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人妻视频免费人人|2021少妇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日韩片无码中文字幕

<strong id="g78f3"><menu id="g78f3"><strike id="g78f3"></strike></menu></strong>

唐山大地震

大陸劇中國大陸2013

主演:陳小藝  張涵予  佟麗婭  張國立  袁文康  許亞軍  吳越  朱鐵  王若心  關曉彤  毛曉彤  

導演:姚曉峰

 劇照

唐山大地震 劇照 NO.1唐山大地震 劇照 NO.2唐山大地震 劇照 NO.3唐山大地震 劇照 NO.4唐山大地震 劇照 NO.5唐山大地震 劇照 NO.6唐山大地震 劇照 NO.13唐山大地震 劇照 NO.14唐山大地震 劇照 NO.15唐山大地震 劇照 NO.16唐山大地震 劇照 NO.17唐山大地震 劇照 NO.18唐山大地震 劇照 NO.19唐山大地震 劇照 NO.20
更新時間:2023-12-15 20:28

詳細劇情

1976年7月28日,慘烈的大地震突襲唐山。一夜之間城市化作廢墟,在文化宮擔任教師的李元妮(陳小藝 飾)的丈夫萬大成(張涵予 飾),而這個身心飽受創(chuàng)傷的母親還要被迫作出痛苦抉擇:孿生姐弟萬登和萬達只能救助一人。被母親“放棄”的萬登僥幸活命,誰知從此和母親生離死別。解放軍王德清(張國立 飾)將萬登收為養(yǎng)女,父女情深。另一邊廂,元妮憑借一己之力艱苦生活,可是兒子不成器的表現(xiàn)讓她憂傷不已,愈加思念那個生死未卜的女兒。時光流轉(zhuǎn),萬登和萬達兩姐弟漸漸長大,共同經(jīng)歷著人生的苦辣酸甜。大地震留給他們的恰是永遠無法抹滅的記憶和永遠不能割舍的親情羈絆……   本片根據(jù)華裔女作家張翎的中篇小說《余震》改編。

 長篇影評

 1 ) 離開地震 我們應該說些什么

我要先從馮導的一條微薄說起,他在新浪的微薄上這樣寫道:遇熱心人苦口婆心勸我治療臉上的白癜風且免費獻出祖?zhèn)髅胤?,在此一并叩謝。這病在下就惠存了。不是不識好歹,皆因諸事順遂,僅此小小報應遠比身患重疾要了小命強。這是平衡。也讓厭惡我的人有的放矢出口惡氣。再者即使治愈,我也變不成黃曉明,頂多就一不用打底色的杜月笙。

凡事諸事順遂,這是我們都應該明白的道理。中國人從08年開始,或者說從更遠久的時候開始,就已經(jīng)開始經(jīng)受了各種各樣的災難,無論外敵入侵,還是自家內(nèi)訌,無論地震雪崩,還是干旱洪水。有人總說:多難興邦。有人也說,這是輪回。不管怎么說,中國講究的水來土掩兵來將擋,就是講求的一個“中和”和“以不變應萬變”。

這部馮導的電影《唐山大地震》,你要問我哭了沒。當然哭了。我是一個敏感的人,特別容易受到各種各樣的細節(jié)感染,在電影當中,有各種各樣的情節(jié)等著你,給你下幾個催淚彈,如果你真的沒有哭,我倒覺得不正常了。

畢竟,我們都是見過、甚至是經(jīng)歷過地震的中國人。相信很多的人都已經(jīng)知道,這部電影是改編自《余震》,然后就上了一個討巧的名字,其實講的是地震之后的事情。這讓我想起了《2012》,他們兩者其實沒有可比性,一個宣傳的是災難背景下的情感,一個就是典型的災難劇。但是,兩部電影的片名倒是異曲同工。《唐山大地震》這個名字一公布,馬上就會有無數(shù)的人被吸引,我相信很多人都是抱著災難片的感覺去的。

關于馮導,我相信很多人有一個這樣的認知,我在大學的時候就經(jīng)常聽同學說,他是中國最本土的導演,他知道中國的觀眾需要什么,他也善于挖掘那些觀眾看不到的細枝末節(jié),然后無限放大,不管是搞笑還是催淚,都自成一派,成為了現(xiàn)在中國最大牌的導演之一。你如果非要說他有什么大智慧也可以。不過在我看來,他是有很多小聰明,而正是因為這些小聰明,才讓馮導變成了今天的又本土又大牌的導演。

我相信,拍攝這樣一部有關地震題材的電影,是有風險的,也是需要技巧的。我們對地震這個話題太敏感了,雖然像我這樣的年齡沒有經(jīng)受過唐山大地震,但是我聽父輩人說起,還有很多的內(nèi)幕和各種民間傳言。所以,面對這樣沉重的話題,我相信很多人都會心懷謙卑和感恩,去看待這種電影,而電影也基本上達到了我們的預期,但是,離開了地震,離開了我們心中的那些感通,還能說些什么呢?

這部電影絕對不是災難片,如果你抱著去看災難片的心情去,那么肯定會失望。地震的場面和時間也很短,只是加了一個2332的噱頭,而從這32年上,也是把一家人的悲歡離合放在了一起,濃縮出了一部在地震背景之下的悲情劇。也就是說,即使你遠離了地震這樣的背景,這個故事是依然有據(jù)可依的,這就是小聰明的地方。

我曾經(jīng)問過一位在唐山的朋友,問他看了這部電影沒有,他說看了。我說什么感覺,他說沒什么感覺,我又問那你家人呢?他說也都一般。就覺得假了一些,不夠真實。我說哪里假?他說,感覺。

如果離開了地震這樣的背景,這也就是一部家庭的倫理劇,如果這個家庭不是發(fā)生在地震的唐山,而是發(fā)生在其他地方,一開始的離散和痛苦,到最后32年到汶川的相遇,都可以作為一部不錯的催淚彈。但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如果,電影就是發(fā)生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這也造成了本來哪里都可以的故事,擁有了它的特性和特殊的地方。

