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人妻视频免费人人|2021少妇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日韩片无码中文字幕

<strong id="g78f3"><menu id="g78f3"><strike id="g78f3"></strike></menu></strong>

三摩地第一部瑪雅,自我的幻象

記錄片加拿大2017

主演:Tanya Mahar  勒內(nèi)·笛卡爾  阿爾貝·加繆  唐納德·特朗普  吉杜·克里希那穆提  

導演:Daniel  Schmidt  

播放地址

 劇照

三摩地第一部瑪雅,自我的幻象 劇照 NO.1三摩地第一部瑪雅,自我的幻象 劇照 NO.2三摩地第一部瑪雅,自我的幻象 劇照 NO.3三摩地第一部瑪雅,自我的幻象 劇照 NO.4三摩地第一部瑪雅,自我的幻象 劇照 NO.5三摩地第一部瑪雅,自我的幻象 劇照 NO.6三摩地第一部瑪雅,自我的幻象 劇照 NO.13
更新時間:2023-11-10 12:23

詳細劇情

三摩地第一部分是探索三摩地系列電影的第一部,三摩地是一個古老的梵文單詞,指向神秘或超越的結(jié)合,是所有靈性和自我探究的根源。

 長篇影評

 1 ) 三摩地

當我們不被無意識的動機所驅(qū)使而自由行動時,那我們就有可能調(diào)動全部的內(nèi)在能量,讓所有的行為都與“道”相符。

我們的自我思考剝奪了我們感受生命的深刻與神圣,體會生命之光,以及體悟完全不同層次的覺知能力。

你的生命體驗并不取決于千變?nèi)f化的外界現(xiàn)象,緯度或人的視角,只不過是一種用新的方式感知世界的習慣,不再有自我介入或執(zhí)著于某種特定的視角。

當思維被心掌控時,思想是一個很好的工具。思維是一個很好的仆人,但卻是一個糟糕的主人。

自我不斷地通過語言和標簽來過濾現(xiàn)實,并不斷地進行評判。

當思維和感官成為你的主人時,它們將會創(chuàng)造無止盡的痛苦,無止盡的渴望和厭惡,把我們牢牢地鎖在思維的矩陣中。

當所有的標簽被放下時,才有可能看到事物真正的樣子。

你告訴一個孩子,什么是鳥時,如果它們相信了,那么他們就再也看不到鳥了,他們只看到了自己的想法。

你是否能夠隨時停止自己機械地重復性的生活方式,當你開始觀察自己機器人般的天性時你就會變得更覺醒。

你是完完全全地在沉睡著,迷失在夢境里。

 2 ) 三摩地第一部 文字表述

三摩地”是一個古老的梵語詞匯,現(xiàn)在沒有與之含義相同的詞了。

要制作一部關(guān)于“三摩地”的影片,會遇到一個重大的挑戰(zhàn)。“三摩地”指的是某種在思維層面無法表達的東西。這部影片只是我自己心路歷程的展示。目的不是要向你傳授“三摩地”,也不是要給你洗腦,而是要啟發(fā)你去直面你的本性。

現(xiàn)在,“三摩地”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在現(xiàn)在這個時代,我們不僅忘記了“三摩地”,而且已經(jīng)忘記了我們曾忘記了什么。這種“忘記”是一種幻象,是自我的迷失。身為人類,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淹沒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想過我們是誰,我們?yōu)槭裁磥淼竭@里,我們要去往哪里?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未曾體悟“真我”、靈魂,或是佛陀所說的“了知”,它超越了各種名相,超越了思維。于是,我們就把“自我”局限于我們的身體。有意或無意地,我們會害怕我們這個肉身,也就是我們所理解的那個“我”,會死亡。

在當今世界,很多人進行宗教或精神的練習,借用瑜伽、祈禱、冥想、頌咒或其它儀式,這些人絕大多數(shù)是在進行某種局限性的技能練習。也就是說他們只是在構(gòu)建“自我”。探尋和練習并不是問題所在,認為自己已經(jīng)在這些外在形式上找到了答案才是問題所在。

大部分的精神追求在形式上與隨處可見的病態(tài)想法并無二致。這是內(nèi)心深處的一種焦慮。不只要生而為人,更要像人一樣活著。

“自我”在建構(gòu)時想要更多金錢、更多權(quán)力、更多的愛、更多的一切。 那些走在所謂精神追求道路上的人也想要更精神化、更清醒、更淡然、更平和、更覺醒。

你觀看此影片的危險之處就是你在思維上也想要得到“三摩地”,更危險的是,你認為自己已經(jīng)獲得了“三摩地”。每當你想要得到什么東西的時候,就可以確定這是“自我建構(gòu)”在起作用。三摩地不是要幫你得到或增加什么。要體悟到三摩地,就要在你死亡之前先學會死亡。生和死,如同陰和陽,是一個不可分割的連續(xù)體。持續(xù)地進行,沒有開始,也沒有結(jié)束。

當我們拒絕死亡,也就拒絕了生存。當你直接體驗到你到底是誰,也就不會再害怕生或死。我們的社會和文化告訴我們自己是誰,同時,我們也在內(nèi)心深處無意識中成了那些生理性的渴望或厭惡的奴隸,它控制著我們?nèi)绾芜x擇。

自我構(gòu)建只不過是一種不斷重復的沖動,也就是一種趨勢,我們的精神一旦選擇了一條路,

就不斷去重復那條路,不論它對我們的機體是有利還是有害。我們的記憶或意識有無數(shù)層級,盤旋再盤旋。當你的知覺認同了這種意識或自我建構(gòu),它就讓你陷入了社會制約,或者說是一個矩陣。

我們可以意識到“自我”的某些方面,但實際上卻是那些無意識的古老的路線,那些原始的生存恐懼,在驅(qū)動著整個矩陣運轉(zhuǎn)。

人們無休止的追求快樂和躲避痛苦的生存模式,演變?yōu)椴B(tài)的行為,我們的工作,我們的關(guān)系, 我們的信仰,我們的思想,以及我們的整個生存方式。就像牛一樣,大多數(shù)人都在被動的奴役中生存和死亡,把他們的生命局限在矩陣之中。我們生活在狹隘的模式中。

生活經(jīng)常充斥著巨大的痛苦,但我們從來沒有想過,其實我們可以變得自由。其實我們可以放棄從過去傳承下來的生活方式,轉(zhuǎn)而嘗試內(nèi)心深處埋藏已久的那種生活。

我們降生于這個世界,雖然擁有生理的身體結(jié)構(gòu),但卻沒有自我覺知。當你看著小孩兒的眼睛,里面沒有“自我”的痕跡,只有清澈的空靈。

長大后的人,變成了一個戴在自我意識上的面具。莎士比亞說“世界是一個舞臺,所有的男人和女人只是演員而已。 在一個覺醒的個體中,覺醒的光芒會穿越人性,穿過面具,當你一旦覺醒,就不會再認同自己的角色。你不再相信你只是自己所戴的面具。但你也不會放棄扮演你的角色。

當我們認同了我們的角色和個性時,這就是幻象——自我的迷失。三摩地就是從生活這場戲的角色之夢中覺醒。在柏拉圖完成《理想國》多年之后,人類仍在嘗試走出柏拉圖的洞穴。但事實上,我們可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癡迷于幻象。

柏拉圖曾讓蘇格拉底描述了一群人,他們一生都被鎖在洞穴里,面向一面空墻。他們看到的只有他們背后的火光所照射的物品投射在墻上的影子。這木偶一般的影像就是他們的全部世界。據(jù)蘇格拉底所說,這些影子就是囚徒們所看到的現(xiàn)實。即使告訴他們外面世界的樣子,他們?nèi)匀焕^續(xù)相信那些影子就是全部世界。雖然他們也會懷疑外面還有更多的東西,但仍不愿意離開他們所熟悉的世界。

今天的人類就像洞穴里那些只能看到墻上投影的人。那些投影就像是我們的思想。思想的世界就是我們所唯一了解的世界。但是還有另一個世界,超越了思想,超越了二元思維。

你愿意走出洞穴,摒棄所有已知,去發(fā)現(xiàn)你到底是誰嗎?要體驗三摩地的狀態(tài),就需要將注意力從那些影子上移開,從思想上移開,去面向光明。當一個人已經(jīng)習慣了黑暗,那么他們必須逐漸去適應光明。就像適應任何新的模式一樣,這需要時間和努力,需要心甘情愿地去探索新世界,擺脫舊世界。

思維可以被比作意識的陷阱、迷宮或監(jiān)獄。并不是說你在監(jiān)獄里,而是你自己就是監(jiān)獄。監(jiān)獄是一種幻象。如果你認同迷失的自我,那么你就是在沉睡。一旦你意識到了這個監(jiān)獄,而試圖逃離這種幻象,那么你還是將幻象當作了真實,你仍然在沉睡,只是現(xiàn)在夢幻變成了一場噩夢,你就會永遠追逐或逃離那些影子。

