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人妻视频免费人人|2021少妇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日韩片无码中文字幕

<strong id="g78f3"><menu id="g78f3"><strike id="g78f3"></strike></menu></strong>

2001太空漫游

科幻片英國1968

主演:凱爾·杜拉  加里·洛克伍德  威廉姆·西爾維斯特  丹尼爾·里希特  

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

 劇照

2001太空漫游 劇照 NO.12001太空漫游 劇照 NO.22001太空漫游 劇照 NO.32001太空漫游 劇照 NO.42001太空漫游 劇照 NO.52001太空漫游 劇照 NO.62001太空漫游 劇照 NO.132001太空漫游 劇照 NO.142001太空漫游 劇照 NO.152001太空漫游 劇照 NO.162001太空漫游 劇照 NO.172001太空漫游 劇照 NO.182001太空漫游 劇照 NO.192001太空漫游 劇照 NO.20
更新時間:2024-06-18 06:10

詳細劇情

這部影片是庫布里克花了四年時間制作的充滿哲學命題的鴻篇巨制。一塊大黑石樹立在史前人類的面前,他們剛剛開始認識工具,進入到進化的里程碑。同樣的黑石還在宇宙多處出現(xiàn),它們矗立在月球上,漂浮在太空中,帶著某種神秘的寓意。 現(xiàn)在的時間是2001年,為了尋找黑石的根源,人類開展一項木星登陸計劃。飛船上有冬眠的三名宇航員,大衛(wèi)船長(凱爾·杜拉 Keir Dullea飾)、富蘭克飛行員(加里·洛克伍德 Gary Lockwood飾),還有一部叫“HAL9000”的高智能電腦。HAL在宇宙飛行過程中發(fā)生錯亂,令到富蘭克和三名冬眠人員相繼喪命,剩下波曼和這臺電腦作戰(zhàn)。 從死亡線上回來的大衛(wèi)一氣之下關掉主腦系統(tǒng),HAL徹底失效。現(xiàn)在,茫茫宇宙中只剩大衛(wèi)一人,向木星進發(fā)。穿越瑰異壯觀的星門,大衛(wèi)仿佛去到一個奇特的時空,那里有人類無盡的生死輪回和宇宙的終極知識……