不過可惜的是,電影在對人性的挖掘上,我覺得還略有欠缺。只是幾個演員演的可圈可點,比如老戲骨陳道明,張弛有度,而鏡頭的感覺也堪稱是一流,內(nèi)斂之中的那種爆發(fā)力和對于大災難面前的那種隱忍,看著著實讓人揪心,張靜初的表演也算中規(guī)中矩,雖然沒有在《孔雀》中那么的有亮點,但是也已經(jīng)不錯,徐帆就是電影當中最大的催淚彈了,無論是歇斯底里的吶喊還是佝僂的背影,鼻子總是酸酸的。另外陸毅,算了,跑龍?zhí)装伞?br>
如果你要把這部電影單單看做是一部催淚的感人影片,那么它是成功的。大段大段的情節(jié),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然后陡然直下的催淚效果,都是十分明顯的讓你哭讓你感受悲痛。這一切都應該歸功于馮導的小聰明,他一向拍電影有目的性,無論是讓你搞笑,還是讓你哭,再加上他對演員的那種戲份的了解和把握,你要說這部電影,催淚效果不夠,我覺得是牽強的。電影當中所有的情節(jié)和導演設置的橋段,都是為了哭點去的,所有的那些悲痛和愛恨,親情和愛情,歡笑和淚水,都是中國的觀眾所關注和喜歡的,而且這次正中下懷。

但是,如果單單是一部催淚的電影,那么大家肯定都是買賬的??墒沁@又是一部特殊的電影,他的故事發(fā)生在了絕大多數(shù)人都不想再提及的唐山大地震上。這就有猶如一種,一個普通的東西,加上了特殊的敏感的背景,那么本身也就是不再普通了。而我那位在唐山的朋友說,聽他的父母說當時其實不是這樣的情況,電影里好多的地方其實都是現(xiàn)代的影子,所以在感覺上就是在看電影,不是在看自己的曾經(jīng)。

電影2個多小時,如果拋開地震的背景,就是講述了一個簡單的故事,電影中間的部分明顯拖沓,跨度的時間本身就長,又加上好幾條線索,主題也比較的分散,然后再電影的后半段,直接用幾個現(xiàn)代的標志來轉(zhuǎn)換時間,明顯卡在了那里跳脫不開。也就是說,這本身可以拍好幾個長篇的故事,硬是加塞在了幾十分鐘里,人物的反應和那些情節(jié)之間的關系,顯得牽強和生硬。

另外就是大家都批評的廣告的植入問題了,盡管現(xiàn)在吵得是沸沸揚揚,但我依然覺得廣告注入不怕,但是你要植入的自然和得體。一個普通的老百姓家能吃飯就和劍南春嗎?還是在大災難下買保險就買某某品牌。我覺得都不得體,生搬硬套,讓我想起了湖南丑女好丑里所有的浴衣都是多芬。

馮導總是強調(diào)這部電影很感人,用多少的數(shù)據(jù)來說多少人看他的電影潸然淚下,紙巾都不夠用。但是,催淚的電影和偉大的電影,還是有區(qū)別的。光是通過制作催淚彈來彰顯人性,還是要在情節(jié)里講人性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往往就在一線之間。所以,如果是催淚電影,合格了。如果是偉大的電影,還遠遠不夠。

地震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那些感人的事情,不是歇斯底里,更不是之后單純的援建,而是在內(nèi)心當中油然而生的悲愴,感受到生在危急關頭的渺小和在大愛之中的磅礴,而更多的故事,是需要我們?nèi)ネ诰?、去尋找、去用自己的?nèi)心感受。這種感覺,或許再怎么拍電影也無法呈現(xiàn),或許更多的時候,我們的那種期待總也不能夠?qū)崿F(xiàn)。

還是那句話吧,離開了地震,面對它,我們應該說些什么。而除了讓觀眾留下對地震回憶和緬懷逝者的眼淚,是不是更應該更多的思考和回想。馮導肯定也明白,逗你笑之后思考容易,而讓你哭之后思考,卻是難上加難。

——面對批評有兩種態(tài)度:一種是虛心接受,拿批評當蜜喝;一種是本能的不高興而且當時就掛臉。從人性的角度分析,前一種人起碼是不真實的,言不由衷,往輕了說是虛偽,往重了說是陰險。和這種人打交道要小心。和后一種人交朋友就塌實多了,起碼丫不是一處心積慮憋著壞準備當圣人的陰謀家。不信你可以試試。

——沒逼人感動,是說不感動的人一定會有。聽不懂人話可以原諒,裝弱智就是自取其辱了。

感動是感動,流淚是流淚了,這之后,看看還剩下什么吧。你說呢?【專稿勿載】

 2 ) 母女結,雙生蔓——這明明是一部心理劇



全部劇透。





















我想大家都知道了,這不是一部災難片,就算和唐山有點關系,也看著像宣傳新唐山的廣告片,因為這樣的家庭倫理劇可以放在任何一個災難或者非災難的場景里,唐山大地震與構成這樣的悲劇沒有必要關系,所以馮導做的一件不厚道的事情就是篡改了小說的原名——《余震》,只有英文名字還比較老實,叫“After Shock”。

但這仍然是一部擺在國產(chǎn)片里水準不錯的片子,情節(jié)很抓人,情緒很起伏,徐帆和道明叔叔的演技也很好,張靜初和陸毅還是那樣滴偶像派。不過和小說相比,我覺得電影拍得有點倉促,很多情節(jié)展開得不夠飽滿,年代和地點的轉(zhuǎn)換也比較生硬,看上去更像是一部三四十集家庭倫理劇的梗概。

當然,原著小說就寫得有點像小說提綱,許多語言和情節(jié)像壓縮餅干。作者據(jù)說是旅美溫州人,但能有這樣一個故事的構思也算捷才,如果她能改出一個電視劇劇本應該更好。


說一說我對這部電影的看法,這對母女之間存在一種雙生藤蔓型心結,即彼此給對方折磨都是虛妄的,這種情緒持續(xù)了三十二年,就算最后是大團圓,這么長的時間仍然是一種悲劇,比大地震悲劇得多。

母親保子棄女的選擇,在我看來沒有錯。因為非此即彼,總要放
棄一個,放棄誰都是錯,于是保住誰都是對。

小姑娘很聰明伶俐,也更厲害些,從她那么利落地幫弟弟搶回冰棒就看得出。所以按照她那么聰明,她應該能夠明白母親的苦心,就算當時不能明白,長大后總能想明白:當時那種情境,如果救她而不救弟弟,難道就不是錯誤么?恐怕小姑娘從母親把西紅柿先給了弟弟就開始了自我暗示:她開始一廂情愿地認為母親極大地偏愛弟弟,并且
在日后的三十二年里不斷以刻意回避、加深厭惡來灌溉這株自我暗示的情緒之苗,把它養(yǎng)成了一棵寫著“拋棄”“背叛”、“冷漠”等不良暗示的參天之樹。

