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人類作的孽
《MIMIC》這部片子的中文譯名叫做《變種DNA》,雖然大致表達了意思,卻有些俗套。而且只標榜了這是一步以生化變異為主題的恐怖片,完全沒有表達出影片真正的意思:“當蟲變成人,我們該怎么辦?”
英文中Mimic一詞的意思是“模擬、摹仿”。影片一開始,女主所飾演的女昆蟲學家被找到解決紐約城的傳染病問題,所謂的“克氏綜合征”。這種病無法通過空氣傳播,最主要的傳播途徑是昆蟲——蟑螂——而且只感染小孩。最恐怖的是,這種病沒有已知有效的疫苗和解藥,一旦被感染,必定要致殘,嚴重者甚至會死亡。
于是,為了遏制這種可怕的傳染病,女主使用了生化手段:她和同為生物學家昆蟲學家的老公男主混合了白蟻和螳螂的DNA,在實驗室中培育出一種猶大蟲。這種猶大蟲堪稱蟑螂的克星,其體液中的酶類可以極大加快蟑螂的代謝。而由于這種猶大蟲自身也代謝極快,它們無法產(chǎn)生后代,綠色無污染,堪稱完美的解決方案。果然,這種蟲子一出馬,紐約的蟑螂立馬被消滅的干干凈凈??膳碌摹翱耸暇C合征”也就跟著無數(shù)無辜的蟑螂一起滾去見閻王了。
殊不知,更可怕的還在后面。兩個小屁孩逮到一只仍然存貨的猶大蟲幼蟲,馬上拿到女主那里去賣掉換錢。女主大驚,猶大蟲幼蟲的存在顯然證明事情沒有按照原本的劇本來,猶大蟲還在繁衍!
其實影片看到這里,暗線就埋的再清楚不過了。女主恰巧解釋給小屁孩(觀眾)蟻群有一個蟻后,而恰巧猶大蟲這種具有蟻群習性的生物也有一個蟻后??傊?,這種類型的片子永遠只要消滅一個女王就夠了…(扶額
后面就是很俗套的調(diào)查調(diào)查調(diào)查、歷險歷險歷險、爆炸爆炸爆炸??傊?,在影片的最后,猶大蟲被一頓燒烤全部嗝屁,伴隨男主女主一起的龍?zhí)兹勘惝敚挥幸粋€正太抱緊了女主大腿不松手活到了最后。兩個小屁孩的魂魄和地鐵站黑人大叔的魂魄:我好氣啊?。。。植榔谌吮厮蓝?br>
這部片子的亮點在于那個模擬人形的兵蟲。說實話,一開始看的時候我還真想錯了,我以為這個人形的瘦高個同《黑衣人》中的大蟲一樣穿了人皮,又或者是無數(shù)小蟲聚合成一個人形怪物…沒想到最后一個瘦高個就是一只大蟲子,好肥~~富含蛋白質(zhì),要是賣到廣東必定是分分鐘被吃光的節(jié)奏??!
細思起來,其實恐怖的點并不在于人類可以創(chuàng)造出這種怪物,也不在于這種怪物聰明到會模仿人形、和人一樣大以及能在天花板上拉屎??植谰涂植涝谶@是男主女主兩個小科學家在實驗室鼓搗鼓搗就整出來的產(chǎn)物。就現(xiàn)在的科技來說,我們完全有能力創(chuàng)造一些超越人類想象力的東西,但是一旦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人類就有可能再也限制不住了。
就拿影片里的紐約來說吧,城市的下水道和地鐵管線錯綜復雜又人跡罕至,抱團取暖死了都沒人注意到的非法移民和流浪漢。充足的生存空間+充足的營養(yǎng),這要是放在瘟疫公司里面就是完美開局??!要不是兩個小屁孩偶然逮到一只幼蟲,又偶然又偶然的把它送給了女主,可能蟲子早就占領了整個紐約的地下空間了。因為不知道,所以我們無所應對;當我們意識過來事情有多危險,卻又往往無可挽回了。
可惜的人受限于時間,看不到自己的決定會在將來造成怎樣的災難。米基利發(fā)明氟利昂的時候,肯定沒想到這玩意會摧毀臭氧層。而如今我們看著挺好而為之鼓掌的最新科技,會不會就是人類文明這頭駱駝背上的最后一根稻草?人類墳頭上的最后一抔黃土?原來這還是只有大科學家才能干出來的事,現(xiàn)在,沒準就有那個郁郁不得志的中年科學家,恰巧還有點性格缺陷剛和老婆離婚,正百無聊賴地泡在實驗室里,看著某個實驗材料眼前一亮...
