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人妻视频免费人人|2021少妇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日韩片无码中文字幕

<strong id="g78f3"><menu id="g78f3"><strike id="g78f3"></strike></menu></strong>

世上櫻花盛開時

劇情片日本2022

主演:巖本蓮加  寶田明  土居志央梨  郭智博  名村辰  柊瑠美  伊東由美子  德井優(yōu)  吉行和子  

導演:三宅伸行

 劇照

世上櫻花盛開時 劇照 NO.1世上櫻花盛開時 劇照 NO.2世上櫻花盛開時 劇照 NO.3世上櫻花盛開時 劇照 NO.4世上櫻花盛開時 劇照 NO.5世上櫻花盛開時 劇照 NO.6世上櫻花盛開時 劇照 NO.13世上櫻花盛開時 劇照 NO.14世上櫻花盛開時 劇照 NO.15世上櫻花盛開時 劇照 NO.16世上櫻花盛開時 劇照 NO.17世上櫻花盛開時 劇照 NO.18世上櫻花盛開時 劇照 NO.19世上櫻花盛開時 劇照 NO.20
更新時間:2024-04-11 16:55

詳細劇情

  本作は“終活アドバイザー”のアルバイトをしている不登校の女子高校生?咲が、同僚の敬三とさまざまな境遇の“終活”を手助けするうちに、自らの生き方に向き合い始める姿を描くヒューマンドラマ。

 長篇影評

 1 ) 愛的黑暗旅程

如果把人的一生比作一場旅程,那么,此人抵達終點的方式很可能會改變他一生中諸多事件的意義。大多時候,被清除、被遺忘,以及偶爾——被審視、被記憶。如今,距胡波離開并不太久,我們無法樂觀地斷定他屬于后一種情況。但他暴裂的離場方式至少促成了一件事的轉(zhuǎn)變,那就是他留下的一部(生前被剝奪所有權(quán)的)電影《大象席地而坐》終于被諸多觀眾所知曉。雖然,對于這部電影以及他對于電影曾持有的信念,他已經(jīng)無法提供任何闡釋。任何想從他的人生際遇里尋找答案的人,最終只能——也最好是回到他的電影和小說——獲取一些個人化的解讀,或者說:誤讀。

1.大象與自我

“滿洲里有一只大象,它整天就坐在那兒?!?/blockquote>

電影在一片白茫茫的雪地中開始。鏡頭運動緩慢而凝滯,帶領(lǐng)觀眾從一片虛無之地移往另一片虛無之地。與此同時,四個人依次從睡夢中起身,坐著,就這樣電影中的一天開始了。

這部電影講了四個在日常生活中陷入絕望的人——胡波曾這樣介紹《大象席地而坐》。事實上,只有當觀眾跟隨四個人結(jié)束這一天的生活,回望電影的開場鏡頭時,被隱藏的意義才昭示出來:大象席地而坐,從來不是遠方的奇觀,而是身陷囹圄的人自身的隱喻。

電影中的四位主角,無疑是最具現(xiàn)代性的人物樣本,也是胡波小說人物的電影版的延伸:和母親關(guān)系緊張的單親少女,和學校發(fā)生對抗的青春期少年,游離在社會邊緣的問題青年,被家庭驅(qū)逐的孤寡老人……電影截取的一天,始于人物深陷泥沼的生活常態(tài),突然墜入某種生活絕境,據(jù)此引發(fā)的對痛苦深刻的私人體驗(而非彌散的虛無主義)使他們開啟了對自我、以及對他們所置身的世界的反思和質(zhì)疑。

隨著電影的情節(jié)推進,我們發(fā)現(xiàn)四個人精神深處的內(nèi)在聯(lián)結(jié):當他人為了維護自我利益而向他們發(fā)出非難時,他們卻因為某種愛(韋布對同學的信任,王金對于孫女的愛,于城對某女孩的迷戀,黃玲對母親的保護)而喪失了反擊能力,從而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無言地經(jīng)受著生活的磨難——他們尚未被這個自私、功利的社會所異化,他們因沉默的愛而倍顯高貴。這也是胡波定義的愛:愛是沉默的行徑與犧牲。然而,尤其悲哀的是,正是此種愛使他們淪為被世界驅(qū)逐的一群人。因此,他們在大象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身影。他們決意去滿洲里看一看“大象為什么坐在那兒”,實際上,這旅程并非為了尋找虛幻的出路,而是對自身處境的反思。

這是一趟注定虛無的啟程,甚至在旅程開始之前,他們已經(jīng)得到了答案:

王金:“……你站在這里,就是你現(xiàn)在站的這個地方,然后(王金指向遠處),可以看到那邊一個地方。你相信那里很好,比這里好。但你不能去,你不去,才能解決好這里的問題。”
(《大象席地而坐》臺詞)

的確,故事可以這么發(fā)展。但那樣的話他們也就加入這個世界的其他人了:做一個實用主義者,放棄思考和詰問的權(quán)利,去解決每一個當下的問題。他們分明清楚地認識到了這一點,卻仍舊選擇了那條注定無功而返的旅程。人的崇高正是來自這里。當夜晚降臨,風景隱退,人會在徒勞的旅程中相遇并產(chǎn)生真正的精神聯(lián)結(jié)——這是失落已久的人類之愛。雖然,這愛必將會經(jīng)受一次次失敗,又一次次重新艱難地開始……正如人們在微弱的光線里笨拙地傳遞著毽子,卻無奈毽子一次次從空中跌落?;\罩它們的大巴虛弱的光線。光線細瘦,卻像利斧,劈開了這個世界的黑暗——我們得以看到某種光的可能,愛的可能。而大象傳來的嘶鳴仿佛神跡,銜接了空間與時間、詞與物的斷裂。

2.火車與文明

人,生活在斷裂感中。這是胡波貫穿在所有創(chuàng)作(電影、小說、戲?。┲械乃伎肌钫鎸嵉耐纯鄟碜匀伺c人關(guān)系的斷裂、人與世界的信任的斷裂。而追根溯源,斷裂感最終指向現(xiàn)實與文明的斷裂、以及不同文明之間的斷裂。斷裂帶來隔絕,因此,所有人都被一種死亡氣息籠罩著,人們活著,卻好像已經(jīng)死去,被某種看不見的力量壓制進不同的“化石層”之中。小說《大裂》中有對這種斷層最清晰直接的思考:

“不同文明程度有不同文明程度的規(guī)律和計劃,高級可以連同低級計劃吞噬掉。這些的區(qū)別就是二百年。二百年是文明的區(qū)別,一百年是國家的區(qū)別,幾十年是家族與個體的區(qū)別。層,就是這么形成的?!?/blockquote>

胡波的幾本書集中呈現(xiàn)了在文明斷裂的社會中生活的人的虛無與絕望。并且在不同時間階段對這一問題作出的不同回應:《牛蛙》(2015年)借助荒誕的謎題(“表姐為什么嫁給牛蛙”)來探尋世界的真實,而《大裂》(2016年)借助挖掘黃金的旅程為當代年輕人陷于精神痛苦的出路賦予一個明晰的外部路徑,而在他最后一本書《遠處的拉莫》(2017年,《大象席地而坐》完成后)中,他索性虛構(gòu)了一幅末世圖景,試圖在文明毀滅后尋找重生的可能。然而這一階段的胡波無疑變得更絕望了,甚至,他一度信任的文明所能提供的出路也被徹底否定:

“人們最先拋棄道德,接著是情感,最后是信仰,剩下廢墟般的軀殼。……這個民族早在大遷徙之前就已經(jīng)拋棄了道德,信仰更無從談起?!切┞斆魅耍瑥墓诺浇褡非笾腔鄣娜?,他們令文明得到進化,逐利使文明擴張,擴張代表著侵蝕、封鎖、殺戮,然而仍有奔赴向智慧的人,一切糟糕的結(jié)果由他們而起,他們進化著文明的同時,讓更野蠻的力量得以無限擴張。這從來都不是雙刃劍,一直都是通向此刻的必然?!?/blockquote>
(《遠處的拉莫》)

這種“毀滅的必然性”正是胡波最終陷入絕望的來源。然而,文學和電影從來無法為世界的疾病提供治療之道,然而,畢竟能提供一份病情診斷。在他創(chuàng)作于稍早時期的《大裂》中寫道:

“世界會越來越壞,這一點無法控制,比如一列火車沖入懸崖,也是從頭到尾按順序掉落,這趟火車就是二百年時光?!?/blockquote>

在人類歷史上,正是火車(或蒸汽機)的發(fā)明造成了東西方文明的割裂的開始,而在電影史上,《火車進站》則第一次提供了電影對現(xiàn)實世界的摹仿。在胡波的作品中,火車無疑是現(xiàn)代文明與秩序的最恰當隱喻。韋布想要搭乘火車去滿洲里,卻買到一張假票。這是以“火車”為標志的文明社會對處于不同層級的人發(fā)出的第一次拒絕。之后,韋布嘗試要回車票,于是和于城為首的社會青年發(fā)生了沖突——這一場戲的背景選在了鐵軌旁的一處荒地上,這個近二十分鐘的長鏡頭忠實記錄了黃昏從明亮轉(zhuǎn)為黑暗的這段時間——與此同時,于城和韋布由相互傷害走向相互理解,但更深的斷裂卻無法彌合:他們都是被“文明世界”所遺棄的人,他們站在鐵軌旁,能看到遠處開過的火車,卻永遠無法成為火車上的乘客?;\罩他們的是孤獨、死亡以及漸濃的夜色。電影結(jié)尾處于城受了傷,他坐在能夠眺望到火車的這片荒地上——像滿洲里那只絕望的大象,這是第一種命運。而第二種命運里,剩余的人將改乘大巴前往,開始一段更漫長、更顛沛流離的旅程。這旅程并不開啟另一種生活的可能性,而是一份必將失敗的激情,因其絕望的昂揚而令人動容。

3.一天與一生

時間,作為一種容器,規(guī)定了人作為生命體的基本限度;時間,作為一種構(gòu)建歷史的單位,實現(xiàn)了世界的循環(huán)、嵌套、演繹與言說;而時間,當它作為電影的載體,便成了重構(gòu)世界秩序的鑰匙。

電影首先是關(guān)于處理時間的藝術(shù)。通過進入電影時間,觀眾的現(xiàn)實時間被改變了——低密度的糟糕電影消磨了我們的時間,而高密度的藝術(shù)電影擴展了我們的時間,一部偉大的電影有時甚至會改變我們對于時間的認知。比如,帶有史詩氣質(zhì)的電影讓我們目睹幾代人經(jīng)歷的斗爭與生死,而《2001太空漫游》則讓我們在一部電影里經(jīng)歷了整個人類的歷史。它們無疑都擴展了一個人有限的經(jīng)驗。而《大象席地而坐》則采取了反向策略,它是關(guān)于歷史的小敘事,它回避了大歷史敘事中的傳奇、災難、冒險,甚至回避事件、標志、符號,而是將目光純粹投向普通人面對日常生活中的困頓、痛苦與失敗。這些不被講述的人,是被歷史遺忘的幽靈。在電影中,人們只過了一天,看似是從一片虛無到另一片虛無,從一陣黑暗抵達另一陣黑暗,卻跨越了埋藏于生活表象下的道道深淵。

胡波仿佛從時間中獲得了啟示,最終發(fā)現(xiàn)人世的答案不在別處,不在于所謂的終點的幻覺,而在于個人面對世界的立場。明日的光亮就蘊含在昨日的黑暗里——雖然這光注定無法照亮未來,然而:光畢竟存在。而當我們從《大象席地而坐》中抽離,返回到現(xiàn)實時間,會重新看待我們的現(xiàn)實。比如我們會重新理解作為沉默和犧牲的愛,比如我們看似自由的行為背后另有主宰力量,比如我們經(jīng)歷的精神痛苦并不是空穴來風——這也是現(xiàn)實中的啟程。而人的一生不過如此,電影作為現(xiàn)實世界的鏡像,能為現(xiàn)實殘破的人生提供的補償性力量,不過如此。