母親從來就沒有拋棄過小姑娘,在后來的三十二年里她把小姑娘照片和亡夫并排安置,不改嫁、不搬家、像苦行一般“不許自己過得花紅柳綠”。對小姑娘的思念和愧疚是刺入她背上的一把梨花針,痛苦難捱。但是小姑娘卻始終覺得自己是被母親拋棄的,于是小小年紀的她就頗有心機地裝失憶,和家境寬裕的養(yǎng)父母過了十年。十年后遠游求學,在我看來是一種刻意的回避,她要徹底忘記關于唐山并遠離唐山。小姑娘啊,她不知道,其實她才是真正拋棄和背叛家人的那個人,所以母親聽說小姑娘遠嫁加拿大后,嘆了一口氣,“原來她躲我躲得這么遠”。

并不是說小姑娘不痛苦,她的痛苦和她的母親等量,她拿自己的死亡折磨母親,母親拿她自以為的背棄折磨她,最后大團圓到來時,彼此才發(fā)現(xiàn)彼此折磨的橋段,竟然都是虛幻——她從未死去過,她的母親也從未拋棄過她。這時的喜劇其實比悲劇更悲涼,畢竟中間隔了三十二年,人生還剩下多少時間?

小姑娘的痛苦和母親的痛苦,有一種參差對照的效果。兩者都是真實的痛苦,卻用了不同的救贖方式:小姑娘急于在這個世界上抓住一個陌生的、血親之外的人,努力和他發(fā)生各種關系,以期建立一種新的家人關系,比如她早早地和男友發(fā)生性關系(夫妻關系之基礎),并且在懷孕后執(zhí)拗地不肯墮胎(母女關系之基礎),我相信她說的那句“你懂得什么是犧牲么?”潛臺詞其實是“我是被拋棄的,所以我再也不能拋棄我的孩子”。曾經(jīng)看過一篇心理學的文章,說的是家庭破碎或者被遺棄的少女,做單親媽媽或者早早失身于男人的可能性很大,因為她們?nèi)崛鯚o依,她們渴望重新和這個世界建立聯(lián)系,雖然她們大部分中的花朵很傻很天真,最后不過是讓她們的孩子重蹈她們的悲劇覆轍。小姑娘的命倒還好,雖然被孩子父親拋棄,但畢竟她有一個又帥又腔調(diào)又有兩杠四星(正師級,大概是大校之類)的養(yǎng)父,后來又嫁了一個雖老猶帥、又有花園洋房的外國律師。小姑娘過得太折騰了,但在我看來有點作,她帶著孩子時完全可以回到養(yǎng)父的羽翼下躲避風雨,她的顛沛流離在我看來是在消耗,她的內(nèi)心始終有無法安生的力量,那是地震后始終沒有釋放掉的力量,只有消耗掉,她才能安寧。

母親的痛苦的救贖,就是純悲劇了。婆婆勸她改嫁,她不愿意;牛師傅是個實誠好人,看上她,她也不嫁。小說里寫母親在地震前是這條街上遭人嫉妒的一朵花,徐帆雖芳華老去,但也的確演出了小城少婦風韻猶存者不可一世的那點腔調(diào)。誠如小弟弟告訴姐姐的話,母親心里早就塌了,崩為齏粉,在含辛茹苦到含飴弄孫的三十二年里,雖然母親沒有小姑娘那樣的顛沛和掙扎,反而很安穩(wěn),但這種安穩(wěn)更悲涼,因為她還是如花少婦時,這種安穩(wěn)的守寡就降臨了始終沒有驅(qū)散過,如同天黑前的薄暮持續(xù)了三十二年。

因為有唐山地震的開始,所以汶川地震成了轉(zhuǎn)折里必然的一環(huán)。這可不是應景,這大概是老天賜予的“現(xiàn)場重現(xiàn)”,給予小姑娘(已然是熟女)一次心理治療的機會。只有在重現(xiàn)慘劇的現(xiàn)場上,小姑娘得以旁觀者目睹一個母親的艱難選擇,她才能部分原諒母親——誠如我在開頭所說,地震時母親的選擇只是小姑娘自我心理暗示的催化劑之一。但有了原諒的契機,才可以有進一步原諒的可能——于是母女相見了,張靜初的臉上還是淡淡的,直到她看到自己的墓碑里母親準備的書,她才明白母親從未背棄過她,而她,卻用三十二年來隱匿生還消息的方法,給了母親如此巨大的精神枷鎖。

然后,從張靜初抽泣的表情看得出,這位小姑娘的內(nèi)心又經(jīng)歷了一次大地震。之前她活在被拋棄的憎恨里,雖然痛苦,但不會比知道真相后的內(nèi)疚更痛苦。恨一個人,是一把刀戳在心里,而且被傷害的人總可以抬起頭來說“我恨你”;但對一個人的內(nèi)疚,卻是綿里藏針,必須低下頭去說,“我對不起你”。

我覺得母親的結局是喜劇,然而小姑娘是過不好這輩子了。因為她太糾結,而且固執(zhí)?;蛟S馮導安排了一條暗線:小姑娘有個學心理學而且眼睛明亮沒有創(chuàng)傷的女兒,或許她,可以用她的知識治愈好她的母親,這將又是一個精彩的母女結的故事。


此外,最后一幕:唐山的地震紀念碑和王菲殿下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響起時,我才滴下第一滴眼淚。這一幕太美了,藍天白云之下、碧水方碑之邊,一個曾經(jīng)闔家喪生的人面容平靜地看著方碑上的名字,說過幾天再來看你們,然后騎車離開。一切山崩地裂、撕心裂肺的慘劇,終于得這樣寧靜溫柔的方式紀念——他終于可以活在正常的情緒里,安寧地生活,瘡疤有了安慰,這才是正常人性的歸屬。

畢竟,哪怕受過傷害的人,不能走出來卻總活在自己想象的傷害里,其實都有點“自作孽”的意思。寬恕與和解,才是人間正道。

 3 ) 《唐山大地震》的類型化敘事缺憾

(什么樣的時代生產(chǎn)什么樣的電影。這就是我們這個時代能提供給我們的產(chǎn)品。別抱怨別憤慨別內(nèi)疚,這只是一部電影而已,你可以選擇看或不看,但別道德綁架也別被綁架。)



作為一部“中國特色”的大片,《唐山大地震》其實并不是一部很多人想象中的“災難類型片”。雖然在影片開場借助外國特效團隊再現(xiàn)的唐山大地震場景。可以說是中國電影特效水平到目前為止的最高體現(xiàn),但這部電影最重要的價值仍然不在于對災難場面的展示和個人英雄主義的頌揚。如同《唐山大地震》的英文片名《余震》一樣,這部電影其實講述的是那些幸存下來的普通人,如何在地震之后的漫長時光里,重新找回丟失的家庭親情。從這個角度來說,《唐山大地震》如果一定要按照類型片分類的話,它更應該算做是一部家庭倫理電影。