這個年代,想要搞個大新聞實在太容易了。
2 ) “猶大”的后代,,
暴強版“小強”...
實在驚悚....
男豬怎么瞅著有點像成人版“哈利波特”?
話說,跟DNA有關的電影是經(jīng)久不衰的話題
這部電影里,昆蟲學家用改變過DNA的“猶大”救治了孩童,接著,被遺棄的昆蟲們,不斷自我突變,向天敵人類邁進。
悲劇就是蟑螂類人化..
更大的悲劇就是,人類成為果腹之物。
拯救再次上演,人類既渺小又偉大,既自私又毅勇(男豬出去求尋生路的時候,那叫一個勇而悲??!~~~)
昆蟲類人化,是它們自身最大的悲劇
它們是猶大的后代,猶大是什么樣的人,背棄耶穌
電影所定義的名字,是不是隱含著,這種背棄人類的基因突變,始終是要掛彩的?
幸好只是電影...
3 ) 小強變裝大作戰(zhàn)
Mimic系列目前為止總共三部,1997年的第一部由日后以《潘神的迷宮》(Pan's Labyrinth)揚名的黑暗系導演Guillermo del Toro執(zhí)導,他同時參與了編??;余下的2001年2003年這兩部跟Guillermo del Toro沒什么關系,而且應該都是沒有在影院上映直接發(fā)行錄影帶的。
Mimic的原著來源于唐納德·沃海姆(Donald A.Wollheim)的短篇小說,以昆蟲的擬態(tài)為話題的恐怖之作。
第一部的故事背景設定是這樣的:
紐約發(fā)生了一種以蟑螂為傳播途徑的傳染病,受害者多為兒童,一對生物學家夫婦制造出了一種新的蟑螂品種,名為“猶大”,以其人之道反之其人之身,讓它們在蟑螂中傳播疾病。
兩年后,雖然傳染病被遏制了,但人們在地鐵隧道中發(fā)現(xiàn)猶大進化成了一種巨形蟑螂,而且進化出了一種類似于人臉的擬態(tài),它們立著身體的時候就如一裹著黑色風衣的神秘客。它們開始獵食人類。
我覺得,這一點上,把Mimic翻成“秘密客”非常的應景,不僅是音譯上的相近,更是對劇中小強的詭異形象的一種生動概括。
第一部故事的高潮就是那對生物學家couple逃離地鐵隧道的過程。
由《侏羅紀公園》的視覺效果泰勒本·埃林森設計的特技,強調(diào)了黑白的強烈對比,營造了一種陰森可怖的氣氛。這種氛圍讓人不自覺地想到了Alex Proyas執(zhí)導的《移魂都市》(Dark City),原因不明而喻,Alex Proyas和Guillermo del Toro同屬黑暗系導演,只不過前者偏Noir一點,后者偏Gothic一點;如果單從地下鐵和怪獸去聯(lián)想,那就讓人想起了Roland Emmerich的《哥斯拉》(Godzilla),最后都是以轟炸地鐵告終,當然,兩劇中小強的體型幾乎是兩個極端。
第二部的故事主要說的是一只猶大蟑螂男愛上一個人類女人而不斷干掉接近女人身邊的男人并擬態(tài)出被干掉的男人的臉的故事。
沒錯,第二部中的小強猶大又進一步進化了。猶大蟑螂在第一部中的人臉擬態(tài)只不過有點像人臉而已,或者說像面具更為確切些,而且不能變換,但是現(xiàn)在它們可以隨心所欲地變臉了。
第一部里明確有這么提到過,說是那一大群長翅膀的小強中只有一只公的,公的是不長翅膀的;所以當?shù)诙恐幸恢婚L翅膀的大蟑螂愛上一個女人的時候,我愣了一下,想到,莫非這是只蕾絲邊小強。
后來查了一下,第一部中“公的不長翅膀”的說法似乎不太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但是一夫群妻制到是有根據(jù)的。查到這么兩段說明:
雄蟑螂的體形一般比較瘦小、細長,而雌蟑螂則肥厚、寬大;在少數(shù)種類中,雄蟑螂的翅發(fā)達,伸及尾端,但雌蟑螂的翅僅覆蓋到腹部的前半部,或無翅。