這便是《大象席地而坐》所能抵達觀眾內(nèi)心深處的那種震動,它首先來自一個人對于他人痛苦的深刻理解,更來自胡波對于電影的虔敬之心。也許,尤其重要的還有:它是獨屬于這個時代與這片地方的聲音。因此,我們每一次重看它時總能獲得對當下新的啟示。

阿甘本曾在《何謂同時代人》中這樣定義“同時代人”:

“同時代人不僅僅是指那些感知當下黑暗、領(lǐng)會那注定無法抵達之光的人,同時也是劃分和植入時間、有能力改變時間并把它與其他時間聯(lián)系起來的人。他能夠以出乎意料的方式閱讀歷史,并且根據(jù)某種必要性來“引證它”,這種必要性無論如何都不是來自他的意志,而是來自他不得不做出回應的某種緊迫性。就好像這種無形之光——即當下的黑暗——把自己的陰影投射到過去,在這種陰影的觸碰下,過去也就獲得一種能力來回應現(xiàn)在的黑暗。”

在《大象席地而坐》里,我們看到的,正是胡波感知黑暗的過人天賦,對于那注定無法抵達的光的向往,并且依靠電影(一種時間媒介)重塑現(xiàn)實時間的能力。他以一種緊迫性回應著歷史當下的幽暗,并以此為命運。而在他留下的最后一本書《遠處的拉莫》里,“抵達”作為關(guān)鍵詞曾多次出現(xiàn)在不同文本里——他無疑是一個主動尋求流放的旅人,然而,對于“抵達”的緊迫性成了他開啟旅程的力量,也成了終結(jié)這旅程的絕望。最終,他以反對他的時代的方式成了同時代人中最具代表性(同時也最具悲劇性)的一位。而他人生中最后一個月寫完的戲劇劇本便叫做《抵達》,里面有這樣一段對話:

徐蓉:我聽到死者在低語。
孟雯:他說了什么?
徐蓉:我無法聽清,他們在說著關(guān)于明天的事情。

通往未來的旅程在這里被話語阻斷,并退回時間深處——死者的國度。胡波活著的時候,他以一種沉默、隱忍的方式開掘著歷史深處的私人敘事,試圖將感受痛苦的能力轉(zhuǎn)化成彌合電影世界與現(xiàn)實世界的深淵的力量,那些聲音卻被無邊的寂靜吞沒。直到有一天,他昂首走進了過去的陰影,那束在他活著時無法抵達世間的光卻意外地投向了今天:人們坐在黑暗的電影院里,看見了那束由不遠的過去投向此刻的、強烈到足以灼傷我們的光。最終,電影成了生活的預言,而生活,成了對電影的摹仿。

2018年10月,遙寄

 2 ) 胡波和他的大象

(本文首發(fā)深焦微信公眾號:deep_focus)

2017年10月12日,青年作家、導演、編劇胡波在北京的家中自縊。消息在社交媒體上迅速傳開,驚異、唏噓、遺憾充斥著作家圈與藝術(shù)電影圈,而由于處女作剪輯不順導致輕生的定論,也讓和他有著緊密合作的冬春影業(yè)陷入了輿論的討伐。在人們的心目中,創(chuàng)作失利,生活窘迫讓性格原本就不甚開朗的胡波做出了極端的選擇,一時間,不為創(chuàng)作者留下任何退路的勢利電影圈成為了旁觀者發(fā)泄感慨和憤懣的眾矢之的。

在去世之前,不到三十歲的胡波已經(jīng)出版了《大裂》、《牛蛙》兩本小說集,獲得過臺灣第六屆華文世界電影小說首獎。首部長片電影《大象席地而坐》正在后期制作,新項目也逐漸眉目清晰……他被視為華語文壇頭角崢嶸的黑馬,用自己的筆書寫著冷漠荒誕城市中令人窒息的生活。脫胎于小說的電影劇本也在創(chuàng)投會上迅速得到資方的賞識,以其他青年創(chuàng)作者艷羨的速度向前推進著。而就在生活似乎逐見起色的時候,他出乎所有人意料地選擇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留下《大象席地而坐》的導演剪輯版。人們相信這部長達230分鐘的電影是解開胡波死亡原因的鑰匙,不僅是因為導演曾因影片片長和出品方產(chǎn)生了嚴重的矛盾,在剝奪署名權(quán)的威嚇下萬念俱灰。更因為,這個發(fā)生在中國北方城市充滿絕望情緒的故事,可以看做胡波對自己生命寫下的最后的注腳。2月16日,《大象席地而坐》在柏林電影節(jié)舉行國際首映,這部因為導演自殺而顯得神秘的作品,終于在觀眾面前解開了沉重的面紗。就讓我們沿著這部電影指明的路徑,拼湊胡波生前好友點滴的講述,重新認識和緬懷這位過早離開的理想主義者。

· 他身上有一種烏托邦氣質(zhì)

《大象席地而坐》的攝影師范超和胡波是北京電影學院的同學。2010年兩人入學,胡波在導演系,范超在攝影系。胡波年齡稍長,因為他曾連續(xù)考了兩年才最終入學。2011年,胡波找到范超給他拍一部學生作業(yè)。兩人熟識后,范超參與了胡波后來的全部項目,漸漸成為他的好友。

2016年5月,胡波找范超看了還是名為《金羊毛》的電影劇本,面對這個剛剛誕生的作品,他顯得很興奮。10月份,他告訴范超,本子能夠有機會拍了。三個月前,胡波帶著這個項目參加了FIRST青年電影節(jié)創(chuàng)投,在一場并不抓人的路演后,他還是憑借劇本本身吸引到了在場的資方,其中就包括冬春影業(yè)的劉璇。劉璇看中了這個劇本,把胡波介紹給了王小帥。后者欣賞胡波的才華,很快將其招致麾下。為了便于立項,公司給劇本換上了《愛在櫻花盛開時》這個帶有濃烈偶像劇氣質(zhì)的片名,但劇本的內(nèi)核,完全是胡波最原初的創(chuàng)作。事實上,創(chuàng)作者之間的惺惺相惜,也讓冬春的當家王小帥與劉璇在組織團隊的時候,往胡波的項目上傾斜了不少資源。除了在選角上就經(jīng)歷了一些風波之外(但最后敲定的演員,也在片中完成了令人驚異的高質(zhì)量表演),其他人員的配置,胡波都相當滿意。這部戲,除了攝影師范超和一位女配角是胡波大學時代的同窗之外,其他人人都是通過冬春才找到的。在開拍前,他曾經(jīng)不止一次地對身邊的朋友說,自己很感激冬春為他提供的一切。

項目推進得很快。2016年12月底便已經(jīng)進入開拍前的籌備狀態(tài),2017年2月15日影片正式開機。這是胡波畢業(yè)之后的第一部長片作品。

對于很多電影學院的學生來說,能夠拍自己真正想拍的電影,并非易事。離開學校后,“導演系畢業(yè)證”不過是一張薄薄的文憑,職業(yè)命運依然不為自己所控制。自己想拍的劇本無法落地,為了生存,要么只能給人做執(zhí)行導演、做剪輯,要么不情不愿地接些商業(yè)項目,撰些快錢養(yǎng)活自己。相較而言,胡波在骨子里就對商業(yè)化這件事相當排斥。時常有同窗看到他的生活方式,好心介紹一些廣告項目,他都一口拒絕。當好友說自己要去拍電視劇的時候,他甚至會告誡他的朋友不應該這么做。胡波的定力為他帶來了這份外人眼中所謂的“幸運”。大學時代,他就將情感訴諸文字,在小說中創(chuàng)造自己的世界?!督鹧蛎返膭”?,也是由小說集《大裂》中一片名為《大象席地而坐》的短篇延伸而來(他也在電影剪輯階段,將小說的原題用在了電影上)。心無旁騖的創(chuàng)作,終于得到了回報,在最關(guān)鍵的當口,他的才華得到了外界的認可。

胡波是一個極為靠譜的創(chuàng)作者,雖然他在片場常常因為客觀原因或突發(fā)事件陷入焦灼,但其厲害之處在于他能夠很快地找到解決方式,他不會讓自己盲目地陷于壞情緒中。這種能力在他的學生時代就已經(jīng)顯露出來,當他沒有錢去外地取景的時候,他總是能在學校周圍犄角旮旯的地方找到一些有意思的場景,從而完成自己的作品。有一次胡波、范超和另一位錄音系的同學馬噠拍拍畢業(yè)聯(lián)合作業(yè)的時候,提前勘好場景,結(jié)果看門的保安臨時起意不讓他們拍。當時已經(jīng)是凌晨三點,胡波二話不說就騎著助動車迅速地找了一個另外的場地,把當天的工期給趕了出來。“如果碰到其他人的話,可能這一天就廢了,但胡波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fā)生。在生活上,他可能沒有什么條理,但在工作上,他絕對不含糊。”范超說。

《大象席地而坐》的取景地是河北省井陘,一個在石家莊邊上的一個工業(yè)城市。勘景的時候,胡波在那里呆了將近半個月,天天騎著助動車找合適的場景。留意到此地嚴重的霧霾,他認為正合適影片應當呈現(xiàn)的灰色、毫無希望的影像風格。但當劇組進駐井陘時,兩會的召開讓周邊的工廠都停止了生產(chǎn),空氣質(zhì)量自然也大大好轉(zhuǎn)。這讓胡波非常惱火。為了盡可能地搶時間抓到城市霧氣蒙蒙的樣子,劇組不得不從凌晨四點太陽出來前去走位,太陽剛剛出來那會兒抓緊拍攝,然后收工,一直等到太陽落山之前再搶拍一段。每天躲避太陽把時間打碎進行拍攝,整個劇組疲憊不堪,但為了達到胡波所想要的效果,所有成員還是非常齊心協(xié)力。范超說,好多人都被胡波的烏托邦氣質(zhì)所吸引,劇組其他成員和他關(guān)系特別好,他不善交友,也從不刻意經(jīng)營朋友關(guān)系,卻依舊能讓大家被他所吸引。也許是他對于藝術(shù)的偏執(zhí)追求,讓他身上散發(fā)著一種難以言說的迷人氣質(zhì)。影片的場記瑤瑤因為這個項目和胡波熟識。她回憶起第一次見到胡波的夏天,他穿著人字拖和他褲衩,頂著一頭沒有打理的油膩頭發(fā),看上去就像是一個“吊兒郎當”的藝術(shù)家。他的思維非常跳躍,時常說一些常人看來不著邊際的話,有時候卻對細節(jié)較真到極致。朋友調(diào)侃小說《大裂》封面上右側(cè)的五條藍杠是Wifi信號,胡波聽后一臉嚴肅地糾正說,“這是光?!?br>

· 滿洲里的大象一去不回


在最親密的朋友范超看來,胡波可以在生活上松松垮垮,但一涉及自己的作品,他絕對容不得半點干涉。而這份超乎常人的執(zhí)拗,也是悲劇發(fā)生的最終導火索。

在學校拍作品的時候,他執(zhí)拗的性格便以顯露無疑,當學校的老師對他的作品“指手畫腳“時,他往往會表現(xiàn)得非常反感。北京電影學院學生的畢業(yè)作品,學校會給每個項目12萬的預算,胡波當時爭取了兩個機會。他拍了一部個人氣質(zhì)濃郁的藝術(shù)片,卻遭到導師的批評,讓他學學韓國那樣的商業(yè)片。他試圖按照導師指示的路徑前行,但中途便對如此易于妥協(xié)的自己出離憤怒,他把自己封閉起來寫小說,于是有了后來在臺灣拿獎的《大裂》。這段故事,書寫在《大裂》的卷首,而這個片段的作者是后來一度成為胡波電影監(jiān)制的王小帥。

電影學院作品事件后,胡波曾經(jīng)對范超說,他發(fā)誓畢業(yè)之后自己覺不會被任何人的意見所左右。出品方冬春對于胡波的劇本并沒有施加太多壓力, 除了曾經(jīng)提議過一個關(guān)于結(jié)局的不同想法外,并未提出過分的改動,這點讓胡波很滿意(并且,胡波最終也沒有采用冬春提出的結(jié)局,而是堅持用了自己的版本)。