 長篇影評

 1 ) 轉(zhuǎn):《2001太空漫游》的幕后花絮

http://www.m1905.com/film/61183/feature/

【庫布里克的太空情結(jié)】   在完成《奇愛博士》(Dr. Strangelove)之后,斯坦利?庫布里克對外太空生命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于是決定拍攝一部意味深長的科幻片。在哥倫比亞公司職員羅杰?卡拉斯(Roger Caras)的建議下,庫布里克找到亞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聯(lián)手創(chuàng)作劇本。盡管庫布里克認為克拉克是個不食人間煙火的隱士,但他慶幸找對了合作伙伴,后來克拉克與伊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和羅伯特?海因萊因(Robert A。 Heinlein)并稱為二十世紀三大科幻小說家。   在醞釀初期,庫布里克和克拉克將本片戲稱為“太陽系開拓史”(How the Solar System Was Won),與1962年史詩片《西部開拓史》(How the West Was Won)的片名如出一轍,而且打算和該片一樣也分章節(jié)拍攝。經(jīng)過反復斟酌,克拉克決定改編自己在1950年發(fā)表的短篇小說《哨兵》(The Sentinel),以此作為影片故事的起點。另外,庫布里克和克拉克曾想先完成不受劇本局限的小說,然后再加以改編,不過在實際運作中,劇本需要與小說同步完成,最終,小說在影片上映后不久出版,而作者署名只有亞瑟?克拉克。   天文學家卡爾?薩根(Carl Sagan)曾在其著作《宇宙的聯(lián)系》(The Cosmic Connection)中憶起庫布里克和克拉克向他請教怎樣才能最好的描繪外星人,庫布里克出于方便起見希望由演員扮演外星人,可薩根認為外星人與地球人毫無相似之處,如果打造出類人外星人,那么影片的基本要素就已經(jīng)失實了,他建議影片在情節(jié)中暗示出地外文明,而不是去清晰描繪。薩根后來出席了首映式,他非常欣喜的看到自己對影片有所幫助,他說有很多蘇聯(lián)科學家都認為《2001太空漫游》是他們看過最棒的美國片。   1965年2月22日,米高梅公司宣稱正在籌備庫布里克的科幻新片,片名暫定為“Journey Beyond the Stars”。后來接受采訪時,庫布里克將影片比作一次“太空漫游”。4月,影片正式定名為“2001太空漫游”??死艘恢北A糁鴦?chuàng)作期間的日記,1972年,克拉克出版了《The Lost Worlds of 2001》一書,書中講述了《2001太空漫游》的幕后故事,其中就摘錄了他當時的日記??死嗽谌沼浿型嘎叮?965年初敲定影片投資方時,他和庫布里克仍沒確定鮑曼在穿越“星際之門”之后的故事情節(jié)。按照最初的情節(jié)設計,太空船的宇航員們將全部幸存下來,1965年10月3日,庫布里克和克拉克決定讓鮑曼成為唯一的幸存者,并回歸至嬰兒期。另外,電腦哈爾的原名為“雅典娜”,具有女性聲音和面貌。有傳言稱,哈爾名字“HAL”中每個字母都在IBM之前是一種刻意設計,但克拉拉坦言HAL其實是“Heuristically programmed ALgorithmic computer”或“Heuristic ALgorithmic computer”的縮寫。 【獨具匠心的拍攝】   影片于1965年12月29日在英國謝伯頓制片廠開拍,制片方之所以會選擇那里,是因為該制片廠可以容納和拍攝月球上第谷環(huán)形山的挖掘場景(尺寸為60‘x 120’x 60‘)。從1966年開始,劇組轉(zhuǎn)道位于博海姆伍德的米高梅英國制片廠,以便拍攝大規(guī)模的特效場景。   制片方本打算像《西部開拓史》一樣用三個銀幕寬度的新藝拉瑪系統(tǒng)拍攝本片,但攝影效果總監(jiān)道格拉斯?特魯姆布(Douglas Trumbull)認為影片畫面會因此變形,于是改用Super Panavision 70攝影機拍攝。庫布里克于1968年3月開始剪輯,影片最初的拍攝預算為600萬美元,但最終超支450萬,而且拍攝周期也延誤了16個月。   由于影片攝影指導杰弗里?安斯沃思(Geoffrey Unsworth)不愿使用復雜的洗印特效,所有片中的特效畫面全部在攝影機前拍攝完成。因為當時廣泛采用的靜態(tài)背景幕和背投影的動態(tài)畫面無法打造出庫布里克想要的真實效果,所以本片開創(chuàng)了前投影視覺特效技術,片中人猿學會使用工具場景中的非洲背景和大量太空船場景都是這種特效技術的杰作。在本片問世后,這種技術開始普遍應用,直到90年代才逐漸被綠屏系統(tǒng)取代。   前投影技術需要使用一部單獨的投影機,并在攝影機前方45度放置一面單面鏡,與攝影機呈90度角的投影機將背景畫面投向單面鏡,單面鏡再將影像反射給演員和回射反射材料制成的背景幕,攝影機于是將演員和背景幕上的影像一并納入鏡中,在這過程中,演員不會受到影響,因為鏡面反射的光線很弱,遠遠暗于現(xiàn)場光線,而與此同時,高反射率背景幕上的畫面又能清晰顯現(xiàn)在攝影機中。   為拍攝遼闊的非洲畫面,影片劇組需要高達40英尺的背景幕,這種尺寸在當時是前所未有的。如此巨大的背景幕當然需要規(guī)格最大的投影機,可當時現(xiàn)有的大型投影機投放在背景幕上的畫面顆粒感過重,于是劇組和米高梅的特效總監(jiān)湯姆?霍華德(Tom Howard)共同設計出一款使用8 x10英寸投影片和最大水冷弧光燈的投影機。   片中太空之旅的畫面也都在攝影機前拍攝完成,“發(fā)現(xiàn)一號”太空船模型沿著一條軌道移動,并與攝影機相連,在拍攝第一遍時,模型處在黑暗之中以掩蓋星空,之后模型和膠片都回到起點,在有光線的條件下拍攝第二遍,第三遍時,動態(tài)影像被投射在模型窗口上,從而顯現(xiàn)出飛船內(nèi)部畫面。   飛船內(nèi)部有一臺用于產(chǎn)生人工重力的巨型離心機,這臺機器足有30噸重,由Vickers-Armstrong Engineering Group建造,耗資高達75萬美元。在以往的科幻片中,太空中的漂浮效果和飛船內(nèi)的失重效果是最讓劇組技師頭疼的難題,不過本片劇組靈機一動,想到把演員懸吊在天花板上,將攝影機置于宇航員腳下垂直仰拍,這樣既可以隱藏吊線,又能打造出非常真實可信的漂浮場景。 【關于上映及影響】   本片于1968年4月2日在華盛頓的上城劇院(Uptown Theater)首映,在4月6日廣泛上映之前,庫布里克又刪減掉了19分鐘畫面。影片最初上映時采用了6聲道磁性立體聲和70mm格式,圖像高寬比為2.21:1。影評人對這部影史經(jīng)典的評價可謂毀譽參半,有人盛贊它是科幻片的里程碑和終極作品,有人抱怨它沉悶乏味令人昏昏欲睡。本片曾榮獲奧斯卡最佳藝術執(zhí)導、最佳導演和最佳原創(chuàng)劇本三項提名并贏得最佳視覺特效獎。在美國電影學會評選的“電影百年百部佳片”榜單中,本片名列第22位。   《2001太空漫游》上映后,很多專業(yè)影評人、業(yè)余作家和科幻片影迷都在努力分析和闡釋影片含義和意圖。庫布里克拒絕解釋影片故事中到底發(fā)生了什么,鼓勵觀眾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他在1968年接受《花花公子》雜志采訪時說:“你可以自由的思考影片的哲學含義和寓意,這種思索足以說明影片能在較深層面成功抓住觀眾,但我不想作出注解,因為這樣會讓觀眾變得被動,從而失去自己的主見?!?  由于庫布里克聘請了馬歇爾航天飛行中心的工程師弗雷德里克?I?奧德威(Frederick I。 Ordway)任技術顧問,所以與其他科幻片相比,《2001太空漫游》格外真實,如寂靜無聲的太空、太空和飛船中的微重力狀態(tài)、轉(zhuǎn)輪內(nèi)外的人工重力和失重場景等等。米高梅曾如此宣傳本片:“《2001太空漫游》中的一切都將會在今后30年中成為現(xiàn)實?!北M管制片方有些夸大其詞,而且影片不乏疏失之處,但其中的很多預言終究得以應驗,如電腦的大量普及、平板顯示器、運用航天科技制造的玻璃座艙、聲控電腦、電話號碼位數(shù)增多、電腦在人機對抗棋局中成功打敗人類等等。

