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人妻视频免费人人|2021少妇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日韩片无码中文字幕

<strong id="g78f3"><menu id="g78f3"><strike id="g78f3"></strike></menu></strong>

幸福路上 動畫電影版

劇情片臺灣2018

主演:桂綸鎂  魏德圣  陳博正  廖慧珍  

導演:內詳

播放地址

 劇照

幸福路上 動畫電影版 劇照 NO.1幸福路上 動畫電影版 劇照 NO.2幸福路上 動畫電影版 劇照 NO.3幸福路上 動畫電影版 劇照 NO.4幸福路上 動畫電影版 劇照 NO.5幸福路上 動畫電影版 劇照 NO.6幸福路上 動畫電影版 劇照 NO.13幸福路上 動畫電影版 劇照 NO.14幸福路上 動畫電影版 劇照 NO.15幸福路上 動畫電影版 劇照 NO.16幸福路上 動畫電影版 劇照 NO.17幸福路上 動畫電影版 劇照 NO.18幸福路上 動畫電影版 劇照 NO.19幸福路上 動畫電影版 劇照 NO.20
更新時間:2024-08-01 04:01

詳細劇情

 長篇影評

 1 ) 《幸福路上》你相信你的人生是什么,就會變成什么

人只要吃飽,就很幸福了。

金句

1、想象力是可以創(chuàng)造美好,但是,事情的真相,跟你想的往往不太一樣,別人告訴你的,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用自己的眼睛和智慧去看事情,去尋找真正的原因和答案,因為心靈的眼睛,會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

2、醒來的時候,總是不確定自己是誰,躺在那里。

我是誰啊,我是什么時候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的?

你知道自己的人生想要什么嗎?

你真的不知道自己要干嘛嗎?

3、為什么童年可以這么開心?因為孩子們都是用心的眼睛在看事情呀。

4、「錢或許真的是最重要的,無論什么時候,都要記得存點錢,總有一天會用得上的?!?/p>

我根本啊,就一直按照我媽希望的路走,我一點都不快樂,還想要自己養(yǎng)小孩。

時代變了,每個人被期待該走的路卻還是沒變,我覺得我應該選自己想走的路。

主題曲

——《幸福路上·蔡依林》

那個當初的我,現在好嗎

你失落在,哪一次搬家

但每次太陽落下,依然往上爬

新的枝丫,來自舊的傷疤

以為幸福,不在這在別處

總是滿足,別人要的滿足

一路追逐,原來是我怕和自己獨處

我又是誰,我卻說不清楚

成為了你理想的人了嗎

那故事后來,有什么留下

但每次太陽落下,依然往上爬

新的枝丫,來自舊的傷疤

也許幸福,不過是種自如

是一段路,不必通往何處

也許幸福,本來沒有路,要一步一步

是一首歌,是裂縫的光束

是一首歌,有淚水的溫度

送你一份愛的禮物,我祝你幸福

無路你在何時,或是在何處

莫忘了我的祝福

影評

如果日番是專業(yè)水平,那這部的水平就是初級水平。影片于2018年1月5日上映,也就是說動畫已經非常成熟了,但是該片的畫風跟日番差的卻不只一個等級??。

音樂、故事、內容都是欠缺的,如果一句話就能說清楚的東西,為什么要花大成本做成電影呢?而且這些內容也已經很大眾化了,大家都知道的東西很難引起人們的共鳴,除非影片講了大家共同的回憶。嗯,這部片子應該是屬于臺灣人的。

故事開始還是挺吸引我的,探討哲學問題,但看到后面發(fā)現,其實整理成金句就可以了,影片好像也沒有其它的了。

真正比較吸引我的是主題曲的2段話:“你失落在,哪一次搬家”,“一路追逐,原來是我怕和自己獨處”。工作一段時間之后,慢慢能體會其中的滋味了。

綜合來看,主觀評分 6.0,面對有臺灣回憶的觀眾,主觀評分可以給到 7.0。

 2 ) 有深度

這個電影其實講了很普通的一個問題,每個人都在不同的階段遇到過不同的問題,當然,這個問題也很普遍,就很普遍,人生到了一定程度上,會遇到思考人生的事情,這是人性的本能,很正常的事情,但我感動的是那種一次一次面對這種思考時一個人的孤獨,很孤獨,但又很自我,很享受那種自己一個人跨過一個個人生的階段那種蛻變,很感動自己的成長,還有導演組也很棒,各方面都很不錯,還有,非常喜歡女主,很有代入感,很喜歡。推薦一下。大家看看吧。