但到了執(zhí)行階段,裂痕卻漸漸暴露出來。在胡波導演的設(shè)想中,《大象席地而坐》的每一場戲都應該由一個單機位的長鏡頭完成。冬春卻覺得這個做法太過冒險,對人員調(diào)度及走位要求都太苛刻,需要一遍一遍地排練,拍攝的周期也不可能允許劇組再從第二個角度進行拍攝,公司建議他采用兩個機位,更為保險。單機位長鏡頭的使用,是胡波對自己電影的美學堅持,他拒絕了出品方的建議,并覺得對方不信任自己的能力。開機前幾天,出品方給到的壓力越來越大,甚至用“換導演”來試圖讓他妥協(xié)。作為胡波的朋友,擔任攝影師的范超心中甚至是篤定的,“反正在我看來,從小說到劇本到電影,胡波都應該是《大象席地而坐》唯一的締造者。它的文本和影像風格是如此個人化,只有胡波本人能拍,其他導演無論如何都無法勝任。”

王小帥在參加了開機儀式后就離開了片場,劉璇則在井陘多呆了兩天,殺青時候她又來劇組看了一圈。不過,即便冬春不信任胡波單機位長鏡頭的拍攝方式,他們卻也在某種程度上“放任”胡波用自己的方式工作。開機一周之后,影片風格略顯雛形,來自外界的干預也漸漸平息。在范超看來,胡波對這個拍攝過程還是比較滿意的。

然而,制作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是雷區(qū)。關(guān)于影片真正的矛盾,最終還是爆發(fā)了。25天的拍攝完成之后,影片進入了后期制作。胡波四個小時的剪輯版遭到了出品方的抗拒,在后者看來,如此長度是反市場、反觀眾的,他們建議胡波把影片的長度縮減到兩個小時之內(nèi),否則就將剝奪他的署名權(quán)。也許是恫嚇,也許是通牒,但這對胡波來說幾乎是一個不可能的要求?!皬漠厴I(yè)到影片拍攝完成,胡波這么些年就只在做這一件事情,他最其他是事情都可以淡然處置,唯獨電影的坎,他過不去。恰恰在這個節(jié)骨眼,有人說如果你不妥協(xié),我就要剝奪你的署名,這個打擊對他來說,是巨大的?!彼膲毫?,范超看在眼里。

胡波的死亡對于朋友們來說,是一個天大的意外。即便他會陷入創(chuàng)作者的焦慮,但他選擇在29歲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是大家如論如何都沒有想到的。畢業(yè)之后,由于拍戲的關(guān)系,范超和胡波接觸得并不是那么頻繁,但每次收工回到北京后,哥倆總會喝個酒吃個飯。2017年10月5日是范超最后一次見到胡波。當時他神情雀躍,甚至穿了一件新買的毛衣,他告訴范超自己又有新戲可以拍了,2018年年初就會開機,可能會找到貝拉·塔爾來做他的監(jiān)制,他是胡波最喜歡的導演之一。同時他還在籌備一個叫做《抵達》話劇的項目,看起來處于一種健康的忙碌狀態(tài)。那天好友見面都特別開心,聊天也一直進行到凌晨。由于之后范超要去外地拍戲,胡波甚至答應要幫他照看他的狗。就在范超將要離開北京前,他想再次聯(lián)系胡波,胡波卻意外地失聯(lián)了。一開始范超并沒有當回事,直到后來才聽到消息說,胡波出事了。

朋友們不敢相信他的離去,因為他平時看上去對生活仍有熱愛。他養(yǎng)過貓,養(yǎng)過狗,甚至還養(yǎng)過松鼠,在高速路上救過小動物,并且會自己磨咖啡、做飯,甚至喜歡開玩笑。在朋友眼中,他是一個善良有趣,有帶帶點幽默的人?!洞罅选愤€只有樣稿的時候,他連續(xù)二十多天“求爺爺告奶奶”,一有希望就把稿件給出版社發(fā)過去,為了小說的出版,胡波想盡了所有辦法,抓住所有的可能性,這也是為什么,當最終作品得到出版的時候,他在與朋友的微信聊天里表現(xiàn)得如此興奮。然而,胡波也不是那種會為成功興奮很久的人,他曾對朋友說過,“幸運的事情發(fā)生了。但當我慢慢去做的時候,我就會開始覺得惡心?!?br>
胡波離世后,有關(guān)他窘迫的生存狀態(tài)在網(wǎng)上傳得紛紛揚揚,人們試圖勾勒一位在極度清貧狀態(tài)下,試圖在電影圈立足腳跟,卻不斷被壓榨的青年創(chuàng)作者形象。在熟悉胡波的人看來,這樣的解讀多少帶有旁觀者夸大其詞的成分——胡波對于物質(zhì)幾乎沒有欲望,相反,他對創(chuàng)作的執(zhí)拗卻是致命的。為了保護自己的作品,胡波拒絕任何妥協(xié)。后來,朋友們在淘寶上找到了胡波購買繩子的記錄,才相信他真的是下定了決心,要和這個一直以來抗爭的世界告別。“我老覺得胡波不該是這個結(jié)局,他的抗壓能力也沒有那么差,畢竟他光考一個電影學院就考了好幾年。如果硬要說原因的話,他傾注三年心血的項目,最終被剝奪了。這是他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事實。但常人不會理解他的選擇,我也不能,但放在他的身上,可能這個因果就成立了?!彪娫捴械姆冻f到后來有些哽咽,“胡波剛出事的時候,好五、六媒體來找我,我都選擇了回避,我不想在消息剛爆出來的時候在網(wǎng)路、媒體上造成更多失控的言論,對當事人的父母造成二次傷害。胡波被遺忘是遲早的事,我現(xiàn)在選擇發(fā)聲,就是希望他能夠在大家的腦海中留得久一些再久一些?!?br>
沒有遺言,滿洲里的大象一去不回。


· 何其幸運,在這四小時里經(jīng)歷了人生

小說集《大裂》中,《大象席地而坐》僅占了短短的篇幅,勾搭了朋友老婆的男主角,在目睹朋友跳樓自殺后來到臺灣避風頭。他找到了自己追求的另一個女人,并邀請她一起去花蓮看動物園中的一頭大象,“它他媽的就一直坐在那,可能有人老拿叉子扎它,也可能它就喜歡坐在那。”這個荒誕的要求自然遭到了拒絕,獨自一人前往動物園的男主角,想要在柵欄里擁抱這頭孤獨迷人的大象,卻成為了它足下的犧牲品。

電影版《大象席地而坐》保留了小說中關(guān)于自殺和動物園的部分,把故事的發(fā)生地從臺灣搬到了中國北方,胡波在敘述中增加了林林總總的人物,從而撐起了一部長達四個小時的電影。如同小說一樣,這是一個關(guān)于“傷害”的故事,影片中的每一個人都在用自己或肢體或言語的吶喊質(zhì)問著同一個問題,“我們還要活(被傷害)多久?”彭昱暢飾演的高中生韋布,為了給自己的兄弟出頭,失手將同學于帥推下樓梯。于帥的哥哥于城是遠近有名的混混,而不想他自己卻攤上了一堆爛事兒——哥們發(fā)現(xiàn)他睡了自己的女人,跳樓自殺了。韋布的女友黃玲與教導主任的關(guān)系被一段手機視頻曝光,而她冷漠的母親卻無法給她提供更多的慰藉。與此同時,韋布的鄰居老頭絕望地發(fā)現(xiàn)他的兒子兒媳計劃著把他趕出家中,好把他們?nèi)缃窬幼〉姆课葙u了。不知所措的個體,徘徊在灰蒙蒙的城市街道上,他們在不同的時刻被“滿洲里馬戲團”的彩色海報所吸引,并想要去那里看那頭靜坐不動的大象。遙遠的滿洲里,雖然只是一張火車票的距離,卻以夢幻的姿態(tài),攪動著所有人的心緒。

人物之間疏離僵硬,充滿敵意和算計的關(guān)系,因為偶然的事件伸發(fā)出如蛛絲一般具有無限延展性的網(wǎng)絡(luò)。作家黃麗群在《大裂》的序中寫道,“在你意識到以前他以捻出漫長的線索,在你意識到以前嗖一下已被卷了進去”。觀看《大象席地而坐》,同樣有一種被吸進去的感覺。胡波在影片中展現(xiàn)了充分的野心,他用4個小時的長度,講述四組人物從白天到夜晚一天內(nèi)發(fā)生的故事。230分鐘,是對觀眾的挑釁,但同時,也是一種極大的善意。對如同《大象席地而坐》這般充滿戲劇性又追求日常質(zhì)感的影片來說,鋪墊、勾連、回溯都是極為必要的過程。所以,即使故事發(fā)生在一天之內(nèi),他仍舊選擇“不省略”的方式去交代所有人困惑與壓抑的來源。胡波電影里的鋪墊,是道具的復現(xiàn)(繩子、槍、視頻),是人物殊途同歸的命運(命案、“你非得跟我一個下場“),是場景從不同視角的刻意反復講述,是觀眾跟隨人物,亦步亦趨地走在”誰都能搞死你“的大街上。

在一處名叫滿洲里的地方的召喚下,他們又各自從爛泥般的生活中掙扎而出,奔赴同一個重點。在那里,究竟能不能看到大象,誰都不知道。正如電影中頻繁使用的淺焦鏡頭所昭示的那樣,無人能躲過當下,無人能遠視來路。頹喪的生活死死地盯住人物的后背,向前走,只是為了離深淵更近。胡波曾經(jīng)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這樣寫道,“我根本不知道是沖下懸崖,還是安然無恙,對這一生是比較好的解決辦法”,這也許是影片所傳達出的最大的困惑,也是縈繞在胡波身邊最無解的命題。

“大象席地而坐”是一個詩意的隱喻,但詩意無法解救絕望?!耙粋€教授問漁夫,你懂藝術(shù)嗎?漁夫說不懂,教授說,那你生命丟失了一半。教授又問,那你懂音樂嗎?漁夫說我不懂,教授說,那你生命又丟失了一半。漁夫反問教授,那你懂游泳嗎?教授說不懂。漁夫說,我們現(xiàn)在在水中,要是船翻了,你就丟掉了全部的生命?!苯虒幐碧庨L在點題中對黃玲說的那個笑話,是幽默,亦是讖語。胡波用電影表達了他的絕望,而他自己則成為一部更為絕望的電影。不過,在胡波曾經(jīng)也向周圍的朋友透露,《大象席地而坐》的結(jié)尾并非全然絕望,他仍舊試圖向觀眾傳達一絲溫暖。巧合,必然,因與果都銘刻在生活的血泊之中。

(感謝范超、瑤瑤、Yiwen所提供的幫助)

 3 ) 求求你們不要再紀念胡波了

我還是愿意把《大象》稱為狗屎現(xiàn)實主義。這不是把現(xiàn)實拍成狗屎的現(xiàn)實主義,而是實實在在地把狗屎呈現(xiàn)為狗屎的現(xiàn)實主義。為什么我們不敢像胡波一樣承認這個世界實際上已經(jīng)糟透了呢?!這里有當代年輕人稀缺的憤怒品質(zhì),種種的扭曲、壓迫和不公向我們揭示著這是怎樣一個大部分人都得不到自由發(fā)展的社會,而反抗本身也在圍觀者的冷漠和嘲笑中被無情地消解。

如果我們不再次欺騙自己,就應該聽到胡波的聲音:在這個社會里,人們靠出賣自己和他人的尊嚴度日,一切過去給人寄托和幻想的神圣光環(huán):愛、道德、法律、教育、藝術(shù),都在資本和權(quán)力的碾壓下化為烏有。在這里,人作為這一切社會關(guān)系的總和,是顯得如此猥瑣不堪。如果你感覺良好,只證明你已出賣的夠多。

但不是一切已經(jīng)完蛋。大象席地而坐的滿洲里,正是一個給予希望的烏托邦,盡管大象同樣身處絕望的囹圄之中。也許并非湊巧,被囚禁的大象作為一個隱喻,指向在東北這片土地上曾經(jīng)真實地發(fā)生過的對理想社會的實踐,同樣也指向這種歷史想象被主流意識形態(tài)掃進垃圾堆的困窘。

