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人妻视频免费人人|2021少妇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日韩片无码中文字幕

<strong id="g78f3"><menu id="g78f3"><strike id="g78f3"></strike></menu></strong>

播放地址

 劇照

直到世界盡頭 劇照 NO.1直到世界盡頭 劇照 NO.2直到世界盡頭 劇照 NO.3直到世界盡頭 劇照 NO.4直到世界盡頭 劇照 NO.5直到世界盡頭 劇照 NO.6直到世界盡頭 劇照 NO.13直到世界盡頭 劇照 NO.14直到世界盡頭 劇照 NO.15直到世界盡頭 劇照 NO.16直到世界盡頭 劇照 NO.17直到世界盡頭 劇照 NO.18直到世界盡頭 劇照 NO.19直到世界盡頭 劇照 NO.20
更新時間:2023-12-17 16:23

詳細劇情

  1999年世紀末,一顆印度的核子衛(wèi)星即將墜地,地球上一片恐慌,視之為世界末日的到臨。住在巴黎的女子克蕾兒(Solveig Dommartin飾)在一次離開男友尤金(Sam Neill飾)的浪游中,認識疑為工業(yè)間諜的崔佛(William Hurt飾),并且深深為之著迷。一 次車禍意外中,克蕾兒認識二名搶匪,受托運送大批贓款,克蕾兒開始出發(fā)去尋找迷一樣的人物崔佛。他們的足跡遍布四大洲:從尼斯、巴黎、柏林、里斯本、莫斯科、北京、東京、追逐到舊金山、雪梨,最后到達澳洲中部荒蕪的庫柏培地原住民生活區(qū)。過程中,克蕾兒終于知道崔佛的本名是山姆法柏。他不是工業(yè)間諜,而是一位科學家的兒子。許多私家偵探追逐他的原因是老法柏(Max von Sydow飾)制造了一個可以讓盲人看見的攝影機。為的是要讓山姆目盲的母親(Jeanne Moreau飾)可以看見她的親人。就在一群人匯集澳洲峽谷的時候,核子衛(wèi)星被美國打下,核磁波干擾了所的電器設(shè)備,一切都恢復(fù)原始的狀態(tài)。外頭的世界不知是生是死?這群人在地下實驗室里開始了一連串超越人類科技的實驗,數(shù)字攝影轉(zhuǎn)換成腦波、再轉(zhuǎn)換成影像的實驗成功,終于讓山姆的母親看見家人,不久終因體力不勝負荷而去世。臨死前,他母親說:「看不見反而更好,這世界竟變得如此丑陋?!箿氐滤沟奈⒀源罅x,在此作了深刻的呈現(xiàn)。之后,包括老法柏、山姆和克蕾兒都陷入對夢境的癡迷中。他們把夢境轉(zhuǎn)成視覺,讓人可以讀夢(老法柏一直想因此獲得諾貝爾獎),山姆和父親的沖突矛盾、克蕾兒對童年之夢的偏執(zhí),像一層層的牢籠,將他們緊緊網(wǎng)住。使每一個人都陷入偏執(zhí)的迷失當中。只有陳述此事件的尤金是清醒的。他知道世界并沒有毀滅(只是時受核磁脈沖影響),只是這群人陷在不可自拔的夢境追尋中。于是一切如尤里西斯的漫游遂都有了反映與解答。

 長篇影評

 1 ) 《直到世界末日》:也曾找尋 不必找尋

她曾經(jīng)迷失了自己,狂歡終日,眼神迷離,只為男友背叛,后來,途遇一個男子,男子拿了她的錢,于是她天涯海角的去找他,卻只是為了保護他。幡然醒悟的前男友一路跟隨,影片結(jié)尾,是作為小說家的前男友,為她寫了部小說,想拯救她的靈魂,彼時她陷于自我的迷夢不能自拔,小說治好了她的病。小說家說,我們不再是情侶,可我們很長時間也不會找情侶,我的心愿就是看她變老,她說她會變成好女人。 電影里講述的是1999年,有可視電話、跟蹤儀,還有一位科學家,使失明者可通過儀器看到別人見過的事物,這科學家最后想記錄人們的夢。 隱秘的心靈之門,是不歡迎別人進入的吧,如果我們可以把夢交給別人,是否也一道拒絕了尊嚴,又該怎樣面對別人、面對世界呢。有些禁忌是不能破除的。 又過去了7年,夢依然保有它的矜持,不向科學家敞開,那是我們最為隱晦自我的部分,是我們決不肯輕易舍棄的面紗,可是,叫卡萊爾的女子和天涯海角跟隨的男子亨利——科學家之子,在無人肯為父親做實驗,而親自上陣后,竟都愛上了自己的夢不能自拔。 曾經(jīng)卡萊爾是那個迷失了自我的女子。她開始也害怕對夢的揭示,試驗只肯做一次,可是,事后她看著自己的夢,看見一個可愛的小女孩,一處老房子,喚起了往昔的記憶,她確立了自我,進而迷戀這個自我,甚至忘記了周圍的一切,亨利忘記她,她忘記亨利,他們各自對牢一個小黑匣子,如癡如醉,那是什么樣的夢呢,是如此值得駐足觀看、愛不釋手的嗎? 記得卡萊爾說過,她老是做噩夢,那是她曾經(jīng)拒絕作試驗的理由。 但,潘多拉的盒子一經(jīng)打開,后果就無法掌控。夢成了一座橋,通過它,他們走火入魔,發(fā)現(xiàn)迷戀自己其樂無窮。 電影揭示了人類一意孤行,挑戰(zhàn)倫理禁忌或是自然規(guī)律,只能把自己引向迷途,沉溺于自我如同行尸走肉,是死路一條。 佛教說,愛情是迷情。卡萊爾和亨利在看著夢的時候,無疑是愛上了自己,被自己所迷而容不得他人。而電影里最感人的愛情,是亨利的父親對妻子的迷戀。但也因迷戀,而迷失自己,妄想追夢。 母親8歲就瞎了,12歲遇到14歲的父親,父親此生只有一個心愿,就是讓母親復(fù)明,他成為了科學家,帶著妻子來到澳洲一個世界盡頭一樣荒蕪的地方開始試驗,兒子去到地球的四面八方,采集親友們的消息。 試驗成功了,母親看見了,靜靜的流了淚,可是她沒告訴別人,世界比她想象的丑多了,她該如何接受這個現(xiàn)實,和腦中的美好告別。結(jié)果,她和這個世界告別。她走的時候是千禧夜,她輕輕撫摸著父親的頭,讓他不要難過,聽窗外,那時人群中的卡萊爾正在唱一首歡快的歌,歌里唱到:我會記住和你在一起的美好時光——即使是世界末日,總有些事無法改變,比如愛,這是唯一的火種,是我們僅有的希望。 有個鏡頭,入夜,母親和父親躺在床上,母親在抽煙,父親的頭靠在母親的身上,睡得正香,母親用手輕輕的撫摸著他的頭發(fā),若有所思。這是他們之間的關(guān)系,你會發(fā)現(xiàn)是父親更依戀母親。鏡頭切換,另一對情侶,卡萊爾幸福的靠著亨利的胸膛。但是,感動我的是前者。 因為失明的母親在這一刻是充滿了力量的。她是給予者。 讓娜?莫羅演了母親。她以她的氣度賦予了美以新的定義。就如同父親說的那樣,美也可以重新定義,老的才是美的,那些皺紋、雀斑是美的,因為老才有智慧,有智慧就性感。在讓娜?莫羅演的母親身上,你的確感到了美的生氣,美的炯炯有神,它從一個年老的嬌小的身軀里,輻射般靜靜的發(fā)散,極富穿透力。 美是一種力量,有時卻以極為寬容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就像這老婦人,平淡從容、哀而不傷,卻仿似一條溪流從你心間緩緩流過,不經(jīng)意間已滲進心扉。 同樣擔得起美之名的還有卡萊爾。她和小說家分別后去了空間站,在那里接到了伙伴們的生日祝福,她笑了,你發(fā)現(xiàn)這時她已經(jīng)跟起初完全不同,那個迷離的眼神,如今是滿盈的喜悅與淡定,我們跟著她,一路天涯海角的找一個人,抱著不回頭的信念,見證了她怎樣變得從容,雖也一再迷失,但終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她說她想做個好女人。還有什么比這更能回饋生命?存在本身就是美好的——不必找尋,因它一直在那里——雖總要經(jīng)過千山萬水才生明白,我們要記住母親的話——順其自然。違反自然規(guī)律的事我們已做了太多,是時候收手了,把自己看的無所不能的人們該學會謙卑了——做個好人,否則,毀滅他們的只能是他們自己——世界末日,有多遠?