三摩地正是從分離的“自我”或自我建構(gòu)的夢幻中覺醒。三摩地正是從對監(jiān)獄的認同中覺醒,

這個監(jiān)獄就是“我”。你永遠不可能真正自由,因為無論你去哪里,你的監(jiān)獄都如影隨形。覺醒并不意味著擺脫思維或矩陣,恰恰相反,當你不認同它時,你才能更充分地體驗人生這出戲,享受這場表演,無欲無懼。在古代教義中,這被稱為利拉的神圣游戲:二元世界中的游戲。

人類的意識是一個連續(xù)體。在一端,人類認同這個物質(zhì)性的我。在另一端,就是三摩地——“自我”的終結(jié)。在這個連續(xù)體中,我們朝三摩地的方向所邁出的每一步,都會為我們減少一些痛苦。 減少痛苦并不是說生命沒有痛苦了。三摩地超越了苦與樂的二元對立。也就是說,減少了思維,

減少了自我臆造的對各種遭遇的抗拒,正是這種抗拒導致了痛苦。

即使是短暫地體會三摩地,也能讓你看到連續(xù)體的另一端有什么。看到除了這個物質(zhì)世界和自我利益之外,還有另外的東西。當在三摩地中確實終結(jié)了“自我”的架構(gòu)時,就不再有自我思維、自我概念和二元對立,但還有“本我”、“了知”或“無我”。在這種空性當中,就會呈現(xiàn)般若或智慧之光,體悟到“本我”遠遠超越二元世界,超越整個連續(xù)體。這個“本我”是永恒的,不生不滅,不增不減。覺醒就是生命的原始螺旋、不斷變化的外在世界或承載時間的蓮花,與永恒“本我”的融合。當你不再認同“自我”,你內(nèi)在的能量就如持續(xù)綻放的花朵一樣生長,并成為時間維度與無時間維度之間的生命橋樑。

體悟到“本我”,只是走上覺醒之路的開始。在成功地將“三摩地”融入生活的其他方面之前,大部分人將會在冥想中無數(shù)次地體驗與失去三摩地。有一種情況并不罕見:在冥想或自我探尋中,洞察到自我本性,然后發(fā)現(xiàn)自己又再次落入舊的模式,忘記了自己到底是誰。要在生命中每一個方面和自我的每一個方面都體悟到“寂靜”或“空性”,就要讓內(nèi)心變得空寂,隨萬物舞動。

“寂靜”并不是與運動相分離的某種事物。也不是運動的對立面。在三摩地中,寂靜與運動是同一的,形相與空性是同一的。這對思維而言是不可理解的,因為思維的世界是二元的。

西方哲學之父勒奈·笛卡爾有句著名的格言:“我思故我在。"這句話最清楚不過地概括了文明的衰落,以及對洞穴墻壁上投影的絕對認同。

笛卡爾的錯誤,就像幾乎所有人的錯誤一樣,將思想與存在劃上等號。笛卡爾在他最著名論文的開篇寫道:“幾乎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被懷疑;可以懷疑感官,也可以懷疑思想。 如同佛陀在《迦羅摩經(jīng)》中所說,為了探究真相,人們必須懷疑所有的傳統(tǒng)、經(jīng)典、教義,以及思維和感觀中的所有內(nèi)容。

這兩個人都是以極大的懷疑論開始探索,但不同的是,笛卡爾在思想層面即停止探究,而佛陀卻更深入,他的探究穿越了思維的最深層級?;蛟S,如果當時笛卡爾超越了他的思維層面,他也許就能體悟到真實本性,那么當今的西方意識也就完全是另外一個樣子了。

但事實是,笛卡爾描述了一個邪惡的魔鬼,它使我們困在幻象的面紗之下。笛卡爾并沒有認識到這個邪惡的魔鬼是什么。如同《黑客帝國》這部電影所描述的,我們?nèi)急贿B接至某種精心制作的程序中,從而只看到一個虛幻的世界。在這部電影里,人類生活在矩陣之中,在另一個層面上,他們只是電池,把自己的生命之能輸送給機器,機器則用人類的能量維持自己的運轉(zhuǎn)。

人們總是想把世界的狀況或自己的不悅歸咎于自身之外的事物?;蛟S是某個人,或某個團體、某個國家、某種宗教或某個掌控者,比如笛卡爾的惡魔,或《黑客帝國》中的智能機器。諷刺的是,笛卡爾正是用他所設想出來的惡魔來定義他自己的。當你體悟到三摩地,你就會明白,的確有一個掌控者,的確有一臺機器和一個惡魔在日復一日地過濾你的生活。這臺機器就是你。

你的自我結(jié)構(gòu)是由許多微小的制約性子程序或“小心魔”組成的。一個小心魔渴望食物,另一個渴望金錢,還有的渴望身份、地位、權(quán)力、性、親暱;還有一個小心魔想要得到他人的注意或重視。

慾望是無止境的,永遠不會滿足。我們花很多時間和精力粉飾我們的監(jiān)獄,屈服于外界壓力而改善我們的面具,滿足著這些小心魔,使他們越來越壯大。像吸毒者一樣,我們越是想要滿足這些小心魔,我們的心魔也越來越多。解脫之道不是自我提升,也不是滿足自己的各種心魔,而是完全放下自己的所有心魔。

有些人擔心,喚醒自己的真實本性,將意味著失去自己的獨特個性以及對生活的享受。其實恰恰相反,只有自我的束縛被解除時,靈魂的獨特個性才能顯露出來。因為我們還在矩陣中沉睡,所以我們大部分人從來都不知道靈魂真正想表達什么。

通往三摩地之路需要冥想,既要觀察這個變化無常的被束縛的自我,又要體悟你恒常不變的真實本性。當你達到寂靜的狀態(tài),也就是你存在的本源時,就安靜地等待進一步的指示,而不必要求外在世界必須改變。不是自我的意志而是更高的意志會自動執(zhí)行。

如果你的思維只是試著改變外在世界來符合你所認為的探尋之路應有的樣子,這像為了改變鏡中的樣子,卻去調(diào)整影像。為了讓鏡中的影像微笑,你顯然不能去操縱影像,你必須意識到你自己才是影像的真正來源。

一旦你體悟到真我,并不意味著外界的事物必須改變。改變的是自覺的、靈性的、內(nèi)在的能量或生命力,它們從各種制約模式中解脫,從而可以由靈魂來指引一切。

只有當你看到被制約的“自我”以及它無止盡的慾求,然后放下這一切時,才能覺知靈魂的目的。

在希臘神話中,據(jù)說諸神判處西西弗斯重復一個毫無意義又永無盡頭的任務。他的任務是不停地把一塊巨石推到一座山上,然后再讓它滾下來。

法國存在主義學家和諾貝爾獎得主阿爾貝·加繆將西西弗斯的處境視為人類的隱喻。他問了一個問題:“我們怎么能在這種荒謬的存在中找到意義?”

身為人類,我們無休止地終日辛勞,為永無盡頭的明天而努力工作,然后我們死去。當我們真正認識到這個真相時,我們要么會因認同自我假象而發(fā)瘋,要么就會覺醒然后變得自由。我們永遠不可能在外在的掙扎中成功,因為那只是我們內(nèi)心世界的倒影。自我想通過這些徒勞的追求而覺醒,但卻徹底失敗時,就會出現(xiàn)這個超級玩笑,即這種荒謬的情形。

禪宗有一句話:“開悟前,砍柴,挑水;開悟后,砍柴,挑水?!遍_悟前,人把巨石推到山上。開悟后,人還是把巨石推到山上。那變的是什么?是內(nèi)在的抗拒消失了。掙扎已被放下,或者說,已經(jīng)體悟到這個掙扎的自我只是一種幻象。

個人意志或個人思維,與神圣意志或更高思維達成一致。三摩地即是從根本上放下所有內(nèi)在的抗拒,無論發(fā)生什么,無一例外。

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體會到內(nèi)在平和的人,已經(jīng)體悟到真正的三摩地。你放下抗拒,并非因為你容忍了某件事,而是因為你內(nèi)在的自由并不依賴于外在。

需要注意的是,當我們坦然接受現(xiàn)實的時候,并不意味著我們要停止對這個世界采取行動,或者說我們要成為只會冥想的和平主義者。事實上情況可能恰恰相反。當我們不被無意識的動機所驅(qū)使而自由行動時,那么我們就有可能調(diào)動全部的內(nèi)在能量,讓所有行為都與“道”相符。

許多人會爭辯說,為了改變世界與實現(xiàn)和平,我們需要與我們所認為的敵人努力斗爭。為了和平而戰(zhàn),就像是為了要安靜而呼喊;它只會創(chuàng)造更多你不想要的東西。當今世界總是以戰(zhàn)爭對抗所有的一切:打擊恐怖主義的戰(zhàn)爭,抗擊疾病的戰(zhàn)爭,反對饑餓的戰(zhàn)爭。每場戰(zhàn)爭其實都是在對抗我們自己。