我建議不要再紀念胡波,如果你們只是把他當做一個本該熬到真正出人頭地的電影天才。因為這種紀念無非是一種精打細算的遺忘。胡波實在提醒我們應該紀念的東西還有多少。比如,去年今天這個日子發(fā)生了什么?那些被迫離開的人去哪里尋找他們的大象?去年以來又發(fā)生多少慘烈和令人羞恥的事件,我們忘了嗎?所以很快,胡波也會被我們忘記,包括他的電影。

去找一找那些還在戰(zhàn)斗的勇士吧,年輕人們。他們在等待著你們。少一些紀念,多一些行動。不要喪,不要自殺,要向狗屎開戰(zhàn)。

最后說說獲獎名單,如果連名單都完整不了,其他的必定也是殘缺。這個地球上只有一個世界,屬于大陸,屬于臺灣,屬于每一個人。我們曾經(jīng)以引以為豪的制度去占據(jù)道義的制高點,但當資本主義跨過太平洋的收編早已完成,我們還以什么來形成外部(滿洲里)使人產(chǎn)生向往呢?總有一天我們會意識到,那頭失落的大象,才是足以溝通海峽的橋梁。

 4 ) 大象席地而坐--真有這事那就是它腿不好使,沒別的。

《大象席地而坐》新獲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此片29歲導演胡波于一年之前懸梁自盡。此番遺作獲獎,作者身事已及各種好評瞬間鋪天蓋地。從豆瓣到特評,世間的冷漠和羞辱逼死了孤獨的天才,是所有評論的一致重點。因?qū)ψ髡叩木秤龅倪駠u和對影片的期望,本人立即決定熬夜觀看,然而四個小時看完卻呆若木雞。

大失所望--是我對影片的所有觀感。

先說影片本身

作者用不厭其煩的長鏡頭,自始至終的灰暗色調(diào),用四個小時的時間,極力刻畫了一個無比壓抑的氛圍和所有人都無處可逃并且無法可解的空間。然而眾多邏輯硬傷讓故事本身從基礎(chǔ)就不成立,所有的情節(jié)也就成了無病呻吟,甚至沒病找病。

再說人物和情節(jié)

韋布的絕望:家庭貧困,親情不睦,暗戀的女同學黃玲卻深陷師生戀,替朋友出頭對抗校霸,失手傷人。過后得知原來是被朋友利用和欺騙,因此身心都深陷絕境。

可我很納悶,窮孩子多了,但沒誰在青春期就窮瘋了。人人只要有荷爾蒙都暗戀過,沒誰暗戀就能導致對社會絕望。有過青春期的男孩都有過朋友,可真沒聽說過誰覺得隨身帶著手槍的朋友軟弱,需要自己出頭相幫。從起因到邏輯,所有情節(jié)和人物刻畫純粹是為了絕望找絕望。

黃玲的絕望:單親家庭,親情不睦,父親遠在千里,母親自私自利,和教師關(guān)系曖昧而純潔無比的好女孩,手持棒球棍傷人的無助受害者。身心都深陷絕境的女主一號。

我不懂,我冷漠。我體會不到這種絕望何來。當真師生戀曝光,絕望該是男老師,上門鬧事的也該是女孩的媽。男老師敢?guī)е眿D上女生家鬧事,女孩的媽居然還唯唯諾諾?我不知道作者跟我生活的是不是一個國家,或者說是不是一個地球。即使為了絕望找絕望,我都找不到。

王金的絕望:家庭貧苦,女兒和女婿無德,費勁心機要把他轟出家門送進養(yǎng)老院,養(yǎng)了條狗還被別的狗咬死了。一個愛管閑事的平靜老人,一個打得過流氓的社會弱者,一個愛心滿滿上門去丟狗人家討說法被誤解的社會底層,一個心系家庭不打招呼就帶孫女離家出走的身心都深陷絕境男配角。

可我還是很納悶,兒女不孝是你家教無方的后果,養(yǎng)的狗打不過別的狗是你的狗品種長的小。我更納悶,明明知道人家的狗都丟了多天,到現(xiàn)在滿世界貼條沒找到,你非上門跟人家說“你家狗把我的狗咬死了”,然后覺得別人冷漠,誤會了你是去訛錢敲詐。那你到底是干嘛去了?你想讓對方說什么?你想得到的正確回應和滿意結(jié)果是什么?這不純屬于吃屁噎頂了,浪風抽的難受,上門找啐嘛!這樣的人如果生活不郁悶,那“生活”都該受處分。

于城的絕望:睡了朋友老婆,導致朋友受刺激自殺,因此自己心情失落,卻沒有得到應有安慰,所以這個世界太冷漠了。弟弟在學校被打,,滿世界找不到對方,身體疲憊,所以這個世界太沉重了。等找到了對方韋布,發(fā)現(xiàn)對方和其實自己處境和心情跟克隆一般的完全一樣,對世界,對社會,對未來,對眼前只剩一句“我能怎么樣”!太特莫的無助因而瞬間落淚,給朋友母親打電話坦誠朋友死亡真相,然后挨了不知從哪竄出來的軟弱中學生一槍。

這是一個偽裝成流氓的哲學家。集青春期,更年期,賤貨兼二逼的思想家。我的層次太低,無論他的博愛與深刻我都無法理解。

最后說說導演:

從觀影前,看到很多關(guān)于死者的評論,尤其是名導演和老板雙身份的王小帥夫婦,對這個年輕天才導演,惡毒打擊侮辱以及由此自殺的種種陳述。從頭對導演夫婦就先充滿鄙夷,尤其看到爆料的死前雙方微信截圖,言辭之蔑視,態(tài)度之粗暴,簡直讓人發(fā)指。

然而看完電影,再重新看看這封“惡毒”的留言,感覺完全不同。針對影片而言,這只是一篇客觀的陳述。當然,在這個世界上,說實話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就是一種惡毒和惡行。自詡藝術(shù)的導演,死后被商業(yè)了一把,榮獲了金馬獎,這種惡毒卻被交口稱頌,喜聞樂見。再回頭看看觀影前甚至影響了我情緒,勾起我唏噓和期望的那些評論,簡直要吐了。然而死者為大,捧死者是一種善行,即使以此作惡,也必須配合氣氛,否則就是最大的惡,因為這種情況下,是尤其不能說實話的。

而我在浪費四個小時的期待后,能做的也只有惡了。結(jié)巴不等于有思想,只是嘴笨。四個小時也不等于深刻,只是陳述能力太差。全灰色調(diào)不等于有深度,只是表達手法太笨重,全片單長鏡頭更不等于藝術(shù)性,只是婚慶攝影習慣影響太深,音效雜亂不等于寫實和特點,只是技巧太粗糙,大象當真席地而坐--真有這事那就是它腿不好使,沒別的。

----------------------------------------------

ps:被誤解成瘋子,傻子和偏執(zhí)狂的天才,是對不幸天才的侮辱。被吹捧成天才的瘋子,傻子和偏執(zhí)狂,是對天才的更大侮辱和更大不幸。

最后說句,我知道評論死者這種事會受到“正義人民”的無情反駁,我只希望反駁前,你能真的花四個小時像我一樣把電影看完。如果你連四個小時都看不下來,就粘貼幾句豆瓣影評,顯示你有藝術(shù)細胞,那就成惡心了。

 5 ) “生活比我們想象的都更加漫長一點”

制片人在首映時說了這句話,“這可能是這屆柏林電影節(jié)上映時間最長的電影了(其實最長的是主競賽單元的一部菲律賓電影Season of the Devil,這是第二,還有一部兩千多分鐘的實驗片,感興趣可看評論)。生活比我們想象的都要漫長一點,感謝你們的時間。”

德國時間,2018年2月16日晚接近午夜。

經(jīng)歷了接近四個小時的觀影,問答環(huán)節(jié),有三位都提到了片長問題。

第一位英文提問的朋友問,230分鐘的片長并不常見,在中國放映時也會是這個長度嗎?制片人說,會,一刀不剪。

第二位中文提問的朋友問,我很喜歡結(jié)尾和片中的一些情緒高潮,但感覺高潮離結(jié)尾遠了點(推測潛臺詞是因為片子比較長),能稍微闡釋一下嗎?制片人說,這是這個電影的特別之處。

第三位英文提問的朋友問得非常直白,感覺電影比較悲觀,這樣的電影在中國會公映嗎(推測潛臺詞是感覺中國需要放映一些歡天喜地的片子?)制片人說,會公映,而且中國現(xiàn)在也是有文藝院線的。更重要的是,其實這部電影終歸到底是關(guān)于希望的。

I 序言

于我而言,《大象席地而坐》擁有獨樹一幟的美感。

就觀影體驗來說,并不算長,因為很明顯能看出,每一個鏡頭導演都精心設(shè)計過。

它把生活最丑陋,最骯臟,最荒謬,最不可理喻卻又不得不接受的無力感,完完整整殘忍地鋪開來給你看——對,這他媽就是你的生活!你就活在垃圾場!你身邊的人冷酷自私卑鄙,你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但在某些對話或是行為的瞬間,又感覺有一些光從背后照過來,好像世界突然沒有那么冷了,盡管仍然冰封,但好像還有一個奔頭,它是片中所說的“無法解釋的自然應該做的事”或者是標題里滿洲里那只席地而坐的大象。

II 情節(jié)描述

———以下情節(jié)描述+括號內(nèi)的評論約4000字(閱讀時間在4-8分鐘)————————

———由于全是劇透,請萬萬謹慎閱讀,看過的朋友想看評論直接拉第三部分—————

請原諒我再強調(diào)一下:為什么我會寫這個部分?因為我記憶力不好,能把主要情節(jié)先寫下來(尤其是一部四個小時的電影)有助于我梳理文本。所有非情節(jié)描述我都用黑色標出,嫌長嫌麻煩只想看評論的朋友請直接拉到第III部分。

———肯定有些記憶偏差,后續(xù)會改,煩請見諒,歡迎評論區(qū)提,謝謝————————

原文是篇同名短篇小說,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找來讀一讀。

電影保留了原文中的主線,把臺灣變成了河北。

“我”即電影中的于成,睡了好哥們的老婆。好哥們回家換鞋,看到了我,于是從高樓上跳了下去。我是這位哥們唯一的好朋友,我知道這哥們跳樓和我沒什么關(guān)系,因為原來他和他老婆的關(guān)系就不好。我從這位哥們的嘴里知道了一只席地而坐的大象的故事——

“滿洲里(小說里是花蓮)有一只大象,他媽的就坐在那,有人捅它或者喂它東西,它也不動。”

最大的變化是于成的身份,原來他就是個混吃等死的搞搞編劇“策劃”的;電影里,他是個“有身份”的人。電影開頭,是一組看似不相關(guān)的四位人物剪輯,配音是于成說大象的故事,于成(章宇飾)在窗邊邊抽煙邊講,講到大象一詞,鏡頭切到一只小狗,從下往上,拍到了一位坐在陽臺床上的老人(李從喜飾),緊接著,切到一個正在用膠布纏棍子的高中男生(韋布-彭昱暢飾)。兩次剪輯中間以近景雪地鏡頭為穿插。

韋布的爸爸咒罵兒子把家里弄的臭氣熏天,韋布說是因為樓下在燒垃圾,廚房窗戶沒關(guān)。媽媽問韋布把超市卡放在哪里了,韋布說原來放在了柜子上,后來不知道。爸爸又罵了幾句難聽的,說兒子拿錢就知道去上網(wǎng)。鏡頭從韋布的臉推到原先虛焦的爸爸身上,逐漸移到他的瘸著的腿,隨后推到地上的幾顆藥丸。緊接這個樓下燒垃圾的場景,回到一開始的于成。樓下傳來聲響,“你別在這里燒垃圾!”,小區(qū)保安的聲音?!斑@是這個小區(qū)的垃圾,我不在這里燒在哪里燒?”另一個人答道。于成附和了這個燒垃圾的人,引起和保安的罵戰(zhàn)。之后就是跳樓的完整敘事。隨后,一輛大巴的模糊帶水的前擋風玻璃上顯示出片名《大象席地而坐》六字。淅淅瀝瀝的水聲傳來,是一個女孩(王玉雯飾)在掛滿內(nèi)衣狹小的廁所內(nèi)拖地。四位主要角色至此全部出場。