 2 ) 毀滅還是重生

第四遍觀摩《2001太空漫游》,依舊折服在庫布里克偉大的哲思面前,仿佛來自宇宙虛無的凝視,無時無刻不在激發(fā)著我們面對未知的恐懼,甚至于直面神明的謙卑,又如接觸到了更高維度的思想而久久不能緩和。在這種不以人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偉大思想面前,任何解讀都是徒勞,我只能盡量寫下自己的感受以抒發(fā)內(nèi)心的敬佩。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莎士比亞的哲學命題,庫布里克在此之上更進一步,提出了"毀滅還是重生"的哲學命題。毀滅是一個物種進化到極限而必然迎來的滅絕,人類已經(jīng)進化到了這個臨界點上,而是否能夠跳過必然的毀滅迎來重生,是庫布里克在電影里探討的關鍵。他以絕對的宇宙客觀視角,重新審視人類的歷史,現(xiàn)在以及未來;以抽象于生理科學的角度,高度概括了人類進化的本質(zhì);以冰冷乃至冷酷的口吻,回答了人類將何去何從的終極問題。

進化到底是什么,是達爾文的進化論?現(xiàn)代科學只是從生理的層面探究進化的本質(zhì),它符合生物學規(guī)律,可以解釋物質(zhì)層面上的變化,但是更高層面的呢?高于物質(zhì)之上的精神變化該如何解釋?所有生物都會根據(jù)環(huán)境變化而逐漸適應出更加完美的生理結(jié)構(gòu),但是為什么只有人類具有思想,人類的思想從何處而來呢?庫布里克將其歸結(jié)于一種頓悟,一種啟迪,一種神諭。更高緯度的存在如同神明一般開拓人類的思想,跨過生理上不可逾越的鴻溝,實現(xiàn)真正的進化。黑石就是這種高緯度思想在我們世界的具象化存在形式,那是深邃無邊的黑暗,猶如宇宙真理一樣無窮無盡,指引著人類思想上的飛躍。