 3 ) 新的枝丫來自舊的傷疤

動畫電影于臺灣電影史整本而言,雖不至于空缺,寥寥幾筆即可帶過。臺灣動畫史萌芽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早年,臺灣作為迪士尼動畫公司的代工工廠,只有純粹勞動力輸出。直到二十年前,一部名為《魔法阿嬤》的片子在臺灣上映,融合了地方普渡文化、民間信仰元素,王小棣執(zhí)導,文英阿姨配音,4000萬臺幣的加持下,影片大獲成功,亦成為了臺灣動畫電影的傳奇,此后的二十年來,無論中元普渡與鬼月,她總會如期以電視轉播的方式,出現在臺灣的電視熒屏上,成為一代代臺灣人的童年回憶與陪伴。

可惜的是,自《魔法阿嬤》后,臺灣動畫電影鮮少再有如此傳奇性的標桿誕生,甚至可以說鮮少有動畫長片誕生。在2017年前,金馬獎已十二年無臺灣動畫電影獲得提名。直至2017年,《幸福路上》的出現,讓這一年成為了臺灣動畫電影史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歷史回溯

2017年年底至2018年年初,短短兩周內,同時有《小貓巴克里》和《幸福路上》兩部臺灣動畫長片登陸臺灣大銀幕。并且兩部以嚴肅深刻的內涵,開拓了以低齡化取勝的動畫電影的另一重維度。先有《小貓巴克里》以人類男孩在動物王國的經歷,見證國家機器“造神”與“神的幻滅”的過程。而后《幸福路上》,雖畫風甜美溫馨,但以更大的格局,從個人的成長視角以小現大,反映整個社會的時代變遷。

伊朗漫畫家瑪嘉·莎塔琵的動畫《我在伊朗長大》以自傳的方式,講述了自己于家國動蕩中流亡的人生,《幸福路上》的小琪雖然生活在相對和平的世代,但女性的命運始終與社會變化息息相關。在回溯集體記憶的過程中,《幸福路上》輔佐以自我反思。小琪追尋幸福的命運,很大程度上是臺灣于上世紀出生的中生代女性共同命運的縮影。主人公小琪出生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臺灣,高知女性,赴美工作,是大多數臺灣中生代精英社會成員的動畫寫照。經歷家庭、友情、學業(yè)、社會的變故和動蕩后,遠赴他邦,在異鄉(xiāng)數載后,回臺灣重新尋找“幸?!薄P$魃砩纤l(fā)生的每一個故事都是整個社會的縮影:臺灣社會近代從農業(yè)到工業(yè)的急劇轉型背景下,小琪舉家搬遷到臺北務工開辟新生活、1999年的921大地震小琪痛失好友、2000年的911恐怖攻擊事件促使她下決心赴美工作,這些上個世代的臺灣民眾的共同記憶持續(xù)穿插在影片當中,個人的經歷與社會背景緊緊相扣。

以個人成長史書寫臺灣近代歷史的過程,臺灣新電影運動中的大部分作品皆是如此操作,而以女性成長隱喻臺灣的發(fā)展,亦有諸多前例:譬如萬仁導演的《油麻菜籽》、和張毅的《我這樣過了一生》,楊德昌《海灘的一天》等等,視角柔軟卻觸及力度堅韌。以動畫方式呈現的《幸福路上》并沒有因為溫馨的畫風,而減少反映社會的尖銳力度,反而因為具備全局視角而帶有嚴肅思考的《幸福路上》,以動畫的虛構方式講述了很多真人演繹所不能達到的反思層面。

臺味注入

臺灣原創(chuàng)動畫長片,為了打造出本土的特色,一直強調的一個關鍵詞便是“臺味”。從《魔法阿嬤》中便可見一斑,阿嬤作為靈媒的身份代表著了閩南文化中特有的乩身民俗;《小貓巴克里》復刻了整個臺南街景,街頭小攤仿若整個臺灣市井文化的重現;《幸福路上》中,對于臺味的拿捏,相比前二者更甚一籌。除了動畫中對于臺灣民俗文化的場景重現、以及文化元素運用,影片中還加入了很多特定的情節(jié)來彰顯“臺味”。