兩個值得注意的地方是——

第一,在第一橋段,觀眾并不知道這些人叫什么名字,彼此什么關(guān)系,甚至在觀影的前三分之一,他們的名字都是從和他們不在場的旁人間彼此的對話中引出來的(這也讓后文四人的相遇更讓人唏噓,這世界這么小,又這么復雜)。在開頭各自的場景中,他們的境況看上去都很尷尬,甚至很魔幻(一位目睹好哥們因自己做小三跳樓;一位被父親罵得死去活來;一位擁有自己的房子卻被兒女趕到敬老院;一位被媽媽辱罵奚落不要懷孕),父母沒有父母的樣子,兒女不成體統(tǒng),朋友也是說說而已。

第二,對于“不重要”的人和背景,本片從開頭一以貫之的大量虛焦,即便有些配角在說話,觀眾也只能看到一片模糊和主演的表情。直觀上來說,有一種非常強烈的孤獨感。

在第二橋段,四位角色的故事漸漸展開,彼此也有了非常密切的交集。故事的細節(jié)非常多,以韋布為主線,簡而言之可概括為以下八個主要場景(前方高能劇透):

1. 緣起:韋布的一個李姓朋友(對不起,記不住全名了)被學校小霸王于帥“欺負”,“誣陷”其偷了手機,韋布幫朋友說話,十分硬氣的表示自己的朋友不會偷東西。在難以分辨的推搡中,于帥跌下樓梯生死不明。韋布逃走,囊中羞澀,回家找錢錢不見了,又被爸爸罵了一頓。想把自己的球桿當給臺球館,前臺表示自己做不了主,韋布帶著球桿逃亡。

2. 韋布和爺爺:韋布逃亡路上遇見樓下的爺爺在扔一個袋子,袋子里裝的是自己早上被不明大狗咬死的小狗。爺爺之前根據(jù)尋狗啟示找到狗主人,這對夫婦不僅拒賠,而且說大狗就是老爺爺弄死的,揚言要找他麻煩。韋布說要把球桿給爺爺做抵押借點錢,爺爺不給,韋布和狗主人放狠話,要把他的車從頭到尾劃一遍。狗主人覺得匪夷所思,嘴上說你有本事劃車,腿上狠狠地踢倒韋布三次。爺爺后來松了口,給了韋布錢,拿了韋布執(zhí)意要塞給他的臺球桿。

3. 爺爺和于成:爺爺回家,在家邊路邊攤上吃面,吃面的時候臺球桿被人踢倒了。爺爺進樓棟,聽到一陣混亂的搶砸聲,上樓時被三個人攔下來(同學們口中很厲害的于帥的哥哥,其實就是于成,當?shù)赜忻幕旎齑蟾纾?,于成發(fā)現(xiàn)老爺子拿著臺球桿,讓手下人看著他,自己跑火車站看前女友去了。老爺子的外孫女下樓找他,女婿看見這個圍堵場景,慌忙把女兒抱上了樓。爺爺用臺球桿把兩個小混混打了一頓。

4. 韋布和黃玲:韋布把黃玲約到猴子園見面。黃玲問他于帥是他推下去的嗎?韋布說,不是。黃玲問,那你為什么逃走?韋布說,你不懂。韋布問黃玲愿不愿意和自己一起去滿洲里看大象。黃玲說不愿意,“笑”著問他他會什么能在滿洲里定居,表示他就會個踢鍵子。(這邊的鏡頭角度一直是,黃玲站著,上面是落日的光,韋布靠在猴子籠上坐著,仰拍)韋布說我就會個踢鍵子。黃玲表示能把一個技術(shù)練成拿獎已經(jīng)很不容易了。韋布說,只要你把大量無意義的時間花在這世上任何無意義的事上都能做到。為什么選踢鍵子,因為踢鍵子讓自己感覺沒有那么得糟糕。黃玲并不愿意一起離開,走了。

5-1. 韋布和于成:韋布在一個站牌后,前面是于成。韋布就一直盯著前方的一個地方看,于成走了過來,問那是你女朋友嗎?韋布否認。于成說,我是于帥的哥哥,問韋布認不認識于帥,韋布說不熟只聽過。于成說,那是你們的教導主任,你應該上去打他。(觀眾此時并不知道前方發(fā)生了什么,鏡頭上只有兩個人的側(cè)臉)韋布說,那是副教導主任。于成笑道,那正的就敢打?韋布沒吭聲,從包里掏出一張紙,寫了三個字——“你完了?。╕ou’re screwed!沒看清中文,合著英文字幕猜的)跑過去,貼在了店窗戶上。(觀眾會以為,這個完了是對教導主任說的)

5-2. 黃玲和教導主任:(結(jié)束上一橋段,鏡頭立刻翻過來,告訴觀眾韋布在看什么)咖啡店里,黃玲和教導主任在聊天。教導主任給姑娘買了蛋糕(此處和開頭媽媽買給女兒被她自己醉酒踩爛卻以為是女兒弄的的蛋糕相呼應。嘴里都是甜的,心里感覺有相似也有不同:都有苦澀,在家里吃是置氣,在咖啡店里吃可能會有些放松,但也難過)教導主任跟姑娘說,人生在什么地方都沒什么不同,都很沒有意義,不要想那么多。女生問了一個非常深刻的問題,別人都是怎么看我們的行為的呢?教導主任沒懂,問她什么意思。女生說,我覺得韋布把于帥推下樓,他自己都不知道為什么。教導主任說,可不是嘛!他怎么可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窗戶外突然貼了張紙,女生沖了出去,茫然的四處張望找人,接著撕下紙來,讀了上面的字。鏡頭給了一些背部鏡頭,但在整個電影的背部鏡頭中并不算長,緊接著切女生的面部特寫,驚訝猶疑又有些許的驚恐。(觀眾這個時候才會明白,那句你完了,其實不僅僅是說給教導主任聽的;即便是為黃玲撐腰的韋布,也是加害者。)

6. 黃玲和媽媽:黃玲和教導主任回到他干凈整潔的家中,突然被同學通知群里有了自己和教導主任一起唱卡拉OK的視頻。教導主任知道后,大聲責備黃玲,說都是因為她,自己轉(zhuǎn)不到好的學校去了!黃玲回家,聽媽媽絮絮叨叨說了自己和想揩自己油的客戶的故事,說有件事要和媽媽說。交代完事情原委,媽媽只問了一句話“你和他睡了嗎?”黃玲盯著媽媽看了很久,問“為什么?”(這個為什么有兩個意思:第一是,為什么你們第一反應都是這個問題。第二,為什么你是我媽你能這么說話)媽媽說,“什么為什么?”又重復了一遍,“你和他睡了嗎?”黃玲崩潰,大聲指責媽媽是她見過的這個世界上最自私最卑鄙的人,并說喜歡教導主任家里的干凈整潔。媽媽問她,有本事為什么不去找個小時工打掃衛(wèi)生,自己明明一事無成,卻把責任推到媽媽身上。世界上最自私最卑鄙的人現(xiàn)在在千里之外(暗指拋棄他們?nèi)蔽坏母赣H)。之后是超過任何正常家庭語言過激程度的激烈爭吵,黃玲摔門背靠著自己房間的門。此時,教導主任的老婆找上門來,媽媽攔著,說什么事沖自己來,女兒不在家。黃玲從窗戶上跳了出去(背影,整理頭發(fā)和外套),走過大門口聽到媽媽和教導主任老婆的對話,媽媽說,“為什么你要把事情弄得這么尷尬呢?”原配說,“我才是你們當中最尷尬的那一個?!秉S玲拿起早上準備打不明大狗的棍子,進家門,敲了教導主任和她老婆的腦袋。鏡頭轉(zhuǎn)到媽媽,她沒有一絲一毫的驚嚇,反而有種冷漠和無可奈何。黃玲路過一個宣傳板,看到了滿洲里大象馬戲團的海報。

7. 于成和前女友:于成在跳樓發(fā)生后立刻約了前女友,表示在出門躲事之前想和她見一面。前女友并不想見他,但于成在她應酬的地方等著。前女友表示自己應酬時沒吃飽,于成在小餐館問為什么拒絕自己,都怪她所以朋友才跳樓。女友說我們不是一路人,和你在一起很不舒服,尤其是你反諷而又沒邏輯的語氣。小餐館突然著火,女店員慌忙逃竄,于成把前女友推了出去,(正當大家以為他也要跑的時候),于成再次沖回了店,推開添亂的男店員,救小店老板一命。(換下一個橋洞口場景)女友問于成為什么這么做?于成說不知道,感覺就是應該這么做。于成說要帶女友去滿洲里看大象,女友表示讓他不要再糾纏自己。于成質(zhì)問她想展現(xiàn)出什么樣的自己,平時都發(fā)什么滑雪、潛泳的照片,裝什么中產(chǎn)階級?在這種破地方,能有中產(chǎn)階級嗎?之后說自己現(xiàn)在不應該來找前女友,而應該去抓韋布或者去醫(yī)院看弟弟。

8. 尾聲與鋪墊:

韋布與于成:韋布去醫(yī)院看于帥,偷偷聽見于帥的爸爸媽媽在罵他,說他曾經(jīng)把弟弟的一個耳朵打得快聾了。于成憤然,說他們老調(diào)重彈。韋布聽完對話逃走了。

韋布與李姓朋友:韋布打電話讓李姓朋友幫個忙,沒想到李姓朋友卻帶著自己的父母來了。韋布打了個機靈,把李姓朋友駕到樓道,質(zhì)問他為什么背叛自己,說好一個人來的。李姓朋友說,最后你還是得靠父母,韋布說靠父母有用嗎?李姓朋友突然說,其實他真的偷了于帥的手機。韋布一下愣住了;李姓朋友說,因為于帥用手機拍了自己上廁所的視頻,他寧愿賠一個新手機,全都怪韋布強出頭,把事情弄完了。自己有槍,啥都不怕。并且表示黃玲的視頻不是自己上傳的。

爺爺和外孫女:爺爺買了滿洲里的票,一張成人一張兒童,打算偷偷帶孫女去原來自己當兵的地方。

預估電影過了三個多小時,來到第三橋段,前文那么長的鋪墊,都在為大家匯聚在滿洲里做準備。

1. 最后的高潮:

被背叛的韋布異常憤怒,在去火車站的路上撿到一只毽子,公園大爺讓他還給自己,韋布破口大罵,雙方都聲稱要“弄死對方”(這也是全片出現(xiàn)最多的罵人的話)。路過垃圾場,對著它放聲大喊這個世界太糟糕了。買到假票,要騙子還錢,被騙子打了一頓,拿去了身份證。騙子發(fā)現(xiàn)是韋布,把他們的頭兒于成喊過來了。

于成告訴韋布自己不是玩意的弟弟死了,跟他說無論你逃到哪里都有人(這里的有人指的是警察)能把你弄回來。于成問韋布,“假如你現(xiàn)在在一個高樓,你會怎么做呢?”(原話記不清了,和開頭朋友跳樓相對照)韋布重復了兩遍,“我還能有什么辦法呢?”于成聽到這里笑了出來,(朋友還能有什么辦法呢?面對硬要工資兩三千每月玩命還債的自己買房的女友,面對被最好也是唯一的朋友出軌,面對毫無希望的未來和完全沒有意義的人生,他只能跳樓),他讓騙子去給韋布買張真票去滿洲里,打電話給朋友的阿姨,說自己其實朋友跳樓時就在現(xiàn)場(于成這時候想明白了,他不想逃了,逃了有什么意義呢,沒有任何辦法,不如老老實實把真相說出來,心里痛快)。