 2 ) [Film Review] Until the End of the World (1991) 7.5/10

Saw Wim Wenders’ epic passion project on a big screen in its 179-minute European version (not the 280-minute trilogy version), UNTIL THE END OF THE WORLD, a fin-de-siècle globe-trotter, is the ultimate road movie, traversing through four continents and a handful of countries (from France, to Germany, Russia, China, Japan, then USA, finally lending its feet on Australian outback), it astounds audience with its gorgeous celluloid richness and a surprisingly prescient depiction of image addiction in the then-forthcoming digital era.

Near future in 1999, French girl Claire Tourneur (the late Dommartin, Wenders’ then companion and helpmate in conceiving the original story) is hit by a windfall (conveniently becomes an accomplice of two bank robbers and shares their munificent plunder) and falls in with a mysterious man named Trevor McPhee (Hurt, well cocooned in a melancholic vulnerability that betrays unsaid past woes), who evades an armed pursuer and filches some of Claire’s ill-gotten cash afterward. But Claire is intrigued by him, with the help of a German private eye Philip Winter (Vogler), they trace Trevor around the world, soon joined by Claire’s neglected boyfriend Eugene Fitzpatrick (Neill), and Trevor’s real identity is disclosed as Sam Farber, the son of a reclusive scientist Henry Farber (a sprightly uncompromising von Sydow) and has an expensive bounty on his name for possessing a cutting-edge device designed by Henry.

Claire’s infatuation with Sam drives her to flee with him on the spot and leave both Philip and Eugene behind, their cat-and-mouse escapade finally ends in Australia, right when a contentious Indian nuclear satellite is shot down by a USA missile, its NEMP effect wipes out nearly all electronic device worldwide, which marks a doomed trepidation of an apocalypse. In the outback, living among the aborigine, are Henry and his blind wife, Sam’s mother Edith (Moreau, gracing the picture with a becalming poise and warmth), and a family reunion closes the first half.

The second half of the film (mostly) firmly constrains its itchy feet on the massive Australian desert topography and distances itself from the central romance and veers into Henry’s unflinching experimentation, through the aforementioned device, at first he tries to synchronize Sam’s memories (which he has garnered all around the globe with Edith’s relatives), then transmit them to Edith’s, so that Edith can finally see the world she is living in (trenchantly, the revelation is not all positive as Edith admits the world is not looking good at all), and later, after a bereavement (the experiment takes a heavy physical toll on its human subjects), Henry beavers away in recording and then visualizing human dreams (too ambitious and unethical an endeavor that repels his aboriginal lab team), which severely effects its subjects’ mental states, Henry, Sam and Claire all become obsessively addicted to their visualized dream sequences, they all drift apart and are immured in their benumbed isolation with a digital device in hand (how prophetic!), only Claire is dragooned into a withdrawal process thanks to a persistent Eugene, who has taken the duty as our narrator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and a scribe duly puts these quixotical events into words.

Much blood and sweat is pretty in evidence invested in this irrefutably stunning cinematic adventure (also capitalizing on the exotic/futuristic localities, Japan’s capsule hotel and pinball parlor, fictional visual phone booth, for instance),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FX team’s avant-garde welding of both analogue and digital technology in rendering the pixelated, elusive memory/dream sequences, to say nothing of its zeitgeist-conveying soundtrack, a potpourri contributed by quintessential New Wave/avant-garde acts like Talking Heads, R.E.M., Can, Nick Cave and the Bad Seeds, Patti Smith, Depeche Mode, etc., along with U2’s imposing titular theme song. However, when all is said and done, even running only around 3 hours, UNTIL THE END OF THE WORLD’s epic length feels too long for its own good and too indulgent in Wenders’ over-confident strides, in spite of the post-modernity and topicality evoked by its marvelously envisioned contents.

referential entries: Wenders’ THE AMERICAN FRIEND (1977, 7.8/10), WINGS OF DESIRE (1987, 8.5/10).