戰(zhàn)爭是集體錯覺的一部分。我們說我們想要和平,但我們卻繼續(xù)選出好戰(zhàn)的領(lǐng)袖。我們欺騙自己說,我們是維護人權(quán)的,卻還在繼續(xù)購買血汗工廠制造的產(chǎn)品。我們說我們想要干凈的空氣,但卻在繼續(xù)污染環(huán)境。我們希望科學能治療癌癥,但卻不愿意改變?nèi)菀讓е挛覀兩〉拇輾埿缘纳盍晳T。我們欺騙自己說,我們正在營造美好的生活。卻不愿意正視那些隱藏著的縱容痛苦和死亡的力量。

我們相信我們可以贏得對抗癌癥、饑餓、恐怖主義、或任何由我們的思想和行為創(chuàng)造出來的敵人的戰(zhàn)爭。事實上這只是讓我們繼續(xù)自欺欺人地認為,我們無須改變我們在這個星球上的生存方式。

改變必須首先從內(nèi)在世界開始。只有當我們能夠直接感受到內(nèi)在的生命螺旋時,外在的世界才會與“道”一致。在那之前,我們所做的任何事,只會加重由思維創(chuàng)造出來的混亂局面。

在永恒的舞動中,戰(zhàn)爭與和平同時升起;它們是一個統(tǒng)一體。二者共存,缺一不可。就像沒有黑暗,光明便不存在,沒有上也就沒有下。

這個世界似乎只想要光明而不要黑暗,要盈滿而不要空乏,要幸福而不要悲傷。思維介入越多,世界就越支離破碎。自我思維所提出的每一個解決方案,其實都是被“這里有問題”的想法所驅(qū)動的,而解決方案往往變成了比想要解決的問題更為棘手的問題。

你越抗拒,它越存在。

人類用聰明才智創(chuàng)造出新的抗生素,但結(jié)果卻是大自然也越來越狡猾,細菌也越來越強大。盡管我們盡最大努力不斷抗爭,癌癥的發(fā)生率卻還在持續(xù)上升,世界饑餓人口的數(shù)量也持續(xù)地增長,全球恐怖襲擊事件也愈演愈烈。

我們的方式到底錯在哪里?就像歌德詩歌中巫師的學徒一樣,我們雖擁有強大的能量,卻沒有智慧去運用它。

問題在于,我們并不了解我們正在使用的工具。我們不了解人類的思維及其恰當?shù)慕巧c目的。危機來自于我們被制約的局限性的思考方式,也就是我們感受和體驗生活的方式。

我們的理性主義剝奪了我們認識和體驗古代文化中諸多智慧的能力。我們的自我思考剝奪了我們感受生命的深刻與神圣,體會生命之光,以及體悟完全不同層次的覺知的能力,這些能力現(xiàn)在幾乎都消失了。

在古埃及傳統(tǒng)文化中,尼澤斯是人的原始形態(tài),它們的特征會體現(xiàn)在那些肉體和精神得到凈化的人身上,并使他們能夠承載更高級的意識。

原始的尼澤斯,或智慧的神圣根源,被稱為托特神或特胡提。他經(jīng)常被描繪成一位抄書人,他的頭,像是鳥或朱鷺,他代表所有知識和智慧的起源。托特神有時被描述為思想或想法的宇宙根源。托特神賜予我們語言、概念、寫作、數(shù)學,以及所有的藝術(shù)和思維的表現(xiàn)形式。只有那些受過特殊訓練的人,才能被允許接觸托特神的神圣知識。托特之書不是一本實體書,而是阿卡西界或以太界的智慧。根據(jù)傳說,托特神的知識深藏在每個人體內(nèi)的秘密之處,并受到金蛇的保護。

有關(guān)守護寶藏的蛇或龍的原始神話,出現(xiàn)在許多文化之中,它被稱為生命力、氣、圣靈或內(nèi)在能量。金蛇就是受到內(nèi)在能量束縛的自我建構(gòu),在它被掌握和征服之前,靈魂無法得到真正的智慧。

據(jù)說,托特之書只會為讀過它的人帶來痛苦,即使他們會發(fā)現(xiàn)諸神的秘密以及隱藏在星星之內(nèi)的一切。必須指出的是,這本書會為任何閱讀它的人、任何企圖要控制它的“自我”帶來痛苦。在埃及傳統(tǒng)文化中,覺醒意識的代表是奧西里斯。沒有這種覺醒的意識,有限的自我所獲得的任何知識或理解都將是危險的,無法與更高的智慧聯(lián)結(jié)。荷魯斯之眼必須開啟。

我們在這里發(fā)現(xiàn)的深奧意義,與人們熟悉的伊甸園里的“墮落”故事很相似托特之書與善惡知識的書相類似,亞當夏娃受誘惑而吃下水果。人類當然已經(jīng)偷食了禁果,已經(jīng)打開了托特之書,已經(jīng)被逐出伊甸園。

蛇是由微觀世界擴展到宏觀世界的初始生命螺旋的象征。今天,蛇與你同在。它就是自我思維,外在世界的根源。我們從未像現(xiàn)在這樣可以獲得如此多的知識。我們深入物質(zhì)世界,甚至找到了所謂的上帝粒子,但我們卻從未如此受限,如此愚昧,不知道自己是誰,該如何生活,更不明白痛苦產(chǎn)生的機制。

我們的思想創(chuàng)造了現(xiàn)在的世界。 每當我們把某樣東西標記為好或壞,或者在我們心中有所偏好時,就是自我架構(gòu)或利己之心在起作用。

解決之道不是去為和平而戰(zhàn),也不是去征服自然,而是需要認識真相;正是自我架構(gòu)的存在導致了二元性,即自我與他人、我的和你的、人類與自然、內(nèi)在和外在的割裂。

自我是一種暴力,它需要一條分界線,需要定義自我與他人的界限來保持存在。沒有自我,就不會因抗爭而起戰(zhàn)爭。沒有傲慢,就不會因利益而破壞自然。世上的這些外在危機,反映了嚴重的內(nèi)在危機;我們不知道自己是誰。我們非常認同自己的角色身份,我們被恐懼所摧殘,并與我們的真實本性完全割裂。種族、宗教、國家、政治派別,我們所屬的任何群體都強化了我們的自我認同。

今天地球上的幾乎每一個群體都想宣稱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就像我們在個人層面上所做的一樣。這些團體通過宣稱自己是真理而存在著,就像自我通過定義與他人的界限而存在?,F(xiàn)在有著比以往更多元的世界觀和更分化的信仰系統(tǒng)在地球上共存著。

對于同一個外在現(xiàn)象,不同的人可能會有著完全不同的想法和情緒反應。

同樣,輪回和涅槃,或天堂和地獄,這兩種不同的維度共存于同一世界。

同樣一個事件,對某個人而言可能是世界末日,而對另一個人可能是天降其福。

所以情況就明了了,無論你的外在環(huán)境發(fā)生了什么,你的內(nèi)心世界都可以不受其擾。

要體悟三摩地,就要成為一個自我驅(qū)動的轉(zhuǎn)輪,成為一個自主自覺的宇宙。你的生命體驗并不取決于千變?nèi)f化的外界現(xiàn)象。這可以用梅塔特隆的立方體來做比擬。在基督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的許多古代典籍中都提到了梅塔特隆,他與埃及的托特神以及希臘的伶俐之神類似。梅塔特隆與四面體密切相關(guān)。四面體是最基本的幾何圖案,是物理世界的模板或起源,被稱為上帝之語或圖騰。

現(xiàn)在我們看到一個代表二維的圖形,但如果你換個方式去看,就會看到一個三維立方體。當你看到立方體時,圖形本身并沒有任何改變,但你的思維已經(jīng)為你的視覺增加了一個新的維度。這個維度或人的視角,只不過是一種用新的方式感知世界的習慣。

在體悟到三摩地之后,我們從某種視角中解脫,或自由地創(chuàng)造新的視角,因為不再有自我介入或執(zhí)著于某種特定的視角。

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思維,往往指向超越自我架構(gòu)局限性的思想層次。愛因斯坦說:“衡量一個人的真正標準,主要取決于他從自我中獲得解脫的程度。

這并不表示思想和自我是不好的,當思維能被心所掌控時,思想即是一個很好的工具?!斗吞炊嘟?jīng)》中說:“思維是一個很好的仆人,但卻是一個糟糕的主人?!弊晕也粩嗟赝ㄟ^語言和標籤來過濾現(xiàn)實,并不斷地進行評判。喜歡這個,討厭那個。

當思維和感官成為你的主人時,它們將會創(chuàng)造無止盡的痛苦、無止盡的渴望和厭惡,把我們牢牢地鎖在思維的矩陣中。如果你想體悟三摩地,就不要評判你的想法是好是壞,而是要在想法和感覺出現(xiàn)之前,先發(fā)現(xiàn)自己是誰。

當所有標簽都被放下時,就有可能看到事物真正的樣子。

當你告訴一個孩子什么是鳥時,如果他們相信了,那么他們就再也看不到鳥了。他們只看到了自己的想法。

大多數(shù)人都認為自己是自由的、有意識的、覺醒的。如果你相信自己已經(jīng)覺醒了,那為什么還要繼續(xù)艱苦地探索來找尋你已確信擁有的東西?在你覺醒之前,必須要先接受你還在沉睡,還住在矩陣中。誠實地檢視自己的生活,不要自欺欺人。

你是否能夠隨時停止自己機械的、重復性的生活方式?