但無論《唐山大地震》是一部災難片還是一部家庭倫理電影,它都不是一部適合全家觀影的影片。由于影片故事所涉及到的極端環(huán)境下的慘烈人性選擇,以及微妙復雜的兩性情感關系,加上影片開頭和結尾的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的場景再現(xiàn),我個人建議未成年觀眾不要觀看本片。

但對于大多數(shù)成年觀眾來說,《唐山大地震》則可能是一部能夠打開他們情感閘口的電影。《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保持了馮小剛導演一貫的敘事風格和水準,對于那些期待看到一部藝術精品的觀眾來說,他們很有可能會失望。整部電影除了開場大量借助外國特效團隊才得以實現(xiàn)的地震災難場面外,其余的大部分時間里,《唐山大地震》的電影技巧都沒有超過《手機》和《集結號》這兩部電影。

作為一部從小說改編的電影,《唐山大地震》雖然具有一個氣勢很大的片名,但它的故事卻仍然沒有完成類型化敘事的突破。原著小說《余震》以姐姐的故事為主線,完成了一個跨度三十年的故事;而電影《唐山大地震》則將故事主線分散為三條,分別是母親、姐姐和弟弟,而且母親的故事線索明顯是支撐起整個電影故事的主線。這個電影故事的切入點和改編思路,很技巧地回避了這三十年中國社會發(fā)生的激蕩變革,而是將故事的重點放在一個普通家庭的情感變遷上。

作為一部有唐山市政府參與投資的大制作影片,這種改編思路在當下的市場環(huán)境中,自然是一種最為安全的敘事策略。整個故事的重心從姐姐轉(zhuǎn)到母親,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這部電影的市場切入點的改變。如果《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仍然以原著中姐姐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后的曲折人生經(jīng)歷為主線,整部電影的故事格局就會落入到相對私人化的個人情感體驗范疇,勢必無法容納各個投資方在敘事和資金方面的要求,無法成為一部“中國式大片”。而現(xiàn)在電影將故事重心放在母親身上后,整個故事就從相對私人化的情感表述,轉(zhuǎn)變?yōu)楦油ㄋ椎募彝惱砉适?。從當下中國觀眾對于這種故事的接受度來說,雖然整個故事仍然停留在電視情感劇的層面,但無疑增加了觀眾對這個故事的認可程度,擴大了觀影人群的基數(shù)。

作為一部目的明確的商業(yè)影片,《唐山大地震》并沒有將重點放在唐山大地震事件本身,或者改革開放三十年中的普通中國人心靈史的層面,而是運用了大量通俗劇手法,渲染和強化了一個唐山大地震背景下的奇情故事。整個電影故事的三條人物主線按照時間順序平行鋪開(但同時又非常技巧地錯開了所有過去三十年中的重要標志性年份),三個主要人物幾乎毫無變化地跳躍完成了三十年人生歷程,濃縮了幾乎所有人生苦情場面。對于大多數(shù)普通觀眾來說,在觀看《唐山大地震》的過程中,只要觀眾愿意在影院的黑暗中開閘泄洪,那么流淚這種生理反應幾乎是不被個人主觀意愿所控制的。換句話說,只要觀眾還是一個具有正常情感模式的人,只要觀眾不去故意違抗自然的生理反應,那么在看到《唐山大地震》中的諸多悲情段落時,流淚幾乎是一種必然的觀影反應。

這種配合商業(yè)策略的電影手法就其本身而言并無對錯之分,現(xiàn)在的觀眾需要一部能夠讓自己釋放各種壓抑情緒的催淚電影,市場就自然會提供。但是作為一種流行文化的快速消費品,《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又要面對另一個不可回避的現(xiàn)實問題:這部電影所講述的巨大災難和無法痊愈的心靈傷痛,都曾經(jīng)真實地發(fā)生過,而且現(xiàn)在還在諸多普通人的心中悄然延續(xù)著。

《唐山大地震》等于是被迫遭遇了這樣一個幾乎是永恒的電影話題:如何完美地平衡一部電影的商業(yè)和藝術元素。從《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來看,它明顯是無法完成這樣一個艱巨的使命的。這部電影中出現(xiàn)的元妮一家人,固然悲慘的身世令觀眾不得不哭,但如果我們將視野上升到民族集體回憶或者普通中國人心靈史的層面來看這部電影的話,我們就會疑惑地發(fā)現(xiàn),這部電影中元妮一家人幾乎完全是和真實社會隔絕開的,這部電影的敘事結構中甚至連元妮家的鄰居都沒有出現(xiàn)過。

雖然從敘事策略來看,這種幾乎是架空的故事手法無論從審查角度還是從市場角度都相對安全,但從藝術角度來說,這一點就成為這部名叫《唐山大地震》的電影的巨大缺憾了。片中和真實歷史有密切相關的事件寥寥無幾,除了直接構成敘事基礎的1976年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汶川大地震外,就只剩下1976年毛主席逝世這個具有標志性的事件了。但是在《唐山大地震》中,這個意味深長的歷史事件變成了一個和影片故事以及人物命運毫無關聯(lián)的一個奇觀性的視覺展示,從電影角度來說幾乎是令人費解的:如此巨大的社會變革,卻沒有和電影中的任何一個人任何一件事產(chǎn)生任何聯(lián)系,那么在電影中對此事件的展示,其目的又是為何呢?