 3 ) 世界盡頭的文德斯

看的導(dǎo)演剪輯版。一部龐大、複雜、多元,難以被定義的電影。幾乎是從登峰造極的文德斯公路電影毫無過渡地跳到赫爾佐格式的存在主義影片,唯一的聯(lián)結(jié)即片中的人物。 無意否認後半段的深刻,但我還是更喜歡節(jié)奏感更強,可看性更佳的前半段。這部分幾乎是文德斯式瀟灑的典範。星星點點的幽默點綴宏偉壯麗的傷感和唯美,即使是一首首插曲也足以做成一個高質(zhì)量的歌集。 從澳洲中部的定居點開始,改變是全方位的:敘事節(jié)奏、故事內(nèi)容、表現(xiàn)方式,甚至是鏡頭語言和人物性格。區(qū)別如此巨大,難免使人有斷層之感。但文德斯想表達的東西是清晰的,所以——至少從這個導(dǎo)演剪輯版看——我覺得某種程度上這也是部很「私人」的電影。導(dǎo)演的對象是自己(self)和世界(beings),而不是狹義上的「觀眾」和影評人。影片的後半段沒有了作秀式的光影鏡頭和「致敬」類型片的橋段。導(dǎo)演轉(zhuǎn)而將鏡頭對準了自己,他在觀察,他在反思,他在理解,他在質(zhì)問。

在這部文德斯拍過的最長的電影中,他像一個站在世界盡頭的山頂哲人,俯瞰腳下的人間,心中充滿悲憫。作為電影導(dǎo)演,他曾無數(shù)次試圖表達這樣的視角,這也許是他最接近成功的一次。

P.S. 作為科幻電影,本片製作頗為精細。幾乎沒有肉眼可見的穿幫,還提前30年寓言了Zoom 的世界。將澳洲設(shè)為人類最後的保留地,讓人想起《三體》。後者或許從這部片中得到了不少靈感。

 4 ) 《直到世界盡頭》:圖象VS文字

1999年,一顆印度的核衛(wèi)星即將墜地,嚴重威脅到人類的生存,這被視之為世界末日的降臨。影片開頭的畫外音就渲染了一種末世的恐慌氣氛。展望新千年,等待人類的難道是毀滅的災(zāi)難?——陡然一轉(zhuǎn),故事投向一位巴黎女子,宏大敘事的微言大意需要鮮活的個體來承擔。無聲的“外星人”光怪陸離,魅惑的光與影——如此情景正映襯著克萊爾彼時的生活,那時她流連在一夜情和毒品中,夜夜被噩夢所折磨。直到有一天她和兩個搶銀行的劫匪撞了車,她答應(yīng)把他們的錢帶回巴黎,路上的搭車客又偷了一筆錢……她的生活就此徹底改變了。
  克萊爾從此開始跟蹤身份不明的搭車客,為了追尋私人的愛。不需要考慮這有點荒唐的愛能帶給她什么,依靠直覺的引導(dǎo)就夠了。因為一見鐘情不是別的,只是一個眼神所激發(fā)的本能愉悅,只要跟陌生人完全的認同。如此愛情本質(zhì)上就是偶然性、自我毀滅和癲狂的混合,而克萊爾有的是飛蛾撲火的勇氣。即便克萊爾追尋的是自己的想象的影子,又怎么樣呢?總比守株待兔要好,尋找感情的過程也是不斷發(fā)現(xiàn)自己的過程。這浪漫的愛還是本體一般堅定的東西,踏遍千山萬水得來的東西總要有信仰的支撐,沒有一點玩世不恭的戲謔和反諷,而是憂郁和嚴肅的?!巳R爾的經(jīng)歷似乎喻示著這樣的愛情觀: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對待愛情,就會獲得相應(yīng)的愛情體驗。在這里愛情被描述為一種通過不斷的旅行才能把握的東西,在陌生的旅行中源源不斷的激情才會被激發(fā)。克萊爾在愛情中瘋狂,她追尋山姆的足跡流浪世界:從尼斯、巴黎、柏林、里斯本、莫斯科、北京、東京、舊金山,直到澳洲中部土著居民的生活區(qū)。她終于得到了他。
   在克萊爾追尋山姆的過程中,尤金——克萊爾的作家男友——充當了保護神的角色。盡管尤金希望克萊爾永遠不要找到“他”,但他也不得不幫克萊爾去找“他”。因為尤金愛著她,包容著她,既然如此。他就要去幫她達成他全部的愿望,包括可能把她拱手讓人。尤金的存在,對克萊爾來說,是理性而又無力的。他能夠做的就是追隨她,用文字記載有關(guān)她的一切,在敘述中坦白源源不斷的溫柔愛意。
  三部曲之一是一個美妙的三角戀故事,也是我最喜歡的一部分,跟著克萊爾一起心醉神迷。克萊爾摘下自己的假發(fā)套時候,才發(fā)現(xiàn)她就是《欲望的翅膀》中那個雜技演員(Solveig Dommartin飾)。金發(fā)讓她陡增了性感,不過卻少了凜冽?!凑宅F(xiàn)實主義的邏輯來看,情節(jié)都是如此荒誕和超現(xiàn)實,但有著莫名其妙的魅力。其中的人物都不帶丁點兒世俗氣息,連小偷、匪徒以及偵探都那么純真而甜蜜。
  