就在騙子買票時,突然李姓朋友舉槍出現(xiàn),說自己報警了,讓于成放了韋布,自己掩護(這是一個非常匪夷所思的情節(jié),以至于全場觀眾都和坐在地上的韋布一樣,扶著額頭,無奈)。于成笑著問李姓朋友,你用過這玩意嗎?韋布讓李姓朋友趕緊走。騙子從后面抱住李姓朋友的脖子,李姓朋友掙脫,并朝著于成開了一槍。于成腿部中槍,倒在地上,疼著笑。韋布起身,問李姓朋友是不是想和自己一樣,為什么要這么做?李姓朋友說,我得讓他們都怕我。韋布冷笑一下,騙子也跑了,現(xiàn)在他們都怕你了。揚長而去。李姓朋友留下句,這個糟糕的世界,飲彈自盡。

2. 最終的團圓:

韋布、黃玲、爺爺和孫女相聚在火車站,黃玲告訴韋布,火車取消了。到了汽車站,黃玲說要沈陽轉(zhuǎn)車再去滿洲里。爺爺表示你們倆自己去吧,“對我而言,這幾十年我都在喂自己糖衣炮彈,以為換一個地方,就有新的生活。其實人生最好的狀態(tài)是,你站在這里,看著遠方,感覺那里一定比這里好,而不要過去?!闭f完帶著孫女轉(zhuǎn)身走了,韋布追了上去,看著爺爺說,“那就去看看吧”。(這又是一個很有趣的反轉(zhuǎn),因為前文爺爺?shù)匿亯|會讓人感覺韋布也改變主意回去了)。四人上路,??浚谀骋徽?,他們踢起了毽子,一道車燈遠遠的射在他們的身上,看不見臉,四處都是黑暗。突然,傳來大象的鳴叫聲。

從前面近四千字的敘述中,不難發(fā)現(xiàn),電影文本相當豐富(我記不清的情節(jié)也非常多,基本看了后面忘了前面),前后呼應非常多,可以分析的情節(jié)鏡頭數(shù)不勝數(shù),時間關(guān)系,對其中感觸比較深的幾點談一點非常非常非常膚淺的理解。

特別注意:由于本人沒有爺爺,只有姥爺,但是喊姥爺爺爺,所以上文中爺爺、老爺子等詞語的混用可能給一些讀者帶來了困擾。爺爺就是老爺子,他和他的女兒女婿住在一起,女兒的女兒是他的外孫女。

III 大象席地而坐

————我是正文的分割線,這里只有荒原——————————————

一天有二十四個小時,醒著的時間有十六個小時,電影有四個小時。

四個小時只講述四個人一天的故事,對于電影而言,它足夠漫長了。

然而生活無情,它讓你經(jīng)歷幾倍幾十倍于此的時間。就像所有的苦難都沒有盡頭,而人活著只是為了受苦一樣。所有的角色,沒有一個人是快樂的,即便在一個環(huán)境中是強者,在另一場景中他就得示弱,比如于帥在學校是霸王,在哥哥那里只是一個沒出息“娘們”;比如于成全縣聞名,但在父母面前,卻只是一個乖乖聽話,忍氣吞聲的兒子。但從另一個角度說,每一個弱者,尤其是這四個主要角色,在某一個瞬間他們都無比堅韌,堅韌到讓你覺得他們天真的可愛。比如揮桿的黃玲,比如為朋友挺身而出又執(zhí)意要去看大象的韋布,比如和韋布交換臺球桿的爺爺,比如救火的于成,甚至那個傻里傻氣報警,說著電視劇中臺詞“我掩護”的李姓朋友。那些“感覺在那個時候就應該那么做的自發(fā)動作”似乎還在彰顯這這片垃圾場上偶爾閃爍的東西,但閃爍的不見得是金子,它可能只是一張亮晶晶的紙片。發(fā)光,但沒意義。

滿洲里那只席地而坐的大象是什么呢?它并不是烏托邦,一個擁有一頭一年四季不分晝夜總是坐著的大象的馬戲團算什么烏托邦。它是一種獵奇,一種對世界的渴望。你看,在遠方還是那么有趣的東西呢!一種自我欺騙,但即便是欺騙,為什么不選擇去看一下呢,萬一真的有呢?就像片末,在寂靜的夜晚,寒冷的東北(感謝@WashBean 補充指正:滿洲里行政區(qū)域劃分確實屬于內(nèi)蒙古,但也算中國東北部,廣義的東北就是東三省加上內(nèi)蒙古東部,而且滿洲里方言就是東北話。)竟然傳來了大象的叫聲,那么清脆那么嘹亮,一聲一聲像是要把人心給穿透。它是希望嗎?它是虛無嗎?它究竟什么?沒人知道,除非你抵達那片土地。親眼看一看,親耳聽一聽,欣喜或者失望,再前往下一片未知的荒謬。所以,于成聽說韋布要去看大象,就笑著同意了。誰不想從垃圾堆里爬出來呢,連見過那么大世面的于成也想去看,既然有人還保持著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那就讓他去吧。

我們不過在以不同的形式逃亡,逃亡現(xiàn)實生活的瑣碎,望不到底的苦痛,活著的每個人都有自己“席地而坐的大象”,好像奔向它,就能暫時忘記自己是誰,投身于一片沒有煩惱只有目的地的汪洋大海。它就在那里,你會笑著嘲笑自己,在夜晚睡覺前,或者白天看見自己的破屋子清醒時,但是它就在那里,那只屬于你的大象。

從更廣闊的意義上來說,社會和媒體也想打造這只大象,比如片中談到的前女友塑造的中產(chǎn)階級形象。但是這種普世對成功的定義,并不是文本想要推崇的。它太過于虛假了,或者它太有意義了。

四人最后聽到了大象的聲音,這是“成功”嗎?這是“意義”嗎?這算什么呢?就像片中爺爺問韋布的那句,“你為什么要去看大象?這對你而言有什么意義呢?”換成直白的話,這對你有什么好處呢?去看只大象,如果冷酷一點的說,它什么也不是,它既無法帶給人名利,也不受人待見。講出這件事,在某些聽者心里可能權(quán)當是一個故事,“這他媽編的吧”。它這么無意義,為什么還要做呢?好像做了才可以安寧,就像我在寫這篇文章一樣。

副教導主任在電梯間和黃玲說一個很有名的故事,“一個教授問漁夫,你懂藝術(shù)嗎?漁夫說不懂,教授說,那你生命丟失了一半。教授又問,那你懂音樂嗎?漁夫說我不懂,教授說,那你生命又丟失了一半。漁夫反問教授,那你懂游泳嗎?教授說不懂。漁夫說,我們現(xiàn)在在水中央,要是船翻了,你就丟掉了全部的生命。聽罷,教授跳進河中?!?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副教導主任說這個教授好傻,想那么多干嘛!有人會為了沒有現(xiàn)實意義的東西放棄生命,而另一些人永遠都不會明白。

“我們不是一路人?!庇诔珊退芭眩⒍ú皇且宦啡?。

問答環(huán)節(jié),主持人問制片,短篇小說和電影有相似處嗎?囿于語言不同,制片人沒多說,只說這是兩個不同的故事。我第一反應是不認同,但是后來細細想來原文的結(jié)尾,才感受到了電影和小說的根本不同。

原文最后,作者看到了那頭大象(而不是電影中只聽到了聲音),并且一定要弄明白它為什么坐著。

“等我貼著它,看到它那條斷了的后退,它看上去至少有五噸重,能坐穩(wěn)就很厲害了。我?guī)缀跣α顺鰜?,說實話我很想抱著它哭一場,但它用鼻子勾了我一下,力氣真大,然后一腳踩向我的胸口?!?/blockquote>

弱者與弱者,一個是生活的弱者,一個是動物園任人欺凌的弱者,本該抱團取暖,而大象卻狠狠地踩了一腳。弱者以為自己能獲得電視劇大團圓般相擁而泣的溫暖,得到的卻只是諷刺、唏噓與傷害。與這樣的結(jié)尾相比,電影的結(jié)尾實在太溫柔了。就像制片所說,“它是關(guān)于希望的”,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那些毫無功利意義的事情,那些藝術(shù)那些美,應該能成真吧。

一些其他零散的想法:

1

片中有很多非常有趣的臺詞,比如韋布去副教導主任辦公室賠錢,聽教導主任說學校要關(guān)了,你們以后一半都沒有未來,要去賣肉串。而自己要被調(diào)到很好的學校,韋布反問,“你怎么知道你的未來一定是積極的呢?”沒有人知道自己未來什么樣子,即便如此篤定,也因為并沒有做出什么出格事情的視頻,毀了前程。做人做事,謹言慎行,人在做天在看。

2

那么多背影的鏡頭,制片沒有給出讓人理解的解釋,只說是和演員的排練很多(即時間都花在排練上了)。在三分之一的鏡頭里,你看不到角色的表情(包括片中有一段,韋布回奶奶家,發(fā)現(xiàn)奶奶倒在床上??甄R了三十秒,是從房門外拍的,只能看見奶奶的腿在床上,韋布走到床頭,被開著門左邊的墻擋著,只能聽到鳥叫、人說話的聲音、咳嗽聲和鞭炮聲),你不知道韋布做了什么(在商業(yè)片中你是絕對不會看到這種鏡頭的),你只能去感受。這些鏡頭,由于不切臉部特寫,所以讓影片更加克制和客觀。背影走路片段往往會配合一段我很喜歡的背景音樂,旋律很單調(diào),但逐漸有更多的音色進入,帶著點荒誕,又有點喜慶(制片說還沒有混好音,我很難想象混好音會是什么樣子,因為這段主旋律實在太有趣了),層次感就很強,解讀的空間一下就會很大。

3

文中有三個人曾對別人說,都是因為你,所以才有這般嚴重的后果。一個是于成,對前女友說的,因為你拒絕了我,所以我睡了朋友老婆,所以朋友跳樓了。一個是副教導主任,對黃玲說,因為和你的視頻,所以我的前途毀了。一個是李姓朋友,對幫自己的朋友韋布說,因為你插手了,所以事情一塌糊涂。

這三個毫無邏輯的句子,會讓所有人心寒。之前有個美國朋友跟我說,美國人一出事,就喜歡找人負責,一定要找到才罷休。世界各地都一樣。為了消除自身的負罪感,能把所有骯臟的言語往曾經(jīng)的救命恩人身上潑,所有的情誼,好像都因為這句話斷了。因為這一刻,這個人自我感覺的“無辜”超過了你為他付出過的一切。然而甩掉責任又是那么的自然,去看看今敏的《妄想代理人》吧,誰沒有在無法躲避的壓力下,把責任往父母,往子女,往愛人,往朋友,往同事,身上拋呢?

副教導主任在視頻在學生群里曝光后氣急敗壞的說,“為什么現(xiàn)在的年輕人這么邪惡?為什么好好地走在大街上就有個人冒出來說要搞死你?”就像副教導主任孩童時看著一個經(jīng)常被欺負的同學拿磚頭砸貓一樣,他沒有上前阻止,相反內(nèi)心暗爽。上傳者看視頻的心態(tài),估計就和當年他作壁上觀的心態(tài)一樣。只不過貓無辜,他有罪。教導主任犯的也不是什么犯法的大罪,畢竟只是找一個少女聊天,用人生箴言勸諫她回頭是岸及時享樂。然而那些一天一天積累的功利的嘴臉,讓他在曝光這天一無所有。然而黃玲又覺得他真好,比媽媽好,媽媽才是世界上最自私最卑鄙的人,這個世界實在是太復雜了。

你說這個世界戾氣重嗎,重,每個人都因為自己的不開心揚言“搞死”別人。所以那些模糊的背景和臉,都是自我和別人之間畫了的線。這是我的利益,這是我的世界,你不要侵占,我嫌煩。但是當這些邊界打破,把別人融進來后,好像除了爭斗和撕扯,偶爾也能有一點點溫暖。

人性的小善小惡就是硬幣的兩面,該怎么辦呢?

我不知道。

4

“人生是個荒原,這是本書里的話,我很感動。”韋布聽到被欺負拖地的小男孩說了這句話。

“你……很感動?”韋布不懂。

“我很感動?!闭f完,小男孩進了副教導主任的辦公室,踩到了香蕉皮,副教導主任哈哈大笑了起來(感謝布懂 的指正)。

這是一個非常超現(xiàn)實主義的場景。

可能在聽到大象叫的那個夜晚,韋布終于明白了這句話。

人生是個荒原,但我還是穿了過去,找到屬于自己的“席地而坐的大象”。

《大象席地而坐》就像是導演胡波人生的一個注解。

天堂和人間,他們有何區(qū)別?