首先,對于臺語使用的探討。在小琪初入學堂時,學校明令禁止不能說方言,甚至于說方言要罰錢。在當時的普遍認知里,臺語是低俗的文化。但《幸福路上》中,始終洋溢著臺語對話輕松歡快的氛圍,是父一輩與子一輩情感維系的密碼。從而可見,創(chuàng)作者對于官方認知的抗拒與批判,以人物之口表達了自己對臺語文化的熱愛。

其次,對于臺灣原住民身份的探討。小琪的外婆,屬于臺灣原住民山胞,上世紀的臺灣,仍然存在著對原住民有意無意的歧視,阿美族被粗鄙地喚作“番仔”,含有野蠻人的意思。有一次,花蓮的外婆到臺北探親,拜托小琪去買檳榔,當檳榔西施得知是女人要吃檳榔時說:只有番仔和不正經的女人才會吃檳榔,而后小琪被同學常常嘲笑是番仔的小孩。但恰恰《幸福路上》主人公最大的情感寄托來自外婆,她是整部電影中情感最細膩的存在,外婆生性耿直開朗,在家人左右小琪人生道路的時候,鼓勵小琪自由選擇,促使小琪回到臺灣的契機,也是外婆的去世。即便不在這個世界了,她也依然是小琪的精神寄托與引導者,可以說《幸福路上》對于臺灣原住民的塑造給予了高度的肯定的正面形象。

這些“臺味”的注入讓《幸福路上》打上了屬于臺灣本土出產的鮮明烙印,同時以個人情感書寫整個社會歷史變遷,充滿了濃厚的人文情感與歷史厚重感。

本文首發(fā)于《看電影》周刊

 4 ) 6.2分

劇情:63分。演員顏值和演技:64分。畫面:60分。服裝道具:50分。音樂和音效:60分。綜合評價:6.2分。劇情方面:從小就是乖乖女,習慣服從家長,雖然得到了看似不錯的留洋生活,但文化的不同注定與美國老公走不到一起。從抗議游行到女主的一些政治和權益主張,從陳水扁到連戰(zhàn)再到馬英九。作品主動將政治帶入作品,且未加入明顯的“臺獨”主張,可以感受到作品的善意。情來,感人,接地氣,但并不是很吸引人,劇情水準中等偏上一些。演員方面:人物外在形象很一般,面部表情還算細膩,動作比較自然,配音水準還是可以的。畫面上:畫面效果制作上很一般,只相當于上世紀90年代左右的水準。對于景物的呈現也很一般。服裝道具:就是一些常服,沒什么可以說的。音樂與音效:音效比較逼真,ED還行。所以綜上所述,本劇推薦指數:三星半,可以一看。

 5 ) 你相信是什么,你的人生就會是什么

  在了解《幸福路上》之前,可能以為這部動畫片偏低齡向,畢竟成年人不再屑于把幸福二字掛在嘴邊。加上童真的畫風、清新的配樂,以及開篇頗為魔幻風格的想象段落,都似乎使它顯得過于可愛了一點。

  未曾想在可愛的外表之下,這部臺灣動畫其實涉及到不少歷史政治事件,包括不僅限于解嚴、學運、藍綠、移民等關鍵詞,更串聯了九二一大地震、九一一事件等時代節(jié)點。電影主題也在親情之外,更多地討論到民族、女性等身份認同。

  這是導演宋欣穎執(zhí)導的第一部動畫長片作品,它其實是由2013年導演的同名短片發(fā)展而來。長片于2017年亮相釜山電影節(jié),2018年1月5日臺灣上映。在第二十屆臺北電影獎上,一舉獲得百萬首獎、最佳動畫片和觀眾票選獎。桂綸鎂為女主角林淑琪配音,《海角七號》導演魏德勝也獻聲參演了主角表哥一角。

  成長在幸福路,兒時的林淑琪充滿想象力。她會把父親工廠煙囪里冒出的濃煙想象成美味的草莓冰激凌,把阿美族外祖母想象成深山里吃人的老妖怪。嘴里嚼著混血同學贈送的美國巧克力,可以讓她滿足得馳騁天際。勇敢的表哥在她腦海中,成了禁書國度的叛逆王子。