  三部曲之二、三更多展現(xiàn)了自然的神跡,畫面中那點人跡的氣味都消失殆盡了,時間也沒了。有的只是超越人種、社會和年代的影像圖騰以及人與世界的神秘聯(lián)系,這樣把一個陌生的自然空間完全呈現(xiàn)出來了。克萊爾追隨的陌生人是山姆是一個科學家,他漫游世界采集各種各樣發(fā)圖片,為了讓失明母親能夠看得見。而父親法伯博士一直在研制一種特殊的攝影機,可以把圖象轉(zhuǎn)化為盲人可見的視覺符號。最后,母親雖然看到了世界,但身體的不堪重負讓她離開了人世。
  法伯博士對妻子的思念不可遏止,他希望通過夢境讓自己的愛人永存。這樣,一個大膽的設(shè)想又產(chǎn)生了,制作一種特殊的釋夢機器,把做夢時的腦電波轉(zhuǎn)化為視覺圖象。有一樣東西是我們的神,那就是夢,夢無所不能,只要大膽去設(shè)想,把想要的東西呼喚到夢境中,然后再觀看轉(zhuǎn)化生成的圖象。實驗成功了,法柏博士甚至想以此來獲得諾貝爾獎。
  夢是另一個世界的入口,沉浸在夢里,其實也把自己和人世隔絕了。老法柏、山姆和克萊爾都陷入對夢境的癡迷中,他們?nèi)找岳^夜地關(guān)注著自己的夢,凝視著轉(zhuǎn)化生成的視覺圖像,一層厚厚的網(wǎng)把他們緊緊裹住。法伯博士在夢中尋找的是妻子,在那兒他和她永久地甜蜜結(jié)合。克萊爾和山姆的卻在愛情釋夢儀器中破滅了,在夢中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情欲只是孤島,岌岌可危,他們關(guān)注的只是自己,看到都是自己,自己的臉,自己的表演,他們陷入了自戀的深淵而難以自拔直到癲狂。
  
  約翰在《福音書》開頭說:“太初有道”。而尤金感慨道,現(xiàn)在的啟示錄恐怕要改成:到最后只剩下圖像了。在圖象中迷失后,尤金相信文字還是一種拯救。于是當尤金把寫好的書稿給克萊爾看的時候,她的譫妄漸漸好轉(zhuǎn)。
  至此,恍然覺得文德斯的電影是讓圖象和文字做一番較量。做個不太恰當?shù)念惐龋河冉鸫碇淖郑侥反碇鴪D象??巳R爾在圖象中迷失,文字讓她重新找回自我。文字的接受是時間性的,帶著線性的流動,其中的婉轉(zhuǎn)旖旎要逐漸體會,而圖象則是一個開放的空間性的贈與,帶有更多的侵凌性。在圖象時代,語言依然是先于本質(zhì)的存在家園,一種語言是一個世界,一種語言都有堅不可摧的邏輯。當然,并不因此就貶抑圖象的價值,圖象的無疑具備更廣闊的想象力,從四面八方撲來,帶來的是不假思索的迷狂。影片中圖象的魅力和力量是直接呈現(xiàn)的,電影中美奐絕倫的場景以及山姆和父親從事的工作都和圖象密切相關(guān),圖象也俘獲了女主人公的心靈。文字則隱藏在尤金微弱而斷續(xù)的畫外音的敘述中,直到尤金的小說《跳舞環(huán)游地球》完成,他所代表的力量忽地強大起來,把迷失的克萊爾拯救了出來。
  克萊爾從夢魘中出來后,一切都不同了。她和山姆緣分已盡,而和尤金再也回不到從前了,只能做朋友。克萊爾決意要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她為太空中間站工作監(jiān)視地球的污染情況——這既是想要脫離地球的愿望,又是對地球最鄭重的承諾。只有在天空才能成就克萊爾美妙的個性,讓星星攀援頭發(fā),向上翱翔,點點漸進?!?br>  
  
  《直到世界盡頭》思索的都是重大主題,充滿著博大的焦慮。這樣預(yù)言性的思想要等到遙遙無期的未來才能兌現(xiàn),有點空和玄虛,至于那些未來,誰又知道呢?文德斯試圖在一部影片中囊括他對于世界本質(zhì)看法的許多觀念,充分展現(xiàn)了導(dǎo)演非凡的思想力。但就一部電影來說,思想和形式的完美結(jié)合才是最大的成功,在這里,思想顯得過于龐大了,影像反而被壓的踉蹌了?!@得冗長,顯得不知所云。細膩深邃的《德州?巴黎》是百看不厭的,而磅礴大氣的《直到世界盡頭》反而不會有勇氣再看第二遍了。但文德斯又是那樣的驕傲和胸有成竹,并不顧及接受,這是屬于他自己的電影,即便電影公映時會被剪輯也無所謂。在枝蔓橫生的片段中,洋溢著導(dǎo)演的怡然自得,恰如是小說中的紛繁的敘述語調(diào),一波一波此起彼伏著,在喧囂中聲音逐漸明朗開來。
  過完了邊界1999,地球并沒有毀滅,而每一個主人公都在生活中重獲了自己的位置。這個結(jié)尾帶著光明的意思,但絕不止是一個“光明尾巴”。文德斯反思著關(guān)于未來的種種悲觀論調(diào),依然相信光明的到來。他并不故做深沉地悲觀,只是盡量忠實地表現(xiàn)自己的觀念:在一個歧義從生的世界中,靠著人類的理性,我們怎樣獲得清晰的自我認知而不迷失,怎樣取舍讓生活井井有條,怎樣明白萬物的限度以及對這世界懷有怎樣深沉的虔誠……源初的本質(zhì)深深隱藏著,一層層被剝開后,究竟有沒有一個“物自體”般的東西呢?這一切莫不是由于急切地想要表達的焦慮和需要么?
  