唯愿胡波能在天堂獲得屬于自己的寧靜,尋找到如他笑容般燦爛的真善美。

《大象席地而坐》獲獎與提名記錄:

2018年第68屆柏林電影節(jié):

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論壇單元)《大象席地而坐》獲獎

最佳處女作獎特別提及 《大象席地而坐》獲獎

柏林電影節(jié)官方介紹:“這部極富視覺魅力的作品,以大師般的手法將一系列主人公的生世串聯(lián)起來,敘述了張力十足的一天中發(fā)生的故事,從清晨到日暮,逐漸勾畫出一個私欲橫流的社會?!?/p>

2018年第55屆臺灣金馬獎:

最佳劇情長片《大象席地而坐》獲獎

最佳新導演 胡波 提名

最佳男主角 彭昱暢 提名

最佳原創(chuàng)電影音樂 花倫 提名

最佳攝影 范超 提名

最佳改編劇本 胡波 獲獎

觀眾票選最受歡迎影片《大象席地而坐》獲獎

你知道活著最大的敵人是什么嗎?

從來不是沒錢、沒愛和疾病。

而是無望。

《大象席地而坐》給了無望一個出口。

唯有感謝。

就到這里了。

 6 ) 一年之后,為什么還要提起大象席地而坐?

1

2019年2月16日,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shù)中心。

這一天距離《大象席地而坐》在柏林電影節(jié)首映,已經(jīng)過去了整整一年。其實那一天我本人就在柏林,但由于日程緊迫,我放棄了所有華語電影。當時我覺得,這些電影總可以在國內(nèi)看到的,何必那么著急?沒想到這么一等,就是整整一年。

在這一年之間,網(wǎng)上出現(xiàn)了各種關(guān)于導演胡波和《大象席地而坐》的報道和信息:先是關(guān)于胡波與王小帥的糾葛,然后是《大象席地而坐》資源的泄露,然后是電影擊敗了實力極強的幾部提名影片,從張藝謀的老相好、評委會主席鞏俐的虎口里硬生生奪出一塊肥美的大肉,拿到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后,電影終于在全國各地開始小范圍點映,盡管院線公映仍然遙遙無期。

直到今年2月柏林電影節(jié)如期舉行,時間剛好走過了一個循環(huán),而且是多重意義上的循環(huán):時隔整整一年之后,電影在北京首映了,而在柏林,王小帥執(zhí)導的長達三個小時的《地久天長》同時獲得了最佳男演員和女演員兩個獎項,在場刊評分鐘名列第一位。陰陽相隔的師徒二人就這樣再次相遇了。有人質(zhì)疑,為什么王小帥自己能拍三個小時,胡波就不能拍四個小時?之間差的這一個小時,真的值一條人命嗎?

這是一個多么致命,又多么惡毒的問題啊?!洞笙笙囟防锏娜藗?,就是這樣說話的。

2

尚未看到《大象席地而坐》之前,我對它抱有懷疑態(tài)度。雖然這么說有點一竿子全都打死的意思,但對于年輕導演,我本能地不太信任。尤其是在作品里看到太多導演本人的“童年記憶”之后——搞笑的,悲傷的,冷靜的,動情的,綿密的,碎片的……我開始對他們(以及它們)徹底失去了興趣。因為實話說,這些童年,跟我有什么關(guān)系?如果一個創(chuàng)作者只沉浸在自己的回憶里,而對現(xiàn)實生活充耳不聞,無法把自己的經(jīng)歷轉(zhuǎn)化為共性的體驗,僅僅意圖呈現(xiàn)出自己的直覺,只對自己的過去“忠實”,那么我想,他們也確實不太需要觀眾吧?

對于胡波,我曾經(jīng)有類似的擔心。此外,我確實很難相信,全年最好的電影的導演,恰恰就是那個無法承受生命之重的人。難道人們對《大象席地而坐》的種種贊揚里,不帶有任何對已逝之人的同情、懷念和過度追捧嗎?我很懷疑,太懷疑了。直至親眼看到這部電影為止。

看《大象席地而坐》的過程,就像做夢一樣。當然,這種說法已經(jīng)非常陳腐了,很多人都會在心目里把夢作為電影的最高模仿對象,拍電影也確實被很多人說成是“造夢”。但這里我說“做夢”,是因為這部電影的觀感確實非常像夢,盡管胡波可能無意為之:它并不像大多數(shù)人所描繪的那樣,“非常喪”,非常壓抑,看下來讓人沒有生活的欲念;它只是“不快樂”,是排除了快樂的所有情緒的集合。所以坐在角落里觀看四個小時之后,心緒是復雜的,甚至可以說因為過度復雜而變得平靜下來,燈亮了,夢也就醒了,就算胸口真的有一塊大石的話,也會自己一點一點失重,直到重量徹底消失,一切回歸日常。

喪,生活的苦悶和無趣,并不是胡波想要傳達的東西。似乎應該想當然地認為,胡波的自殺與他電影本身的氣質(zhì)之間,一定有某種因果關(guān)系吧?但在我看來恰恰相反,他在這部電影中灌注的,是一種始終壓抑著、但非常強大的希望。遠方的“滿洲里”,是片中幾個主角共同的夢想,他們不約而同地想去那里,尋找一種全新的生活,想要看看那里馬戲團里的一頭大象到底是如何像章宇所說的那樣,被叉子扎完還可以坐著不動的。對大象的幻想,對滿洲里的向往,給了他們生活下去的勇氣,同時也給了他們逃離的沖動。這種沖動摧枯拉朽、壓倒一切,哪怕是殺了人的韋布,也想先去滿洲里走一趟再行伏法。

這又怎么能被稱為喪呢?

《大象席地而坐》里的人物,都不是普通人。他們是活塞。壓抑,彈開,再壓抑,再彈開,最后因為壓力過大,徹底彈出了生活的預定軌道。在一輛無法直達的長途汽車里昏昏欲睡,做著關(guān)于終點的夢。

3

《大象席地而坐》可能是最近幾年以來,我所能夠見到的純度最高的華語電影之一。這里不是在說胡波,而是在說他的電影。因為誠實地講,我并不知道胡波其人到底有多純,哪怕一些文章中,貝拉·塔爾對他的所謂藝術(shù)家的純粹氣質(zhì)贊不絕口。我對他的了解,僅限于一些自媒體文章,而自媒體作者對胡波的了解,絕大部分又僅限于他去世之后旁人只言片語的追憶、種種證據(jù)的拼湊……我們清楚地明白,胡波去世之后,就已經(jīng)不存在于任何一個地方,除了在他的作品里。

影片的純粹,在于它排除了幾乎絕大部分“雜質(zhì)”:導演讓鏡頭緊緊圍繞著人物的面部,至于周圍的一切——無論是旁人的面部,還是更遠處的景觀——都在焦外漂浮。角色們出現(xiàn)在一個不需要任何具體名稱(雖然確實被攝入鏡頭里),沒有任何歷史背景,人物著裝中性到?jīng)]有特點,連季節(jié)都分辨不清的地方。換言之,一張張臉在一個被壓縮的、近乎抽象的空間里行走、交流;它們棲居在銀幕的最表層,不再具有任何“背后的意義”。

與之類似,影片里幾個人物間的關(guān)系也單純到了極點,甚至在理應親密的關(guān)系之間,都有十分明顯的距離感,這讓人想起構(gòu)成氣體的分子,似乎只能在(心靈的)極遠處相互吸引著。譬如,血緣親屬間存在著一種莫名的斥力,讓他們無法有效交流;朋友、戀人和有一面之緣的人之間則被一種若有若無的理解牽連。而當主角們意識到,所謂的親密關(guān)系無非就是各種各樣自私行為的掩飾之后,一切對生活的幻覺又都開始崩塌了。他們希望在“滿洲里”重新拼湊起自己對人和生活的認識,大象的聲音在他們的心頭共鳴。

在這里,我們看到的是一種近似安東尼奧尼式的生存狀態(tài)——人人皆孤島,現(xiàn)代的虛無感讓每個人都與世界格格不入。胡波和他的“導師”王小帥之間,由此出現(xiàn)了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大象席地而坐》中的每個個體都和環(huán)境分離開來,而王小帥的任何一部電影如果去掉了環(huán)境、歸屬和歷史背景,都將失去展開的基礎(chǔ)條件。不妨這樣總結(jié):王小帥講述的是時代故事,而胡波講述的,是人的困境。

最大程度上祛除環(huán)境背景和人物關(guān)系,固然是一種表達上的選擇,是對人與人之間關(guān)系的一種深刻理解,但它更是一種壓縮復雜敘事必要性、為影像“提純”的做法,一種對電影本體的信念和堅守。事實證明,影片里只有極少數(shù)鏡頭離開了人物面部,而這些鏡頭里要不就是白茫茫的雪地,要不就是黑黢黢的夜晚——恐怕整個世界上也沒有什么比這更表象、更“無聊”,同時也更純粹的事物了吧。

4

作為一部長片處女作,《大象席地而坐》不僅證明了胡波驚人的場面調(diào)度能力,更體現(xiàn)出他對演員極強的控制力和引導力。對于一個初次拍攝長片,且一上來就是四個小時的新人導演而言,能同時做到兩點不能不說是天賦使然。他讓我們幾乎不會注意到演員的存在——雖然這么說很奇怪,演員的臉始終在銀幕上最大化地呈現(xiàn)著——他們與場景、氛圍融為一體,同時也相互融為一體,在電影中表現(xiàn)出極強的一體性。這表明,胡波不僅對電影有著完整的構(gòu)思,更能把這個構(gòu)思傳達給所有演員,將他們塑造成影像質(zhì)感所需的形狀,而這一點在近年來的華語電影、尤其是大陸電影當中,還是十分罕見的(鞏俐對此片的青睞不無道理)。

雖然如此,我也反對將這部電影神化,認為它白璧無瑕、臻于完美,畢竟,這只是胡波的第一部長片作品,他本來有太多機會可以更新自己的美學觀念,發(fā)展自己的視聽語言。如果說電影還有什么“雜質(zhì)”,最大的還要數(shù)胡波對貝拉·塔爾和拉斯洛·奈邁施肉眼可見的參考——《撒旦探戈》式的結(jié)構(gòu),《索爾之子》式的場面調(diào)度,可以說幾個匈牙利電影作者成為了實質(zhì)上的“《大象席地而坐》之父”。不過,胡波的這種參考是觀影經(jīng)驗充分內(nèi)化后的結(jié)果,比如奈邁施之所以使用淺焦,主要是意圖通過對面部的注目接近人物內(nèi)心的焦灼和偏執(zhí),同時營造更加龐大、可怖的畫外空間,在虛與實之間營造一種張力。而胡波一方面并沒有讓攝影機劇烈運動起來,另一方面也不在乎人物和外部環(huán)境的互動。

作為導演的他比較關(guān)注的是困頓中的人,如何壓縮在攝影機的鏡片與鏡片之間。作為編劇的胡波,則眼睜睜看著這些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的生靈,想把他們解放出來。

大象這種生物的海馬體與人類一樣肥大,所以也對痛苦經(jīng)歷有著超凡的記憶,這也解釋了影片為什么獨獨選擇大象這種不經(jīng)常被影像化、甚至很少被提及的龐大動物。它們在馬戲團里被觀賞,正如觀眾觀賞著影片中無能為力的角色一樣。但在《大象席地而坐》里,它竟然又代表希望。在影片的最后一秒,“希望”嘶吼起來,恰如韋布對著虛空大喊。大象痛苦嗎?是憤怒嗎?還是平常說話就是如此?我不懂象語,不知道它的想法。胡波就以這樣一句象語,結(jié)束了全片,留下了一個人類無法解答的謎團,而這確乎讓我想起《在細雨中呼喊》里余華的那聲嘶吼:

老天爺,你下屌吧!操死我吧!