如果我們放棄對《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在藝術層面上的要求,僅從文化消費產(chǎn)品的角度來看《唐山大地震》,我們就能很明確地看出,它所有的敘事技巧都服務于一個明確目的:滿足觀眾的好奇心和情感消費訴求,通俗點說就是要滿足觀眾進電影院看到一場真實災難的再現(xiàn)并為之灑下同情淚水的欲望。

作為一部現(xiàn)實題材的影片,特別是它的故事基礎是一場發(fā)生在34年前的真實事件,如何處理大多數(shù)觀眾在進行文化消費的同時必然產(chǎn)生的內(nèi)疚或憤慨心理,則是《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在營銷過程中所需要進行的微妙平衡。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作為一個民族的集體傷痛回憶,用何種歷史觀和態(tài)度來看待這場至今仍在悄然延續(xù)的集體傷痛,則會是觀眾能否和這部電影取得相互諒解的關鍵。而能夠營造出一個適合全民參與的情感宣泄氛圍,或許會是這部電影完成市場使命的關鍵所在。


 4 ) 姥姥說,姥爺說,媽媽說

姥姥說,姥爺說,媽媽說

——評電影《唐山大地震》

 

“那天特別熱。入伏以來沒那么熱過。熱得邪乎?!薄依褷斦f。

“半夜兩點多,總算睡著了。地光特別亮,當時我還跟你姥姥說:‘媽,開燈干啥呀?’你姥姥說了句‘地震了’,抱著我就往床底下鉆。這時候就已經(jīng)都(塌)下來了。”——我媽媽說。

“地聲跟打雷似的,比打雷響。我還想:咋下這么大雨呢?”——我姥姥說。

“整一面墻把我拍在下面了?!薄依褷斦f。

“根本來不及跑。幾秒鐘的事兒。”——我媽媽說。

“床邊兒不是有角鐵嗎?斷了,又把我大腿根卡住了。動不了了。我就只能抱著你媽。一塊磚頭就砸我腦袋上了。當時就是個大窟窿。你看,現(xiàn)在還有疤呢吧?!薄依牙颜f。

“我琢磨著我肯定沒希望了。跟你媽、你姥姥喊:別管我了!”——我姥爺說。

“當時(地上的東西)一蹦多老高。咱家的屋頂整個甩到隔壁去了,我跟你姥姥抬頭能看見天。是,嗯,天是露著的,萬幸。都塌完了之后,周圍一點兒聲兒沒有。靜著呢?!薄覌寢屨f。

“后來又震,角鐵越卡越緊。你姥爺更動不了,整個都壓下頭了。后來幸虧鄰居把你姥爺挖出來了?!薄依牙颜f。

“幾乎每家都死人了。就當時咱們住的那條街,家家都死人了。隔壁一家子都砸死了。當時我還聽見隔壁的姑娘喊:‘媽,救我!媽,救我!’后來就沒聲兒了?!薄依牙颜f。

 “擔架?哪兒用擔架??!死人都流湯了,裝在死尸袋里,用叉子一插,就往裝死尸的大卡車上一扔——”——我姥爺說。

“那是24萬人啊。出來之后根本不知道害怕,地上都是死尸,大夏天的,全都爛了、臭了。人人在尸體上邁著走。你知道在尸體上邁著走是啥感覺嗎?”——我媽媽說。

“從飛機上往下扔面包。摔在地上哪兒還有整的,都碎了。還有外地的人給烙的餅。餅在飛機上捂得都發(fā)毛了。人家地震還給發(fā)水喝,我們那時候哪有人給你水喝?剛開始都是喝地溝里的水。后來有人分水了,得搶,使勁搶,晚了就沒有了?!薄依牙颜f。

 

那年我媽十歲,姥姥、姥爺正當年。

 

記事以來,他們在各種場合給我講上面的故事——這些是我親耳聽到的。

每年清明、7·28,全唐山市都是燒紙的煙味兒,嗆人。路口一堆一堆煩躁不安地跳躍著的火苗。從路的盡頭望去,路的兩邊是無數(shù)閃動的光點。年年如此,年年如此?!@是我親眼看到的。

從記事開始,幾乎每年都有一兩次小地震,最嚴重的一次,我面前的水杯晃出去了半杯水?!@是我親身經(jīng)歷的。

 

唐山人多數(shù)活得安逸、踏實,因為他們都死過一次了。

 

觀影諸君,你們看的是電影,而我們唐山人看的是自己的過去。

那天,我姥姥唯一的兒子,我媽媽唯一的哥哥,我唯一的親舅舅——我的從沒見過面的舅舅——沒有住在家里,他就那樣永遠睡在了他同學的家里,沒有再醒過來。

只有一次,我姥姥在談到舅舅的時候流了淚,然而她最后還是擦干了眼淚,盯著地面,跟我說:嗨,都這么多年了。

一位唐山的老者親口這樣跟我說過:姑娘啊,死的人死了,活的人就得使勁兒活著。

 

有人說:我旁邊的人看到一開始蜻蜓出來的時候就開始哭了。

我想問:他為什么不可以哭?這為什么可以被你用諷刺的語氣說出?

那些慌亂奔逃的蜻蜓知道將發(fā)生什么,可是那些無辜的人呢?他們什么都不知道。他們中的許多人,就這樣如往常一樣躺下陷入酣睡,可是再也沒能看到第二天的陽光。

 

這是關于生命和死亡的命題。

 

 

我7月23日在唐山市新華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

在那個大廳我曾經(jīng)看過無數(shù)場電影,然而——我用性命擔?!獩]有一場,觀眾會比看這一場的時候更安靜。

我始終忘不了在過道里那些一直默默扶著輪椅扶手的截癱病人,他們特意過來看這部電影,在這大廳里,他們顯得分外蒼老、沉默。

 

姥姥、姥爺、媽媽都說:“這電影我不看。我看不了?!?br>
是的,他們看不了,因為太痛。

 

當我看到片頭的特效時,姥姥姥爺和媽媽曾經(jīng)講過的所有的鏡頭都在我腦子里迅速復原歸位——房子怎樣坍塌、城市怎樣在轉(zhuǎn)瞬間夷為平地、無數(shù)生命如何無知無覺就失去了生命。在安坐在椅子上之前,我曾經(jīng)試圖用唐山人的目光來感動,用影評人的目光來吹毛求疵——然而從頭到尾我的情緒都沒有從電影中出來。我找不到任何方法來平復自己的心情。

難受。

 

觀影后,我又回頭梳理了電影的劇情,發(fā)現(xiàn)它確實有些失真和爛俗,張靜初最后在墓地不斷重復嘶吼“對不起”的那一段也有些過火。但我還是發(fā)自內(nèi)心地愛著這部寫唐山的電影。

唐山不是“魔都”也不是“帝都”,她只有那么一丁點大,她的每一個角落都被唐山人深深熟悉。我們在電影屏幕上看到百貨大樓和南湖時的情感,永遠不可能和北京人看到中關村或者天安門時相同。

 

 