  成年以后,林淑琪再度回到家鄉(xiāng)的幸福路,回憶往事種種,卻似物是人非。七大姑八大姨推搡著催她生兒育女,家人過著能吃上飯活著就算幸福的平凡人生。曾經為理想憤然棄醫(yī)從文,背井離鄉(xiāng)來到美國打拼,天臺上許下“要成為很有用的大人改變社會”的少年志愿,如今想來好像什么也沒有抓住。

  在幸福路,林淑琪又一次遇到兒時的伙伴莊貝蒂,聽聞和訴說她們各自殊途的命運,勾連經年以來的變遷遭遇。遇到自己不曾見過的長輩的另一面,體會歲月的辛酸和生命的無常。也遇到她自己,追問自己究竟是誰,這些年來所做的事情都是為了什么,自己到底該在哪里,而哪里才有幸福。

  電影的主角小琪生于1975年,導演宋欣穎生于1974年。影片中,林淑琪選擇文科專業(yè),到報社打工賺錢,遠渡重洋婚嫁,都與現實里宋欣穎導演的經歷非常相似。導演曾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碩士,畢業(yè)后于芝加哥某影視后期公司工作。在那里她感到作為亞裔女性的被邊緣化,并更堅定自己導演作品的決心。

  《幸福路上》自然是部具有自傳性質的電影,它選取回憶視角,講述個人成長,實則托出從主角記事起,也就是上世紀80年代到新千年后的社會轉變。由于事后追溯,影片整體敘事宏觀而全知,令觀眾同創(chuàng)作者一道,對彼時當事人的諸多選擇發(fā)出感慨唏噓。

  這些選擇和經歷,離不開臺灣本土的改變及其和美國的關系。年幼的小琪覺得美國一切都好,等自己真的擁有曾經迫切渴望的美國家庭,卻發(fā)現其間無法彌合的文化障礙。支持工人權益,卻不被工人父母所理解。毅然從文所學,只得變成打工賺錢的工具。電影把主角的生日設置為蔣介石去世之日,更加強了巧合宿命般的隱喻。

  這也倒不是說《幸福路上》有多么激進的政治觀點,因為上述事件實際只是蜻蜓點水地溶在日常中,體現方式也十分生活化。喧鬧的親戚們羨慕混血寶寶,認為去美國可以賺大錢,他們自己卻并不理解其中的艱難。電影想說的更像是,社會事件也許并不直接影響個人,但即使不關心政治的人們,也無時無刻被卷在社會的大潮中。就像艷羨的美國圣誕樹上的飾品,其實就來自父母打工的加工廠。

  兒時伙伴莊貝蒂篤信威武的美國爸爸會來接她,想象自己不曾去過的遠方。當夢想幻滅,金發(fā)碧眼的她竟要染上一頭黑發(fā),表演異域的舞蹈賣藝。再相見時,反而是林淑琪成了所謂的美國人,莊貝蒂洋人外貌的小孩卻講著一口流利國語。

  莊貝蒂與林淑琪二人分別的婚戀,加之她們各自母親的境遇,還寫出了女性在這族群混雜、身份交織且不斷遷徙的環(huán)境里的不同命運。敏感亦不乏溫柔地,體察到每個角色內心,讓背后即使高屋建瓴的社會議題,也轉譯為個人誠懇的所見所感。差異與遷徙,就意味著別離。片中的幾場別離戲,不管家人還是朋友,無論生離死別,都被刻畫得尤其動人。

  個人角度重歷歷史,帶來一種真實觸感。而動畫方式演繹現實,又把其中晦澀的成人隱喻,化為天真口吻。穿插在今時與往日之間的,還有天馬行空的幻想。流暢靈動的轉場,夸張典型的造型,亦發(fā)揮了真人電影難以呈現的從容。比如已故的外祖母數度跳出與主角心靈對話,放真人電影里怕是要成鬼片或者玄幻,在此處卻舒展出淡淡的溫馨與智慧:

  “你相信是什么,你的人生就會是什么?!?/p>

  “妹仔,幸福是沒有永遠的啦?!?/p>

  在地性、動畫媒介、敘事立場等許多方面,《幸福路上》接近香港的《麥兜故事》風格,雖然它不及后者那樣純粹與跳脫。在動畫產業(yè)并不繁榮的臺灣,能夠誕生這樣一部切身講述自己故事的動畫長片,無論如何值得喜悅。