猿猴本來的生活環(huán)境中既有獵食者的威脅還有同類的爭奪,但是在接觸了黑石之后便懂得了把動物骨頭當做武器,從而征服了獵物以及沒有"開化"的同類。這就是思想上的一次偉大的飛躍,猿猴在思想層面具備了進化成人的基本條件,這是人類的黎明,是生命的贊歌。在歡呼雀躍中,它將骨頭高高地拋向天空,伴隨著宏偉激昂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庫布里克創(chuàng)造了影史上最偉大的蒙太奇——拋起的骨頭突然變成了宇宙飛船。一個簡單的畫面切換,卻跳過了人類數(shù)百萬年的進化歷程,跳出了物質(zhì)的局限,思想的局限,以高度符號化的概括揭示了進化的本質(zhì):工具的使用。骨頭是工具,宇宙飛船依然是工具,在進化的過程中,人類就是通過不斷的利用工具,創(chuàng)造工具,最終達到服務自身的目的。但是,庫布里克對于這種工具的使用持矛盾的態(tài)度,黑石在賦予人類這種思想的同時也給予了人類自我毀滅的手段。工具在給人類帶來便捷的同時,也是殺戮的武器。猿猴用骨頭自相殘殺,數(shù)百萬年后的飛船我們仔細看可以看出其實是一種導彈發(fā)射裝置,這是可以摧毀人類自己的武器,縱使時代變化,殺戮從來沒有變化。工具對于使用者來說是利己的助手,對于他人來說則是致命的武器,工具本身具有的這二重屬性也指向人類終將葬身于自己手中的命運。

片名如果直譯過來就是《2001太空奧德賽之旅》。奧德賽之旅代表著人為了追尋自己的目標,經(jīng)過艱苦的旅程,同自然做斗爭,最終主宰自己的命運,歌頌了人不屈不撓的艱苦奮斗精神和人定勝天的偉大。人類一直追求著宇宙奧秘,以自己的能力改造自然。在電影中,猿猴將骨頭拋向天空代表了人類永遠追求"上升"的愿望,不僅僅是身體的上升,更是思想的上升。在百萬年以后,人類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飛天的夢想,卻因黑石的再次出現(xiàn)而進一步向上,深入宇宙更深處,探尋終極奧秘,這就是太空奧德賽之旅。在神話奧德賽中,奧德修斯面對的是獨眼巨人,而哈兒9000的形象正是一個只有一個亮燈的"獨眼"人工智能,他們乘坐的宇宙飛船就是奧德賽之旅的帆船,他們也就踏上了尋找黑石的奧德賽之旅。諷刺的是,這次人類需要戰(zhàn)勝的不是自然,而是自己創(chuàng)造的人工智能。黑石給予人類思想,而人類給予工具思想,人類似乎可以充當上帝的角色。但是,人工智能歸根結(jié)底也是人類的工具,同樣具有工具的二重屬性,在具有了思想之后,加快了自我覺醒,人類企圖接近上帝,殊不知飛得太高就會碰到太陽,哈兒9000的背叛再次證明了人類使用工具最終會被工具反噬的真理。

每次黑石出現(xiàn),庫布里克都制造了人,黑石,天,星球連為一線的構(gòu)圖,將天人合一的意境通過影像表達得淋漓盡致,宛如莊嚴肅穆的神跡,令人嘆為觀止。在到達木星時,黑石出現(xiàn),這時飛船,巨大的黑石,木星再次連為一線,在宇宙的奇觀面前,人類的科技顯得如此的渺小。通過黑石大衛(wèi)穿越了一片高度抽象化的時空,庫布里克用盡了一切可能的顏色來展現(xiàn)這種奇觀,實際上是一種由抽象到具體,由思維到存在的影像凝練,大衛(wèi)經(jīng)歷了又一次思想的飛躍,而觀眾則在驚嘆中目睹了這個過程。最后大衛(wèi)到達了一個古典風格的房間,這里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明顯是一個更高緯度的空間,大衛(wèi)在這里瞬間經(jīng)歷了他的一生,最終化為星孩,被送回地球,俯瞰眾生。庫布里克對這一段的解釋是大衛(wèi)被更高緯度生物所捕獲,關在"籠子"里研究,就像人類抓捕動物一樣,依照自己的理解去布置認為會舒適的環(huán)境。在研究完以后大衛(wèi)被轉(zhuǎn)化成一種超級存在送回地球。

借助背景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我們得以更好地理解電影的內(nèi)涵,黑石就如同查拉圖斯特拉一樣,給予人類思想上的啟迪,而電影的主題也與尼采的超人學說相一致。尼采認為人類只是由猿猴進化為"超人"的過渡狀態(tài),要么進一步成為"超人",要么退一步毀于虛無。尼采認為必須要建立新的道德標準以拯救墮落的人類,庫布里克同樣通過工具的反噬性揭示人類的"動物性",從猿猴時代以來一直未變,從骨頭到飛船到人工智能,人類從來都是以毀滅為目的而利用工具,這種病態(tài)的悖論是無法自己解決的,只有進化為更高的存在,才能避免自我毀滅的命運,獲得重生。

大衛(wèi)在歷經(jīng)尋找宇宙終極奧秘的奧德賽之旅后,戰(zhàn)勝了工具的反噬,獲得了又一次飛躍性的神諭,在再次響起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進化為了"超人",上帝已死,人類終將取代上帝!