 5 ) 孤獨的時候我們看電影——wim wenders《直到世界盡頭》

 昨晚我一個人在家。外面一直在下雨。我就找出Wim Wenders的Bis ans Ende der Welt,中譯名為《直到世界盡頭》。
    無法形容這部電影帶給我的驚喜。如果說the million dollar hotel讓我愛上wenders的話,那么對于這部影片,我只有用欣喜若狂來形容。
    評論上說這部拍攝于1991年的電影體現(xiàn)了wenders對電影的更大的野心。長達280分鐘的導(dǎo)演版展現(xiàn)給觀眾更為遼闊的靈魂描述。那是一部關(guān)于尋找、關(guān)于孤獨、關(guān)于真正的自我解讀的影片。
    Claire有著獨特的發(fā)型和裝束,有著夢境囈語一般的聲音,在那樣的聲音里,你必須時刻問自己這一切是否發(fā)生在夢境中。Claire帶你走進一個恍惚而又孤獨的旅程。我把第一張碟片放在dvd機中,看了兩遍,舍不得去看下一張,每一句對白和每一個鏡頭都值得珍藏和反復(fù)咀嚼。其中Claire在酒店等待她愛的人的一幕非常有表現(xiàn)力,Claire靠在酒店大廳的廊柱上,另一面是一個大提琴手在演奏一只空靈的曲子,整個畫面呈淡藍色,那支樂曲也是藍色的,這個鏡頭著重描述的就是,等待。
    音樂又一次在你的感官中留下極深的印象。在the million dollar hotel中,U2的配樂成為影片不可分割的組成,成為那部電影的構(gòu)成靈魂的部分。在本片中,音樂總是在某些時刻將情緒和表現(xiàn)突然升起,成為一個又一個符號,如同我們在閱讀文字的時候用筆劃出的令人心醉神迷的段落或者語句。在這部電影中,音樂成為一種必不可少的色彩,是脫離了色彩原有含義的因素,就像光芒,使得色彩變得更加鮮艷和逼真。中間Claire在酒店的吧臺,一個憂傷的男人突然出現(xiàn),“等到世界末日來臨的時候,請記住此刻我的臉”,“我愿意在下一個時刻就愛上你”“世界即將毀滅,但是無知的人們還在這里狂歡痛飲,他們不知道世界就要毀滅了”。在這些對白出現(xiàn)的同時,背景音樂突然變得空靈,但是卻一下下震動著你的心,來自天外的女聲在唱著什么,我猜想這一定是來自4AD或者projekt旗下的某個樂隊的作品,他們在歌唱一種情緒。
    威尼斯、巴黎、柏林、莫斯科、北京、東京……Claire沿著這樣的路途追隨著那個陌生的男人,并且在這種毫無目的的追隨中愛上他,哪怕他欺騙她、偷竊她、掠奪她,她一心只想著愛與跟隨,在他需要的時候陪伴他。旅途,更多的時候是屬于Claire自己的,哪怕偵探或者是她的前男友在她的左右,她始終是一個人在追隨,沿著另一個人的足跡走向下一個未知的地方。

 6 ) 似真似幻的旅途,歸于平淡的感情

核衛(wèi)星爆炸給全世界帶來極度恐慌,只有女主角和身邊的幾個人不在乎,該干什么還干什么。女主角追尋心上人,她的心上人忙著在全世界給失明的媽媽采集各類視頻,然后借助父親發(fā)明的機器給媽媽在大腦里播放出來。她丈夫一直不死心,跟著她,保護她,更希望能破鏡重圓。私人偵探既追蹤她,也追蹤她的心上人。黑人密探也在追蹤他們。她幫劫匪運送贓款的,劫匪成了她的朋友,需要錢的時候,一個電話,劫匪就來了,然后跟著她和她的心上人一起回澳洲內(nèi)陸的家里。這些人都對危險的核輻射不屑一顧,只有澳洲內(nèi)陸的土著人們才對核輻射憂心忡忡,急急忙忙地把知識和藝術(shù)傳授給下一代。最終衛(wèi)星在太空爆炸,沒有核輻射,但女主角的心上人的母親去世,然后她和心上人父子都被那個提取夢的機器搞得神魂顛倒。老頭被美國特工抓走,連機器也搶走。女主角和心上人也都清醒過來,心上人也去了美國,發(fā)現(xiàn)父親不知什么原因死掉了。女主角在太空站里找到工作,30歲的生日在太空度過。這一切都被女主角的作家丈夫?qū)懗尚≌f。

這部片子以女主角的丈夫的講述作為旁白,那些離奇的情節(jié)似真似幻,而影片的一個重點又是那部吸夢機器,更增加了夢幻色彩。雖然三個人被機器搞得神魂顛倒,然后又都醒過來,但女主角醒后找了個宇航員的工作,似乎還是在幻境里,只是醒了個夢中夢而已。

女主角開始是為了追尋心上人,最后本來可以在一起幸福生活,沒想到被一臺機器給破壞了,從幻境中清醒后,似乎是看破紅塵了,到了遠離塵世的太空,但是工作內(nèi)容還是沒離開紅塵。只是丈夫和情人對他來說都不再重要了,都成了好朋友而已。一段奇妙的旅途和感情,以這種方式結(jié)束,大家都沒想到。女主角身邊多了一群好朋友,也算是聊以慰籍了吧,當然,女主角應(yīng)該也不在乎是否有所慰籍了。

片中女主角和情人父子三人被機器搞成瘋癲狀態(tài),這個轉(zhuǎn)折似乎有點突然,不是那么自然圓潤,還不如脫離瘋癲狀態(tài)交代得合理。不過總體上還是一部很好的電影,雖然片中人們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現(xiàn)實中,女主角和心上人還被一個混混搶劫,但整體上還是給人似真似幻的感覺,我非常喜歡這種感覺。女主角到北京的那段內(nèi)容最簡略,就是學了幾句中國話,或許是那時候中國還不繁榮發(fā)達,導(dǎo)演覺得沒什么可展示的吧。

 7 ) 很愛這部電影

故事本身,服裝設(shè)計,室內(nèi)設(shè)計,色彩,配樂,甚至女主角說話的嗓音。。。。我統(tǒng)統(tǒng)都愛。

非常非常愛。。心愛的電影。

 8 ) 我們都本應(yīng)該與天使共舞

從聽到David Byrne的聲音開始,我的全部感官就沒有離開過這個電影。這個黑發(fā)女人,黑色的裙子,跳躍著越過電視屏幕上的MV畫面,這個歌是David Byrne的Sax And Violins——歌詞的第一句就基本定下了全部的基調(diào)——“Falling”,什么叫直到世界盡頭,那就是不停的Falling。

我們自毀,所以義無反顧;我們追尋,所以留下城市。

一切相遇都是謀劃已久,一切交談都將帶來熱戀。一編織袋的錢,只是把糜爛的生活變得有所目的的借口,然而那些本不長久的擁有,我們不需要對失去感到遺憾。

死里逃生從來不是魔鬼的疏漏,而是天使留下的禮物。收到這種禮物的美麗女人,注定擁有非凡的經(jīng)歷,畢竟自出生起,她就擁有了“美麗”這份禮物,這個女人就是Claire。

喜歡押韻的偵探——Winter,他的紳士和守約,對于這個美麗的女人來說,從一開始就注定趕不上背叛和欺騙的代名詞——Sam。當然另一個男人,早已經(jīng)成為了Broken Ladder,他就是作家。三個男人一個女人,巴黎,柏林,里斯本,莫斯科,北京,東京。