  幸福究竟在哪里?也許幸福只是在路上。

 6 ) 同作為真水無香和花好月圓的向往者,值得一賞

二零一八年瑞士洛加諾電影節(jié),歐洲首映。導演坐在我的前排,謝幕時她轉頭,我們倆兩雙烏晶閃爍的眼睛相擊。 今天準備重溫一下,順手搜了豆瓣評論,有點驚訝,有的豆友說劇情單薄,有的說導演太感性只講自己,有咸味雞湯的感覺。 或許是留學經歷能讓我對這部片有超過百分之八十的共鳴。隨著主角的成長,越陷越深,影片結束我進洗手間啜泣了十多分鐘,過了半個月我就回國了。 如今再回味,感慨普通女孩兒干干凈凈的成長其實就是這樣,如果講導演感悟太多導致影片顯得劇情單薄雞湯過咸,也是正常的,畢竟人到中年,很多俗事變得不再新奇,人生其實也不會有太多俗事跌宕起伏才是我們向往的真水無香與花好月圓。坦然回憶坎坷,共鳴自然沉浮于雙眼。 在我的感動中,在導演的影片里。這是一部導演為自己而作的作品,所以同作為真水無香和花好月圓的向往者,值得一賞。 /出十

 7 ) 小女孩成長史

雖然開頭有點像櫻桃小丸子的溫情,但這不是一部給孩子看的動畫片,完全是一個70后中年女子的滄?;貞涗?。我不知道別人看了什么感覺,我看到了通篇的彷徨和迷茫。 小女孩的成長史,就是整個TW的政局變化史,當地四十年間所有重大社會事件都囊括在中。對于當權者的話語,小女孩由深信不疑到搖擺不定,當中嘗試用心用智慧去感受,到了后面卻發(fā)現藍綠陣營里都充滿了謊言。 阿美族的阿嫲說:不一樣就是力量。于是小女生一直在尋求這種力量,去讓自己強大。力量也分破壞力和建設力,過于強調不一樣,不存異求同,帶來的就是災難。走馬燈式的權力更迭,誰上任就把前任往死里踩,朝令夕改,這條幸福路上并不幸福。 為了展現自己這一代人的不一樣,她憤世嫉俗,她不愿意順從父母的意愿從醫(yī),她覺得這才是自己的人生。她一度無比向往花旗國,那是年少以來的夢想,在那里才有自由的空氣。事實上游子如信鴿,放飛了終歸還要落葉歸根。海外生活貌似風光,內心依舊孤寂無比。歸來時孑然一身,連懷孕的事都不敢告知丈夫。兜兜轉轉,她終不能跳出這個方圓,這種噩夢一樣的失落感貫穿了全片。 回想起來,阿嫲更常掛嘴邊的是另一句口頭禪,“有飯吃就好?!毙腋J鞘裁矗钦軐W問題,老百姓更關心的是能不能吃飽睡好。ZZ家們的宣傳口號一個比一個好聽,留下的都是虛妄與半途而廢,肚子能飽得起來嗎?面對搖擺的政局,這方面動畫片是沒有給出答案和主張的,只能用一句“你相信什么,你的人生就是什么”去搪塞,用一點家庭的溫暖去掩蓋了這份焦慮。 賴以庇佑的父母已老去,藍綠皆不可深信,老外丈夫隨時將離,能相信誰呢?

 8 ) 小東西

微信公眾號:moviesss 首發(fā)于 MOViE木衛(wèi)

今年,大陸有制作一些發(fā)生在華南地區(qū)的片子,發(fā)生在潮汕地區(qū),客家梅州,甚至是第一部講閩南語的電影。

然而,以實現看到的成片,這些電影大多注重形式而拋棄了內容,甚至明明發(fā)生在方言地區(qū),卻依然在大講普通話。這種選擇,總是令人存疑的。正因如此,回頭再看《幸福路上》,我依然認為,所有發(fā)生在大陸的懷舊成長、主打親情家庭題材的南方譜系電影,都沒有這部發(fā)生在新北市(臺北衛(wèi)星城鎮(zhèn))的動畫片,來得熨帖。

短片版

12分鐘的動畫短片《幸福路上》,拿下了2013年第15屆臺北電影節(jié)最佳動畫片獎。緊隨其后,導演宋欣穎,又在年底金馬50的創(chuàng)投上,獲得了評審杜琪峰、陳國富、黃志明青睞,再次拿下百萬首獎。 時間又過五年,《幸福路上》變成了111分鐘的動畫長片版,拿下了今年臺北電影節(jié)的百萬首獎、最佳動畫片和觀眾票選獎。有人甚至斷言,它拿下金馬55的最佳動畫片也不無可能。