 3 ) 我看過的最棒的電影

    第三遍看《2001太空漫游》,心潮澎湃,許久不能平靜。原來想等寒假看完《悲劇的誕生》和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之后再來寫《2001》的讀后感的,但是電影帶給我的許多的思考,如果我不寫出來,我一定無法安然入睡。想到的東西不寫出來,是很難受的。
    對于這部《2001太空漫游》,用我能使用的最華麗的詞句來形容她的偉大,都是不為過的。我要寫我對這部電影的理解,也許你沒看懂,那就跟著我來理解這部偉大的電影吧;如果你不同意我的觀點,那不妨換一個角度來看。
    如果把這部電影歸于科幻片,我不認為是恰當?shù)?,更應該是一部帶有批判科學性質(zhì)的哲學電影。
   開頭一段《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不禁讓我想到,電影的主題是否和尼采的思想有所聯(lián)系呢,這也使我對整部電影用尼采的思想來解釋。
   電影的開頭從古代的人猿開始,也就是進化之中早期的人類。就把猿人看成是人類吧!人類雖然收到野獸的襲擊,和同類爭奪僅有的水源。但是人類還是和周圍的動物和諧地相處。一件事情改變了人類的命運,無意中人類掌握了使用工具(也就是最原始的科學在這里誕生了),從此人類走向另一條道路,開始殺生吃肉,為了獲得利益不惜殺死同類,人類走向的正是科學、理性的道路。
   沿著這條路,人類一直走到了21世紀,科學創(chuàng)造了強大的物質(zhì)文明,使人類的生活發(fā)生巨大的變化,人類甚至能進行星球間的旅行!物質(zhì)文明看上去如此的美麗,看看那巨大的航天器,就像《藍色多瑙河》一樣優(yōu)美,人類的杰作!
   可是人類獲得幸福了嗎?人類的內(nèi)心是否依然空虛?科學的理性,人類儼然成了科學的奴隸,人的身上看不到生命的光輝,有的只是機械的思考。
   科學是拉近了人的距離,還是更遠了?主人公通過視頻電話與女兒溝通取代了面對面的交流,這是科學帶給我們的便利還是從我們奪走了什么?大自然賦予我們的食物,變成了一包包吸管吸食的飲料,享受食物的樂趣也被剝奪了。
   這是一個對科學、理性無比信仰的時代,人類是在為科學服務,而不是為了人類的幸福。人類對電腦的信任甚至超過了人類,甚至人的生命都由計算機來控制,諷刺的這臺計算機的名字就叫HELL。這也為后來發(fā)生的事打下了伏筆。
   人不是完美的,他所設計出來機器可能是完美的嗎?HELL表示這臺9000型的計算機有完美的記錄,錯誤只有可能發(fā)生在人類身上。兩位駕駛員表示出了對HELL的懷疑,立即遭到了HELL的懲罰,計算機代表的現(xiàn)代科學,關心的只是理性(任務的成敗),而不是人類本身。
   主人公打敗了計算機。就像尼采說描述的人類發(fā)展的三個階段:駱駝,獅子,小孩。人類還是會從認為自己無所不能的獅子,進化到當初出生時那最純真的形態(tài),一個輪回。
   后來一段穿越時空的抽象畫面,就好象人類發(fā)展的道路。開始的直線,圖形,正是人類所處的科學世紀,雖然華麗,但是人類的內(nèi)心卻無比的恐懼,心靈受到扭曲。這又是無法避免的,科學的發(fā)展就是在這個輪回中的獅子的環(huán)節(jié)。
   隨后我們看到的不是宇宙,而是顯微鏡下的微觀世界,一滴紅色在黑暗中散開。他的形狀是否像極了天文望遠鏡里的宇宙景觀呢?誰有知道我們的宇宙又是不是另一個世界的一個微小的部分,在另一個世界只是水里那紅色的一滴顏料呢?
   人類進化的道路進行著,卻已經(jīng)不是先前抽象的圖形了,我們看到山脈,各種各樣的山脈,道路異常險阻。藍色,綠色,黃色,紅色,色彩越來越明亮,似乎光明就在眼前……我們終于回到了原來的樣子。
   人類終于對自身有了更深的認識,脫掉科學的外衣,還原成一個真正的人。終其一生,人類終于還是完成了這個輪回,雖然身體已經(jīng)老去,心靈卻還原到那最純潔的嬰兒時期。
   到此人類完成了這個偉大的輪回!
   這也就是為什么插曲要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還有最后的嬰兒所暗示的含義,表示人類完成了精神上的進化。
   至于那塊黑色的石碑,我的理解是代表科學和理性。他來來到人間,使人類獲得前所未有的物質(zhì)繁榮;也同樣背叛人類,讓人的靈魂空虛。
   看完這部電影,信仰科學的你我,是否有足夠的勇氣,對科學信仰進行重新思考,哪怕是一點點的懷疑和批判的態(tài)度來看當今時代的科學。