你能不再尋求快樂和躲避痛苦嗎?

你還在癡迷于某些食物、活動、或消遣方式嗎?

你是否還在不斷地評判、指責、批評自己和他人?

你是否還在持續(xù)地尋求刺激,

還是你完全滿足于靜靜地待著?

別人對你的看法會影響你嗎?

你是否在尋求別人的認可和積極的肯定?

你是否曾蓄意破壞周圍的環(huán)境?

大多數(shù)的人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甚至十年如一日地以相同的方式過著他們的生活。當你開始觀察自己機器人般的天性時,就會變得更加覺醒。你開始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你是完完全全地在沉睡,迷失在夢境里。就像住在柏拉圖洞穴里的人一樣,大多數(shù)人在聽到這個真相時,都不愿意或無法改變他們的生活,因為他們執(zhí)著于自己熟悉的模式。我們不遺馀力地為我們的模式辯解,把頭埋進沙子里,而不去面對真相。我們想要得到救贖,卻不愿意主動站到十字架上。

你愿意付出什么代價來獲得解脫?

要知道,若是你改變內(nèi)在世界,也就必須要準備好改變外在的生活。必須讓你舊有的自我架構(gòu)和身份,成為滋養(yǎng)新生命的土壤。

覺醒的第一步是先意識到我們在認同人類思維的矩陣,在認同面具。我們的內(nèi)心必須看到這個真相,并從沉睡中覺醒。你內(nèi)心某種永恒的東西一直都明了真相。思維的矩陣干擾我們,娛弄我們,

讓我們在形式千變?nèi)f化的渴望和厭惡的循環(huán)中,不斷地工作、消耗、獲取,導致我們遠離意識的覺醒,遠離與生俱來的權(quán)利,即“三摩地”。病態(tài)思維就在日常生活中傳播著。

你神圣的本性已淪為奴隸,認同于局限的自我架構(gòu)。偉大的智慧和“本我”的真相,都深埋于你的內(nèi)心。

克里希那穆提說:“在一個病入膏肓的社會,是無法衡量人的健康的?!?

如果說認同于自我思維是疾病,三摩地即是良方。歷史上的圣人、智者和覺悟者,都擁有讓“自我”臣服的智慧。

如何才能夠體悟真實的“我”?

當你穿透幻象的面紗,放下虛幻的自我時,剩下的是什么?

 3 ) 令心不亂,無修而入

《大智度論》云:“一切禪定攝心,皆言三摩提,秦言正心行處,是心從無始世來常曲不端,得此正心行處,心則端直,譬如蛇行常曲,入竹筒中則直。”

先解釋一下三摩地是什么,這樣便于理解這支視頻到底在說什么。三摩地(梵文:?????,Samādhi),專注于所緣境,而進入了心不散亂的狀態(tài)。三摩地是禪定的一種狀態(tài),在這個狀態(tài)下,覺知升起,打開心中的秘藏。

看完這支紀錄片,覺得很不錯。它從理論層面說了一些關(guān)于毗婆舍那、奢摩他、三摩地的一些事情。開篇的時候,就開始論述「放下任何目標」的重要性,這里再三強調(diào),放下任何目標,包括「成佛」這個目的。如果你的目標是開悟,那么在這里就不會有禪定。

在字面意思來說,這是很容易理解的?!覆粓?zhí)著」就能達成目的。但是真正操作起來,實踐層面而言,就很難理解了。如果我不抱著目的去做事情,那么我在做什么呢?在這里有一些延展的訓練,比如「無意義」、「無為」的訓練方式。比如打擊你所謂的「成功目的」,打擊毀滅它的存在,讓你失去對目的的信心。比如轉(zhuǎn)移至「當下」,觀察呼吸,觀察腦海中的形象。諸如此類,因人而異。

我們的心在當下的社會受到了強烈的干擾和各種各樣的影響,比如希望、恐懼、嫉妒、想要的一切、恨、出名的欲望、渴望心靈的解脫、瑜伽冥想讓自己活得更好、諸如此類,各種各樣的需求控制了我們的心。我們無法做自己的主人,無法控制自己。

那么「三摩地」在某個層面和意義上,就是讓我們擺脫這一切,做自己的主人。

就我自己的體驗而言,在這個層面,思想就會受到巨大的抗拒和阻礙。紀錄片中也提到了相關(guān)的內(nèi)容,然而事實比這個遠遠復雜的多。大體上,我會分成人為設計與自然設計兩大類。

首先第一個層面就是標簽、文字、語言的阻礙。我們會被各種標簽困擾,剛?cè)肼殨r候的新人標簽,學生標簽,為人父母的標簽,兒子女兒的標簽,等等,各式各樣的評價,和社會功能性的標簽。我們受困這些標簽。這些標簽我會用人為設計去形容它們。他們也是比較容易脫困的。仔細思維,是容易明白身份認同、身份切換背后隱藏著很多社會學原理。比如資本主義、組織結(jié)構(gòu)穩(wěn)定性、身份穩(wěn)定、民族性、國家性等等。

當你擺脫了標簽、文字、語言阻礙之后,那么會來到第二層。這個時候你的禪定狀態(tài)會輕松很多,擺脫了初級的困惑,那么來到了第二層的困惑?!叭绻也蛔觯敲词虑闀粫虼硕淖儭?,“我不做飯,就要餓死”,“事物的推動到底是什么”,“我就這樣坐著,事情會怎么發(fā)展?”

在這里初步顯現(xiàn)的稱之為「僵化」、「執(zhí)迷」。為什么一定?也就是說,事物為什么一定會按照我思維的那樣去發(fā)展?電話響起,我不接又會如何,我一定要去接嗎?如果下一秒死了,世界會如何?這種因僵化、執(zhí)迷思維方式所延伸出來的思考,會阻礙、影響你的禪定狀態(tài)。

就理論而言,我們應該回到「三摩地」中描述的呼吸。很多大師也已經(jīng)提過,不要增強它、不要勸阻它、不要和它辯論、什么都不要做。但是這個什么都不要做的狀態(tài)是什么狀態(tài)?

在這里要推薦一本我曾經(jīng)讀過的書籍《八十四大成就者傳》,其中就有提過各種人他們成就的歷程,也就是他們進入「三摩地」的經(jīng)歷。這本書是十分有啟發(fā)的。它站在了一個不分教派、宗派見解的高度講述了人們?nèi)绾芜M入到「三摩地」,這其中不免看出,是需要一些天賦、機緣的。

誠然在文字描述中,“什么都不要做”,各人有各人的理解。然而具體,詳盡的描述,只能讓更多的人誤入歧途,他們會自證或者自我判斷自己是否進入了「三摩地」,這樣的情況要比懷疑來得更糟糕。所以當你開始「什么都不要做」的時候,我希望你可以停下來,看看《八十四大成就者傳》。

當你來到第二層的末端時,輪回及三摩地哪個重要,開始沖擊著你的自我幻象。這是極為嚴重的時刻。我們設想最壞的情況,當?shù)卣饋砼R時,你正巧在禪定,這個時候,你是選擇逃跑,還是選擇留在那邊禪定?

當然,這個問題是我們作為第三方思考設計的假象。當你真的遇到了這樣的情況時,我不確定你腦海中閃現(xiàn)的是什么樣的念頭。逃跑還是繼續(xù)?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這樣的危機關(guān)頭,自我的幻象是否被你沖破?或者說,所謂的魔,它的顯現(xiàn)是否阻礙了你「三摩地」成就?

