)治意識形態(tài)就是這樣:世界是一個難以生存的世界,而國家是全人類共同生活的“方舟”。一旦打碎了國家,如同打破了方舟,所有人都要滅亡陪葬。這就是影響最深的anti-revolution理論,讓許許多多的人無論自己生活多么慘痛,卻不敢顛覆整個秩序,害怕連被剝削的人生都在亂世(chaos)中失去。

這種共同體關系,電影中用非常戲劇化的場面來表達。就是列車通過葉卡特琳娜大橋,度過新年時,廝殺中的雙方居然停止砍殺,集體倒數(shù),歡呼“happy new year”。如此超現(xiàn)實的畫面,就暗示著階級社會中用國家興衰來綁架被壓迫的人民,以此來維護階級社會的“秩序”。


十六、環(huán)形鐵軌

環(huán)形鐵軌暗示著歷史周期率。既然毀壞引擎導致人類的滅亡,而保護引擎又意味著GM者稱為新的統(tǒng)治著,就說明用我國的話說,叫“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環(huán)形鐵軌遍布全球,隱喻著如果不打破列車本身,GM也無法改變階級社會,周而復始的歷史,將是全人類所有文明的共同的宿命。暗示GM的唯一出路,不是奪取引擎(政權)而已,而是打破列車(階級社會)本身。

十七、凍死的七個人

凍死的七個人是最早GM的一批人。他們認為自己能夠在冰雪天地下生存,然而卻凍死了。這隱喻了第一批試圖走出階級社會的先驅(qū)。而他們的出逃與凍死,直接隱喻了空想社會主義??障肷鐣髁x之所以失敗,在歷史唯物主義的視野下,是因為他們既缺少科學的理論指導,更缺乏建立社會主義的客觀條件。

而這個“客觀條件”,在電影里表現(xiàn)為冰雪終于在逐步融化,而隱喻的理論概念,當然是生產(chǎn)力的進一步發(fā)展。在歷史唯物主義的視角里,正是到了資本主義的工業(yè)文明時代,才使得科學的社會主義真正能夠?qū)崿F(xiàn)。這樣的觀點寫入了ccp宣言。

包括柯蒂斯在內(nèi),面對這個預言(韓國人想要炸掉列車的門),第一反應也是你瘋了吧?這隱喻了在打破一切階級社會的科學社會主義預言面前,舊時代人們的驚訝和不敢相信。

十八、列車長

列車長最早是賢人,最偉大的人,他預料到雪國的來臨,并建造了永動引擎的列車,拯救了許多人。列車長隱喻了國家的起源,他也象征著人類文明最早的賢者。然而這些最初的賢者,卻慢慢演化成了階級社會的最高統(tǒng)治者,蛻變成了剝削階級。如果放在中國歷史上,列車長則是伏羲氏、包犧氏、軒轅氏、神農(nóng)氏等。直到大禹治水之后,他的兒子成了夏朝的第一代君主,從此國家不再是天下為公,而是為了統(tǒng)治階級的一己之私。

而統(tǒng)治階級最終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去構建、維護一個階級社會,使之變成了全人類的牢籠。

柯蒂斯越來越深刻地了解列車和歷史之后,對列車長陷入兩難情緒,也象征著這樣的疑問:最有利于人民的領袖,蛻變成了剝削壓迫人民的罪魁禍首后,怎么辦?

十九、破壞列車

列車意味著階級社會,鐵軌意味著周而復始,永動的引擎也意味著永遠的剝削秩序。GM變成了屠殺人民以實現(xiàn)“生態(tài)均衡”的工具。最終要打破這個周期率,不是靠奪取引擎,而是靠破壞整個列車。這當然就隱喻了從ccp宣言,法蘭西內(nèi)戰(zhàn)到國家與GM中的最高理想和唯一出路,改造國家機器,終結(jié)階級社會。

破壞列車造成的后果,是遭遇雪崩而車毀人亡。在馬列主義的視角里,這當然是一個很悲觀的論調(diào)。一定會引發(fā)影迷們的討論:該GM,還是放棄GM?

但主角柯蒂斯做出了他的選擇。當他了解大部分真相時,陷入了深深的迷惘中,不知道自己是否要去維護這個殘酷至極的剝削社會。但他看到孩子被當成零件奴役時,被毒舌蒙蔽的良知徹底覺醒了,為了保護孩子,不惜造成列車的覆滅。

這是柯蒂斯的選擇,隱喻了ccp人GM精神的源泉和堅決性。這種最徹底斗爭精神總是與被剝削壓迫最深重的階層同在。中國歷史上就有這樣一句名言:“日曷喪,吾與汝偕亡!”

質(zhì)疑這個結(jié)果的觀眾,最好也思考一下《三體》中的一句名言“給文明以歲月,還是給歲月以文明?”