 4 ) 最偉大導演拍攝的最偉大影片

我開始照著Sol Stein的書學習寫小說的時候,Sol說了,寫作最難的在于要"show the story"(展現(xiàn)故事),而不是"tell the story"(講故事),也就是說,要讓文字產(chǎn)生畫面感,那是要下真功夫的。這讓我想起來小時候語文課上學過的老舍先生那篇描寫寫夏天熱的文章,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語文老師的評論,老師說,老舍牛啊,厲害啊,為什么?因為寫了半天熱,愣沒一個熱字兒!

與文字的缺乏畫面感想反,我想電影藝術比較難于表達的并不是影像,而是感覺、情緒和概念。

攝像機,歸根究底其實就是把照相機照出來的一張張照片連起來播放,開始沒聲音,后來加上了對話、背景音樂,今后說不定還能加上氣味——比如迪斯尼的4D電影中,畫面里下雨,觀眾身上就被撥水——這些都是對影像這種藝術形式的延伸。所以說,用電影來展現(xiàn)故事,那是根本,電影本來就是把一個個的細節(jié)呈現(xiàn)在觀眾眼前,"show the story"是本分。

所以呢,相對于文學藝術,電影"show the story"容易,但是要表達一種感覺,進而要闡述一種世界觀與哲學理念,那卻是相當不容易的。能把后兩者做好的,個人認為,那就是這種影像藝術中具有真功夫的大師。

說了這么多題外話,下面回到A Space Odyssey 2001。我為什么覺得庫布里克厲害,就是因為老庫不僅完美的闡述了人與宇宙,可知與未知這樣的一種關系和概念(這一部分的概念想必老庫有自己的完整理論體系),更厲害的是,他還用影像的藝術精確表達出了他對這種概念延展部分的模糊感覺。

下面具體分析一下我上面說的究竟什么意思。

A Space Odyssey 2001,我認為主體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人類的起源與發(fā)展;第二部分,人類對外太空的探索,秩序的顛倒;最后,宇宙的真理。

貫穿這三部分的是那塊莫名其妙的黑色石碑。我開始看這部電影也覺得這個東西比較玄,這塊“無中生有”的石碑究竟想表達什么理念呢?后來偶然讀了一本書,叫作《月影》,里面也有一個類似的東西,只不過《月影》中是球體,不是方方正正的石碑。這個東西,可以理解為神對人的智慧啟迪,比如上帝顯靈托夢,比如佛教說的“棒喝”之類,也可以理解為“基因突變”,人突然變聰明了,類人猿突然就學會了使用工具變成了人(參考近期《國家地理》雜志,里面剛好有一個人類尋源的專題,談到了這個基因突變的問題,不過這又扯遠了)。不管什么原因,每次這個東西的出現(xiàn),都代表了人類發(fā)展過程中的質(zhì)變。至于如何理解,宗教也好,科學也好,甚至像《月影》中的隨機無目的論也好,這就看個人愿意如何理解了,有無限解說可能。

第二部分,具象的故事是人與飛船電腦爭奪控制權(quán),內(nèi)里隱含的,我個人理解是一種秩序的重新組合。那個空中小姐走著走著船艙就倒過來的經(jīng)典鏡頭正是對這種秩序顛倒的象征。前一部分的人使用工具,并發(fā)生技術變革上的革命;而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突破了量變的極限從而演變?yōu)橘|(zhì)變,工具開始征服人腦。