假設這樣最壞的情況下,幻象往往會占據(jù)上風,因為我們在最初時刻,對幻象了解的不夠充分,對人為設計世界了解的不夠貼切,所以才會讓「魔」占據(jù)上風。在眾多的修行體系中,有很多更極端的修行方法,比如CHO,斷法修行等,這些極端的方法就是對自我幻象的考驗。

為了便于了解「自我幻象」是什么,這支片子講述了很多。從古希臘蘇格拉底的洞穴游戲,到笛卡爾、加繆的西西弗神話故事。這個講了很多,也很好。

“我們的自我思考剝奪了我們感受生命的深刻與神圣,體會生命之光,以及體悟完全不同層次的覺知能力?!薄澳愕纳w驗并不取決于千變?nèi)f化的外界現(xiàn)象,緯度或人的視角,只不過是一種用新的方式感知世界的習慣,不再有自我介入或執(zhí)著于某種特定的視角?!薄爱斔季S和感官成為你的主人時,它們將會創(chuàng)造無止盡的痛苦,無止盡的渴望和厭惡,把我們牢牢地鎖在思維的矩陣中。當所有的標簽被放下時,才有可能看到事物真正的樣子?!薄澳愀嬖V一個孩子,什么是鳥時,如果它們相信了,那么他們就再也看不到鳥了,他們只看到了自己的想法。”

這些語言很智慧,但我們實踐中無法做到這些。因為當你愛一個人的時候,對你而言對方的氣味是美好的,動作是可愛的,這很完美,也很正常,然而你變心了,不愛這個人的時候,對方的氣味、動作變得不再讓人喜歡,成為了討厭的味道。所以要定義一個事情,很難。一開始情緒染污了我們的心情,然而這些情緒是最難控制的,它像一座監(jiān)獄,鎖住了我們。我們一開始要和它做對抗,隨后我們要和更深層次的自然設計做對抗,之后還有更深層次的法執(zhí)等等,直至“什么都不做”。

「三摩地」,如果用通俗的語言來說,就是“什么都不做”。

這就是為什么有的人一開始就什么都不去做,打坐坐著,然后差點被餓死;或者有的人開始真的什么都不做,然后眼睜睜看著周圍的人一個個被人打死。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因為“什么都不做”,不是真的什么都不去做,也不是等待,更不是“不做”。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要講清楚“什么都不做”這個事情的話,要讓一切的形式都具足。要剃頭、要乞討、要布施、要持戒、要抄經(jīng)……,一切的一切,都是這個「不正常的世界」所需要的行為、“做”。我們必須做一些事情,以此借著這些“做”,來得到、達成“什么都不做”。

第二層之后,有幾個階段,有機會在說吧。

我記得有一個小故事。從前在寺院中,有一個小徒弟,就問師父,如何能開悟。師父說,你抄1000遍金剛經(jīng)。然后小徒弟很快抄完了1000遍金剛經(jīng),趕忙問師父,“師父,師父,我開悟了嗎?”師父說,你再去那邊的轉(zhuǎn)經(jīng)輪走1000遍。小徒弟聽后沒日沒夜的去轉(zhuǎn)經(jīng),然后很快完成了1000遍,去問師父,“師父師父,我開悟了嗎?”師父說,你還差1000座YOGA(一種修法),然后徒弟特別心切,沒日沒夜打坐。很快修完了1000座。問師父。師父說,“你一直執(zhí)著在開悟上,所以沒有開悟呢?!毙⊥降?,就邊思考邊走路,一下子摔倒在地上,然后突然他說,我明白了。

當然,這只是一個故事。在這個故事中,并不是說抄經(jīng)、轉(zhuǎn)經(jīng)、打坐觀想等修法是沒有用的。這個故事說的是我們必須做一些事情,來達成“什么都不做”,我們所做的事情,并不是我們的目的,它是一個梯子,沒有這個梯子,上不去。有了這個梯子,也不能執(zhí)著。

內(nèi)在明覺、本具開悟的純凈自性,
自始即為佛性。
心如虛空:開闊、無礙、非真、不生亦不滅。
了解萬象的單一實相,
并如是保任,
于真正禪定中,自然安住、無修而入。

愿觀者一切具足。

 4 ) Note

三摩地,指的是某種在思維層面無法表達的東西。

Part 1 MAYA(the illusion of the self)

·每當你想要得到什么東西的時候,就可以確定這是“自我建構(gòu)”在起作用。

·自我建構(gòu)只不過是一種不斷重復的沖動。

·無意識的古老的路線,原始的生存恐懼,在驅(qū)動著整個矩陣(“社會制約”)運轉(zhuǎn)。

·當我們認同了我們的角色和個性時,這就是幻象——自我的迷失。

·思維可以被比作意識的陷阱、迷宮或監(jiān)獄。

·三摩地正是從分離的“自我”或自我建構(gòu)的夢幻中覺醒。

·覺醒并不意味著擺脫思維或矩陣。

·三摩地超越了苦與樂的二元對立,減少思維,減少自我臆造的對各種遭遇的抗拒,正是這種抗拒導致了痛苦。

·覺醒就是生命的原始螺旋,不斷變化的外在世界或承載時間的蓮花,與永恒“本我”的融合。

·在三摩地中,寂靜與運動是同一的,形相與空性是同一的。

·你的自我結(jié)構(gòu)是由許多微小的制約性,子程序或“小心魔”組成的。

·通往三摩地之路需要冥想,既要觀察這個變化無常的被束縛的自我,又要體悟你恒常不變的真實本性。

·個人意志或個人思維,與神圣意志或更高思維達成一致。

·解決方案往往變成了比想要解決的問題更為棘手的問題,你越抗拒,它越存在。

·要體悟三摩地,就要成為一個自我驅(qū)動的轉(zhuǎn)輪,成為一個自主自覺的宇宙。

?自我不斷地通過語言和標簽來過濾現(xiàn)實,并不斷地進行評判。

 5 ) 三摩地1——幻象,自我的迷失

三摩地是一個古老的梵語詞匯,現(xiàn)代沒有與之含義相同的詞了。要制作一部關(guān)于“三摩地”的影片,會遇到一個重大的挑戰(zhàn)?!叭Φ亍敝傅氖悄撤N在思維層面無法表達的東西。

這部影片只是我自己心路歷程的展示。目的不是要給你講解“三摩地”,也不是要給你洗腦,而是要啟發(fā)你去直面你的本性。

現(xiàn)在,“三摩地”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在現(xiàn)在這個時代,我們不僅忘記了“三摩地”,而且已經(jīng)忘記了我們曾忘記了什么。

這種“忘記”是一種幻象,是自我的迷失。

身為人類,我們大部分人都淹沒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想過我們是誰?我們?yōu)槭裁磥淼竭@里,我們要去往哪里?我們大部分人從沒體會過真我、靈魂,或是佛陀所說的“了知”它超越了各種名相,超越了思維。于是,我們就把“自我”局限于我們的身體。有意或無意地,我們會害怕我們這個肉身,也就是我們所理解的那個“我”,會死亡。

在當今世界,很多人進行宗教或精神的練習,借用瑜伽、祈禱、冥想、頌咒或其它儀式,這些人絕大部分是在進行某種局限性的技能練習。也就是說他們只是在建構(gòu)“自我”。探尋和練習并不是問題所在,認為自己已經(jīng)在這些外在形式上找到了答案才是問題所在。

大部分的精神追求在形式上與隨處可見的病態(tài)想法并無二致。這是內(nèi)心深處的一種焦慮。不只要生而為人,更要像人一樣活著。“自我”在建構(gòu)時想要更多金錢、更多權(quán)力、更多的愛、更多的一切。那些走在所謂精神追求道路上的人也想要更精神化、更清醒、更淡然、更平和,更覺醒。你觀看此影片的危險之處就是你的思維想要獲得“三摩地”,更危險的是,你認為自己已經(jīng)獲得了“三摩地”。每當你想要得到什么東西的時候,就可以確定這是“自我”建構(gòu)在起作用。三摩地不是要幫你得到或增加什么。

要體悟到三摩地,就要在你死亡之前先學會死亡。生和死,如同陰和陽,是一個不可分割的連續(xù)體。持續(xù)地進行,沒有開始,也沒有結(jié)束。當我們拒絕死亡,也就拒絕了生存。當你直接體驗到你到底是誰,也就不會再害怕生或死。

我們的社會和文化告訴我們自己是誰,同時,我們也在內(nèi)心深處無意識中成了那些生理性的渴望或厭惡的奴隸,它控制著我們?nèi)绾芜x擇。自我建構(gòu)只不過是一種不斷重復的沖動。也就是一種趨勢,我們的精神一旦選擇了一條路,就不斷去重復那條路,不論它對我們的機體是有利還是有害。

我們的記憶或意識有無數(shù)層級,盤旋再盤旋。當你的知覺認同了這種意識或自我建構(gòu),它就讓你陷入了社會制約,或者說是一個矩陣。

我們可以意識到“自我”的某些方面,但實際上卻是那些無意識的古老的路線,那些原始的生存恐懼,在驅(qū)動著整個矩陣運轉(zhuǎn)。人們無休止的追求快樂和躲避痛苦的生存模式,演變?yōu)椴B(tài)的行為…我們的工作…我們的關(guān)系…我們的信仰,我們的思想,以及我們的整個生活方式。就像牛一樣,大多數(shù)人都在被動的奴役中生存和死亡,把他們的生命限制在矩陣之中。