二十、關于結(jié)局

結(jié)局帶有強烈的末世情懷和宗教色彩,反映了作者的悲觀面。這點是本人比較不喜歡的。

二十一、其它的一些隱喻

電影中,GM者藏起武器,害怕給小孩不良的印象;而特別和藹可愛的懷孕女教師,卻當著學生面悍然拔槍殺人。而分發(fā)新年禮物貌似慈善的仆傭,其實是大屠殺的執(zhí)行者。這兩個隱喻的意思不言自明。

電影中,兒童象征著人類的未來。有三種兒童,一種是底層勞動者中倔強生存的兒童;一種是權貴階層被深度洗腦的兒童;第三種是最終被當成列車零件,機械化地維護階級社會秩序的兒童。這也象征著人類的三種未來。

導師吉列姆是因為兒童而覺醒,他割去了自己的手臂作為贖罪,走上了徹底GM的道路。遙相呼應,柯蒂斯最后也是為了保衛(wèi)兒童而徹底地GM了。

火在電影中有許多次應用。一次是照亮黑暗的火炬,一次是點燃炸藥的火種。它的意義也是不言自明的?!稛o人區(qū)》的一句話特別適合用在這里,“我認為人類和動物的區(qū)別不是放棄自私,而是人類會使用火”

 5 ) 一場精心策劃的“革命”

影片說的是全球變暖,然后人們用制冷劑讓氣溫降下來,氣溫是降下來了,卻成了千里冰封的雪國,人們便坐上了“諾亞”火車,在一直行走的火車上過了十八年。

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所以火車也成了一個小小的社會。在火車末節(jié)車廂,是最底層的,他們被壓迫、被殘害。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以柯蒂斯為頭的一場革命便展開了。

當他們的革命取得一半的勝利后,他們繼續(xù)往前面的車廂走,才發(fā)現(xiàn)前面車廂的人過得如此安逸享樂,同樣是人,差距咋就那么大呢。當看到水族館、蔬果園,我心里想:活在這美麗的地球上真好。

當柯蒂斯到達了權利的中心--引擎處時,方知這一場所謂的革命其實威爾精心策劃的,連那些情報也是他給柯蒂斯的,一是為了尋找繼承者,二是為了維持火車內(nèi)這個小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殺害一些人;一箭雙雕啊,然而,柯蒂斯在門前和南宮門酥講的那些話,注定讓威爾的計劃落空。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是自然界的法則,在影片中用在人類世界上,其實很殘忍,你有什么權利決定別人的生死?說是為了維護生態(tài)平衡,不也是為了自保?如果指標越來越小,最后只能就幾個人,我想,留下的也必定是那個“威爾”。

看電影介紹,原片名是韓文,難不成是韓國人拍的。韓國人真是做夢都想成為人類的祖先啊,不過,影片中做到了,夢該醒了。

 6 ) 《雪國列車》的66個秘密

這部科幻動作大片從籌備初期就備受矚目,去年在韓國、法國上映之后票房口碑雙收,而如今終于也在中國觀眾面前揭開了神秘的面紗。你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也許一頭霧水,也許莫名其妙,但看過之后卻會迫不及待地拉著別人想要分享,想要討論,想要證實自己所想的是不是對的。

LZ去年8月在首爾看了第一遍感覺有點暈,10月又在釜山看了一遍線索更清晰,還參加了《雪國列車》的發(fā)布會,群訪了老奉和老宋。那時候就一直想,什么時候能在國內(nèi)看到。等了大半年終于定檔,簡直百感交集。

雖然也許在國內(nèi)的宣傳、排片和票房還是不太理想,但是和以往進到中國的韓片來說已經(jīng)有太多優(yōu)勢,科幻題材吸引眼球,明星陣容給力,重點是網(wǎng)絡上還沒有盜版,所以也期待能有好的結(jié)果,給片方點信心,讓更多好的韓國電影能見到中國。

以下是所作策劃:《雪國列車》的66個秘密,請猛戳高清圖集鏈接~
http://www.m1905.com/newgallery/hdpic/741564.shtml#p1

或者直接戳豆瓣相冊鏈接
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127172142/

 短評

這種中國不會上映的片中國人也拍不出來。拋開棒子的種種,韓國導演近幾年在國際上的表現(xiàn)不得不讓人佩服,強烈的風格,讓人一看就知道是韓國電影,哪怕演員換成清一色的好萊塢。本片雖然bug較多,但是依然很好看,另外Chris Evans總算有一部讓人滿意的作品了。

6分鐘前
  • é
  • 推薦

裝個溫度計就解決的事搞得這么血腥

9分鐘前
  • 張小強
  • 較差

《發(fā)條橙》混搭《饑餓游戲》,《2001太空漫游》穿越《2012》,《人類之子》勇闖《楚門的世界》。一次新鮮而刺激、夸張而極致,五味雜陳、絕妙又荒誕的銀幕體驗,值得去深挖又擔心過度解讀的電影。勇敢的少年們,大膽的走出列車去創(chuàng)造奇跡吧,因為雪國世界自會有冰雪女王拯救你們!