無往不利的戰(zhàn)績背后,是女導演宋欣穎擁有過人才華,亦或者《幸福路上》是現象級作品? 最終答案,恐怕會讓很多人失望。

《幸福路上》有著廣泛而深遠的民意基礎,故事也不乏平易近人的鄰家氣質,但動畫片是一個集體作業(yè),考驗整個動畫工業(yè)的梯隊建設。

劇場長片

即便耗費五年時間,帶有深刻個人烙印的《幸福路上》,更接近單兵作戰(zhàn)的《大世界》或者小團隊的《麥兜故事》,而非中國影迷熟悉的《大護法》和《大圣歸來》。 眾多獎項肯定與前輩提攜,更像是推動和褒獎導演完成了一部長片。好比電影創(chuàng)投會的終極本質,并不能將一部電影的劇本,錘煉打磨得更好——那一直是導演自己的事。 所以,我們所看到的,最終完成版的《幸福路上》,就保留有很臺很顏色的一面。

遭人詬病的桂綸鎂配音,有揮之不去的大齡文青文藝腔。

抱歉,我不是對大齡、女文青或者文藝腔有敵意。我認為,桂綸鎂的配音,令年逾三十的女主角,依然像個沒有長大的少女,無論是做往日的花癡還是今時的感悟,總害我跳躍出戲(即桂綸鎂標簽太明顯)。其他幾個配音演員人選, 陳博正(父親)、魏德圣(表哥)也有很濃的臺灣情結,但代入感超強。

電影出現了大量閩南語方言對白,像阿陡仔莊貝蒂、沙發(fā)和蓬椅(PONGYI)、狗語和國語之類的調侃。 六歲時,小琪一家搬往臺北縣新莊市(今新北市新莊區(qū))生活,作為包圍臺北市的臺北縣,家庭與學校的語言差異,似乎透露了一個信息:本省人的生活空間,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大。相較復刻臺南某條街做背景,立意淺白無比的《小貓巴克里》,《幸福路上》無疑更靠近開放了自由行的臺灣,那些社會民生和綜藝娛樂,總能讓人會心一笑。

《幸福路上》自搬家開始,以小琪的成長,引出了人生變幻時的諸多感慨。從母親與女兒的對話,到女兒自己也成為了母親,最終步入小時候迷茫,且感覺遙遠的成人世界。

相較其他同學的人生故事,小琪的際遇,對外婆的懷念與追憶,對新生兒到來的恐慌,并沒有達到“短相聚長別離”的意思。更準確的說,小琪的人生循規(guī)蹈矩,去了美國工作生活,博得周圍人眼羨。雙親在家辛苦,依然健在,也說得上好運氣。

那《幸福路上》,到底在感慨什么呢?

這部有著繽紛顏色的動畫片,像冰激凌,糖果屋和夾娃娃機器,反復出現相當粗暴的轉場:嘩——哇——嘢,是這樣子噢。

固然,它可以被解釋為少女的異想天開,但頻繁的噩夢與想象力,總會讓電影陷入一驚一乍的情境,更有種沒長大的天真、驚奇與密室感。

如果再對比日本的《歲月的童話》和《輝夜姬物語》——都是關于女性在不斷成長中,被迫犧牲和改變自我的寓言,我不可避免要想問:小琪,活了三十多年的小琪,她真的長大了嗎?(當然,這個問題每個觀眾也可以自問)

我知道,電影要表現她的覺悟,以外婆的死,以決念的生,選擇并告別美國的生活,歸來臺灣,陪伴父母??墒?,少女時代的慣性,哪怕小琪停下腳步,她都好像沒有真正擺脫。

她尋找到了友情,那個由表姐帶來上學的莊貝蒂,留下了一個與美國有關的善意謊言;

她看禁書,卻沒有早戀;她升讀了北一女,卻無比迷茫;

她跌跌撞撞成了美國女兒,回到幸福路上,只是感慨大家都變得那么老了…

《幸福路上》有不可思議的地方。像80后的我,可以無縫對接臺灣1975年生的學校記憶(尤其是上學緊張)。其實剛好就是,大陸社會經濟的起步發(fā)展,晚了臺灣十余年那樣子。