這部電影的構(gòu)圖和音樂,可以說是我想從文德斯那里獲得的,乃至,我想從一部文藝片里獲得的,全部。

直到——從東京到下一個地方的這次旅途:這是第一次沒有目的地名字的旅途。在Claire和Sam到達這個隱秘的日本小鎮(zhèn)之后,文德斯揭曉了Sam除了背叛和欺騙之外的第一個秘密;我們迎來了日式客棧門口,堪稱年度時刻的Claire跪著的裸體,和一聲我愛你。

四個人的奇妙組合和追逐關(guān)系是時候告終了,Sam就是Claire唯一的真命天子,她在他身上實現(xiàn)了自己冥冥之中注定的一個使命,他在她身上找到了可以相信的母性。

對于北半球來說,澳洲或許真的是世界盡頭的一部分,原來,從舊金山出發(fā)的貨輪,抵達悉尼是“Falling”的結(jié)果。這里有無邊的沙漠,是時候清除所有的電磁電路記憶了,于是核子爆炸,電磁效應(yīng)消除了全部的電腦存儲?;铏C里的Claire念出了“這是世界末日”這幾個字,美慘了。

飛機墜毀,穿越沙漠,漫長的黑夜是安全的,我們一起看見了日出。高處的水源,彩虹已經(jīng)無暇顧及。從摩托開到車隊,朋友們的久別重逢發(fā)生在老人的歌唱聲中。

作家開始寫下了新的開頭。

糟糕的事情發(fā)生了,不過最好的時期總是發(fā)生在最糟糕的時刻。Sam的母親,一位智慧的女性在感應(yīng)到相遇地點之時,一切追逐的意義仿佛全部都得以實現(xiàn)了。

看見的行為,加上記錄的影像,在重合之時,使得腦電波就可以表達出影像,讓盲人可以在視覺皮層上“看見”。實驗的成功,我們奏響了音樂,“我們此次旅行的目的就是要讓這音樂在這里綻放”。我太感動了,這是世界末日的祈禱文,這是給受傷地球的祈禱文。

“你不能就這樣決定去死”,“我不是決定什么,我只是放手”。世紀之交,1999年的最后一天,二十世紀的最后一天,我們用The Kinks的Days致敬過去,Claire一定是愛了所有人,她是最美的。

但世界末日的最后一天隔開的不止是時間,還有生死。Sam的母親離開了,在她的儀式之后, 我們也到了分別的時候,我們各自踏上不同的路。

除了Sam和Claire,這兩人進入了另一個世界——夢。

夢的崇拜,然后是成癮,然后是瘋魔。我們才開始明白,夢只是一種腦電波,我們只有自己愿意走出自己靈魂的迷宮,才能看見真實的顏色。作家,終于把真實的顏色借由文字的形式,拯救了Claire。重新笑起來的Claire依然美得不像話,“我要你寫我繞著地球跳舞”,“好,我看著你跳舞”。

有的死者帶走平靜,有的死者保守秘密。還活著的Sam一定是進了舊金山的那家酒吧,而不論如何,Claire真正的做到了“繞著地球跳舞”——她成了一名宇航員。原來太空才是世界盡頭,她把Falling變成了Floating。我們在永遠的Floating里會心一笑。

“這本書出版了,Dance Around The Planet”。繞著地球跳舞,這是作家寫給Claire的故事,用的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這是最浪漫的名字,只屬于Claire這樣的女孩或女人,卻美了我們所有人。

故事結(jié)束。

文德斯,我愛你,謝謝你把這樣的電影獻給我們。

 短評

導(dǎo)演剪輯版三部曲,將近五個小時,沒有中文字幕,還好對白比較慢比較少,靠著英文字幕啃了下來。故事背景為設(shè)想中的千禧年世界末日,第一部非常迷人,一個女人追尋一個男人直到世界盡頭;第二部第三部稍顯凌亂,主要是科幻上的內(nèi)容維姆·文德斯把握不好。但整體而言真的野心非常大,攝影、音樂極好。

4分鐘前
  • 余小島
  • 推薦

280分鐘的導(dǎo)演剪輯版,目前看過的最長的電影。Wenders的終極公路之旅,足跡遍布全世界。虛擬的科幻末世設(shè)置下的夢境探索迷幻又憂傷,對現(xiàn)代文明的反思滲出灰暗與絕望,但Wenders始終是溫暖的,他讓飛蛾撲火的熱烈成長為勇敢的自愛,也讓結(jié)局如此迷人。

7分鐘前
  • 全聲波頻道D
  • 推薦

8.81,4.5個鐘頭,恢宏的敘事,美麗的風景,任性的激情,深奧的哲學,但還是覺得少了些什么,我不知道是什么,就感覺有些美中不足。2,作為科幻電影放現(xiàn)在看,科幻感較低。按理說,越長的電影越能俘獲我的芳心,當年貝納爾多·貝托魯奇5個鐘頭的《一九零零》就霸占了我的年度最佳。3,空虛(絕對意義)背后還是空虛(絕對的空虛),人類頑固的去追尋的一些東西,所謂自由浪漫的愛情、一生的愿望或理想、流芳百世的偉大頭銜等等,在天地宇宙間都似夢幻泡影,轉(zhuǎn)眼即逝。然而人類不對意義和永恒有所追尋,那又要該去追尋什么?這種存在的荒誕性文德斯經(jīng)常用二元對立展現(xiàn)出來,比如他在《事物的狀態(tài)》里用死亡來表達藝術(shù)電影和商業(yè)電影的對立和隔絕。而文德斯認為世上只有一個故事,而其他所有的故事都是在重復(fù)“二元對立”這個荒誕的故事