我們生活在狹隘的模式中。生活經(jīng)常充滿著巨大的痛苦,但我們從來沒有想過,其實我們可以變得自由其實我們可以放棄從過去傳承下來的生活方式,轉(zhuǎn)而嘗試內(nèi)心深處埋藏已久的那種生活。

我們降生于這個世界,雖然擁有生理的身體結(jié)構(gòu),但卻沒有自我覺知。當你看著小孩兒的眼睛,里面沒有自我的痕跡,只有清澈的空靈。長大后的人,變成了一個戴在自我意識上的面具。

莎士比亞說:“世界是一個舞臺,所有的男人和女人只是演員而已。

“在一個覺醒的個體中,覺醒的光芒會穿越人性,穿過面具,

當你一旦覺醒,就不再會認同自己的角色。你不再相信你只是自己所戴的面具。但你也不會放棄扮演你的角色。

在柏拉圖完成《理想國》2400年之后,人類仍在嘗試走出柏拉圖的洞穴。但事實上,我們可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癡迷于幻象。

柏拉圖曾讓蘇格拉底描述了一群人,他們一生都被鎖在洞穴里,面向一面空墻。他們看到的只有他們背后的火光所照射的物品投射在墻上的影子。這木偶一般的影像就是他們的全部世界。

據(jù)蘇格拉底所說,這些影子就是囚徒們所看到的現(xiàn)實。即使告訴他們外面世界的樣子,他們?nèi)匀焕^續(xù)相信那些影子就是全部世界。雖然他們也會懷疑外面還有更多的東西,但仍不愿意離開他們所熟悉的世界。

今天的人類就像洞穴里那些只能看到墻上投影的人。那些投影就像是我們的思想。思想的世界就是我們所唯一了解的世界。但是還有另一個世界,超越了思想,超越了二元思維。你愿意走出洞穴,摒棄所有已知,去發(fā)現(xiàn)你到底是誰嗎?

要體驗三摩地的狀態(tài),就需要將注意力從那些影子上移開,從思想上移開,去面向光明。當一個人已經(jīng)習慣了黑暗,那么他們必須逐漸地去適應光明。就像適應任何新模式一樣,這需要時間和努力,需要心甘情愿的去探索新世界,擺脫舊世界。思維可以被比作意識的陷阱,迷宮或監(jiān)獄。并不是說你在監(jiān)獄里,而是你自己就是監(jiān)獄。

監(jiān)獄是一種幻象。如果你認同迷失的自我,那么你就是在沉睡。一旦你意識到了這個監(jiān)獄,而試圖逃離這種幻象,那么你還是將幻象當作了真實,你仍然在沉睡,只是現(xiàn)在夢幻變成了一場噩夢。你就會永遠追逐或逃離那些影子。三摩地正是從分離的自我或自我建構(gòu)的夢幻中覺醒。三摩地正是從對監(jiān)獄的認同中覺醒,這個監(jiān)獄就是“我”。你永遠不可能真正自由,因為無論你去哪里,你的監(jiān)獄都如影隨形。

覺醒并不意味著擺脫思維或矩陣,恰恰相反當你不認同它時,你才能更充分地體驗人生這出戲,享受這場表演,無欲無懼。在古代教義中,這被稱為利拉的神圣游戲:二元世界中的游戲。

人類的意識是一個連續(xù)體。在一端,人類認同這個物質(zhì)性的我。在另一端,就是三摩地——自我的終結(jié)。在這個連續(xù)體中,我們朝三摩地的方向所邁出的每一步,都會為我們減少一些痛苦。減少痛苦并非指生命沒有痛苦了。三摩地超越了苦與樂的二元對立。也就是說,減少了思維,減少了自我臆造的對各種遭遇的抗拒,正是這種抗拒導致了痛苦。即使是短暫地體會三摩地,也能讓你看到連續(xù)體的另一端有什么??吹匠诉@個物質(zhì)世界和自我利益之外,還有另外的東西。當在三摩地中確實終結(jié)了自我的架構(gòu)時,就不再有自我思維、自我概念,和二元對立,但還有”本我“、”樂知“或”無我“。于此空性,即現(xiàn)般若或智慧之光,體悟到內(nèi)在的我遠遠超越二元世界,超越整個連續(xù)體。

這個內(nèi)在的我是永恒的,不生不滅,不增不減。覺醒就是生命的原始螺旋、不斷變化的外在世界或承載時間的蓮花,與永恒本我的融合。當你不再認同自我,你內(nèi)在的能量就如同持續(xù)展開的花朵一樣生長,并成為時間維度與無時間維度之間的生命橋梁。

體悟到本我,只是進入覺醒之路的開始。在成功地將三摩地融入生活的其他方面之前,大部分人將會在冥想中,無數(shù)次地體驗與失去三摩地。有一種情況并不罕見:在冥想或自我探尋中,洞察到自我本性,然后發(fā)現(xiàn)自己又再次落入舊的模式,忘記了自己到底是誰。

要在生命中每一個方面和自我的每一個方面都體悟到寂靜或空性,就要讓內(nèi)心變得空寂,隨萬物舞動。

寂靜并不是與運動相分離的某種事物。也不是運動的對立面。在三摩地中,寂靜與運動是同一的,形相與空性是同一的。這對思維而言是不可理解的,因為思維的世界是二元的。

西方哲學之父勒奈.笛卡爾有句著名的格言:“我思故我在?!边@句話最清楚不過地概括了文明的衰落,以及對洞穴墻壁上投影的絕對認同。笛卡爾的錯誤,就像幾乎所有人類的錯誤一樣,將思想與存在畫上等號。

笛卡爾在他最著名論文的開篇寫道,幾乎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被懷疑;可以懷疑感官,也可以懷疑思想。如同佛陀在《迦羅摩經(jīng)》中所說,為了探究真相,人們必須懷疑所有的傳統(tǒng)、經(jīng)典、教義,以及思維和感觀中的所有內(nèi)容。這兩個人都是以極大的懷疑論開始探索,但不同的是,笛卡爾在思想層面便停止探究,而佛陀卻更深入,他的探究穿越了,思維的最深層?;蛟S,如果當時笛卡爾超越了他的思維層面,他或許就能體悟到真實本性,那么當今的西方意識也就完全是另外一個樣子了。

但事實是,笛卡爾描述了一個邪惡的魔鬼,它使我們困在幻象的面紗之下。笛卡爾并沒有認識到這個邪惡的魔鬼是什么。如同《黑客帝國》這部電影所描述的,我們?nèi)急贿B接在某種精心制作的程序中,從而只看到一個虛幻的世界。在這部電影里,人類生活在矩陣之中,在另一個層面上,他們只是電池,把自己的生命之能輸送給機器,機器則用人類的能量維持自己的運轉(zhuǎn)。

人們總是想把世界的狀況或自己的不悅歸咎于自身之外的事物?;蛟S是某個人,或某個團體、某個國家、宗教或某個掌控者,比如笛卡爾的惡魔,或《黑客帝國》中的智能機器。諷刺的是,笛卡爾正是用他所設想出來的惡魔來定義他自己的。當你體悟到三摩地,你就會明白,的確有一個掌控者,的確有一臺機器和一個惡魔在日復一日地過濾你的生活。這臺機器就是你。

你的自我結(jié)構(gòu)是由許多微小的制約性子程序或小心魔組成的。一個小心魔渴望食物,另一個渴望金錢,還有的渴望身份、地位、權(quán)力、性、親昵。還有一個心魔想要得到他人的注意或重視。欲望是無止境的,永遠不會滿足。

我們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粉飾我們的監(jiān)獄,屈服于外界壓力而改善我們的面具,滿足著這些小心魔,使他們越來越壯大。像吸毒者一樣,我們越是想要滿足這些小心魔,我們的心魔也越來越多。解脫之道不是自我提升,也不是滿足自己的各種心魔,而是完全放棄自己的所有心魔。

有些人擔心,喚醒自己的真實本性,將意味著失去自己的獨特個性以及對生活的享受。其實恰恰相反,只有自我的束縛被接觸時,靈魂的獨特個性才能顯露出來。

因為我們還在矩陣中沉睡,所以我們大部分人從來都不知道靈魂真正想表達什么。

通往三摩地之路需要冥想,既要觀察這個變化無常的被束縛的自我,又要體悟你恒常不變的真實本性。當你達到寂靜的狀態(tài),也就是你存在的本源時,就安靜地等待進一步的指示,而不必要求外在世界必須改變。不是自我的意志,而是更高的意志會自動執(zhí)行。

如果你的思維只是試著改變外在世界來符合你所認為的探尋之路應有的樣子,這像為了改變鏡中的樣子,卻去調(diào)整影像。為了讓鏡中的影像微笑,你顯然不能去操縱影像,你必須意識到你自己才是影像的真正來源。

一旦你體悟到真我,并不意味著外界的事物必須改變。改變的是自覺的、靈性的、內(nèi)在的能量或生命力,它們從各種制約模式中解脫,從而可以由靈魂來指引一切。只有當你看到被制約的自我以及它無止盡的欲求,然后放下這一切,你才能覺知靈魂的目的。

在希臘神話中,據(jù)說諸神判處西西弗斯重復一個毫無意義又永無盡頭的任務。他的任務是不停地把一塊巨石推到一座山上,然后再讓它滾下來。法國存在主義學家、諾貝爾獎得主阿爾貝.加繆將西西弗斯的處境視為人類的隱喻。他問了一個問題,“我們怎么能在這種荒謬的存在中找到意義?”