有些細節(jié),卻是我所詫異的。那條名為大排溝的小河流,居然是從垃圾污染,變成了被整治的清潔。小琪居然喜歡工廠飄出來的有顏色“毒煙”(汽車尾氣),就好像那股煙的味道,可以讓她隨時進入異次元世界。這種橋段,難道是懷念經濟騰飛的七八十年代?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去世。

1975年4月5日。小琪出生。

《幸福路上》更想做的,是把小琪當做一個不斷參照他人變化,目睹父母老去的國民小代表。所以,她這一生,是父親口中的心肝仔(回高雄六龜掃墓),要遇到阿陡仔(最終是小琪自己去了美國),被熊孩子稱呼為番仔(一個來自花蓮的原住民外婆),還有懷春小說中的臺詞,“你這殘忍的小東西”。

她的童年點滴,得有吃檳榔,豬哥亮,和“飛啊飛啊小飛俠”。她的于心不忍,是看父親年紀一把,當夜間保安,卻永遠買不上一張對的彩票;是念叨著資源回收愛地球,撿瓶子和垃圾賺零花家用的母親,自知沒有跟上社會與時代。她厭惡三姑六婆的七嘴八舌,又懷念實際上相當短暫的小學同學友情。

《幸福路上》的野心,是明晰的時間線:

譬如1991年國中畢業(yè),考入北一女。那個時間點前后,臺灣解除戒嚴,政治局勢風云突變。

1999年的921大地震,博士的家大樓倒塌,數十人死亡。

2001年的911事件,紐約世貿中心雙子塔倒塌。

這三個時間點,小琪分別遇見了陳水扁的女兒陳幸妤(北一女的學妹),她不快樂;

一路從乩童扶正成車行老板兼圣恩法師的老同學,他走了;

還有代表獨立自由美國夢的表哥,結果呢,小琪放棄了。

最終,曾是阿陡仔的莊貝蒂,與美國女兒的小琪,又在幸福路上相遇。放棄精神美國與現實美國的臺灣女人,以單親媽媽的身份,選擇了她們的家人,以及生長的土地。路直路彎,她們繼續(xù)著生活。

堆疊的細節(jié),與釋放的政治氣息,還有不斷點亮的時代標記,令《幸福路上》的小琪,變成了一個圍觀者,而不是一個主動的參與者(我甚至感受不到她強烈的情感驅動)。

幸福一詞,貌似雞湯,但我在北京生活的社區(qū),就名為幸福村;每年駐扎上影節(jié)的固定地盤,就有一個幸福里。就連我去做活動的山東煙臺,都有幸福路,東、西、南、北的幸福,不過代表國泰民安的純樸愿景。

小琪沒有走上追求幸福的那條路,她選擇了從沒有離開的那條路。

但,這就是幸福嗎?

帶你看真實的中國電影

 短評

“你相信你的人生是什么,就會變成什么”

7分鐘前
  • 力薦

可以看到倫敦一家人、歲月的童話、白日夢想家、甚至春宵苦短少女前進等的影子,但仍然是優(yōu)質的再創(chuàng)作而非拙劣的照搬抄襲,什么時候大陸的國產動畫電影可以有這樣的東西。

11分鐘前
  • TM1001
  • 推薦

8/10

14分鐘前
  • 影毒肥佬
  • 推薦

戒嚴後期的臺灣人生活,時間從戒嚴、解嚴後的獨臺會抗議、臺灣第一次DPP 執(zhí)政到2014年的運動,還有以前流行的「來來來來臺大,去去去去美國」的俗語在主角身上發(fā)生

16分鐘前
  • 我臺灣來的
  • 推薦

雖然將國族史大事件嵌套進普通人生命經歷的做法已經堪稱陳詞濫調了,但情感部分又細膩和普世到足夠打動觀眾(我本人)

17分鐘前
  • zitsunari
  • 力薦

⒈「幸福是沒有永遠的?!埂吹終iki的短評第一句也用了阿嬤的臺詞,這巧合真讓我驚喜;⒉作為動畫,技術有欠缺,但故事挺真誠,不過多線索交叉敘事的劇情有些復雜,三種語言且沒字幕輔助下,想必一起觀影的外甥女和小董事長時不時會聽得一頭霧水(我呢?普通話>臺語/閩南話>英語);⒊聽到片尾曲才想起蔡依林的《幸福路上》原來是這部動畫電影的主題曲呀!……