如果我的一生中只能有一部影片,是我不能從其中跳出來冷靜客觀地列舉著一二三四的,那么只能是這一部——對不起,我真的做不到。

因為我是唐山人。









----------------------

2010-07-27 14:28:25
想補充幾個信息:
一、電影由唐山市現(xiàn)任總書記趙勇?lián)慰偛邉?,馮作為商業(yè)片導演只是接下這一拍攝任務,將劍南春等植入式廣告引入是后話,我覺得批判馮及其制作班底“用唐山人的痛苦賣錢”的說法可能忽略了這一事實。
二、電影根據(jù)小說《余震》改編,元文本故事就是如此,非劇組單方面杜撰,因此強烈批判電影故事方面欠妥的評論我個人認為方向失之偏頗,批評該片改編不合理或者劇本欠修飾方面的失當較為合適。
三、話題本身敏感,觀點各不相同。我寫這篇影評只是將我作為一個沒有親身經(jīng)歷那場大災難的唐山人的真實感受,以及出生以來的所見所聞寫出來,給的5顆星并不針對電影本身,而是針對我對唐山的情感。而且這篇文章是情感型而非技術型影評的性質(zhì)應該不難判別。本來不想給影片評星,但是豆瓣發(fā)布影評必須評星,所以作為一名唐山人,我給了5星。這一點是給批判我“認為這電影滿足了情感,就全盤承認這電影各個方面都好”的各位影評人和網(wǎng)友一個解釋。
四、我本身只是作為一個唐山人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并不能代表全部唐山人的想法。我熱愛這電影,但并未說過認為這部電影十全十美。在此,這一點也特意作出解釋。

 5 ) 大爺,我們真的需要你嗎?

北京的天氣越發(fā)詭異,似乎預兆著2012真的要到了,身在其中,越來越有一種末世的感覺:這座嚴重超載的城市好像隨時都會爆炸、那些擁塞在道路上的中產(chǎn)的汽車、那些悶熱車廂中掙扎的底層人、那些隱秘角落潛藏著的操盤手、政要······所有的人在奔赴那一刻的時候,是不是感到同等的恐懼?

颶風、洪水、海嘯、地震······其實人的生死真的不需要這樣大的場面。想象某一個孑身的老頭,就這樣摔了一個跟頭,便悄然歸西了,你我也是一樣,即使坐擁一切,面對死亡也同螻蟻無異。如此看來,末日又有何好怕,不過平添一種死亡的形式而已,而且還是在大場面中壯麗的死去。

34年前,一座城市的人們提前經(jīng)歷了一場末日景象,銀幕上的一切都是虛擬,但現(xiàn)實格外殘酷,并不僅僅因為天災,甚至遠比天災更為慘痛。有時我甚至會想,還有什么是比末日更加令人絕望的,如果有的話,它一定是人們內(nèi)心的那塊無邊的渾沌——它才是真正的地獄。如果末日來臨前,我們能和自己所愛的人在一起,至少這一切還算是幸福的,可是當我們明明知道自己會有獲救的可能,卻被漠然的人們注視下無比凄慘地走向毀滅——這才是這個世界最無法企及的悲慟!

在這樣的悲劇下毀滅,一座城市,二十四萬人,無以言說的罪惡,沒有人澄清。為何今天,人們變得如此健忘?那么些在銀幕下流淚的“施主”、他們的眼淚到底為誰而流?沒有人真正明白這些淚水的出處,也沒有人為這些含冤死去的同胞真正做過什么。1976,這個巨大的數(shù)字,在歷史風云中穿行而過,來到人們的心中幻滅成泡沫,待到一切都煙消云散之后,所有的罪惡也就跟著消失了。操盤手們在廢墟上重建新城、移民們涌如潮水、所有的調(diào)調(diào)都積極向上、陽光挺拔、不容有悲觀、不容有質(zhì)疑······

若干年后再由一位大爺拍出電影,大賣,慶功宴,舉國歡欣。一些人賺的盆滿缽滿,當然不是我們,我們是蒼生,是基數(shù),是奴隸,是死去的二十四萬人。我們,不足掛齒。

34年前,一座城市被生生毀滅,如今我們的靈魂每日被侵蝕——行將毀滅。而這些大爺們樂呵樂呵地賺著鈔票、平步青云地走向事業(yè)巔峰,當他們回過頭來指責我們沒有靈魂的時候,我們還得畢恭畢敬————因為我們需要大爺、需要這些大爺為我們制造鴉片、現(xiàn)實如此苦.悶、何不即時行樂?

我們圖一樂,哪怕是流淚,然后走向毀滅

毀滅,卻不意味著重生。

 6 ) 《唐山大地震》:一臉“爺”相

1、
  
    六月份提前看了《唐山大地震》的媒體特別場次,當天放映時出了個小插曲,二十分鐘左右的時候,銀幕上的畫面忽然全倒過來了。當時正演到76年偉大領袖去世的鏡頭,一開始大家還以為這是導演的大膽藝術手法,都沒敢出聲,幾分鐘后發(fā)現(xiàn)畫面還是倒的,才漸漸有人嘟囔:“媽的是膠片放反了吧……”
    暫停半個小時后,放映重新開始,這卻讓我想起件事兒來,來自新影聯(lián)老總高軍的一次訪問。1997年,馮小剛傾其所有做最后一搏,拍了《甲方乙方》,可就在給全國影院老總放映的那天,現(xiàn)場出了事故,銀幕上“葛優(yōu)張嘴,卻沒有聲,畫面與聲音嚴重脫節(jié)。當時馮小剛正在吃韭菜陷餃子,頓時急得涕淚橫流,把韭菜都吐出來了。”
    時間總愛跟人開些小玩笑,這些小玩笑總能給人帶來些許感慨。13年后,《唐山大地震》的提前場事故馮小剛不在,但我們假設那天馮小剛在的話,會怎樣?他可能會火冒三丈,當即大發(fā)雷霆,嚇得工作人員個個肝兒顫;他也可能會氣定神閑地坐在那,回頭跟媒體們逗逗悶子……
    總之,他肯定不會急得“涕淚交流”。13年,馮小剛苦媳婦熬成婆,苦孫子熬成爺。

 

2、
 
    《唐山大地震》處處都在展示著它的“爺”相——爺拍的是《唐山大地震》,這題材你其它人碰一下試試?你敢嗎?你行嗎?;爺不但拍了,還要漲票價,還要買5億票房,你不滿?爺吐口唾沫就是釘,絕對不慣你們包;爺就讓你們看這片子哭,你們誰敢不哭?有沒有沒人性!禽獸不如……
    在中國的導演里,沒有誰敢這么理直氣壯地讓觀眾俯首稱爺,張藝謀不會,他沒這個必要,也沒這個能力;陳凱歌是真不敢,幾年下來,他已經(jīng)失去了這個膽量和勇氣。只有“特獨孤求敗”的馮小剛,面對他的飛揚跋扈的宣言,大部分聽者表示無奈,小部分表示氣憤,于是大部分和小部分商量一下……還是等進電影院看完電影再說吧。
    看完之后出來,大部分表示無奈,小部分表示氣憤。