身為人類,我們無休止地終日辛勞,為永無盡頭的明天而努力工作,然后我們死去。當我們真正認識到這個真相時,我們要么會因認同自我假象而發(fā)瘋,要么就會覺醒然后變得自由。我們永遠不可能在外在的掙扎中成功,因為那只是我們內(nèi)心世界的倒影。當自我想通過這些徒勞的追求而覺醒,但卻徹底失敗時,就會出現(xiàn)這個超級玩笑,即這種荒謬的情形。

禪宗有一句話:“開悟前,砍柴,挑水;開悟后,砍柴,挑水。“開悟前,人必須把巨石推到山上;開悟后,人還是把巨石推到山上。那變的是什么?是內(nèi)在的抗拒消失了。掙扎已被放下,或者說,已經(jīng)體悟到掙扎的這個自我只是一種幻象。個人意志或個人思維,與神圣意志或更高思維,達到一致。

三摩地即是從根本上放下所有內(nèi)在的抗拒,無論發(fā)生什么,無一例外。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體會到內(nèi)在平和的人,已經(jīng)體悟到真正的三摩地。你放下抗拒,并非因為你容忍了某件事,而是因為你內(nèi)在的自由并不依賴于外在。

需要注意的是,當我們坦然接受現(xiàn)實的時候,并不意味著我們要停止對這個世界采取行動,或者說我們要成為只會冥想的和平主義者。事實上,情況可能恰恰相反。當我們不被無意識的動機所驅(qū)使而自由行動時,那么我們就有可能調(diào)動全部的內(nèi)在能量,讓所有行為都與”道“相符。許多人會爭辯說,為了改變世界與實現(xiàn)和平,我們需要與我們所認為的敵人努力斗爭。為了和平而戰(zhàn),就像是為了要安靜而呼喊;它只會創(chuàng)造更多你不想要的東西。當今世界總是以戰(zhàn)爭對抗所有的一切:打擊恐怖主義的戰(zhàn)爭,抗擊疾病的戰(zhàn)爭,反對饑餓的戰(zhàn)爭。每場戰(zhàn)爭其實都是在對抗我們自己。

戰(zhàn)爭是集體錯覺的一部分。我們說我們想要和平,但我們卻繼續(xù)選出好戰(zhàn)的領(lǐng)袖。我們欺騙自己說,我們是維護人quan的,卻還在繼續(xù)購買血汗工廠制造的產(chǎn)品。我們說我們想要干凈的空氣,但卻在繼續(xù)污染環(huán)境。我們希望科學能治療癌癥,但卻不愿意改變?nèi)菀讓е挛覀兩〉拇輾埿缘纳盍晳T。我們欺騙自己說,我們正在營造美好的生活。卻不愿意正視隱藏著的那些縱容痛苦和死亡的力量。

我們相信我們可以贏得對抗癌癥、饑餓、kong bu主義,或任何由我們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敵人的戰(zhàn)爭。事實上這只是讓我們繼續(xù)自欺欺人地認為,我們無須改變我們在這個星球上的生存方式。

改變必須首先從內(nèi)在世界開始。只有當我們能夠直接感受到內(nèi)在生命的旋轉(zhuǎn)時,外在的世界才會與”道“一致。在那之前,我們所做的任何事,只會加重由思維創(chuàng)造出來的混亂局面。

在永恒的舞動中,戰(zhàn)爭與和平同時升起;它們是一個統(tǒng)一體。二者共存,缺一不可。就像沒有黑暗,光明便不存在,沒有上也就沒有下。這個世界似乎只想要光明而不要黑暗;要盈滿而不要空乏,要幸福而不要悲傷。思維介入越多,世界就越支離破碎。自我思維所提出的每一個解決方案,其實都是被”這里有問題“的想法所驅(qū)動的,而解決方案往往變成了比想要解決的問題更為棘手的問題。你越抗拒,它越存在。

人類用聰明才智創(chuàng)造出新的抗生素,但結(jié)果卻是大自然也越來越狡猾,細菌也越來越強大。盡管我們盡最大努力,不斷抗爭,癌癥的發(fā)生率卻還在持續(xù)上升,世界饑餓人口的數(shù)量也持續(xù)地增長,全球kong bu襲擊事件也愈演愈烈。

我們的方式到底錯在哪里?就像歌德詩歌中巫師的學徒一樣,我們雖擁有強大的能量,卻沒有智慧去運用它。問題在于,我們并不了解我們正在使用的工具。我們不了解人類的思維,及其恰當?shù)慕巧c目的。

危機來自于我們被制約的局限性的思考方式,也就是我們感受和體驗生活的方式。我們的理性主義剝奪了我們認識和體驗古代文化中諸多智慧的能力。我們的自我思考剝奪了我們感受生命的深刻與神圣,體會生命之光,以及體悟完全不同層次的覺知的能力,這些能力現(xiàn)在幾乎都消失了。在古埃及傳統(tǒng)文化中,尼澤斯是人的原始形態(tài),它們的特征會體現(xiàn)在那些肉體和精神得到凈化的人身上,并使他們能夠承載更高級的意識。原始的尼澤斯,或智慧的神圣根源,被稱為托特神或特胡提。它經(jīng)常被描繪成一位抄書人,頭部像是鳥或朱鷺,代表所有知識和智慧的起源。托特神有時被描述為思想或想法的宇宙根源。托特神賜予我們語言、概念、寫作、數(shù)學,以及所有的藝術(shù)和思維的表現(xiàn)形式。只有那些受過特殊訓練的人,才能被允許接觸托特神的神圣知識。

托特之書不是一本實體書,而是阿卡西界或以太界的智慧。根據(jù)傳說,托特神的知識深藏在每個人體內(nèi)的秘密之處,并受到金蛇的保護。有關(guān)守護寶藏的蛇或龍的原始神話,出現(xiàn)在許多文化之中,被稱為生命力、氣、圣靈或內(nèi)在能量。金蛇就是受到內(nèi)在能量束縛的自我建構(gòu),在它被掌握和征服之前,靈魂無法得到真正的智慧。據(jù)說,托特之書只會為讀過它的人帶來痛苦,即使他們會發(fā)現(xiàn)諸神的秘密以及隱藏在星星之內(nèi)的一切。必須指出的是,這本書為任何閱讀它的人、任何企圖要控制它的“自我”,帶來痛苦。在埃及傳統(tǒng)中,覺醒意識的代表是奧西里斯。

沒有這種覺醒的意識,有限的自我所獲得的任何知識或理解都將是危險的,無法與更高的智慧連結(jié)。荷魯斯之眼必須開啟。我們在這里發(fā)現(xiàn)的深奧意義,與人們熟悉的伊甸園里的“墮落”故事很相似。托特之書與善惡知識的書相類似,亞當夏娃受誘惑而吃下其水果。人類當然已經(jīng)偷食了禁果,已打開了托特之書,已經(jīng)被逐出伊甸園。蛇是由微觀世界擴展到宏觀世界的初始生命螺旋的象征。今天,蛇與你同在。它就是自我思維,外在世界的根源。我們從未像現(xiàn)在這樣可以獲得如此多的知識。我們深處物質(zhì)世界,甚至找到了所謂的上帝粒子,但我們卻從未如此受限,如此愚昧,不知道自己是誰,該如何生活,更不明白產(chǎn)生痛苦的機制。

我們的思想創(chuàng)造了現(xiàn)在的世界。每當我們把某樣東西標記為好或壞,或者在我們心中有所偏好時,就是自我架構(gòu)或利己之心在起作用。解決之道不是去為和平而戰(zhàn),也不是去征服自然,而是需要認識真相;正是自我架構(gòu)的存在導致了二元性,即自我與他人、我的和你的,人類與自然,內(nèi)在和外在的割裂。自我是一種暴力,它需要一條分界線,需要定義自我與他人的界限來保持存在。

沒有自我,就不會因抗爭而起戰(zhàn)爭。沒有傲慢,就不會因利益而破壞自然。世上的這些外在危機,反映了嚴重的內(nèi)在危機;我們不知道自己是誰。我們非常認同自己的角色身份,我們被恐懼所摧殘,并與我們的真實本性完全割裂。