最后一部分,我個人的理解,電影講得是宇宙的真理。問題是,人類作為宇宙中的卑微一員,連自己依存的地球還沒完全弄明白,哪里達到了理解宇宙真理的程度!所以這一部分對這個概念的闡述,不是從四四六六講清楚的角度出發(fā),而是用一種可能,一種感覺,一種猜測的方式去試圖解釋,解釋的目的在于啟發(fā)性,而不是答案。不管是那個超長的“進入黑洞”鏡頭,還是后來宇航員進入另一個空間看見自己的未來,包括最后的生命循環(huán),都可能是所謂真理的一種表現(xiàn),又可能什么都不是。

第一與第二部分邏輯體系明確,人的進化,秩序的顛覆,人與宇宙的關系等等這樣艱澀的抽象概念,我覺得老庫用電影,用這種具象的視覺藝術講述得無比清晰明了,條理通順,畫面干凈,多處使用幾何構(gòu)圖;然后到了最后一部分,更把這種概念可能的外延這樣更加抽象的東西表現(xiàn)了出來,而且,這種表現(xiàn)與教書育人還不同,并不是在自己完全明白清楚的基礎上,如同老師教學生那樣我有一桶水,我給你講解一碗水那樣表現(xiàn)出來;他的偉大正在與在面對這種自己也無法回答的問題上,精確準確的表明了自己理解的部分,同時也展現(xiàn)了對不可知的敬畏,模糊的恰到好處,引人回味。

所以如果讓我評個人心目中最偉大的導演,最厲害的電影,那我毫不猶豫的回答是拍攝了《2001太空之旅》的庫布里克。因為他不僅能夠用具象的藝術形式來表達一種抽象的哲學概念,而且還勇于站在一個幾乎危險的高度來表達對這種抽象哲學概念的分階段理解與猜測,這簡直就是電影界的愛因斯坦或者霍金。

 5 ) 在科學和啤酒都不能安撫的夜晚

“沒有證據(jù)證明智慧有利于生存,也許正相反,它是通向毀滅的捷徑,因為最頑強的生命都沒有智慧。但已經(jīng)證明智慧能感受美,所以智慧的目的也許只是作為宇宙之美的見證者。必須渺小,才能感受宏大;必須脆弱,才能敬畏頑強;必須短命,才能感受永恒;必須能思考,以感受造物設計的精妙,又不能全知,以防一切在瞬間全透明。這就是智慧生命了,做這種見證者,神不行,只能是人??傆幸惶欤麄儠炎约捍嗳醯能|體裝進金屬種子,飛過所有荒涼和繁榮的世界,去感知那些神不能感知的東西,這也許真的是他們存在的目的。 ”

 6 ) it's space music

因為這部電影,NASA每天用來叫醒宇航員的音樂就是藍色多瑙河。
因為這部電影,盧卡斯拍攝了星球大戰(zhàn)系列。
因為這部電影,斯皮爾伯格做了導演。

阿波羅登月計劃的宇航員在踏上月球真實的土地后,說“JUST LIKE THAT MOVIE”
庫布里克采用的太空船和空間站設計,基本全部來自于NASA

當一位小學老師在教室里打開錄音機,放出藍色多瑙河時,孩子們說,“OH ,IT'S SPACE MUSIC. ”

 短評

2001太空漫游時,人與電腦互不信任,交流也是冷的。2014Interstellar人與電腦的互相信賴、配合與默契,不只讓人覺得萌萌的,還很溫暖安全。即使它選擇自我犧牲,你亦尊重。

7分鐘前
  • 時以星
  • 推薦

中間還是睡著了幾次……不是我的菜吧……但不能否認這片子做得真精致,而且還是60年代拍的,太空站、宇航服、宇宙飛船,都經(jīng)得起長時間的細看。我只能說不明覺厲了……

9分鐘前
  • 劉康康
  • 推薦

這部片子有三個特征:1)看不懂 2)無數(shù)的符號 3)必須熟讀尼采 4)六十年代能夠做出這樣的特效真的是驚天動地

13分鐘前
  • 思陽
  • 力薦

李安評價自己最愛5部電影之一時說: “我非常崇拜庫布里克,關于《2001太空漫游》我無法說清它究竟是一部怎樣的電影,我當年第一次看這部影片時,它深深地吸引了我,那種感覺就像吃了迷幻藥之后的幻覺經(jīng)歷?!?今天在資料館大銀幕體驗,修復版讓這種幻覺變本加厲,滲入到每一根神經(jīng)。