 

3、

 

    無奈,是因為這片子你真沒法去罵它;氣憤,是因為這片子你不忍心去罵它。
    馮小剛太聰明了,他知道面對集體記憶與親情,中國人從來都無法怒目相向。他的戰(zhàn)術就是讓你沒機會發(fā)泄——就像片中那個粗魯植入的著名保險公司廣告,那句廣告剛說出口,直接來一場地震,根本不給你笑場或咒罵的機會。
    而對于集體記憶和親情戲的準確拿捏,又恰恰是馮小剛的看家本領。1997年之前,馮小剛曾經(jīng)拍過四部電影(《永失我愛》、《一地雞毛》、《情殤》、以及《冤家父子》),這些電影讓馮小剛掌握了日后賀歲片創(chuàng)作過程里屢試不爽的命脈,既以早期王朔文學作品奠定的情感基調(diào),看似混不吝的痞子風范,內(nèi)里包裹著直擊人心的溫暖。這也是馮小剛作品一直以來的內(nèi)核?!短粕酱蟮卣稹防?,從一個家庭的角度切入,來講述那場震驚世界的曠世災難,這也是好萊塢商業(yè)大片的不二法則。而編年體的敘述方式,更讓電影具備了宏大敘事的“中國往事”意味。
    集體共鳴從來都是電影轉(zhuǎn)化成市場效應的捷徑,馮小剛在這方面從來就沒失手過?!都追揭曳健放臄z于1997年,在那個特殊年份,該片的“好夢一日游”主題,就像一個突然出現(xiàn)的成人童話,極大地滿足了人們對未來的好奇,以及對過去的懷念;1998年的《不見不散》,將故事搬到了美國,對海外留學存在和面臨的問題,以及在美華人的生活進行了描述,對當時的國人來說,這恰恰是一種好奇心的滿足;1999年,《沒完沒了》最后葛優(yōu)對姐姐的那段獨白,將實際末國人的糾結情緒系數(shù)化解;2000年的《一聲嘆息》,將目光對準了現(xiàn)代都市中年人的家庭危機,甚至引發(fā)一場不小的社會道德批判;2001年的《大腕》,恰逢中國入世初年,市場化以及商業(yè)營銷等詞匯沸沸揚揚的年代,拍片對產(chǎn)品營銷和廣告植入等商場熱點話題的尖刻抨擊可謂一針見血;2004年,《天下無賊》,正值政府構建“和諧社會”愿景的提出年份,影片主題與之剛好契合,片中的一些臺詞(“21世紀什么最貴?人才!”)也打上了鮮明的時代烙??;2006年,古裝動作大片浪潮熱吹,《夜宴》作為馮小剛創(chuàng)作生涯唯一一次投機行為應運而生;2007年,零明星的《集結號》狂收2.7億票房,憑借的是對戰(zhàn)爭和軍人的另類審視;2008年,《非誠勿擾》瞄準了大齡“剩男剩女”這個當下最為熱門的社會話題,同時把電影里的城市招牌做到了極致。
    《唐山大地震》同樣如此,片中出現(xiàn)的場景和事件時刻在挑逗觀眾記憶的神經(jīng)。尤其是對于76年震前以及震后部分,馮小剛將自己的記憶還原成一個金黃色,散發(fā)著淡淡舊相片氣味的童話般的夢境,電風扇、奶油冰棍兒、清脆的自行車鈴鐺……寥寥數(shù)筆,喧鬧、繁忙、溫暖、美好的影像躍然于觀者心田。之后,他又把自己的軍人情結盡情地展示了一把,紅磚軍區(qū)大院兒里的草綠色,以及漂亮的女兵,是他們那一代北京頑主們記憶深處永遠揮之不去的情節(jié),處理起來,自然得心應手。
    這一點不服不行。

 

4、

 

    《唐山大地震》注定賺得盆滿缽滿,老總們會很開心,上面也會很高興。但這也注定它不是一部偉大的電影。說它“功利”、“投機”、“販賣災難”……這樣的聲音一定會出現(xiàn),馮導再不高興也沒用,因為你這片子確實給人提供這些非議的機會。“任何類似電影都有這樣的非議?”請參照《辛德勒的名單》、《拯救大兵瑞恩》。再簡單一點說,這片子缺乏反思。當然在這個國度,這也確實不是一個導演所能控制的。
    關于影片的內(nèi)容,有幾句話說。
    之前馮小剛面對“這片子敘事有問題”時顯得有點不爽。《唐山大地震》我看了兩遍,第二遍感覺要比第一遍好,但還是覺得問題存在。主要是在影片的后半部分。比如86年方登有了孩子,輟學當家教撫養(yǎng)她長大,這其中只用了一次打碎東西來表現(xiàn)她的不易,實在太不夠了,等她帶著孩子回到情緒復雜的父親面前,情感醞釀得實在不足,而外國丈夫的出現(xiàn)更是突然。對于這個問題,本人在采訪張靜初時她也曾表示:“這也是我在配音時有點傷心的地方,就是圣誕節(jié)回家,因為她必須去做家教嘛,回家發(fā)現(xiàn)孩子不見了,就像瘋了一樣,后來因此認識了她那個外國丈夫。這中間還是有她作為一個母親的心情,現(xiàn)在在戲里面可能就沒有太多展現(xiàn)。”想象如果有了這一部分,就會好很多。
    方達和小河有了孩子,過年時方達非要把孩子留給母親李元妮。小河傷心得要死,最終還是把孩子給李元妮留下了,最后一個鏡頭是小河淚水漣漣地親了兒子一下??吹梦矣悬c郁悶。我覺得這段最后應該在小兩口出門時,李元妮追過去把孩子送給小河,因為當初她的兒子,方達就是這么得來的?。。棠虂斫雍⒆幽嵌?,也是我認為整部影片里最棒的部分)這人怎么這么不長記性呢……這確實是一個感性的問題,不過我認為如果像我說的這樣處理,會比原來那種處理好。
    用汶川大地震來作為轉(zhuǎn)折點,馮小剛說這是他和編劇的想法,這個點沒問題,但處理的方式很有問題——無論音樂,畫面感,還是鏡頭調(diào)度,都與之前和之后的部分割裂開來,整個感覺就不搭,如一友人所言:“就像八一廠拍的?!?br>    穿幫問題。第一個是方達和哥們在車站打臺球時用的一毛和五毛錢紙幣,看的時候就覺得不對,回來查了一下,第四套紙幣是1987年4月27日開始發(fā)行的,但當時是86年,用得應該是第三套紙幣,而且那紙幣也太新了,像剛從銀行里取出來的似得;另一個應該也是86年,方達在杭州蹬三輪拉陳道明,流光錚亮的馬路上,赫然沖過去一輛大眾出租車,以及一輛別克商務車。一部如此分量作品里出現(xiàn)這樣的錯誤,實在不應該。
    結局。一個老者,面向地震紀念碑說了句“過幾天再來看你”,就騎著自行車走了,雖然有王菲的《心經(jīng)》映襯,但對于這樣一個大片來說,還是分量不夠。我在想,導演為什么不找一些地震親歷者,做一個紀實性的采訪,放在最后和字幕的一起出現(xiàn)呢?這個方案除了能對影片起到提升作用,對于后人來說,這些資料也是一筆文獻財富。
    還有一點題外話。在《余震》原著小說里,繼父對方登是有騷擾甚至猥褻行為的。電影里導演或多或少留了一點尾巴,比如繼母對繼父說的那句“不著調(diào)”,方登最后遠離父母也和這個問題有直接關系。有些看過片子朋友認為馮小剛要是想表現(xiàn),就痛快拍出來;不想表現(xiàn)的話,就應該把這些內(nèi)容都去掉不剩,否則現(xiàn)在看著不倫不類。不過我覺得這倒沒問題,如今的內(nèi)容也符合人之常情。至于“痛快拍出來”——除非馮小剛想得獎想瘋了。
   