14分鐘前
  • 影志
  • 力薦

片子不很血腥,卻建立在黑色壓抑、滅絕人性至絕望的背景下,寒意來自想象空間。這是人類的寓言,關于革命與階級,甚至搞出些圣經(jīng)啟示錄之類的感覺。影片野心太大,電影多少有些承擔不了,只能草草收場,靠幾段獨白講出核心。動作場面很贊,節(jié)奏感,惡趣味。魚,幼兒園這種。蒂爾達·斯文頓很亮眼

18分鐘前
  • 桃桃林林
  • 推薦

演得最好的是頭牌車廂舉手說車尾人吃自己屎的那個小女孩,一副碧池臉是怎么訓練出來的,太傳神

23分鐘前
  • 囧叔
  • 推薦

最后,韓國人終于成了全世界人的祖先。

25分鐘前
  • 安東
  • 還行

我也曾手里攥著一張硬座票,癡癡地望著臥鋪車廂里的人們。

28分鐘前
  • Obtson
  • 推薦

相當精彩,看似過關戰(zhàn)將的模式,內(nèi)容極為豐富與深刻。一輛列車封閉的小社會、完整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人類善惡美丑,貧富貴賤包羅萬象。后工業(yè)時代質(zhì)感,蒸汽朋克、反烏托邦精神內(nèi)核,到頭來卻發(fā)現(xiàn)是上帝與魔鬼的契約。整體震撼,結(jié)尾稍顯弱,是奉俊昊的妥協(xié),假如讓隊長最終登頂進入死循環(huán)是極佳的政治寓言

33分鐘前
  • 烏鴉火堂
  • 推薦

吃孩子,吃自己,殘肢刑,殺孕婦。但目的并非賣弄這些細節(jié),而是為了表達嚴肅的主題,完爆昆汀和Edgar Wright。幕后黑手擋不住自由意志,絕對權力腐蝕不了革命青年的心,小奉數(shù)一數(shù)二的作品。

36分鐘前
  • 風間隼
  • 力薦

到最后食盡熊歸山,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

40分鐘前
  • 蘆哲峰
  • 還行

那頭白熊最后要是把小孩們都吃掉就神作了~漢江怪物泥滾開?。?!

45分鐘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薦

如果我是導演就讓男主被洗腦成功。輪回神馬的才有意思呢。

50分鐘前
  • A.T.Z.
  • 推薦

【Spoiler Alert】北極熊的快樂結(jié)局

51分鐘前
  • 何倩彤
  • 還行

媽啊想想攝影是怎么架機位的都覺得頭疼,列車設定意味著從頭到尾全巷戰(zhàn),導演也是蠻舍得想

54分鐘前
  • 黃青蕉
  • 力薦

黃種人夏娃和黑種人亞當步出長長的產(chǎn)道,來到一個沒白種人什么事的白色世界。The End。

55分鐘前
  • 惡魔的步調(diào)
  • 推薦

3.5 結(jié)尾功虧一簣,埃文斯絕對應該被成功洗腦的,否則整個苦心建立的政治寓言是失效的。

58分鐘前
  • LOOK
  • 還行

兼顧商業(yè)片的節(jié)奏和文藝片的野心,奇觀式的暴力和場景創(chuàng)意絕佳,故事的背景和世界觀的構建卻算不得漂亮,最后全靠演員大段的對白來豐富,而之后緊接著就是真相的反轉(zhuǎn),大爆炸式的信息量一股腦的堆在一起了。你姑且稱這種劇本大尾巴狼式的敘事敗筆叫反高潮吧,玩不好就會功虧一簣?!铩铩铩?/p>

60分鐘前
  • 褻瀆電影
  • 推薦

前半小時錯位的黑色幽默就已經(jīng)有種濃濃的B級山寨感,各種層面的硬傷更是遍布全片,主題過分追求高大上可隨后半段莫名的情節(jié)發(fā)展在邏輯上又充滿自我矛盾,結(jié)局更是無力得令人發(fā)指。。只能看在中段還是有不少亮點的份上勉強給出三星了。?!,F(xiàn)在對奉神的心情大概形容就是看完寧浩大劫案受的傷再乘十倍。

1小時前
  • Steamed Punk
  • 還行

北極熊內(nèi)心OS:老子找了這么久終于找到食物了(。

1小時前
  • M A R A
  • 推薦

又一次赤裸裸的展現(xiàn)人類弱點的好電影,一列列車充分展現(xiàn)了人類的善惡美丑。當大自然都被凍結(jié)的時候,人類依靠的卻只是一個引擎,一個讓生命維持,卻創(chuàng)造著讓底層人民為吃一頓飽飯而互相廝殺,上層人民糜爛享受又綽綽有余的不公社會,但這一切都是由擁有權利的引擎控制者所操控,有善有惡才是平衡嗎?

1小時前
  • Braver.J
  • 推薦

返回首頁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