雄蟲一生能交配多次,但雌蟲僅交配1次或2次,1次交配就可使它終生產(chǎn)出受精卵。
所以現(xiàn)實中并不是公小強就一定不長翅膀的,這樣就讓第二部看起來并不那么荒謬了。
其中還說到小強們的交配方式,就是公小強用像鐮刀一樣鋒利的生殖強直接刺入母小強體內(nèi)。還說到,如果那樣做不受傷,純屬是運氣;當然,還說到小強們身首異處可活上九天,最后還是因為餓死的。另,有的小強還可以無性生殖,就是說,某些母小強不用受鐮刀之苦。
猶大小強受女人的誘惑,可能單單只是因為荷爾蒙的刺激。好像在哺乳動物中不同物種間也常常會有因為荷爾蒙的欺騙而發(fā)生畸形戀的例子。在第一部中小強就進化出了肺,就是說猶大其實是一種哺乳動物與昆蟲的嵌合體。故事中的小強最后被女豬的剪刀剪斷了脖子。
當故事發(fā)展到警察涉入調(diào)查時,該片就變成了偵探恐怖片——不過這么歸類不過是我一廂情愿罷了,事實上并沒有那么明確的主題,因為主角是小強的緣故,而且故事主要發(fā)生在地鐵隧道和下水道這樣的地方,所以當然不能拍出像《歌斯拉》或是《星河艦隊》(Starship Troopers)那樣的恢宏氣勢,但我琢磨如果主題定的明確一點的話,比如說以有點Noir味道的偵探片作主調(diào),并多點懸念,那這個續(xù)作就不至于像現(xiàn)在這樣的“小氣”,會更加“個性”“靈性”一點。這種概念的“個性”“靈性”就在第三作中就表現(xiàn)出來了。
第三部的故事主角是十年后當年患病幸存下來的一個小鬼。
因為免疫力不濟全天候家里蹲,養(yǎng)成了在窗口拿著照相機對著外面的大馬路和對面公寓狂拍的習慣。于是發(fā)現(xiàn)了一個可疑的收垃圾男,愛上了一個美麗芳鄰,幾只從下水道跑出來的猶大蟑螂開始殺戮時,這個泡泡男卻不能跑到房子外頭去……
雖然我上面說第三部有“個性”有“靈性”,但是太沒“人性”了點。可以說設定是抄襲《泡泡男》(Bubble Boy)的,而故事是抄襲《后窗》(Rear Window)的。這讓它變得很尷尬。
故事的角色設定則是大量俗套的公式化臉譜,三口之家,兄妹倆都相當神經(jīng)質(zhì),妹妹和毒販子小黑有一腿——小黑和妹妹后來都被小強掛了,妹妹和那個芳鄰還是朋友并且介紹給了她哥哥;兄妹倆認為目睹了謀殺事件,報了警,來調(diào)查的警察就被他們喪夫已久的老媽勾搭上了,并且對兄妹倆的報警不當回事——最后警察和老媽都被小強掛了;引出猶大的那個關鍵人物,垃圾男,turned out是個瘋子生物學家——后來仍然被小強掛了……最后故事以爆掉泡泡男整天抱著的氧氣罐,泡泡男躲在冰箱里幸存以告終。
PS.Mimic的故事體系雖然有別與陰謀更多的陰謀的CUBE系列以及密殺更多的密殺的SAW系列,但仍然是滾雪球式的。
最后再來提一下Mimic的原著作者唐納德·沃海姆(Donald A.Wollheim,1914.10.01~1990.12.02)。
首先作為Futurians(左傾科幻創(chuàng)作團體)成員之一,Wollheim是一個極具影響力的科幻迷,同時他還是一位短篇小說家,一個編輯(從1957-1971,一直從事《Ace》的編輯工作),一個出版商(1971年創(chuàng)建了《Daw Books》)。
1975年因為小說《全權代勞的粉絲》 ("the fan who has done everything" )而獲得了雨果獎特別獎(Special Award),同年的長篇得主就是厄休拉·勒古恩(Ursula K. Le Guin)的烏托邦大作《一無所有》(The Dispossessed)。
1981年榮膺世界奇幻獎專業(yè)貢獻特別賞(SPECIAL AWARD, PROFESSIONAL:for DAW)。