5、
   
    不過說到底,馮小剛這次一定又成功了,有了《唐山大地震》,有了5億票房,事業(yè)從此可能會打開一個新局面,這個局面即便無法和奧運后的張藝謀相提并論,也足以讓影響力擴大到他以往一直難以企及的一塊死角。
    他一定清楚得很,做“爺”的滋味,比做“國師”舒服多了。

 短評

小的不用跑 大的你也跑不了

8分鐘前
  • 昵稱被占不開心
  • 還行

很多人說馮小剛舉著地震旗號賣親情,但我覺得這部電影很值得去看,因為處于這個嘈雜的社會里,人們已經(jīng)很難平靜下來思考親情的偉大以及珍愛生命的意義,給這部片子兩個小時,坐在電影院里認認真真看完,很多東西值得去想一想

12分鐘前
  • 上發(fā)條的長頭發(fā)
  • 推薦

天災地禍無法避免,受到的傷害也是慘痛的,我們能做的只有預防和互相幫助,共同度過難關

17分鐘前
  • 藍下老婆
  • 推薦

是有感人的點,但達不到預期,浪費了好題材。

22分鐘前
  • ????
  • 還行

唐山大地震是國人心中永遠的痛。救姐姐還是救弟弟,對一個母親還說太殘忍了。

26分鐘前
  • 遇見彩虹??
  • 推薦

5分鐘的災難片+130分鐘的家庭苦情肥皂電視劇。哭點又多又明顯,但就是擠不出半滴眼淚。

29分鐘前
  • 荔枝超人
  • 較差

首先是無法理解那些給予電影一星兩星評價的人。當然,各人有各人喜好,不過,看了不少評價覺得實在是裝逼裝過頭了……影片時間跨越很大,在這點上馮導做的不好,讓人覺得有流水賬之嫌。但就故事而言,我并不覺得是在打國難牌而刻意煽情,很多東西都是實實在在能夠打動人心的?!铩铩铩铩?/p>

33分鐘前
  • Q。
  • 推薦

浪費好題材

38分鐘前
  • fhskfdhlaksa
  • 還行

首先我并不認為馮導是利用地震來炒作掙錢,總有些特殊的時候需要用藝術的手段讓那些未經(jīng)歷過的人們記住那一天。相反,我認為這種題材與內(nèi)容還是很值得一看,不只是地震,更多的是血濃與水的親情。其次演員的演技都是可圈可點的,很投入很動情,有些橋段我甚至也會心酸心痛得差一點哭出來。~

41分鐘前
  • Uncle Mario
  • 推薦

什么樣的時代生產(chǎn)什么樣的電影。這就是我們這個時代能提供給我們的產(chǎn)品。別抱怨別憤慨別內(nèi)疚,這只是一部電影而已,你可以選擇看或不看,但別道德綁架也別被綁架。

43分鐘前
  • 張小北
  • 還行

把前十分鐘拍成短片就行了,用特效再現(xiàn)了地震,震撼完了觀眾立馬黑幕,上演職員名單。后面的也太八點檔了,掉價了!

46分鐘前
  • 沉歌
  • 還行

強震23秒,余震32年。——憋開政治和商業(yè),個人感覺電影還不錯,自《媽媽在愛我一次》之后很少見觀眾揮淚影院有如此壯觀場面的。那句話很好“活下去才是開始……”

51分鐘前
  • 影志
  • 力薦

一個母親真的很難抉擇,哪個都是心頭肉,但是一個女孩也真的不容易,最后溫情的和好,可是卻錯過了最珍貴的時光,遺憾,悲涼,也有些許溫暖。

52分鐘前
  • 花落 思量錯
  • 推薦

這不是有人性沒人性的問題,是真的不好看。

57分鐘前
  • 草威
  • 還行

這電影如果叫《唐山一家人》或《天崩地裂一家親》,可能大家接受起來心態(tài)會平和得多。其實我感到最可惜的是,以后再也不會有一部電影叫《唐山大地震》了。

1小時前
  • 麻繩
  • 還行

為什么不把原著里養(yǎng)父性侵犯那段演了啊 陳道明好符合那個角色。。。

1小時前
  • 鮑小斯
  • 還行

帆姐,你迎來了人生最精彩的一個角色。

1小時前
  • 嬰兒葛葛
  • 力薦

毛尖老師說《唐》:它挾持了一個民族最大的傷口

1小時前
  • 成知默
  • 還行

  真是好片子,本來就是看了豆瓣影評差點打算不去看呢。結果根本不像影評里說的根本就沒有刻意煽情,都是很合情合理的臺詞劇情,就象是你的父母你的親人一樣會做的事說的話。但是這才是最感人的。感謝導演能這么細膩的發(fā)掘出來,拍出這樣的好片。   地震雖然不是好事,但是關聯(lián)的是親情。

1小時前
  • 已經(jīng)注銷
  • 力薦

陳道明每次出場我都像一個花癡一樣發(fā)出贊嘆...

1小時前
  • Autorun
  • 推薦

返回首頁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