15分鐘前
  • 影志
  • 力薦

現(xiàn)在這個年代沒人敢如此玩觀眾了。

18分鐘前
  • 單線程青年
  • 還行

那奄奄一息的機械生命執(zhí)意要為我唱一首雛菊,有那么幾秒溫柔得不像話。

21分鐘前
  • 充蜜
  • 力薦

對我,這是恐怖片,源自童年對星空的恐懼,關于人類的渺小。

26分鐘前
  • 桃桃林林
  • 力薦

哲學命題的最佳敘事,形式上和貝拉塔爾的做作法相反,對細節(jié)的打磨使片子非常耐看,而且越看越迷人--細節(jié)的力量;我想象中只拍城市的楊德昌如果拍科幻題材就是這個樣,一定會將無數(shù)理性問題荒誕化升至哲學角度去建構(gòu)世界。

31分鐘前
  • 半城風月
  • 推薦

《2001太空漫游》只獲得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而最佳影片和最佳原創(chuàng)劇本都只是提名。所以說啊,奧斯卡也不是權(quán)威。

33分鐘前
  • 朝暮雪
  • 推薦

首先你得忍者看完第一遍,覺得不知道在說什么;看了第二遍,覺得好像有點意思;看第三遍,知道原來這個電影講述的是多個主題啊,看第四遍,覺得好像看懂了點什么;看了第五遍,啊,真他媽太牛了!這可是1968年的東西!

34分鐘前
  • 地富反壞右
  • 力薦

這部是唯一一出讓我徹底游離出劇情,卻始終帶著濃厚興趣看完的電影,我相信庫布里克偏執(zhí)的工作態(tài)度操死了一批又一批特效制作人員

37分鐘前
  • Kuba
  • 力薦

原作作者克拉克:“如果有人覺得完全弄懂了《太空漫游2001》在講些什么,那一定是我和庫布里克弄錯了?!?/p>

41分鐘前
  • 彥夕
  • 推薦

史上最偉大的裝逼片,就連作者克拉克和導演斯坦利都看不懂劇情……不過這絲毫不影響它的偉大,首先在視覺上它領先了同一時代數(shù)十年不止,很多星際旅行片都沒有給我一種“星際旅行”的感覺,但這部有,關鍵就在于細節(jié)處理細致。還有就是,這部講述星際旅行的片子拍攝于1968年,而美國登月則在1969

45分鐘前
  • [己注銷]
  • 推薦

敘事不夠宏大的前提下,節(jié)奏略顯緩慢?;蛟S真應該以歌劇的心態(tài)來看,外行看熱鬧,只聽詠嘆調(diào)。

47分鐘前
  • 穆先生.troj
  • 推薦

反復睡著影響了我對此片邏輯的梳理和判斷……

51分鐘前
  • 熊阿姨
  • 還行

犧牲了部分敘事節(jié)奏,但構(gòu)筑起來的完整世界讓人目瞪口呆。我覺得我要暴走了:這怎么可能是1968年的電影?。。∵@怎么可能是1968年的電影?。?!它反科學反倫理?。。?!

54分鐘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薦

TMD終于看完了。整整看了三年,打開四遍,有一種在看劇集的錯覺。太容易睡著的電影了。對于電影的寓意比喻太多人說過了,留在今天也是一個討論廣泛的課題,因此在這個意義上并不覺得如何。倒是非常好奇它的視覺效果在當時沒有特效沒有cg vfx的時候,怎么做的。最后30分鐘的windows 98屏保畫面,和那些宇宙太空的慢鏡頭,感覺后世的科技廣告和電音屆,獨立音樂界,到今天還在模仿這樣的拍法。表妹問,這是什么電影?為什么半天都沒人說話沒人動。我們說:這是一部影史神作,我們在裝逼。

57分鐘前
  • Luna
  • 推薦

#庫布里克影展# 配樂、聲音、設計贊。三段結(jié)構(gòu)也很妙。至于主題,除了人為機役外,第三段開頭黑石漂浮在太空,簡直就是iPhone廣告,然后進入微信APP畫面,然后人可以穿越時空宇宙但也迅速老去,最終在Deathbed上還伸出手指點向觸摸屏——這未來的宗教!

59分鐘前
  • btr
  • 推薦

既為舉世公認之經(jīng)典,必有高深奧妙之內(nèi)涵。若覺難以理解,不妨從自身找找原因。對超出自我認知水平的事物極端排斥已屬不智,再加以肆意的詆毀和謾罵只會將無知與庸俗進一步放大。更有甚者分明是嘩眾取寵,名為鄙視隨波逐流,實則借機標新立異,以此彰顯自己是如何的與眾不同。實乃跳梁小丑,貽笑大方。

60分鐘前
  • 白發(fā)生
  • 力薦

這不是照著劇本拍的,而是曲譜

1小時前
  • 袁牧
  • 力薦

返回首頁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