種族、宗教、國家、政治派別,我們所屬的任何群體都強化了我們的自我認同。今天地球上的幾乎每一個群體都想宣稱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就像我們在個人層面上所做的一樣。這些團體通過宣稱自己是真理而存在著,就像自我通過定義與他人的界限而存在。

現(xiàn)在有著比以往更多元的世界觀和更分化的信仰系統(tǒng)在地球上共存著。對于同一個外在現(xiàn)象,不同的人可能會有著完全不同的想法和情緒反應。同樣,輪回和涅槃,或天堂和地獄,者兩種不同的維度共存于同一世界。同樣一個事件,對某個人而言可能是世界末日,對另一個人可能是天降其福。所以情況就明了了,無論你的外在環(huán)境發(fā)生了什么,你的內(nèi)心世界都可以不受其擾。要體悟三摩地就要成為一個自我驅(qū)動的轉(zhuǎn)輪,成為一個自主自覺的宇宙。你的生命體驗并不取決于千變?nèi)f化的外界現(xiàn)象。

這可以用梅塔特隆的立方體來做比擬。在基督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的許多古代典籍中都提到了梅塔特隆,他與埃及的托特神以及希臘的伶俐之神類似。梅塔特隆與四方體密切相關(guān)。四方體是最基本的幾何圖案,是物理世界的模板或起源,被稱為上帝之語或圖騰?,F(xiàn)在我們看到一個代表二維的圖形,但如果你換個方式去看,就會看到一個三維立方體。當你看到立方體時,圖形本身并沒有任何改變,但你的思維已經(jīng)為你的視覺增加了一個新的維度。

維度或人的視角,只不是一種用新的方式感知世界的習慣。在體悟三摩地后,我們從某種視角中解脫,或自由地創(chuàng)造新的視角,因為不再有自我介入或執(zhí)著于某種特定的視角。

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思維,往往指向超越自我架構(gòu)局限性的思想層次。愛因斯坦說:“衡量一個人的真正標準,主要取決于他從自我中獲得解脫的程度?!?/p>

這并不表示思想和自我存在是不好的,當思維能被心所掌控時,思想即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吠檀多經(jīng)中說,思維是一個很好的仆人,但卻是一個糟糕的主人。

自我不斷地通過語言和標簽來過濾現(xiàn)實,并不斷地進行評判。喜歡這個,討厭那個。當思維和感官成為你的主人時,它們將會創(chuàng)造無止盡的痛苦,無止盡的渴望和厭惡,把我們牢牢地鎖在思維的矩陣中。如果你想體悟三摩地,就不要評判你的想法是好是壞,而是要在想法和感覺出現(xiàn)之前,先發(fā)現(xiàn)自己是誰。當所有標簽都被放下時,就有可能看到事物的真正樣子。當你告訴一個孩子什么是鳥時,如果他們相信了,那么他們就再也看不到鳥了。他們只看到了自己的想法。

大多數(shù)人都認為自己是自由的、有意識的、覺醒的。如果你相信自己已經(jīng)覺醒了,那為什么還要繼續(xù)艱苦地探索來找尋你已確信擁有的東西?在你覺醒之前,必須要先接受你還在沉睡,還住在矩陣中。

誠實地檢視自己的生活,不要自欺欺人。你是否能夠隨時停止自己機械的、重復性的生活方式?你能不再尋求快樂和躲避痛苦嗎,你還在癡迷于某些食物、活動、或消遣方式嗎?你是否還在不斷地評判、指責、批評自己和他人?你是否還在持續(xù)地尋求刺激,或是你完全滿足于靜靜地待著?旁人對你的看法會影響你嗎?你是否在尋求別人的認可和積極肯定?你是曾蓄意破壞周遭環(huán)境?

大部分的人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甚至十年如一日地以相同的方式過著他們的生活。當你開始觀察自己機器人般的天性時,就會變得更覺醒。你開始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你是完完全全地在沉睡著,迷失在夢境里。就像住在柏拉圖洞穴里的人一樣,大多數(shù)人在聽到這個真相時,都不愿意或無法改變他們的生活,因為他們執(zhí)著于自己熟悉的模式。

我們不遺余力地為我們的模式辯解,把頭埋進沙里,而不去面對真相。我們想要得到救贖,卻不愿意主動站到十字架上。你愿意付出什么代價來獲得解脫?要知道,若是你改變內(nèi)在世界,也就必須要準備好改變外在的生活。必須讓你舊有的自我架構(gòu)和身份,成為滋養(yǎng)新生命的土壤。

覺醒的第一步是先意識到我們在認同人類思維的矩陣,在認同面具。我們的內(nèi)心必須看到這個真相,并從沉睡中覺醒。你內(nèi)心某種永恒的東西,一直都明了真相。思維的母體機制干擾我們,娛樂我們,讓我們無止盡地在持續(xù)變化的形式中,渴望和厭惡的循環(huán)中,不斷地工作,不斷地消耗,不斷地獲取,導致我們遠離意識的綻放,遠離我們與生俱來的進化權(quán),遠離三摩地。

病態(tài)思維就在日常生活中傳播著。你神圣的本性已淪為奴隸,認同于局限性的自我架構(gòu)。偉大的智慧和本我的真相,都深埋于你的內(nèi)心。克里希那穆提說:“在一個病入膏肓的社會是無法衡量人的健康的?!比绻f認同于自我思維是疾病,則三摩地就是良方。

歷史上的圣人、智者和覺悟者,都擁有讓自我臣服的智慧。如何才能夠體悟真正的自我?當你穿透幻象的面紗,放下虛幻的自我時,剩下的是什么?

 6 ) 中文版鏈接

 短評

通俗易懂??梢悦扛粢欢螘r間看看,以作觀照

6分鐘前
  • 鷂鷂
  • 推薦

一定要二刷 三刷的一部

7分鐘前
  • cameracier
  • 力薦

這部片子非常不錯。。

11分鐘前
  • 不器
  • 力薦

看見本無所謂山與水,于是再一次,山即山,水即水,并非作為最初的鏡相,而是作為存在本身。

16分鐘前
  • 豆友50809981
  • 力薦

在沉默中 平靜里 自在 無為

18分鐘前
  • 辣忢
  • 力薦

特別催眠……

22分鐘前
  • 肉美
  • 還行

持續(xù)看了一年了,不同時期再看,里面的信息又更深了一層,甚至是以前沒有g(shù)et到的,文字沒說的,后面的信息都開始慢慢的涌出來了,一浪又一浪這個電影有兩部,很贊,估計會繼續(xù)的看。每次看,三眼的地方就受到能量的感應不停的跳。

25分鐘前
  • 只選擇不改變
  • 力薦

充滿智慧金句。如何用語言影像來表達三摩地?就如同如何用噪音來描述寂靜?不得不做,勉為其難。

27分鐘前
  • 初·塵
  • 力薦

消失的是光與影的帷幕,消散的是每個悲傷的幻想。所有黎明的喜悅飛馳啟航,離去的是朦朧知覺的妄想。愛、恨、健康、疾病、生、死,消逝的是這些二元性銀幕上虛假的陰影。

29分鐘前
  • Grace?
  • 力薦

看到的人有福了。但是,你只能看懂你的上限。

34分鐘前
  • 四月普賢
  • 力薦

三摩地是一種狀態(tài),而非一個階段

35分鐘前
  • 黑暗中的光
  • 推薦

這不就是把東方哲學吃進去又吐出來給西方觀眾看?

39分鐘前
  • CP
  • 較差

一部宗教性質(zhì)的電影。影片結(jié)尾說到:認同于自我心智是疾病,三摩地是療方。希望人可以擺脫社會觀念,與生俱來的欲望,概念,情緒,以此獲得自我的真相。

41分鐘前
  • 白紙黑字
  • 力薦

用思辯去超越思辯,太難了。能拍出如此作品已實屬不易。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46分鐘前
  • IMPcore
  • 力薦

三摩地,即非三摩地,是名三摩地。

48分鐘前
  • 木訥
  • 力薦

2022-05-23?????順著加繆找過來,海報看起來很厲害的樣子,結(jié)果竟是個模式化xi腦片?????看了幾分鐘,畫面全是網(wǎng)絡素材,不知道導演干啥了,買素材么?。。。。

50分鐘前
  • 囍弗斯
  • 很差

“覺悟前,砍柴,挑水。覺悟后,砍柴,挑水。”

51分鐘前
  • Pink Plato
  • 力薦

神神叨叨的。還是覺得道家思想更妙,仙氣兒飄飄~或許當初在華夏大地駐扎下來的那一批外星人老祖宗進化更完全,文化里沒有南邊西邊那幾支那么多邪氣的東西哈哈哈??。

54分鐘前
  • 雨宮螢
  • 還行

智慧就是知道自己一無所有,愛就是知道自己擁有一切

57分鐘前
  • 力薦

nonduality

58分鐘前
  • 噢還有
  • 推薦

返回首頁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