9分鐘前
  • 花慕狼
  • 推薦

看得自稱三部曲的270分鐘的導(dǎo)演剪輯版,悶死了,想掐死文德斯;也許有故事,也許有意境,但剪短些好

10分鐘前
  • boks
  • 很差

1999年,世紀末,印度核衛(wèi)星失控,沒人知道它會墜落在何處,它在地球的臭氧層上滑翔,地上的人被恐懼籠罩。有人說,這個世界到了盡頭。人們開始四散逃離,只有她不在乎,隨意行駛,像是在尋找什么。而尋找,則是文德斯電影里的主要命題。隨后,某種可觸達的科技感開始滲入鏡頭。偏僻,邊緣,撞毀,損壞,廢棄,遺失,無法聯(lián)系...這些關(guān)鍵詞屢屢被寫下。但是在中段之后,重復(fù)性過高的問題開始出現(xiàn),只是取景地不停改變,人心卻沒有什么進展,使人無法不問這樣的問題:盡頭究竟在哪兒?作為觀眾,我只發(fā)現(xiàn)世界之圓是沒有邊界的。直至電影后段開始,我才明白,原來我的盡頭就是這個世界的盡頭。我的盡頭情結(jié)原來是死亡情結(jié)。意識到這點之后,我突然松了一口氣,原來世界一直在我手中啊。

14分鐘前
  • 電個爆炸頭
  • 力薦

“世界”這個帶著終極色彩的詞包含了空間與時間兩層意義,而文德斯這部所謂終極的公路片最后卻因為體量過大而成了一盤空洞淺薄的大雜燴,最終原因在于他把旅行這個時空性地動作人為地分割為空間和時間兩個角度入手。影片前半段跨越大半個地球的追逐里令人驚訝地缺少了時間影像,女主角的追逐好像移形換影,只能看到一堆瑰麗的山河畫面,卻沒有其中的精神。后半段他走入時間的探討里,旅行與歷史都走到了盡頭,于是他繼續(xù)起克里斯馬克的思考來,討論起記憶和夢的話題。文德斯關(guān)于文字與畫面的思考再度出現(xiàn),似乎在說,畫面只能反映當下或者記載過去,未來還是要靠文字書寫,因此作家的敘事經(jīng)常先于畫面一步。這里是這部冗長的作品里最有趣的地方,只可惜沒能展開。

18分鐘前
  • brennteiskalt
  • 還行

9.4/10 唐諾說過,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是那種看一遍就足夠的小說,因為它不過是寫盡了一切小說的可能性。羅蘭巴特在《作者之死》中說普魯斯特不是將生活寫進小說,而是把生活成為小說。所以在我看來,長達五個小時的本片也是如此,文德斯對于創(chuàng)作和書寫做了一份史詩級答卷。世紀末的末世不過是幌子,世界盡頭處在靈魂中央。對于影像和“看”的畏懼,對于書寫的崇拜??巳R爾用特殊的相機看著的親戚,身穿黃衣頭戴藍絲帶,正如幾百年前維米爾通過暗箱看著戴珍珠耳環(huán)的少女,走出東京的小巷是否致敬小津?飛機和荒漠,是輝煌的西部好萊塢。最后紛爭的影像何嘗不是太空漫游2001。繪畫,數(shù)字成像,從實體視覺到夢境視覺,這是對未來視覺藝術(shù)和藝術(shù)史的指南和贊歌,這是一切影像和一切表達的調(diào)和,是藝術(shù)家最自覺的夢。不是科幻,而是博爾赫斯般的作者論。

19分鐘前
  • 鮑勃粥
  • 力薦

280分鐘,Wenders的末日浮世繪。一路從西方到東方,從現(xiàn)代到原始,從城市到荒野,他們于輕歌曼舞中穿越世界,跨越風情萬種的影像,伴隨著打字聲走向完結(jié)的小說,還有一首接一首迷幻的音樂,哀傷和激情在迷離的追尋中彌漫。全部感官掠過絕美的世界,直到盡頭,只為愛情的幻覺。失明的人可以重見光明,卻只是丑陋的影像,失卻的夢可以召回,卻讓人迷失其間。在被夢境捕獲之后,Clair和Sam都凝滯在了自我的幻境中。關(guān)于自我的幻覺消除了關(guān)于愛情的幻覺,而對自我故事的敘說也消除了關(guān)于自我的幻覺,于是虛構(gòu)的世界和生活的世界迎來截然不同的結(jié)局。Present will look after itself, but it's our duty to realize the future without imagination. 歷盡千帆,尋回自我。

24分鐘前
  • 熱帶素描
  • 力薦

五個小時如體驗了整個人類歷史一般。文德斯在70年代就有了構(gòu)思雛形,當時千禧年似乎還很遠。等到拍攝完成卻已進入90年代,一切都變得太快——所以里面的電腦、網(wǎng)絡(luò)的設(shè)定,看起來才會有點怪。但電影給這五個小時以外的想象太多了,從都市犯罪片,到沙漠人文片,它包羅萬象,原創(chuàng)性獨一無二

27分鐘前
  • 米粒
  • 力薦

不敢妄言這是公路片的終極形態(tài),但至少可以肯定這是一部集合了所有可能要素的完整公路片。文德斯自始至終都是孤獨的,獨自越過千山萬水只為捕捉瞬時的美麗;而文德斯終歸又是浪漫的,所以他才賦予了人物如此強烈的毀滅性傾向,溫柔地試探著義無反顧的邊界。文德斯正是借助這樣具有缺陷的人物的存在本身來表明當代乃至未來人類感情無法持久以及個體終將回歸孤獨的事實。初生有道,而末世只有影像,在這個意義上整部電影就是人類文明發(fā)展史的微觀縮影,文字與影像作為貫穿其中的兩種信息傳播媒介時刻處在相互博弈的狀態(tài),而這場承載著時間厚度的戰(zhàn)斗注定沒有贏家,文德斯能夠做到的唯有給予我們一窺時間隧道的幻境,最終又只能狠心將其戳破,因為他深知時間的不可逆性,靠得太近便會深陷記憶的泥沼成為現(xiàn)實中隔絕人世的黑洞,而藝術(shù)家的使命必然面向未來。

31分鐘前
  • 不朽浩克
  • 力薦

每個導(dǎo)演一生都在拍一部電影,文德斯的每部電影都是一段奇妙憂傷,沒有終點的旅程

32分鐘前
  • 豬老三
  • 推薦

表現(xiàn)中國的部分用了強烈的搖晃鏡頭 痛心

36分鐘前
  • 嘯如
  • 力薦

各種類型各種文化通過鏡頭充分地展示在觀眾面前,前半段的尋找愛人甚是有趣,后半段的議論部分更是導(dǎo)演的自我表達。1991年導(dǎo)演寫下了一首獻給電影獻給人類的散文詩