1986年獲世界奇幻獎特別貢獻獎(SPECIAL CONVENTION AWARD)?! ?br>
此外Donald A.Wollheim還是1988年在英國倫敦舉行的世界奇幻獎大會的評委;兩年后,1990年,于紐約死于心臟病。
2002年,Donald A.Wollheim被收于科幻名人堂(SF Hall of Fame,于1996由堪薩斯科幻奇幻協(xié)會和堪薩斯大學科幻研究中心成立,每年評選四人:在世和逝世各兩位)。
4 ) 當昆蟲進化成人類
文/夢見烏鴉
這是一部典型的科幻恐怖片,來自《地獄男爵》與《潘神迷宮》的大導演吉爾摩·德·特羅的好萊塢處女作。廢話少說,在如今大導演如日中天的情況下,其在好萊塢的頭一炮,《變種DNA》比起其好萊塢成名作《刀鋒戰(zhàn)士2》更應該值得人們的關注。
與以往科幻恐怖片如出一轍的是,《變種DNA》的主角不在于人類,而是片中神秘的人形昆蟲。本片有點像一出邪惡版的達爾文進化論,一種只能存活不超過生育周期的變種蟑螂在自然的優(yōu)勝劣汰下不僅得以生存,而且基因突變的緣故使自身的繁殖周期極度縮短,幾年的時間便完成了幾百萬代進化。這個看似與無聊惡搞片《進化》類似的情節(jié)實際上要比后者早數(shù)年,而且題材也更加嚴肅。本片也可以看做是現(xiàn)代版的潘多拉故事,那具有人類外表的昆蟲不光外形可怖,而且其背后的故事更加令人毛骨悚然,在人類對自然生態(tài)的干預下,直接給出了“當昆蟲進化成人類” 這種恐怖的事實。就是這部有著俗套故事和單薄人物的科幻恐怖片,在對我們?nèi)粘I钪袩o處不在的蟑螂進行科幻級別的夸張之后,其后果使人不寒而栗 。
片中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除了張牙舞爪的人形昆蟲,再下來就是紐約市那縱橫交錯的地下迷宮了。在美國拍片有個好處,就是可以就地取材,不管是多如牛毛的人工片場還是這種廢棄的工礦用地,只要你可以想到的,這些地方完全可以符合你搞定任何題材的片子。這個現(xiàn)代版潘多拉的故事對觀眾除了那種稀松平常的恐怖襲擊之外,最意外的收獲恐怕是對紐約市復雜的驚人的地下交通網(wǎng)絡能窺見一斑。
本片幾乎2/3的場景是在陰暗潮濕的地下隧道發(fā)生的,破爛不堪的廢棄地鐵車站,空閑了半個世紀的地下防空洞,還有狹長幽暗蜿蜒無數(shù)的管道,這些頗具后現(xiàn)代氣息和舊工業(yè)革命風格的畫面,能帶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與冷冰冰的氣息。這種壓抑的氣氛不僅大大加強了片中恐怖之感,而且最為突出的一點是在地下不斷變換的場景中始終脫離不開一個格調(diào),就是廢棄物與潮濕環(huán)境的無處不在,這樣使通片帶有一種灰暗的色調(diào),再加上地面上幾乎沒有停過的瓢潑大雨,使電影從內(nèi)向外還散發(fā)出一種潮濕的味道,這種壓抑的味道與陰潮的氣息混雜在一起向人撲面而來,令人極度心中不安,比起那古怪的昆蟲,本片的場景和色調(diào)似乎更能觸動觀眾心中的陰暗之踵。
本片攝于1997年,當時的吉爾摩·德·特羅名不見經(jīng)傳,本片可以認定為其在好萊塢個人風格確定化的一種嘗試。在片中包括影像風格與對周遭環(huán)境的把握能力上雖然略顯稚嫩,但已經(jīng)初顯出日后個人獨特的電影風格的雛形。尤其是片中那種陰冷的氣息和灰暗的色調(diào),還有片中性格孤僻的小男孩,都足以體現(xiàn)出電影對其今后包括《地獄男爵》和《潘神的迷宮》等片的影響,而且后來的《刀鋒戰(zhàn)士2》中手術臺上的解剖情節(jié)更是對本片的直接復制,可見這一部小成本的恐怖片對吉爾摩·德·特羅電影之路的貢獻。