大概正是因為生活與關(guān)系如此無望,大象才需要嘶吼吧?也正是結(jié)尾處那些湊在一起踢毽子,卻誰也接不上誰的陌生人,才讓人異常感動吧?他們是多努力地在無可避免的黑暗中,尋求一絲輕微的羈絆和聯(lián)系啊。

5

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幸運還是不幸。

事實上,這個世界上所有“有幸”看過《大象席地而坐》的觀眾,恐怕都面臨這樣一種矛盾。如果你在柏林看了這部電影,那么很遺憾,雖然你是全球最早看到這部電影的幸運兒,但你看到的是一部尚未完成的電影,這可能會直接影響到觀感,甚至會讓嚴苛的影評人直接把評分降下一級;

如果你是在網(wǎng)上看的泄露資源,那么很遺憾,泄露的版本仍然不是最終版本。不僅如此,你還會因為看盜版而受到眾人的譴責,這讓你不得不因為自己不道德的好奇心和對藝術(shù)的過剩追求而在社交媒體上小心翼翼;

如果你有幸在金馬獎之后看到了《大象席地而坐》,無論是為了這部電影越洋前往臺灣,還是在各地點映時憑借超人的手速搶到一張珍貴的電影票,那么恭喜你,終于看到了最終版。然而問題又來了:這個最終版顯然是在胡波去世之后才完成的,它是否呈現(xiàn)出了導演本人的意圖?我們清楚地知道,所謂“導演本人的意圖”,已經(jīng)永遠不存在了,那么是否可以認為,柏林的未完成版,才是最接近導演的版本?……

當然,如果只是一個既沒去過柏林,也沒看過資源,同時也搶不到票的普通觀眾,肯定會覺得這些想法實在有點矯情,因為絕大多數(shù)人并沒有太多選擇。但這畢竟是一個悲劇,一個始于生命驟然消逝的悲劇。

現(xiàn)在我又想到那個問題:三個小時和四個小時,真的差了那么多嗎?其實我更傾向于認為,王小帥和胡波都沒有錯,他們生于不同的年代,面臨不同的任務(wù),解答不同的問題,制作不同的電影。如果非要解釋清楚的話,我更傾向于將之理解為一道無法填補的代溝。這道代溝建立在很多人之間,溝里也還有很多尸體。

看完《大象席地而坐》的這些日子里,不知道為什么,余華的一句話總在腦子里回響。他說,“生的終止不過一場死亡,死的意義不過在于重生或永眠。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時間。”

沒有什么遺憾。如果指責建立在遺憾之上的話,大可不必。胡波已經(jīng)在《大象席地而坐》的里里外外,為這個時代的人們,留下了最珍貴的東西。

 短評

四個人終究在坐著的大象身上求得了解脫,可惜在比電影更殘酷的現(xiàn)實世界里,胡波卻沒有。影片摒棄了一切主流,工業(yè),取悅的表達,在作者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長片作品里,進行了一次極端,徹底,自我的釋放。盡管外表粗糙,戲劇結(jié)構(gòu)、場面調(diào)度、演員掌控都頗為出色。//FIRST二刷補充:后期補完后觀感提升很多,不再因為技術(shù)瑕疵偶爾出戲,沒有一分鐘多余。一刷看故事,二刷看視聽語言,胡波力求每場戲一鏡到底,剝離出主體,配角都是失焦的,但畫外音畫表現(xiàn)空間又很豐富。章宇和彭昱暢太好。其實幾個主人公都在問為什么,人怎樣看待自己的痛苦處境,到底什么因造就了什么果。坐著的大象真的很有看頭嗎?出路到底在哪里?可惜胡波也無法作答。結(jié)尾黑夜里那束天堂一樣的光、基督贊美詩,大概就是無解之解吧。這是一場夢,謝謝你,胡波

7分鐘前
  • 謀殺游戲機
  • 力薦

有很多喜歡的地方,但更多的是遺憾。遺憾導演沒有再抵御這個世界的嚴寒更久一些。若他活下去,可能就不會這么狹隘,不會把經(jīng)驗和常識不足當作外界加諸的苦難,把故作深沉當作青春姿態(tài),也不會把父母和成年人都當作敵人。他再也沒機會理解掙扎熬過去是什么感覺,是更苦澀,還是更寬廣。

12分鐘前
  • Lycidas
  • 還行

你聽過人類這種丑惡的東西嗎,所以他們才要編造一個大象的故事;你見過人間這個丑陋的地方嗎,所以胡波才要消失變成一只大象;你經(jīng)歷過人生這件丑誕的事情嗎,所以孤獨的人才都要去滿州里看那頭動物園的大象??墒腔疖嚩奸_走了,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還被留在原地。

17分鐘前
  • 不良生
  • 力薦

在UCCA看完大象席地而坐,回到家里,吃了個飯,昏昏沉沉睡到現(xiàn)在,感覺昨天的一切就像一整個夢一樣。胡波這四個小時,太純了,幾乎沒有什么污染,除了最大限度的影像,其他都是最低限度,事實上我連喪也沒感覺到,關(guān)于生活,關(guān)于生命,人與人的關(guān)系,明明就是這樣的,全都是大實話,生無可戀是一種恰當?shù)膽B(tài)度。也正因如此,結(jié)尾那些踢毽子的人,難道不讓人感動嗎?他們是多努力地在無可避免的黑暗中,尋求一絲若有若無的聯(lián)系啊。

18分鐘前
  • 圓圓(二次圓)
  • 力薦

4.5 如果粗暴地想象,可以把這個脫胎換骨的彭昱暢,看作是胡波的“代言人”,去見“看不見的大象”?!洞笙笙囟吩趶氐缀疀龅慕^望中,顯露出導演本人的憤怒和對這個世界的最后一絲溫存。他那驚艷絕倫的鏡頭調(diào)度與敘事上的才華,被一股子“社會即暴力”般麻木的篤定,使勁拖著向前走,沒有盡頭、也不見后路。其實,哪怕“生”沒有意義,尋找意義的路徑也不該被封堵、丟棄?;钪皇且粋€關(guān)于撐不撐得下去的幻覺,它也不會在哪個時刻或不同的地方就會變得有多不一樣——即便是痛苦,也只能被“生”所感受到。哪怕是陷入絕境的人,出路也永遠會有的。自由賦予處境意義,而非處境決定人的選擇。這是這部電影想說的,但很可惜,胡波最終還是選擇了死亡。不要讓自我被這個社會的暴力所埋葬。能活住這樣一個念頭,便足夠了。

21分鐘前
  • 徐若風
  • 力薦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24分鐘前
  • 東林君
  • 力薦

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廈崩塌。遠算不上完美的作品,無論是粗糙的混音還是略顯稚嫩的臺詞,但調(diào)度與運鏡實在是太出彩了。這幾年不少國內(nèi)獨立制作都喜歡去塑造這種一片死灰、喪到極點的環(huán)境,這部片無疑是最成功的

28分鐘前
  • 舌在足矣
  • 力薦

社會問題的根源都是家庭問題,父母如此,子女便如此。家庭如此,社會便如此。魯迅早就說過:中國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小的時候,不把他當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關(guān)于胡波的死,我覺得是看透了,他用他的電影和自殺回答了加繆所說的哲學的根本問題:生活不值得經(jīng)歷!

30分鐘前
  • 蘆哲峰
  • 力薦

一股原始生猛的影像力量。

35分鐘前
  • 陀螺凡達可
  • 推薦

說句氣話:死的怎么不是王小帥??!

38分鐘前
  • j
  • 力薦

即便是張藝謀、馮小剛這樣的導演,一旦創(chuàng)作受到資本的干涉就會嚴重影響影片質(zhì)量。胡波的電影經(jīng)歷那么多風浪還能完成度很高,已經(jīng)非常不錯了。我們無法想象,假如制片人、監(jiān)制多給胡波一些自由和空間,電影是不是會更好。可惜,我們永遠也等不到那一天了。PS:11月17日,《大象席地而坐》獲得金馬獎最佳影片和最佳改編劇本,這應該是對當初不看好導演和這部電影的人們最有力的回擊。

43分鐘前
  • 朝暮雪
  • 推薦

因為導演去世了,所有人就把焦點放在導演身上,忽視了作品本身,部分觀眾熬了四個小時可算看完了電影,開始大筆一揮批判導演心理陰暗目光狹隘,甚至說他卑鄙無知,“這個國家的人怎么都這樣邪惡?”這句話還真說對了。部分觀眾太把自己當個人了,站在上帝視角指責導演抗壓能力差,作品呈現(xiàn)的三觀太狹隘,所有人必須熱愛這個世界嗎?所有人都必須樂觀嗎?憑什么呢?他拍電影就是一次徹底的釋放自我,不可以隨心所欲一點嗎,因為這就是他眼里的世界,他拍下來給我們看,然后你雙手叉腰開始喊:世界才不是這樣的!生活處處充滿希望!有什么用呢?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也不一定要每個人都理解。你的世界是彩色的那是你的榮幸,以此來指責嘲笑黑白世界里的人,那就是你的不對了。

48分鐘前
  • 卟咚
  • 推薦

以為愛犬不會傷人,卻在四處狂吠;相信朋友不會撒謊,卻是真的竊賊。無法用水滅火,不能肉身擋槍,鉆不出籠子覓食,跳不下高樓殉道。韋布撿起一枚毽子,于城抖落一身煙灰,黃玲背上一包風雪,老王扛起一根球桿,從骯臟的世界出發(fā)。于是滿洲里多了一只坐著的大象,再沒人拿叉子去扎它,它也再無法站起。

52分鐘前
  • 西樓塵
  • 力薦

華語電影的確很多年沒有出現(xiàn)這樣單純展示憤怒與絕望情緒的電影了,這在很多過來人眼中的確還是一個稍顯幼稚的表達。但對生活不滿,純粹罵街式的態(tài)度是青年人絕對必要的一個階段。集體性理中客式的青年狀態(tài)對于一個民族來講甚至是恐怖的。

53分鐘前
  • 水怪
  • 推薦

別拍電影,別當作家,學個繪畫,或者音樂,哪怕跳跳舞也行?!?。

54分鐘前
  • 蘇黎世的列車
  • 力薦

這個故事太真實了,就是我身邊發(fā)生過或在我成長過程里看到過的,電影中的那些事件對峙、心理對峙,沒有生活經(jīng)驗和內(nèi)心思考過的人是做不出這樣的電影的。大量的長鏡頭、跟拍,鏡頭虛實結(jié)合,在物理上它們不是景深鏡頭,可它們在敘事層面上卻是極有深度的。導演原本有機會成為華語電影最有影響力的導演。

58分鐘前
  • 次等水貨
  • 力薦

你總是不高興,跟個詩人似的。

1小時前
  • 咯咯精
  • 還行

香港藝術(shù)中心的空調(diào)冷的我骨頭縫疼,盡管如此,我還是睡過去了3次。對不起了導演,不好看就是不好看。我覺得自己這四個小時應該去爬太平山。

1小時前
  • 邢早早
  • 較差

這電影不行。導演過于自戀:所有的角色其實是同一個人,就是導演自己。不管角色年齡職業(yè)經(jīng)歷性格心性,說話辦事一個調(diào)調(diào)。都因他缺乏閱歷所致。他戾氣太重:所有的角色在面對任何問題時,全部在發(fā)泄情緒,沒有一個人是去解決問題的。如果全世界都欠你的,可能因為你是中二吧。在表現(xiàn)方法上,他表達的東西就那么點兒,淺薄得很,觀眾一眼就明白了。完全用不著這么冗長,浪費大家時間。人品不知,作品真不行。違心叫好,才是對藝術(shù)和對他的不尊重。

1小時前
  • 嘔吐的女尸
  • 很差

結(jié)尾劇作和臺詞都露了餡,陷入一種偏執(zhí)的無路可走,但這個死胡同其實是假的,是作者自己給自己按上去的,他當然知道出路或許是可能的,但他不相信,不相信事情和人是會變的,他更愿意相信那個死胡同,那個速朽的永恒。無論是電影還是真實生活。

1小時前
  • Peter Cat
  • 推薦

返回首頁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