21分鐘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薦

桂綸鎂加一星,問題出在臺灣人的小情懷,還是“平凡即美”的神話,這還是有些問題的,浪漫化的太厲害了。不過現實主義的題材還是更好的。

25分鐘前
  • #Pekingcat#
  • 推薦

一個普通女孩的成長,見證臺灣40年變遷,駐軍、解嚴、選舉、豬哥亮,以為身在大江大河立志改變社會,到頭來還是困在柴米油鹽生老病死。新一代的臺灣夢,賺大錢、變大人、去美國終于都皈依到吃飽飯的懷里,不糾結身份,重新重視生存。

29分鐘前
  • 哪吒男
  • 還行

以一個小女孩的視角描繪出臺灣近40年的社會變遷,滲透著對家庭和身份的思考,承載著對這片土地深沉的愛。這是一部具有劇情片體量的動畫長片,做成動畫的形式,具有更多想象的空間。

31分鐘前
  • Mr. Lei
  • 推薦

五星不用解釋,這個動畫可以看出豆瓣現在已經不是以前純粹的豆瓣了,很多腦殘對片中表達的幸福有異議,很愚蠢,因為這個動畫叫幸福路上,不叫幸福,依舊在尋找的路上

34分鐘前
  • 藏情兜兜
  • 力薦

歲月的童話。滿是女生的幻想,過去與現在、思緒與眼見的幻變。小琪慢慢長大,父母和外婆也慢慢老去。路直路彎,她看見更多顏色,還有臺灣和外面的大世界。比較吃驚的,是我居然能無縫對接1975年生的學校記憶,后來想,不是我有那么老,而是大陸社會經濟的起步發(fā)展,正好晚了臺灣十余年那樣子。“騎上幸福牌自行車,踏上幸福之路”,這句半植入的腳踏車廣告語。

37分鐘前
  • 木衛(wèi)二
  • 還行

野心很大,企圖用一個小女孩的成長,描繪臺灣大時代的變遷~觀影過程中,我數度淚流滿面,雖然<幸福路上>有很多缺點,動畫和劇本都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不過我的確感受到創(chuàng)作者的真誠情感~臺灣動畫不容易,值得支持:)

38分鐘前
  • chuchu
  • 還行

節(jié)奏受不了,配音蛋疼(呈現出與桂綸鎂一致的XX),但概念與企圖,導演的六年級生自述,應成話題。鴿子隱喻,飛不遠,終究歸巢。超現實比例。集體記憶的召喚。楊德昌式知識份子內省,「以為可以重來」的幻覺。工人家庭子女,不走醫(yī)生改唸文組。小丸子畫風,卻反療癒、反海螺小姐時空?!断娜占o事》。

39分鐘前
  • HurryShit
  • 較差

3.5 用心,但不是好動畫。它輸就輸在企圖心太大、太強,整體思路像是用《在伊朗長大》方式拍了個長線動畫版《當愛來的時候》,社會性的標簽貫徹全片。或者,也可以管它叫《生在蔣介石去世時》。人生家庭情感與家國政治雙管齊下,簡單的情節(jié)排列由此變得繁復,骨子里是臺灣劇變的隱喻。畫風轉變也因此,前半多是治愈、懷舊外殼,后半則漸趨陰冷、傷感。

43分鐘前
  • 徐若風
  • 還行

桂綸鎂配音唯一敗筆

47分鐘前
  • Run Girl Run
  • 推薦

當每次太陽落下,依然往上爬~

49分鐘前
  • Kerwin Hwang
  • 力薦

掏心之作。

52分鐘前
  • Sabrina
  • 推薦

小琪生于1975,導演生于1974。成人隱喻在動畫空間里變成了孩童想象,從回憶視角講述自傳式的個人成長,讓歷史事件和身份認同多些真誠。

57分鐘前
  • 良卓月
  • 推薦

又來信儀威秀,看動畫片,濃濃臺灣腔調,濃濃政治味,on happiness road ~road to happiness ~

60分鐘前
  • 雪梨cafe
  • 推薦

特別的臺式動畫風格,片尾也好聽,敗筆就是政治意識形態(tài)太明顯............還不只提到一兩次...不愛。

1小時前
  • 用心體會
  • 還行

返回首頁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