這部《變種DNA》總體來說仍屬于B級片的范疇,在當時此類電影多如牛毛的環(huán)境下,本片獲得中重視程度不高,但是也決不能忽視本片在科幻片影迷中爆棚的口碑,包括片中的特效場面和化妝技術即使在今天看來也毫不過時?!蹲兎NDNA》是科幻片迷的必修之課,推薦觀看。
5 ) (2010年3月28日)
(2010年3月28日)
最近入了一套Mimic 1-3,就把它又重新看了一遍,2和3不是Guillermo del Toro執(zhí)導的,當然水平和1不在一個段位,但故事之間仍舊有一定延續(xù)性,也因為這部Mimic,讓好萊塢的大拿們開始接納了這位墨西哥導演(他的處女作《魔鬼銀爪》在墨西哥獲獎無數(shù)),也正是屢次好萊塢之旅感受到的與機制格格不入,讓這位年輕的導演在后來又返鄉(xiāng)拍攝了那部叫好又叫座的《鬼童院》,2次踏上Beverley Hills,他的段位已提升好幾級,之后執(zhí)導的便是保住了系列晚節(jié)的《刀鋒戰(zhàn)士2》、拍的很像漫畫的《地獄男孩》以及生平最受好評的《潘神的迷宮》。
6 ) 變種DNA
這一系列電影也有音譯的名字叫秘密客,感覺雖然是音譯的,但是這個名字還是有點意思的。
變種DNA1
為什么血液會吸引蟑螂?
因為蟑螂傳播疾病,所以用基因改造手段,創(chuàng)造了急速新陳代謝的蟑螂,從而使所有的蟑螂都因為新陳代謝過快餓死了,原體,最多只能活六個月,結(jié)果卻發(fā)生了變異。這就是變種DNA的最主要的故事背景吧。
電影中的有兩個明顯是為劇情發(fā)展而給的設定,一個是蟑螂嗜血,這個說法好像從來沒聽說過,也沒查到有相關說法的資料。第二是智商過高,再怎么樣也只是一個昆蟲罷了,蟑螂的腦袋小,腦容量不可能太高,就限制了它的智商,而電影中,還懂得機械原理,這似乎已經(jīng)完全脫離智商范圍了,這完全是受過教育。
陀螺第一部進軍好萊塢的電影,“好萊虎”太兇猛,沒有太明顯的作者痕跡與個人風格,多條感情線的并入?yún)s使得這部商業(yè)電影顯得有點不倫不類。有幾個有意思的小設計:飛天蟑螂人散開的翅膀、拿著對勺聽腳型的小男孩、不能懷孕的女研究員,以及飾演警察的那個演員像姜文、姜武的合體。
80挺棒的片。配樂聽起來很耳熟,女聲輕聲吟唱,給人的感受飄渺且詭異。高超的導演技巧彌補了劇本故事的不足,氣氛刻畫非常吸引人。由于導演是墨西哥的,這部片看上去跟好萊塢恐怖片的氣質(zhì)還是差別很大,其精致的程度使本片完全沒有小成本電影的粗糙和即興感。不足是,模擬人類的創(chuàng)意完全能挖掘更深些
經(jīng)費不夠黑暗來湊,陀螺還是蠻厲害的,觀看影片時其實一直有個困惑我的點,就是為什么會設定為女主無法懷孕,以及她所制造出的昆蟲與女主的未孕究竟有什么含義和關系,看完后大概理解了,1.影片內(nèi)多次探討昆蟲可以模擬人形,2.女主未孕3年卻突然懷孕,3.涂抹昆蟲體液可以讓昆蟲誤以為人類是它的同類,可男主與曼尼身上同涂體液卻只有曼尼被殺,4.結(jié)局男女主角相擁時鏡頭卻緩緩下降停留在男孩的臉與手上,而他手中握住的也正是他自己親手制作的昆蟲模型。在多層次的暗示下,這是否也意味著男主其實以被昆蟲所模擬,或者說男主是否已演變?yōu)榱四侵恍坌岳ハx,劇中也多次提及,女主所制造出的昆蟲本是無法繁衍的,而且只應存在一只雄性,細思極恐,這是否也在預示著昆蟲自身又一次的進化為了更高的形態(tài),并且有了不同的繁殖方式。
高中租碟子為《神秘客》估計是港臺譯名~當時不敢想象如果小強變身人類,會成什么樣子!