38分鐘前
  • 大美毯子
  • 力薦

4.5;五小時體量夠磅礴,如人類簡史縮影——空間維度,歷經(jīng)世界各地,直至升上太空;時間維度,以源自土地的原生文明抵擋工業(yè)化/核武器的侵蝕,以犧牲現(xiàn)實存在的鮮活達成科技發(fā)展;文化維度,從以語言記錄歷史到沉溺于記憶/夢境影像化,直至最終仍為文字書寫而拯救。探索倫理禁區(qū)的危險,創(chuàng)造自毀怪物,核武與腦波影像生成是其內(nèi)外呈現(xiàn)手段。延續(xù)承接一貫主題與表現(xiàn)手法,多種影像介質(zhì)調(diào)和,日本段如《尋找小津》,澳洲段如《德州巴黎》,攝影美得驚心動魄,尤其后半部分的夢境具象生成,迷幻得暈眩,契如遁入自戀虛無的深淵;配樂品味一如既往的好。以世紀末為前提譜寫的末日焦慮之歌,以作家旁白為切入視角并貫穿始終,因而擁有“虛構(gòu)”文本的意味,具有被上帝書寫的隱喻。前后略割裂,更偏愛后半迷失在靈魂迷宮段落,甚至隱有赫爾佐格之感。

40分鐘前
  • 歡樂分裂
  • 推薦

文文啊文文,你為何把片子拍的那么長,???私以為3小時處可作為一個截點,前半部為文德斯標志性的公路片,由西方至東方由汽車至飛機,時間與空間的倒換,一種錯亂感及美到無以自拔的畫面構(gòu)圖;后半部涉及主題,未來末日下何去何從,親情的矛盾,夢境的沉溺,核爆炸下的現(xiàn)代文明是否還存在......清醒者僅作家一人。影片置于科幻背景下,營造的氣息卻是現(xiàn)代與未來的結(jié)合,尤其電子設(shè)備有種古舊落后而又迷幻超前的味道。最為喜愛夢境的表現(xiàn)形式,繽紛的馬賽克以高飽和的顏色拼湊,模糊而又清晰,一秒一秒的卡屏抖動,再配以吊詭的音樂,一幅幅畫面奔涌而來,不禁起雞皮疙瘩,可是這想象力太絕了!ps:62歲馮敘多與63歲珍摩露,即使老了依舊魅力十足。還有87歲的笠智眾,?。∥艺娴挠峙d奮又感傷,爺爺當時真的好大年紀了,嗚嗚。

43分鐘前
  • 豆友135537595
  • 推薦

~In Stock~(環(huán)游世界型公路電影,裝飾藝術(shù)及前衛(wèi)服裝博覽,布魯斯及衍生音樂大賞,導(dǎo)演燈光、配色及取景教學片,綠帽俠必備指導(dǎo)手冊.Part1中廢土場景-開篇公寓、里昂集市、巴黎站臺,現(xiàn)代場景-柏林玻璃房、北京長安街、東京膠囊休息艙;Part2中日式和風配澳大利亞荒漠,西部小鎮(zhèn)佐cult實驗室的場景真的看濕了,加之導(dǎo)演"動感"不失凝練的技法,"干凈"不失絲滑的剪輯,以及里斯本電車錯行、手銬國標舞,避難所奇想樂隊《Days》的即興等等,太精彩了.本想著結(jié)尾以"rock&roll"拯救世界作結(jié),但沒想到竟探討起科幻片中永恒的"夢"的主題了,那句"In the end, there were only images"讓總是輟筆的我頓時恛惶無措,當然,若是實驗影像部分再先鋒一點就更完美了)

44分鐘前
  • 塔斯魯波的痰盂
  • 力薦

試圖捕捉夢境的 不是奇才就是惶惶不可終日者; 3部 前后看了好幾年

46分鐘前
  • qia|有痣青年
  • 還行

一部電影,三部普通電影的體量。沒有字幕,但不影響觀影。這本就是一部不需要太多語言,甚至是跨越語言藩籬的末世預(yù)言。一段因緣際會在未知的災(zāi)難下橫跨經(jīng)緯,人類文明暫時回歸太虛,人類羈絆仍依然牽連。一直喜歡“直到世界盡頭”這個title,因為世界是圓圈,但生命有終點。線段,圓圈,妙不可言

51分鐘前
  • Fleurs.哼哼
  • 推薦

較之對愛情的執(zhí)著,克萊爾的旅途反而是漫無目的的追隨,也許來自于屈弗斯,也許來自于童年。當夢魘幻化為圖像之時,克萊爾仿佛尋到了真我,觸及了靈魂,卻被末日收了回去,在澳洲沙漠中留下絕望。一望無際的荒野再一次被文德斯用來寄托極端的孤獨和絕望。這是世界最后的盡頭,人們只能依托腦電波來傳送圖像,因為互聯(lián)是唯一可以證明作為人的存在,這一電磁切斷無疑是對末世的重彩描摹。世紀末的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即便末日來臨,“尋找”是永恒的主題。

56分鐘前
  • 小寧波
  • 力薦

1.文德斯集大成之作,可與[柏林蒼穹下][咫尺天涯][德州巴黎][美國朋友]相提并論。2.長達4.5小時的末世科幻公路片,恍若一場無盡的旅程,從尼斯到柏林,從莫斯科到北京(陳凱歌協(xié)助拍攝),從東京到舊金山,及至澳洲空麗荒野中的原始部落(原始vs未來科技),犯罪公路片也成了詭異迷離的夢境啟示錄。3.色彩運用幀幀迷人,原聲配樂曲曲動人。4.攝影、圖像與夢境作為母題:可視電話+粗糲失真的DV+迷幻曖昧的夢境圖景,對沉淪、迷失于黑夜之夢與圖像序列的警世恒言——“太初有道(言),末世唯有圖像”。5.以山姆·尼爾旁白貫穿首尾,還有他永遠在打字或彈鋼琴的身影,以文字/文本與音樂來對抗圖片/影像。6.文德斯的電影中,大都市與大自然的二元對立頭一回如此昭彰可見,而他最愛的“地平線上的曙光/晚霞”圖景亦不斷復(fù)現(xiàn)。7.“科學里總有明天?!保?.5/10)

59分鐘前
  • 冰紅深藍
  • 力薦

返回首頁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