夠恐怖。修補一個bug帶來新的bug,生物界的程序猿面對自己的bug,最后直接刪除程序了事...
3.4,巨大化蟑螂食人及主角在身上塗抹蟑螂體液自救,是中學時印象最深刻的恐怖片橋段。1997年的好萊塢是怎麼了,才會在短短兩個月內(nèi)出品Mimic和Man in Black兩部以蟑螂發(fā)想的科幻片?
很早時候看過,印象比較深的恐怖片,那時候吉爾莫·德爾·托羅還未成名。
這一部的劇本寫的也太三流了,很多情節(jié)很難說是無用情節(jié)還是因為解釋不足而與主線缺乏聯(lián)系。節(jié)奏也很拉跨。但是陀螺的惡趣味真的是永存。二和三就不看了,甚至都不是陀螺拍的。
意外在迅雷上找到的電影 評分都不低 現(xiàn)在看有點弱 但是以當時97年的水平還是不錯的
寂寞的托羅對地下世界的熱衷以及豐富的想象力在本片中表露無遺。可惜他這部好萊塢處女作算不上成功:過于商業(yè)化的套路,單薄的人物,單一的懸念等等。在沉淀了5年后他才重返好萊塢拍出了刀鋒戰(zhàn)士系列最高作《刀鋒戰(zhàn)士2》以及后來更成熟的《地獄男爵》。雖然是部平庸的作品,但對寂寞哥而言卻意義非凡。
2.5,鞋匠的孩子真的勇,也有點坑,這個概念有點細思極恐,進化后可模仿人類。格局前面看似會很大,涉及交通什么的,以為會擴散,結(jié)果其實格局很小,就是在地下解決問題。
陀螺稱之為妥協(xié)的產(chǎn)物,要是找到2011的導演剪輯版再看看吧
這貨居然丑過蒼蠅人,我服了。昆蟲愛好者應該會喜好,太惡心了??赐瓯酒瑢ξ叶允莻€挑戰(zhàn),還好勉強成功
當年能做到這個程度,算是怪物片里的優(yōu)秀片子了。那個人臉面具+1
就算是米拉索維諾的粉絲,也必須承認她和諾森兩位領銜此片算是錯選。太過溫靜文雅,缺少此類暗黑系怪獸作品所需要的角色爆發(fā)力與堅毅度。再就是昆蟲類的怪獸實在是超越了對惡嘔的接受底線……兩星半。
看到開頭,知道結(jié)尾的一部電影.........不喜歡這樣的,或許看太多類似的了。
德爾托羅早期又一部,繼續(xù)勝在點子和氣氛。其實故事本身太俗套,變異怪物+惡心口味,節(jié)奏人物轉(zhuǎn)折處理都很常規(guī),只有這個巨型蟑螂模仿人類的梗不同以往。
人形小強很不錯,其他都不好,人物無聊節(jié)奏拖沓驚險不給力。小男孩表情呆滯角色作死,煩。因為攝于多倫多,置景是柯能堡御用的卡蘿爾喲開頭醫(yī)院一場很有她的風格吧
墨西哥佬吉爾莫的《殺出蟲圍》,NYC地鐵隧道大逃亡。超級小強擬人進化和《沙王》有星點相似。Josh Brolin嫩臉出鏡便當男。
家里有太多這種東西,小時候睡覺時身上也有它們在爬,源于真實的恐懼是最有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